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七)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发电量增长迅速,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单位:万千瓦)居全国前八位的省份如图所示。贵州西部的威宁县积极探索“光伏+农业”新模式:在山地采用高支架、大间距布置光伏阵列,利用光伏板下空间种植生长条件适宜的农作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新疆相比,河北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发达,发电装备更先进 B. 晴天更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更大 D. 风沙更小,设备使用寿命长
2. “光伏+农业”模式使威宁县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主要得益于光伏板的铺设( )
A. 增加了地表的太阳辐射 B. 减少了地表的风沙
C. 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 D. 提高了地表的温度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新疆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比河北更多,B错误;河北发电装备更先进、 设备使用寿命长对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影响不大,A、D错误;河北地处东部经济地带,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快速发展,加之环保要求,对绿色能源的需求量很 大,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大面积铺设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对太阳光有遮挡作用,削弱了本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温度降低,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AD错误,C正确;威宁县位于湿润地区,风沙危害较轻,B错误。故选C。
【点睛】“光伏+农业”模式的好处:光伏板阻挡了阳光,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利于牧草恢复生长。牧草可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对光伏电池板的影响,降低维护成本;利用牧草可发展畜牧业,提高经济效益。
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林草茂盛的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生物防火方式运行的原理是( )
A. 降低林草温度 B. 降低地表反射率
C 及时监测火情 D. 减少可燃烧物
4. 当地生物防火促进了青草发育,原因是该举措可以( )
A. 增加空气湿度 B. 改善受光条件
C. 防止土壤板结 D. 抑制土壤沙化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尤其夏季气温高,林草区容易发生火灾,牛 群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减少可燃烧物,降低火灾发生频率,D正确;牛群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不能降低林草温度、不能及时监测火情、不能降低地表反射率(且降低地表反射率有利于地温提高,增加火灾发生频率),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让牛群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地面覆盖物减少,有利改善青草的受光条件,促进青草萌发和生长,B正确;枯枝落叶减少,地表覆盖物减少,不利 于增加土壤水分与抑制土壤沙化,A、D错误;大规模牛群践踏会导致土壤板结,C错误。 故选B。
【点睛】生物防火是指利用绿色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通过造林、抚育、更新、补植等森林培育措施来减少林内死可燃物的积累,改变火环境,增强林分自身的难燃性和抗火性,使其不容易发生森林火灾,能够阻隔或抑制林火蔓延的防火工程。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内蒙古赤峰市大青山开展研学活动,在山地的某一高度,同学们发现阳坡长满了草本植物,而阴坡主要是白桦林和灌木,随着海拔的升高,该山阴、阳坡植被的差异逐渐缩小。图为“内蒙古赤峰市大青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形成该山阴坡和阳坡植被分布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强度 B. 水分条件
C. 土壤温度 D. 土壤肥力
6. 随着海拔的升高,该山阴、阳坡植被差异逐渐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条件坡向差异缩小 B. 水热条件坡向差异缩小
C. 地形坡度坡向差异缩小 D. 土壤肥力坡向差异缩小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白桦林为乔木,与草本的分布区别一般是水分差异造成的。内蒙古年降水量较少,该山阳坡比阴坡热量更充足,蒸发更大,土壤水分更少,空气湿度小,植被以需水量更小的草本为主,阴坡热量朓间较差,蒸发弱,土壤湿度较高,能满足森林生长所需水分,B正确;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肥力都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 选B。
【6题详解】
该山随海拔升高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逐渐缩小,主要原因是随海拔升高,越靠近山顶,阴坡、阳坡水热交换越频繁,导致阳、阴坡水热差异缩小,植被差异缩小,B正确;该地光照条件整体较好,对植物差异影响小;同一山体土壤条件差异本来就小,且不是主因;地形坡度对植物差异影响小,ACD错误。故选 B。
【点睛】山地的“阴阳脸”: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是因为阴坡蒸发弱,土壤湿度较高,能满足森林生长所需水分,而阳坡光照条件较好,热量相对充足,导致蒸发加强,水分少,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但水分能满足草类的生长,故草地青翠。
