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紫光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中俄班第三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 比例(%) 人口 (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 比例(%)
西汉 21 2.1 996 99
唐朝 392 42 59 58
北宋 1 122.5 62.9 662.4 31
A.文景之治促进西汉人口的快速增长 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
C.王朝更替导致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动 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
2.“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块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了( )
A.人类文明的冲突 B.古代战争的目的
C.地理环境的影响 D.历史形成的残酷
3.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经济利益驱使 C.传播伊斯兰教 D.商业活动需要
4.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是( )
A.苏美尔人 B.日耳曼人 C.蒙古人 D.雅利安人
5.《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最能说明( )
A.赫梯人喜欢马 B.赫梯人保护马匹的方法特殊
D.马的主人对马的管理方法失当
6.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赫梯人扩大了铁的用途 B.赫梯人的战斗力提高
C.赫梯人的冶炼技术得以改进 D.赫梯人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
7.年代尺是展现历史时空观念的方式之一。观察下面年代尺,方框内应填写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西哥特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法兰克王国
8.下图为埃及雕刻中的赫梯战车和士兵。其可以佐证( )
A.赫梯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 B.马拉战车是当时最先进的作战方式
C.赫梯人与古埃及人在西亚的争霸 D.赫梯人击败埃及控制了尼罗河流域
9.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的人口迁移逐渐增多。15—16世纪,世界上移民最为集中、族群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是( )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10.重商主义者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但进口商品是有害的,国家应当保护贸易,来促进本国工业品的发展。下列不具重商主义特征的是( )
A.组建特权性贸易公司 B.维持高额关税奖励出口
C.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英国取消黑人奴隶贸易
11.鸦片战争后出国的华工,绝大多数是闽、粤两省沿海各区的农民。如广东南路各县,一般雇农或佃农,以田租太贵无法承佃,以工值太廉且无工可做,相率卖身当猪仔到南洋去当苦工者,每年约以千万计。据此可知( )
A.闽、粤农民预见到国内商业发展暗淡 B.商业的发展吸引更多农民下南洋经商
C.工业革命使南洋劳动力数量极度缺乏 D.闽、粤两地区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12.观察下图。下列对作者在书名中所用“海上囚徒”的解释,合理的是( )
A.这种贸易中的奴隶都是各国的犯人 B.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
C.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 D.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缺乏基本人权
13.“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指的是( )
A.黑奴 B.鸦片 C.可可 D.华工
14.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16.在非洲殖民地存在非常奇特的现象,输出花生却进口花生食品、输出咖啡豆却进口咖啡饮料、输出棉花却进口纺织品、输出铁矿砂却进口铁器生产工具、输出铝矾土却进口铝制器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人口丧失 B.非洲地区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C.殖民者推行掠夺性经济政策 D.殖民地缺乏相关的工业技术
17.据西班牙史学家拉斯卡萨斯1520年的叙述,天花是西班牙卡斯提尔人带到美洲的,造成了1/3多的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土著人口的急剧减少直接导致( )
A.土生白人力量的壮大 B.美洲沦为殖民地
C.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 D.奴隶贸易的兴起
18.1807年英国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此后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也相继宣布禁止奴隶贸易。这反映出西欧各国( )
A.加剧了资本输出 B.解决了劳动力问题
C.改变了殖民策略 D.放松了对非洲侵略
19.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这说明奴隶贸易( )
A.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 B.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C.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0.研究表明,1500年至1867年,有1200万至2000万奴隶被运往美洲。至1850年,在南北美洲,非洲裔奴隶的人数是白人的3—4倍。这表明,奴隶贸易( )
A.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 B.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造成了美洲生产力过剩
21.“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他们住在城镇中充斥着肮脏、污秽的最拥挤最便宜的公寓,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蔬菜)是最便宜的,无论多低工资他们都愿意接受。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内务委员会关于移民和入籍的报告》)这段材料表明( )
A.美国向西部扩张驱逐印第安人 B.制定排华法案限制中国人入境
C.欧洲移民推动美国工业化进程 D.三角贸易成为新旧大陆的纽带
22.马克思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资产阶级文明“丝毫不加掩饰”的有( )
①对印第安人种族灭绝 ②在非洲贩卖黑人奴隶
③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④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美国《1952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
A.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B.是美国建设福利国家的一种努力
C.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D.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24.下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 )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年)
