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08: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历史测试(5月)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XX页,分为两个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第二 部分为材料题,(共40分) 2.考生务必在试卷与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姓名、班级信息;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 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时,立即停止答卷,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考生保留试卷与草稿纸。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第一部分选择题
1.《管子·治国》中写道:“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拥有民众的途径),治国之道也。”该思想()
①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 ②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③体现了对民众的关注 ④维护了周天子权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钟楼、鼓楼是北京中轴线的两大标志性建筑,元明清时期担负着由皇家向万民授时的功能。鼓楼里置一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小鼓代表二十四节气。民国时期,溥仪被逐出紫禁城,钟鼓楼报时也随之废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钟鼓楼授时象征皇权统治 ②钟鼓楼报时废止折射政治变迁
③钟鼓楼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④钟鼓楼报时凸显社会等级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从19世纪中叶以来,中外文化经百年的互动与融合,促成了中华古老文化的新生。下列符合“新生”的思想是()
①魏源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②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③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战国时期,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主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 )
A. 以人为本 B. 自强不息 C. 天人合一 D. 天下为公
5. 如表是有关“文化”的词源解析,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词 词源解析
“ 文 ” “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
“ 化 ” “ 改 变 ”
“文”“化”并联使用 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
“ 文 化 ” (“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 文治和教化
A. 道法自然 B. 以人为本 C. 和而不同 D. 敬天保民
6. 据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统计,从咸丰末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等刊印的各类 西书共353种,其中科技类译著不下300种,哥白尼、牛顿、爱迪生等科学巨匠的名字,逐渐为国人熟悉。这些科技类译 著 ( )
A. 开启了西学东渐思想潮流 B.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C. 有利于推进社会发展进步 D.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7.《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 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
材料表明《一千零一夜》()
A. 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角 B. 带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C. 体现了文明文化交融互鉴 D. 展现了波斯帝国的繁盛
8. 下列四幅图片呈现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据此可知,其中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9.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①《吉尔伽美什》 ②《荷马史诗》 ③《摩诃婆罗多》 ④《罗兰之歌》
A.① 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② 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③ 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④ 属于②其中的一篇,以楔形文字的形式保存留世
10. 印欧人中的一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根据自身与原住民肤色的不同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而另一支吐火罗人在靠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对黄河文明产生过影响。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A. 对不同地区的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 B. 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
C. 对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 D. 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11. 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 一人开车, 一人射箭, 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赫梯人()
①扩大了铁的用途 ②改进了冶铁技术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 ④作战时轻松取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 如表为1862-1872年从澳门运出华工人数一览表,导致华工出国人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年代 1862 1863 1864 1868 1870 1872
人数 2536 6660 10712 12206 13407 21854
①不平等条约签订,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
②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形成
③洋务运动展开,提升了华工的劳动技能
④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19世纪,英国政府实施了从本土向地广人稀的殖民地移民计划。当国内经济景气时,向海外移民减少;当国内经济陷入危机时,向海外移民增如。移民计划的实施()
①有利于缓解英国本土社会危机 ②改变了殖民地的人口结构
③导致了经济危机波及世界各地 ④推动了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978年,考古学家在阿富汗北部贵霜帝国的王陵中发掘出大量黄金制品,其中一件镶嵌绿松石金踝饰,采用中国的 “失蜡—失织”技法制作,四周刻着龙纹。此外,还有大量制品雕刻有古希腊神话人物造型,或草原游牧风格的动物纹饰。这 说 明 ( )
①中国“失蜡—失织”技法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此地
②金踝饰是中国汉代与贵霜帝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③金踝饰作为实物史料印证了龙已成为贵霜帝国图腾
④ 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万里茶道()
A. 推动了日耳曼人不断向西迁徙 B. 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
C. 便利了中俄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D. 依托于明王朝的朝贡贸易体制
16. 对下图所示区域分析正确的是()
A. 以移民方式向外扩张建立众多城邦国家 B. 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
C. 形成古代历史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D. 哈里发掌握该地政治、军事、宗教大权
17. 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那里的徭役劳役、代役租、对老爷的各种贡献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了。”材料主要说明了拿破仑对外战争()
A. 代表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B. 压迫被征服地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情绪
C. 具有争霸性,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D. 重构欧洲政治文化,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
18. 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节日,新加坡的节日有:华人新年(同中国春节)、泰米尔新年(南亚民族泰米尔人的节日)、卫塞节(佛教节日)、国庆节、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圣诞节等。它们反映了新加坡()
A.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特点 B. 欧洲文化是当地文化的主流