2003~2020年我国耕地流转率从4.75%上升到36.15%。部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出现耕地零租金流转现象(农户将耕地使用权无偿转让给需要扩大经营规模的其他农户),不利于耕地从低效经营者手中流转到高效经营者手中,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表为“我国不同区域样本村庄耕地流转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样本村庄数量/个 耕地流转率/% 耕地零租金流转比例/%
北方土石山区 80 17.05 11.06
西北黄土高原区 80 7.26 42.25
东南山地丘陵区 212 2193 18.17
西南山区 196 14.67 23.12
7. 关于我国耕地流转,说法正确的是( )
A. 耕地资源质量差异大,更易出现零租金流转
B. 零租金流转比例大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态势
C. 耕地流转率大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态势
D. 提高土地租金,能有效防止耕地零租金流转
8. 为保证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西北黄土高原区应重点( )
A. 促进连片地块均匀分割 B.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C. 加快农村物流网点布局 D. 植树种草推进生态退耕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耕地净收益的变化主要受种植业成本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种植业成本快速上涨主要是由非农工资上涨导致农业劳动力成本增加引起的,农户会依据家庭生计资源禀赋重新配置劳动力与耕地资源,将部分质量较差的地块通过耕地流转市场转出甚至无偿转给需要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户或者直接撂荒,A正确。据图所知,零租金流转比例大体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态势,排除B;耕地流转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态势,排除C;高交易成本可能会加剧零租金流转,排除D。故选A。
【8题详解】
促进连片地块均匀分割,这不利于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A错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具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耕地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和规模经营。这对于西北黄土高原区这样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尤为重要,B正确。虽然农村物流网点布局对农业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它与耕地流转市场的直接关联度不高,C错误。植树种草推进生态退耕,这更多地与生态保护相关,而非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地温能是指蕴藏在浅层地表层的可再生能源。常温层指地下温度的变化幅度等于零的地带。常温层温度及深度是反映地温能的重要指标。图为“我国部分城市常温层主要参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海口常温层埋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温年际变化大 B. 地温日较差小
C. 地温年较差小 D. 地气温差小
10. 根据材料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济南断裂构造发育导致常温层温度明显较高
B. 常温层埋藏深度随着纬度的增高而波动增大
C. 常温层埋藏深度浅的城市,地温能相对更丰富
D. 南昌气候冷湿导致常温层温度与平均气温接近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外界温度的变化程度决定了常温层的深度。温度变化愈大,则常温层深度愈深;温度变化愈小,则常温层深度愈浅。由于海口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全年皆夏,全年地面温度变化比较小,所以常温层的深度相对浅一些,C正确;在纬度不变、地势稳定、气候稳定的情况下,受太阳辐射影响,各地地温年际变化也不大,A错误;地温日较差的大小主要受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幅度的影响,海口纬度偏低,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幅度大,所以地温的日较差大,B错误;由图可知,海口的地气温差不小,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各地地下常温层平均温度均高于当地平均气温,故可推断常温层部分热量来自地球内部,断裂构造常常是地下水或岩浆活动的通道,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内温度,A正确;由图可知,常温层埋藏深度随纬度增高波动增大,B正确;图中常温层埋藏深度浅的城市,常温层温度总体较高,说明常温层埋藏的深度浅,地温能相对更丰富,C正确;由图可知,南昌平均气温较高,所以导致常温层温度与大气温度接近,D错误。故选D。
【点睛】浅层地温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和来自地球内部的热量。影响浅层地温能资源形成的变量多,有地质、气候、水文、光照等多方面的因素。
高学历人才就业迁移是经济机会下的理性决策,传统形式是从低等级城市向高等级城市的梯次迁移,一线城市更容易吸引高学历人才集聚。但近年来,出现部分高学历人才“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武汉市是中部地区新一线城市主要的人才流入地。图为“以武汉为目的地的高学历人才跨城市等级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在迁入武汉的高学历人才中,应届生一线城市逆向梯次迁移意愿占比流深圳最低,主要原因是( )
A. 深圳高等院校少,应届高学历人才数量小
B.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比武汉要多
C. 武汉与深圳人才交流合作少,人才引进不便
D. 深圳高等院校学生鲜有湖北籍,缺乏乡缘情
12. 与非应届生跨城市等级迁移相比,应届生的优势是( )