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
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5.下图为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示意图。由此可推知( )
A.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B.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
C.美国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 D.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
26.截至目前,在美的非法移民已达1100万之多。2015年,美国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排除通胀等其他因素,1990年至2013年,没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降低了20%,仅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也降低了13%。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美国贫富差距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引发经济 “滞胀 ”
C.经济全球化造成国际资源分配不平衡
D.美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7.美国亨廷顿教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
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28.下图为表现跨国公司雇员在全球流动特点的漫画。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在世界各地雇佣劳动力,赚取巨额利润。该漫画表明全球劳动力的流动趋势是(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流向地 B.呈现出 “精英迁移 ”的新趋势
C.劳工迁移是主要趋势 D.主要流向中东产油国
29.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现代学者称这些移民为“海上民族”。对这一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们的构成相当复杂
B.他们被赫梯人雇佣充当雇佣兵
C.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D.他们的冲击是造成赫梯帝国瓦解的重要原因
30.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即中国“绿卡”。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其意在争夺全世界的人才
C.它是颁发给外国人的凭证 D.它开始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安史定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辗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
——《太平广记》
材料二
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三
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
州名 苏州 鄂州 洪州 饶州 吉州 衡州 邵州 泉州 汉州
开元 户数 68 093 19 190 55 404 14 062 34 381 13 513 12 330 30 754 477
元和 户数 100 808 38 618 91 129 46 116 41 025 18 047 18 000 35 571 889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1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1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1507年前后,天花被一个患病的黑人奴隶带到美洲,从此开始在美洲大地肆虐。随后,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也接踵而至。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已同旧大陆的人类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很快就成群成群地倒下。清教徒英克里斯马瑟在几十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时称:“印第安人开始不断骚扰他们已经卖给英国人的领土的边境,但是上帝通过在印第安人中传播天花,结束了这场冲突。”
——摘编自潘振华《人类史上历次大瘟疫》
材料二
一·二八淞沪战争不仅给上海造成了社会灾难,还导致瘟疫大流行,还被日本等国公布为霍乱、天花流行港,大大加剧了战争的破坏力度。面对传染病疫情,上海各医院较往年提前开门诊治患者,社会慈善人士增设时疫医院不下20所。上海卫生局特向汽车公司定制巡回诊病车3辆,以便巡回时沿路免费诊治病人。1932年上海卫生试验所注射传染病疫苗的数量也远超往年,卫生局特发布“防疫要点”布告,劝告市民注射免费防疫针以保护自己生命;号召扑灭传染病菌的媒介——苍蝇;注意卫生,对污秽及便溺进行消毒。卫生局还定期通报卫生工作状况:注射人数、死亡人数、防疫手段和疫情,还包括患者居住地点、各时疫医院的诊疗情况、预防注射情况等。这些救助的结果是部分缓解了疫情。
——摘编自刘雪芹《一·二八淞沪战争与瘟疫》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世纪美洲原住人口急剧减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与美洲地区引发疾病肆虐的共同原因,并概括民国时期的瘟疫救助方式。(12分)
33.(25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次大移民发生在公元4世纪左右,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汉族人便成群结队地离开中原地区搬到了长江以南的江苏和安徽等地区。在第一次大迁徙的150年间,南迁的人口达到了90万人之多。
唐代的时候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移民。安史之乱期间又有一大批人离开了北方跑到南方。这次移民所移动的距离更远,跨越了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等地,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住下来。
第三次大移民发生在12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处在南北对峙的状态,北方女真人的金政权与南方汉族人的南宋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移居到南方。这一次,由于浙江、江西等地在上次移民中也居住了很多人口,大批移民只能向更南的方向行走,最终走到了广东、广西、福建,甚至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
材料二
到了中国近代,最明显的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是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走西口是以山西、陕西人为主,目的地是蒙古草原;下南洋是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这三个方向的近代移民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不是官方有目的组织的。不仅如此,一开始政府还是强烈反对的,比如闯关东。
材料三
上海大学的刘玉照教授看来,中国近代以来的海外移民潮流,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波移民产生在清朝,大量劳工迁徙至东南亚地区;第二波移民出现在晚清时期,因通商形成贸易移民;第三波是上世纪80年代所谓的“精英出走”,大批优秀知识分子赴海外留学并定居;第四波是在21世纪出现的社会富人外迁移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三次移民的特点及影响。(10分)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分析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及原因。(9分)
