2024届重庆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四)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黄河流域,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县泉护村等遗址中,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白菜和芥菜的籽种。在长江中下游,青莲岗、屈家岭、良渚等地的氏族部落已普遍栽种水稻。据此可知( )
A.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原始社会主要粮食产区 B. 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普遍开始种植水稻
C. 我国原始农业发展呈现出种植区域化特征 D. 我国是最早具备完整农业生产能力的国家
2.《史记》记述人物籍贯的方式多样,或记封国国名,或记县名、郡名、郡县名。《汉书》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很少有忽略郡名的。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疆域的拓展 B. 中央集权的强化
C. 儒学正统的确立 D. 史书体例的更新
3. 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 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 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 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 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4. 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是( )
A. 赋繁役重激化矛盾 B. 国富而不与民共享
C. 穷兵黩武暴政而亡 D. 统治者志大而才疏
5. 明清时期,“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的事例不胜枚举。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 社会群体流动加速 B.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土地经营方式转变 D. 土地市场化趋势明显
6.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会办”“总办”“帮办”等,他们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有限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
C. 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弊端 D. 民族工业无法抵御列强商品输出
7. 清末,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但多意指“大汉族”。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事物蓬勃兴起,如“中华银行”“中华革命党”等,使得现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概念逐渐流行传播。这一转变( )
A. 有利于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B. 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 颠覆了传统的华夷秩序
8.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并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 )
A. 实行群众性的人民战争路线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团结海外力量以结成反日同盟 D. 组织民兵以遏制日军攻势
9.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中央副主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并得到中共八大肯定和接受。这一经济思想( )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我国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国家市场的朴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
A. 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B. 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客观反映了生产力发展实际 D. 孕育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10. 1978年7月至9月,国务院召开务虚会议,着重探讨了各类引进问题,尤其是怎样提升技术引入力度、增加外汇、使用比较合理的方式去引进海外投资等。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B. 改善经济建设环境
C. 调整外资利用方式 D. 探寻经济发展路径
11. 古代某一地区文明中没有统一的帝国,全盛期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所建造的宗教性建筑,最早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农业以玉米为主,没有牛马猪羊,也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以下文明成果与该文明相符的是( )
A. 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B.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C. 通过结绳进行重要信息的交流与计数 D. 当地特产植物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
12. 意大利北部的自治市博洛尼亚诞生了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它以法律(罗马民法和教会法)和医学研究见长。它的创建就是为了集中研究1070年在意大利重新发现的《法学汇纂》的核心文本。它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它既不是由宗教团体举办,也不是由教师行会举办,而是由学生自治组织创建、并为学生服务的特殊行会,为后来的整个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区大学的创立,提供了一个重要蓝本。材料主要反映( )
A. 城市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B. 罗马法学的复兴成为西欧大学产生的前提条件
C. 大学出现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和打破教会束缚
D. 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学模式奠定分科教育的基础
13. 1628年《权利请愿书》:“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1689年《权利法案》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选举席位。这说明英国( )
A. 政治制度具有渐进性 B.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 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D. 君主立宪制曲折发展
14. 列宁曾说:“我们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实行了多么急剧的转变,采取了一种被叫作‘新的’经济政策,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对“新的”经济政策解读正确的有( )
A. 是国内战争赢得胜利的保证 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调整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D.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较为全面
15. 20世纪70年代卡特总统上台后,美国政府推行“新睦邻政策”,缓和同拉美国家的经济矛盾,主动解决美拉间的宿怨,如将巴拿马运河区主权归还巴拿马政府。这( )
A. 缘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B. 放弃了门罗主义外交原则
C.旨在维护自身霸权地位 D. 遏制了苏联在美洲的扩张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湖博览会是在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的主持下办的。1901年,他在巴黎目睹了西方博览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回国后发展实业的精神理念促使其创办博览会的设想与日俱增。1928年10月27日,西湖博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筹备委员集中当时国内各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才600余人。为了广征出品,西湖博览会专门派出征品员,分5路劝征出品。西湖博览会对科学上的新成就宣传不遗余力,“吾国航空事业,亦正值积极发展之际,亟宜扩大宣传,以唤起民众注意”。来自海内外各行各业的参观人数两千多万,规模壮观,“借西湖之明圣,集国产之苛英”,开创中国博览会事业的新纪元。