A. 获得学历等级更高、失业风险更低
B. 社会资源积累丰富,适应能力更强
C. 对就业职位要求低,就业机会更多
D. 受家庭因素限制小,迁移意愿更高
13. 武汉市作为新一线城市,吸引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高学历人才迁入的有利因素分别是( )
A. 户籍优惠政策、乡土情结 B. 基础配套设施、子女教育
C. 生活成本、社会服务水平 D. 工资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答案】11. A 12. D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在以武汉为目的地的高学历人才跨城市等级迁移的过程中,应届生一线城市逆向梯次迁移 意愿占比流深圳最低,主要是因为深圳高等院校少,应届高学历人才数量少,就业竞争不激烈,所以应届生一线城市逆向梯次迁移意愿占比流低,而北上广高等院校数量众多,A正确;深圳就业机会比武汉多,并不能用来解释它的占比流低于北上广;结合材料,无从知晓武汉与深圳人才交流合作情况;深圳高等院校学生遍及全国,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与非应届生跨城市等级迁移相比,应届生社会资源积累少,二者在就业职位和学历优势方面相差不大,但应届生受家庭因素限制小,迁移意愿更高。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题详解】
一线城市的经济比新一线城市更发达,基础配套设施、工资水平武汉均不具备比较优势,BD错误; 一线城市对高学历人才户籍政策已放开;但武汉作为新一线城市,在生活成本方面较一线城市更低,是吸引一线城市高学历人才迁入的主要有利因素,C正确。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比 新一线城市差些,社会服务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教育条件武汉都占优势。乡土情结人口迁移有影响,但材料信息对这方面情况并没有作介绍,A错误;故选C。
【点睛】正规就业导向下,高学历人才逆向梯次迁移已成为人才迁移的重要趋势之一,以武汉为目的地的跨省城际迁移中近1/4呈现逆向梯次迁移意愿,非应届生占比高于应届生。“逆向梯次迁移”受粘性因素,个人因素和城市因素影响。粘性因素即“户籍地粘性”与”就学地粘性”起到关键作用;包括“年龄”“毕业学校级别”“学历级别”和“户籍地所在城市级别”在内的个人因素和城市因素也存在影响。与西方受宗教,种族,家庭和个人价值等因素影响不同,基于乡缘,学缘关系产生的户籍地,就学地粘性更深刻作用于中国的高学历人才择业迁移选择,引发逆向梯次迁移现象。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北美大陆伸入楚科奇海的一条长沙坝上(下图),海拔1.8m~3m。阿拉斯加暴风雪交加的季节,基瓦利纳几乎都被厚厚的海冰墙包围。近50年来,海水在不断吞噬他们的生存空间,预计到2025年,小镇将彻底沉入海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沙坝东侧比西侧海冰厚且冻结时间长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纬度高,冬季白昼时间短 B. 水域封闭,海水流动性差
C. 河流注入,海水盐度较低 D. 东侧靠陆地,冬季水温低
15. 基瓦利纳小镇受海水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和原因是( )
A. 夏季风暴潮多发,海浪侵蚀力量强
B. 夏季缺乏海冰保护,抗侵蚀能力差
C. 冬季西风较强,迎岸流侵蚀力量强
D. 冬季径流顶托弱,潮汐侵蚀力量强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狭长沙坝东侧水域相对于西侧冰厚且冻结时间长的原因是狭长沙坝东侧水域相对封闭,海水流动性较差;该区域纬度高,冬季白昼短,东侧靠陆地,水温较低,因此冻结时间长;陆地上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海水易冻结成厚厚的冰层,BCD正确,不符合题意。东西两侧相比,纬度基本一致,昼长差异小,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15题详解】
阿拉斯加州不是夏季风暴潮的多发区域,因此海浪侵蚀不是因为风暴潮多发而侵蚀能力强,A错误。在夏季,海冰融化,小镇缺乏海冰的保护,这使得海浪和小镇之间的接触更为直接,抗侵蚀能力降低,B正确。冬季西风虽然较强,但由于冬季有海冰的存在,小镇的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强,C错误。潮汐现象具有日变化和月变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D错误。故选B。
【点睛】沙坝是由波浪运动产生的进流和退流迁移沙粒形成的平行于海岸的长条状垄岗地形。高潮线附近的沙坝称为沿岸堤,低潮线附近的称水下沙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浦江下游西北岸有14所高等院校。20世纪90年代,上海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留下众多破旧厂房,图为“上海市工业遗产分布图”。2012年起,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将昔日的工业生产空间修缮改造为世界级公共生活空间,表为“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现在的功能及用途表”。
名称 建设时间 所在区域 现在功能及用途
永兴仓库旧址 1935年 虹口 北外滩创意园
市南发电厂旧址 1879年 黄埔 世博园区观光塔
黄埔码头仓库旧址 1900年 杨浦 申江北外滩公司
上海第十钢铁厂旧址 1956年 长宁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1)简述上海工业遗产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2)说明改造前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3)评价在上海工业遗产厂址上发展文创产业的区位条件。
【答案】(1)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黄浦江沿岸和苏州河沿岸;其中苏州 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分布最集中。( 原因:沿江沿河工业用水充足;水运便利,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原料和产 品运输。
(2)前:工业用地、仓储用地。 后:景观绿化用地、文化艺术用地、商业用地。