(3)结合材料三及有关知识,分析促使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群体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3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 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16世纪中期 西班牙占领中南美洲地区,屠杀印第安人,带来的传染病导致大量土著居民丧生。
16、17世纪 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
17世纪 荷兰、英国、法国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
18世纪中期 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1500—1800年 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因传染病丧生,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人口大量减少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19世纪中期 英国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
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
19世纪晚期 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20世纪初期 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
一战前夕 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新泰市紫光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中俄班第三单元测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C D A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B A C D C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B C C C B C D
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南方人口及其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徙。故选D。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唐宋时期北方人口只是相对于西汉时期是减少的,但是南方人口是持续增加的,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王朝更替不是引起中国古代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排除C。
2.【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表明古代北方印欧人及南方闪米特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是为了肥沃的两河流域,说明古代人口迁徙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C正确。
3.【答案】B【解析】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结合材料信息“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可知,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故选B。解决粮食问题属于经济利益驱使的一部分,表述片面,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传播伊斯兰教和商业活动,排除C.D。
4.【答案】D【解析】据题干“古代印度……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印度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故D正确,A.B.C不符合史实,排除。
5.【答案】C【解析】由《赫梯法典》的内容可知,法典最大限度保护马匹主人的利益,这说明马匹对赫梯人的重要性,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6.【答案】D【解析】因为冶炼技术的进步,赫梯人制造出了战车,扩大了铁的用途,使赫梯人的战斗力得以提高,但不一定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故选D项。
7.【答案】A【解析】从年代尺可看出年代尺下面的国家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故A项正确。
8.【答案】C【解析】埃及雕刻中出现了赫梯战车和士兵,说明古埃及人对此印象深刻,这是古代赫梯人与埃及人为争夺叙利亚在西亚争霸的一个历史写照,故C项正确;单纯从一个雕刻中无法得出“赫梯是一个习惯于征战的民族”的结论,故A项错误;因为图片中没有比较,因此不能说明“马拉战车是当时最先进的作战方式”,故B项错误;历史上赫梯人并没有控制尼罗河流域,故D项错误。
9.【答案】C【解析】略
10.【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后,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英国取消黑奴贸易,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项反映出“国家应当保护贸易”,垄断贸易利润,具有重商主义特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反映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来促进本国工业品的发展”,具有重商主义特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反映出“国家应当保护贸易”,具有重商主义特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1.【答案】D【解析】材料未提及国内商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相率卖身当猪仔到南洋去当苦工”可知华工下南洋当苦工而非经商,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此时并未在南洋地区开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大批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是晚清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结果,故D项正确。
12.【答案】D【解析】贩卖的奴隶并不是各国的犯人,而是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且经济较差的人,故A项错误;奴隶并非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故B项错误;奴隶贸易是对非洲人的侵害和压迫,而非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故C项错误;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也没有人权,故D项正确。
13.【答案】A【解析】略
14.【答案】B【解析】西班牙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对美洲除进行直接掠夺财富外,还进行了罪恶的黑奴贸易,导致非洲人口严重下降,出现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故答案为B。
1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来劳工增多实质上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故A项正确。