——摘编自马敏、郑成林《近代博览会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51年,美国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这一时期,扩大向港澳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支持国家工业建设,成了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1957年,中央决定在广州创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首届广交会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织品等5个展馆,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摘编自罗建琳《中国第一展》
(1)据材料一,概括西湖博览会筹办的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届广交会举办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国举办博览会共同的积极作用。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资产阶级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阶级,它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斗争,支持国王逐渐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王朝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近代民族国家。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巴黎掀起的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经过长时间艰难的逐字逐句的争论之后,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最终通过了这个庄严的宣言。宣言共17条,它庄严宣布: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惟一原因。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过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后来,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订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拿破仑所创建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在以后的法国和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一直被沿用下来。这次革命为资产阶级所做的事情是这样之多,以至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9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收回对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1960年法国爆炸第1颗原子弹。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1963),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军队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迫使该组织总部撤离法国迁往布鲁塞尔。
——张芝联《从高卢到戴高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资产阶级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庄严的宣言”的名称,结合拿破仑的相关举措,对材料中下划线部分予以阐释。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戴高乐执政期间的外交活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 简介
南宋·青釉刻花“吉”字碗 在西沙群岛“华光礁I号”古沉船出水,内外施釉色,青中泛黄,碗心一圈弦纹内模印“吉”字
南宋·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粉盒 在西沙群岛“华光礁1号”古沉船出水,资胎细腻,轴色净雅,盖面模印折枝花卉,通身模印菊瓣纹装饰,为热销海外的化妆用品
清代·《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 该路簿侧重记录西沙和南沙海路,是一代代船长口口相传,笔笔记录,将航海技术、路线水流、岛屿暗礁、水文气象分类整理的航海“秘本”
清代·《驶船更流簿》抄本复制件 此簿经琼海潭门渔民黄家五代人卷抄、校订、使用,上面详细记录着南海的航线、岛礁、水流等,是黄家四百余年从事渔业生产的经验总结
清代·航海罗盘 该航海罗盘由一根指南针和中央挖空的圆形刻度盘组成,采用十二地支、十天干中的八干,以及八卦中的四维来表示二十四个方位
当代·巨幅黎族苗族织锦拼布《黎苗锦绣百年梦想》 织锦以黎族吉祥图纹、苗族秀丽花边等为主题元素,主画面是大幅黎锦,中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标识,党微采用黎族织绣技艺制成,标识轮廓由苗族织带勾边,56条光芒线采用苗族编织带缝制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展示的中华文化内涵,并为该组藏品写一段展览序言。
答案
一、选择题
1—15 CBABD CAACD BCACC
二、非选择题
16. (1)特征:仿效西方博览会;地方官员主导;专家团队筹划;广泛征集展品;规模大;经济推广与宣传文化、科技并重;有强烈的政治意图(实业救国)。
(2)背景:国内,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一五计划完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积极发展友好关系);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建设缺乏外汇,经济困难。
国际,两极格局;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政治孤立。
(3)作用: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市场;促进文化交流和思想解放;增进友好往来、展示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地位。
17.(1)努力:支持国王逐渐建立王朝国家;开展启蒙运动(批判王朝国家);掀起法国大革命(摧毁王朝国家)。
特征:疆域稳定:由单一或多个民族组成;主权独立;倡导民主自由;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了对国王的忠诚。
(2)名称:《人权宣言》。
阐释:拿破仑创建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被后世沿用,影响深远;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传播了启蒙思想(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到欧洲各地)重构了欧洲文化;制定了《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亦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撰民法典的蓝本,推动了大陆法系(民法系)的形成。
(3)评:戴高乐的外交活动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时代的产物,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析:背景: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西欧逐步走向联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走向分化;美苏两极格局大背景下重振法国地位(欧洲世界地位)。(任答2点)
影响:有利于提升法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欧洲的联合和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关系地缓和(缓和了冷战下紧张地国际局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8. 内涵: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民族团结、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
序言:斑驳的古船,是海南渔民长期持续开发南海的历史象征,它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讲述着中国渔民在“祖宗之海”上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故事。面对海洋,先民们展示出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智慧,这是人民辛勤劳作、追求幸福生活的直接表达。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各族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必将团结奋进,扬帆远航,在新时代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