(3)有利条件:临近高等院校,文创人才丰富、氛围浓厚;位于中心城区,人口 稠密,文创市场广阔、消费能力强;厂房租用成本低,空间结构与外部景观利于文创改 造;城市更新政策的支持。 不利条件:基础设施落后,设计改造难度大、成本高。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上海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工业集聚的意义、工业发展方向及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上海的工业遗迹多沿黄浦江和苏州河分布;集中在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空间分布不均。河流可以为工业提供水源和水运。昔日工业遗迹沿江沿河分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可以保障有充足的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生产;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运便利,水运价格较低,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小问2详解】
读表可知,改造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永兴仓库旧址、市南发电厂旧址等工业用地;改造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北外滩创意园、世博园区观光塔等风景绿化用地、文化艺术用地、仓储用地。
【小问3详解】
区位条件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思考。
有利条件: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临近高等院校,文创人才丰富、氛围浓厚,利于发展文创产业;大部分位于中心城区,人口稠密,因而文创市场广阔、人们消费能力较强;遗产厂房的租用成本较低,且空间结构与外部景观方便文创改造,可以减少文创产业的投入,提高收益; 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城市更新政策的支持。
不利条件:上海工业遗产厂址历史较久,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该部分的设计改造难度大、成本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横断山脉中北段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碉房被称为“白藏房”(下图),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当地农民在晚秋和早春,用附近山坡上的白垩土粉碎后加水搅拌成黏土,夯筑干燥形成墙体,墙体厚,房顶平整,内墙垂直,外墙向内倾斜,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每年收获季节,藏族同胞会将山上的白垩土(松软的石灰岩)粉末化,加水搅拌成白色土浆装入茶壶,从墙头向下浇灌,直到土墙变白,这被称为“白色灌礼”。
(1)分析藏族同胞选在晚秋和早春修筑白藏房的原因。
(2)简述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与藏房特征的关联。
(3)分析当地“白色灌礼”习俗形成的原因。
【答案】(1)晚秋和早春农闲时间,劳动力充足;此季节少雨而温暖,空气较干 燥,利于墙体晾晒、干燥、固化。
(2)当地土石材料丰富,土木结构,便于就地取材;当地昼夜温差大,墙体较厚, 利于冬季御寒,夏季降温;当地处于地壳活跃地带,多地震,上窄下宽的墙体不易坍塌, 稳定性好;当地平地少,平顶设计,利于晾晒作物;当地太阳辐射较强,白色利于反光。
(3)白色土浆浇于墙体可防墙体腐坏(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加固墙体;该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白色反射太阳辐射多,利于白天降温;受当地文化习俗影响,藏族尚白,用白色灌礼庆祝丰收。
【解析】
【分析】本题以“白藏房”相关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城乡景观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和答题语言组织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早春和晚秋时气温较高且降水较少,有利于晾晒和固化墙体;此外,结合材料和生活知识可知,早春春播还未开始,晚秋作物已经收割,此阶段处于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居民足够的时间建筑房屋。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的土石材料丰富,藏房土木结构水文设计,便于就地取材; 横断山区,昼夜温差较大,冬夏温差也大,墙体较厚, 利于冬季御寒,夏季降温;由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处于地壳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上窄下宽的墙体结构不易坍塌, 稳定性较好;地处山区,平地少,平顶设计,利于农作物的晾晒;当地太阳辐射较强,墙体白色利于反光,降低室内的温度。
【小问3详解】
白色土浆浇于墙体可防墙体腐坏(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加固墙体,使房屋的使用年限延长;该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而白色反射太阳辐射多,利于白天室内降温,使室内更加凉快;受当地文化习俗影响,藏族尚白,因而用白色灌礼庆祝丰收。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大陆南端的巴塔哥尼亚冰原地处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侧的安第斯山脉中。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塔状尖峰地貌景观。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笼罩,号称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下左图为“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菲茨罗伊峰景观和岩石节理结构示意图”。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说明巴塔哥尼亚冰原塔状尖峰的形成过程。