16.【答案】C【解析】依题意非洲殖民地输出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品,结合所学知识,欧洲殖民者掠夺非洲殖民地原材料并倾销商品,故选C项;人口丧失使非洲劳动力缺乏,与材料中经济结构不合理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无法说明非洲物产是否丰富,排除B项;殖民地缺乏相关的工业技术,不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17.【答案】D【解析】“造成了1/3多的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土著人口的急剧或少”造成美洲人口缺乏,奴隶贸易就可以弥补这一问题,故选D项;美洲土著人口主是要指印第安人,不是白人,排除A项;“美洲沦为殖民地”是新航路开辟后导致的结果,人口是沦为殖民地后才大规模减少的,排除B项;“美洲土著人口的急剧减少”使本土的反抗力量更加弱小,无法转向民族独立,排除C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英国等西欧各国先后宣布禁止野蛮的奴隶贸易,结合工业革命在各国的相继开展,商品输出成为新的侵略方式可知,这反映出西欧各国改变了殖民策略,故选C项;西欧各国的资本输出主要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欧各国废除奴隶贸易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是由于劳动力问题得到了解决,排除B项;西欧各国并没有放松对非洲的略侵,只是改变了赤裸裸的侵略方式,排除D项。
19.【答案】A【解析】据材料“奴隶贸易……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可知,奴隶贸易打乱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故选A项;材料重在强调奴隶贸易对非洲社会的破坏,没有涉及到对多元文明格局的打破,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明奴隶贸易给非洲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没有涉及对西方国家的影响,排除C项;也没有涉及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D项。
20.【答案】A【解析】奴隶贸易通过非正当手段使大量财富流入欧洲,同时为美洲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A项;奴隶贸易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且材料中并没有对奴隶贸易进行分期,无法看出其是否在工业革命之后进一步发展,排除B项;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是两次工业革命,并非奴隶贸易,排除C项;殖民扩张使美洲的土著居民急剧减少,因此奴隶贸易虽为美洲提供了劳动力却并非造成劳动力过剩,排除D项。
21.【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分析是与美国西海岸越洋相对的中国移民,据材料“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可知排斥华工,故选B项;印第安人是美洲本地人与材料“越洋寄回家中”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可知不是欧洲移民 ,排除C项;据材料“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可知美国是反对移民不是支持贸易,排除D项。
22.【答案】D【解析】材料中资产阶级文明在殖民地“丝毫不加掩饰”指的是其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和剥削,对印第安人种族灭绝体现虚伪和野蛮,故①正确,在非洲贩卖黑人奴隶符合虚伪与野蛮,故②正确,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属于殖民侵略的客观作用,不能体现虚伪和野蛮,故③错误,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也体现了虚伪和野蛮,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23.【答案】C【解析】美国《1952年移民法》对于人才引进更多的是限制,无法扩大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并且材料中也并未体现有关苏联的描述,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的引进,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由题干中可知,此时处于冷战时期,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时不仅加强了对人才的政治安全甄别,还对职业等有所规定,体现了人才引进的针对性。故C正确。由材料可知,美国《1952年移民法》是对移民和临时劳工入境作了限制,目的是减少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并无直接联系。故D错误。
24.【答案】B【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1900年左右和1930年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左右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故吸引了大量移民;1930年左右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大量工人失业,经济萧条,故移民处于低谷,故B项正确;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1900年左右,故A.C两项都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不是1930年左右,故D项错误。
25.【答案】C【解析】从图片中可看出,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这必然会增加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故C项正确;从图片中不能看出美国各民族间的分歧,不能得出美国难以实现民族间的文化认同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将美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不能得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移民国家的结论,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看出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的比例最高到了39%,由此不能得出美国移民逐渐占据人口的大多数的结论,故D项错误。
26.【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美国贫富差距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收入差距现象与经济“滞胀”无关,故B项错误;在美的非法移民体现出经济全球化下人口的流动,因为文化水平低,导致收入降低,资源分配不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教育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错误。
27.【答案】C【解析】材料表面描述了美国人对于移民态度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在全球化加快的今天,伴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迁徙加快,各种文明的冲突随之加剧。这是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之一。所以选C。A与史实不符;移民增多不是美国社会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的主要原因,排除B;D项与史实不符。
28.【答案】B【解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这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故选B。