C. 已成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 D. 是最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
19.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苑内悬挂着张謇手书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说明张謇希望南通博物苑()
A. 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 B.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C. 以实业教育为国育才 D. 抵制外来文化入侵
20.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 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处。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②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
③入遗推动了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传承
④应该全力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15分)文化交流
下面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胡旋女》,题注:“天宝末,康居国献之。”诗云:
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飒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注 :
天宝:唐玄宗年号。康居: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飘飘:轻盈洒脱
太真:杨玉环。禄山:安禄山,玄宗时,官至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梨花园:即梨园,唐朝训练乐工的机构。后称为戏园。
(1)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探索盛唐时期中外乐舞频繁交流的原因。(5分)
(2)从这首诗的内容中可以获得那些历史信息 (5分)
(3)阅读材料,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谈谈唐朝时期西域乐舞流传所带来的影响。(5分)
22、(5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化的冲击较 少……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
用……
——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5分)
23、(10分)正统观·家国认同
材料一
“夷狄不可为帝王”是自先秦至魏晋华夏社会根深蒂固的观念。十六国时期众多少数民族统治者争 正朔、明法统,开少数民族统治者论证自身正统性的历史先河。匈奴人刘渊,以“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为理由反晋,并宣称“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不久称帝。羯 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后,担心因东晋政权的存在而“书轨不一”,自己的正统地位得不到天下人的承认。 对此,徐光劝慰说:“陛下既苞(包)括二都(即占据长安和洛阳),为(就是)中国帝王。”淝水战前苻 坚在阐述攻打东晋的理由时说“帝王历数岂有常哉,顾惟德所授耳”;“非为地不广、人不足也,但思混一 六合,以济苍生”。少数民族政权排定自己的五行历运,后赵承晋,为水德,前秦与前燕承赵,为木德,
后秦承前秦,为火德,北魏建国时承秦,为土德。
——摘编自邓通《十六国胡族政权的正统意识与正统之争》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统治者家国认同的观念,并分析其影响。(5分)
材料二
按照中国史学的传统观念,某个王朝纂修前朝历史,就是对前朝具有正统性以及本朝是前朝法统继 承者的承认。元朝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围绕着纂修义例,即辽、宋、 金三朝“正统性”的问 题,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论。 一派主张,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 后为《南宋史》。另一派则主张独尊宋为正统。元顺帝至正三年 (1343年),下《修三史诏》,指出辽、 宋、金三朝“为圣朝所取制度、典章、治乱、兴亡之由, 恐因岁久散失。合遴选文臣、分史置局,纂修 成书……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两年后,修史工作大功告成,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辽史》《宋史》 《金史》。这一撰史原则无疑更加符合五代辽宋金元时期多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历史。
——摘编自江漏《元代“正统”之辨与史学思潮》
(2)阅读材料二,评述元朝关于辽宋金三史的“纂修义例”问题的争议与解决。(5分)
24、(10分)丝绸之路
材料1
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
——《资治通鉴》
材料2
印度、丝国和阿拉伯加在一起每年至少从罗马汲走了一亿金币。 ……中国人占有这一亿金币的近1/3 份额,其余的2/3份额则由运送中国丝绸的中介商赚走了。
——普林尼《博物志》
(1)阅读材料1、材料2,结合所学分析丝路开辟之后东西方之间交流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张骞“凿 空”西域的理解。(6分)
材料3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 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 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 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 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失去了传统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陆上丝绸之路重要性渐趋下降的主要原因。(4分)
高一历史5月月考答案
CCDBA ABDDB DACAB BCADC
21.(1)改变饮食习惯,影响生活方式;推动新航路开辟,世界一体化(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加剧贸易竞争,影响大国兴衰;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助推欧洲崛起,多元文明平衡格局被打破。(8分,任答4点)
(2)因素:新型通讯手段的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运用;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6分)
(3)积极影响: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生产与消费的国际化,丰富了人类的经济生活;有利于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文明交流与融合;加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8分,任答4点)
22.(1)焦点:是否以武力方式殖民。(2分)
殖民派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开拓市场;列强加紧对外扩张;贸易保护主义是趋势;恢复荣耀、维持强国地位必需;利于共和文明传播。(4分,任2点)
反殖民派理由:发展工业更利于市场开拓(自由主义原则);普法战争受损,国家政策重心应放在欧洲和国家稳定发展上;殖民与共和国民主自由原则相抵触; (4分,任2点)
(2)结果:议会通过政府的拨款请求,殖民成为国家政策。(2分)
影响:加快法国在全球的殖民扩张,助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给被侵略地区人民带来灾难,激发了民族解放运动。(4分)
23.示例一
观点:文明发展推动制度创新。
阐述:制度是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随文明发展与社会需求而不断发展,并为其提供相应保障。在古代,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不同发展,造就了以亚非文明古国为代表的专制集权制度与以雅典为代表的直接民主制度的管理创新;到了近代,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英美法等国各自通过革命实现制度创新,确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代议制民主制度;进入工业时代,英美法制度继续完善的同时,德日意等国也相继通过改革确立起自己的近代政体;工业发展暴露资本主义弊端、壮大无产阶级力量,马克思、列宁等适应时代需要,创新理论与实践,引导开辟社会主义文明之路,极大的改变了世界面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综上,制度创新是文明发展的产物和需要,立足文明发展适时更新制度是社会与文明进步的基础。
示例二
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并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阐述:文明发展依托一定的自然及社会历史条件,并因各要素的差异与改变而呈现多样性、发展性特点。以西方近代政制文明为例,英国有限王权和议会传统、革命与复辟的教训,推动其以不流血的“光荣革命”夺取政权,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再以和平渐进方式促其完善;美国未经封建时代,又受启蒙思想影响,独立后创立民主共和政体,且以宪法修正案保障其与时俱进;法国,封建专制与等级压抑、资本主义与启蒙运动发展,加上英美革命鼓舞,推动其以暴力革命为主追求政制现代化,共和政体几经反复才得以确立;工业时代来临,德意俄日等国纷纷通过改革走上现代化道路,也更多地保留了封建专制、军事残余,给世界与自身发展埋下隐患,进入现代后,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德日意逐步确立了现代民主制。
综上,多样性是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国情不同文明具体形态不同,社会变迁推动文明变化。文明无优劣之分,应彼此尊重。应坚定文明自信,并随社会发展不断探索创新适合本国的文明之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