(2)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3)巴塔哥尼亚高原南部地区以荒漠为主,一般而言,荒漠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而该地区却以外流河为主,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安第斯山脉隆起;山体岩石受到的 挤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发生破裂,垂直节理发育;山体经风化、冰川侵蚀、 风力侵蚀,逐渐形成角峰(或者裂隙两侧岩石易被侵蚀而剥落,逐渐形成塔状尖峰)。
(2)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山顶附近气流紊乱,天气变化复杂,山地降 水丰富,雪崩多发;位置偏僻,位于冰原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3)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 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 蒸发、下渗损失较小,利于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巴塔哥尼亚冰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主要冰川地貌、河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该地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挤压边界,受到板块挤压,地壳抬升,安第斯山脉隆起;岩石受到内力作用,当挤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发生破裂时,产生垂直节理发育;山地海拔较高,有冰川分布,山峰岩体经风化、冰川侵蚀,山体逐渐形成角峰;该区域的山体垂直节理发育明显,节理两侧岩石易被风化、侵蚀而剥落;逐渐形成塔状尖峰。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山地垂直高差大,地势陡峭,攀登难度大;山顶常年“云雾”笼罩,气流紊乱,加上山区天气变化复杂,山地降水丰富,雪崩多发,攀登条件较差,不利于攀登;该区域位置较偏僻,且位于冰原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小问3详解】
主要从水量收入与支出的角度展开分析。由图可知,该区域的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海拔高,将随较多,冰雪通水多,因此冰雪融水补给较多,使得河流径流量较大; 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且该地区陆地(东西方向)较为狭窄,河流较短,过程中下渗损失较小,加上气温较低,蒸发少,这些原因使得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因而该地区以外流河为主。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七)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发电量增长迅速,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单位:万千瓦)居全国前八位的省份如图所示。贵州西部的威宁县积极探索“光伏+农业”新模式:在山地采用高支架、大间距布置光伏阵列,利用光伏板下空间种植生长条件适宜的农作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新疆相比,河北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发达,发电装备更先进 B. 晴天更多,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更大 D. 风沙更小,设备使用寿命长
2. “光伏+农业”模式使威宁县植被覆盖率明显提升,主要得益于光伏板的铺设( )
A. 增加了地表的太阳辐射 B. 减少了地表的风沙
C. 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 D. 提高了地表的温度
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林草茂盛的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生物防火方式运行的原理是( )
A. 降低林草温度 B. 降低地表反射率
C. 及时监测火情 D. 减少可燃烧物
4. 当地生物防火促进了青草发育,原因是该举措可以( )
A. 增加空气湿度 B. 改善受光条件
C. 防止土壤板结 D. 抑制土壤沙化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内蒙古赤峰市大青山开展研学活动,在山地的某一高度,同学们发现阳坡长满了草本植物,而阴坡主要是白桦林和灌木,随着海拔的升高,该山阴、阳坡植被的差异逐渐缩小。图为“内蒙古赤峰市大青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形成该山阴坡和阳坡植被分布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强度 B. 水分条件
C. 土壤温度 D. 土壤肥力
6. 随着海拔的升高,该山阴、阳坡植被差异逐渐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条件坡向差异缩小 B. 水热条件坡向差异缩小
C 地形坡度坡向差异缩小 D. 土壤肥力坡向差异缩小
2003~2020年我国耕地流转率从4.75%上升到36.15%。部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出现耕地零租金流转现象(农户将耕地使用权无偿转让给需要扩大经营规模的其他农户),不利于耕地从低效经营者手中流转到高效经营者手中,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表为“我国不同区域样本村庄耕地流转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样本村庄数量/个 耕地流转率/% 耕地零租金流转比例/%
北方土石山区 80 17.05 11.06
西北黄土高原区 80 7.26 4225
东南山地丘陵区 212 21.93 18.17
西南山区 196 14.67 23.12
7. 关于我国耕地流转,说法正确的是( )
A. 耕地资源质量差异大,更易出现零租金流转
B. 零租金流转比例大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态势
C. 耕地流转率大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态势
D. 提高土地租金,能有效防止耕地零租金流转
8. 为保证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西北黄土高原区应重点( )