29.【答案】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海上民族”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也没有文化传世,故C项正确。
30.【答案】D【解析】中国“绿卡”是从2004年8月开始使用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为逃避战乱,北方居民纷纷迁往南方;材料二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材料三反映的是南方与北方的情况相反,南方人口数量剧增。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破坏主要在北方,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北方居民的大量南迁。
(3)导致我国人口的大迁移,改变了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促进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因避乱,将妻入岭南”、材料二“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和材料三“唐江南九州户数表”概括说明。第(2)题根据“开元户数”即唐玄宗时期的户数分析;“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 年”可从安史之乱的影响上思考。第(3)题,对“当时”的影响从对南方经济发展上思考;对“以后”的影响从我国人口分布和经济重心南移方面分析。
32.【答案】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的屠杀;人口大迁徙与病毒的传播;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对天花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6分)
影响:给殖民地区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加速了西欧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加速了世界人种、人口、物种大迁徙;为后世防治传染病带来了诸多教训。(7分)
(2)原因:经济和文明发展滞后;遭遇列强的殖民侵略。(4分)
方式:政府和社会力量开展了多形式、多途径的救治举措;向民众提供传染病疫苗;进行防疫与卫生宣传;定期通报卫生工作状况等。(8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的屠杀;据材料一“1507年前后,天花被一个患病的黑人奴隶带到美洲,从此开始在美洲大地肆虐。随后,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也接踵而至”可知人口大迁徙与病毒的传播;据材料一“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已同旧大陆的人类隔绝了上万年,对天花、麻疹、白喉、伤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可知新大陆的印第安人对天花等疾病缺乏免疫机能,也缺乏防疫知识。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可知给殖民地区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结合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可知加速了西欧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结合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可知加速了世界人种、人口、物种大迁徙;结合人类防疫知识的进步可知为后世防治传染病带来了诸多教训。
(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美洲和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可知两者经济和文明发展都比较滞后;都遭遇列强的殖民侵略。第二小问方式,据材料二“面对传染病疫情,上海各医院较往年提前开门诊治患者,社会慈善人士增设时疫医院不下20所。上海卫生局特向汽车公司定制巡回诊病车3辆,以便巡回时沿路免费诊治病人”可知政府和社会力量开展了多形式、多途径的救治举措;据材料二“1932年上海卫生试验所注射传染病疫苗的数量也远超往年”可知向民众提供传染病疫苗;据材料二“卫生局特发布‘防疫要点’布告,劝告市民注射免费防疫针以保护自己生命;号召扑灭传染病菌的媒介——苍蝇;注意卫生,对污秽及便溺进行消毒”可知进行防疫与卫生宣传;据材料二“卫生局还定期通报卫生工作状况”可知定期通报卫生工作状况等。
33.【答案】
(1)特点:从北向南移动(或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甚至更南移动);受国内政局及民族关系影响;具有自发性。(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4分)
影响:人口分布渐趋合理;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6分)
(2)特点:迁移方向多元化;海外迁徙增多。(4分)
原因:伴随外国资本主义主义的入侵,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政局动荡。(5分)
(3)原因: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提高;改革开放,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世界联系加强。(6分)
【解析】
(1)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从方向上看,自北向南,直到海南岛等更靠南的地方;从原因上看,受国内政局及民族关系,诸如安史之乱、宋金交战的影响,属于民众为生存再发的迁移。三次移民从经济上看,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从民族关系上看促进各民族的交流融合。
(2)近代中国人口迁移有南迁,也有北迁,还有向海外迁移,方向多元化;迁移原因从国内看,中国政局动荡,民众生存的需要;从外部看,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
(3)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精英出走”和富人外迁移民都受到国外优厚条件的吸引,以及经济全球化下人口自由流动的影响。
34.【答案】
等级 分值 答题情况具体描述
一 15—13分 论题明确,材料运用充分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认识有高度,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二 12—9分 论题明确,运用大部分材料,史论结合,论证较充分,有一定的认识,逻辑较严谨,表述较清晰。
三 8—5分 论题比较明确,只运用少部分材料,史论结合,论证较充分,有一定的认识,逻辑较严谨,表述较清晰。
四 4—0分 没有提出论题或论题不明确,运用材料不完整,史实缺失或错误,论证不充分,认识欠缺或错误,逻辑不严谨,表述不清晰。
【解析】据材料“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因传染病丧生,传染病造成原住民的人口大量减少和原有社会的解体”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西方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的原材料产地,同时病菌也随着殖民扩张被带到了这些殖民地。据材料“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英国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可知通过殖民扩张西方国家掠夺了大量财富,促进了本国经济地发展。通过分析近代西方国家地殖民扩张给殖民和本国带来的不同影响,归纳一个论题,如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殖民扩张促进了殖民国家经济的发展等。定好题后要根据自己所学知识,选取与论题相关的两三个史实进行阐述,要注意史论结合,能够得出自己地认识。最后对论题和论证过程总结升华;整个论述过程中要争取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楚,规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