A. 促进连片地块均匀分割 B.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C. 加快农村物流网点布局 D. 植树种草推进生态退耕
地温能是指蕴藏在浅层地表层的可再生能源。常温层指地下温度的变化幅度等于零的地带。常温层温度及深度是反映地温能的重要指标。图为“我国部分城市常温层主要参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海口常温层埋深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温年际变化大 B. 地温日较差小
C. 地温年较差小 D. 地气温差小
10. 根据材料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济南断裂构造发育导致常温层温度明显较高
B. 常温层埋藏深度随着纬度的增高而波动增大
C. 常温层埋藏深度浅的城市,地温能相对更丰富
D. 南昌气候冷湿导致常温层温度与平均气温接近
高学历人才就业迁移是经济机会下的理性决策,传统形式是从低等级城市向高等级城市的梯次迁移,一线城市更容易吸引高学历人才集聚。但近年来,出现部分高学历人才“逃离北上广”的现象。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武汉市是中部地区新一线城市主要的人才流入地。图为“以武汉为目的地的高学历人才跨城市等级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在迁入武汉的高学历人才中,应届生一线城市逆向梯次迁移意愿占比流深圳最低,主要原因是( )
A. 深圳高等院校少,应届高学历人才数量小
B.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比武汉要多
C. 武汉与深圳人才交流合作少,人才引进不便
D. 深圳高等院校学生鲜有湖北籍,缺乏乡缘情
12. 与非应届生跨城市等级迁移相比,应届生的优势是( )
A. 获得学历等级更高、失业风险更低
B. 社会资源积累丰富,适应能力更强
C. 对就业职位要求低,就业机会更多
D. 受家庭因素限制小,迁移意愿更高
13. 武汉市作为新一线城市,吸引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高学历人才迁入的有利因素分别是( )
A. 户籍优惠政策、乡土情结 B. 基础配套设施、子女教育
C. 生活成本、社会服务水平 D. 工资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北美大陆伸入楚科奇海的一条长沙坝上(下图),海拔1.8m~3m。阿拉斯加暴风雪交加的季节,基瓦利纳几乎都被厚厚的海冰墙包围。近50年来,海水在不断吞噬他们的生存空间,预计到2025年,小镇将彻底沉入海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沙坝东侧比西侧海冰厚且冻结时间长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纬度高,冬季白昼时间短 B. 水域封闭,海水流动性差
C. 河流注入,海水盐度较低 D. 东侧靠陆地,冬季水温低
15. 基瓦利纳小镇受海水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和原因是( )
A. 夏季风暴潮多发,海浪侵蚀力量强
B 夏季缺乏海冰保护,抗侵蚀能力差
C. 冬季西风较强,迎岸流侵蚀力量强
D. 冬季径流顶托弱,潮汐侵蚀力量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浦江下游西北岸有14所高等院校。20世纪90年代,上海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留下众多破旧厂房,图为“上海市工业遗产分布图”。2012年起,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将昔日的工业生产空间修缮改造为世界级公共生活空间,表为“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现在的功能及用途表”。
名称 建设时间 所在区域 现在功能及用途
永兴仓库旧址 1935年 虹口 北外滩创意园
市南发电厂旧址 1879年 黄埔 世博园区观光塔
黄埔码头仓库旧址 1900年 杨浦 申江北外滩公司
上海第十钢铁厂旧址 1956年 长宁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1)简述上海工业遗产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2)说明改造前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3)评价在上海工业遗产厂址上发展文创产业的区位条件。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横断山脉中北段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碉房被称为“白藏房”(下图),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当地农民在晚秋和早春,用附近山坡上的白垩土粉碎后加水搅拌成黏土,夯筑干燥形成墙体,墙体厚,房顶平整,内墙垂直,外墙向内倾斜,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每年收获季节,藏族同胞会将山上的白垩土(松软的石灰岩)粉末化,加水搅拌成白色土浆装入茶壶,从墙头向下浇灌,直到土墙变白,这被称为“白色灌礼”。
(1)分析藏族同胞选在晚秋和早春修筑白藏房的原因。
(2)简述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与藏房特征关联。
(3)分析当地“白色灌礼”习俗形成的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大陆南端的巴塔哥尼亚冰原地处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侧的安第斯山脉中。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塔状尖峰地貌景观。菲茨罗伊峰常年“云雾”笼罩,号称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下左图为“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菲茨罗伊峰景观和岩石节理结构示意图”。
(1)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巴塔哥尼亚冰原塔状尖峰的形成过程。
(2)简析菲茨罗伊峰难以攀登的缘由。
(3)巴塔哥尼亚高原南部地区以荒漠为主,一般而言,荒漠地区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而该地区却以外流河为主,试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