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2 09:1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单元复习
课标要求
1.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3.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4.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西夏、金,元军灭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5.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6.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以及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7.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中国古代史时空线索概述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既有统一,又有分裂,但分裂只是暂时的,而且在局部分裂中依然孕育着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因素,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时空建构
时空建构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金与南宋对峙
辽、北宋、西夏并立
核心
事件
政权并立到统一
经济发展
科 技
文学艺术
民族关系
10世纪初
960

11世纪前期
1115年
1125年
1127

1206

1234年
1271年
1279年
1368

1227年
1276年
契丹建立政权
北宋建立
西夏建立
金建立
金灭辽
金灭北
宋,南宋建立
蒙古政权建立
蒙古灭西夏
元灭南宋
元统一全国
元朝
灭亡,
明朝
建立
蒙古灭金
元朝建立
北宋
南宋



西夏
元朝统一全国
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宋金和议
回族形成
南方经济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与外传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窦娥冤》)流行
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通判、转运使
行省制度、对台湾、西藏管辖
考点排查一: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标: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1.北宋的建立、发展、与灭亡(960-1127)
建立 过程
意义
灭亡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
行政
财政
影响
3.重文轻武政策
原因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3.重文轻武政策
具体表现
影响
4.王安石变法
时间 领导人物
目的
内容
作用
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②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1069年开始
宋神宗、王安石
(1)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2)军事:保甲法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后来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考点排查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辽、西夏与北宋的建立
政权 时间 民族 人物 都城

西夏
北宋
2.辽与北宋的和战


3.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在澶州城,宋军打退辽军
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辽宋之间保持着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元昊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双方损失惨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0世纪初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开封)
考点定向突破1
正确评价宋辽、宋夏议和
①从短期来看,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对北宋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②但从长远看,双方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考点排查三: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标: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1、女真族的崛起
统一
政权
2、金灭辽及北宋
金灭辽
金灭北宋
3、南宋的偏安
南宋建立
金与南宋的关系
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
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金灭北宋
1127年,赵构(即宋高宗)建立,后定都临安
①战:岳飞统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②和: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事迹)岳飞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收复很多失地。 (评价)岳飞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南宋民众的利益,巩固了南宋的统治,他为国为民的优秀品质和精忠报国的精神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至今为人们所传颂,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抗金英雄。
简述宋辽、宋夏、宋金议和的内容,
并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岳飞抗金。
北宋和辽议和,宋辽约为兄弟关系,北宋给辽钱物;
北宋和西夏议和,西夏元昊向宋称臣,北宋给西夏钱物;
南宋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钱物。
考点定向突破2
内容:
评价:
考点排查四: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标: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农业的发展
原因
表现
2.手工业的兴盛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①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
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③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④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3)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发展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4)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业
海外贸易
纸币的出现
4.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宋代,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②城市中出现了街市、早市和夜市,并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市镇发展为重要商业贸易区。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①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②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考点定向突破3
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宋代经济的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②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海外贸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宋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发达;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原因:
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重视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坚持对外开放政策;重视人才……
宋代经济发展启示:
政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宋朝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人口:北方人口南迁,劳动力增加,并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政策:政府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重视兴修水利。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考点排查五: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
课标: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西夏、金,元军灭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统一
尊称
2.蒙古灭西夏与金
3.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
统一
陆秀夫、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
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27年,西夏灭亡;1234年,蒙古灭金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1276年,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点定向突破4

北宋
西夏

西夏
北宋
南宋

西夏
蒙古

南宋
蒙古
南宋

南宋

金灭辽
金灭北宋
蒙古灭西夏
蒙古灭金
元朝建立
元灭南宋
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示意图
考点排查六: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课标: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1.元朝的疆域与民族融合
元朝疆域
民族交融
2.行省制度
中央
地方
影响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忽必烈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实行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全国设10个行省,省以下分为路、府、州、县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东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时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考点定向突破5
时期 中央加强与台湾联系和管理的史实
三国
元朝
清朝
三国时期,吴国卫温帅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澎湖和琉球的管辖。
②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入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③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④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①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时期 中央加强与西藏联系和管理的史实
唐朝
元朝
清朝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唐蕃之间关系。
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1)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2)设置机构: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3)颁布法律: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明确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事务。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4)六世班禅参加乾隆帝寿辰,乾隆帝为其修建了须弥福寿庙。
考点定向突破6
时期 中央加强新疆管理的史实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朝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唐朝时,设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1)平定叛乱:①康熙帝平定了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②乾隆帝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2)设置机构: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领导下从沙俄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考点定向突破7
考点排查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
课标: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以及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都市 生活 大都市发展
市民文化生活
传统节日
宋元 文化 宋词
元曲
史学
①著名的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②大相国寺最为繁华
①瓦子: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市民阶层的扩大)②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①豪放派:苏轼、辛弃疾;②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①最优秀的杂剧家:关汉卿《窦娥冤》;②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
作品: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地位:司马光《资治通鉴》和司马迁《史记》并列,二人合称“史学两司马”
考点排查八: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
课标: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宋元科技
活字 印刷术 发展历程
影响
外传
指南针 发展历程
传播
影响
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元期发明铜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3世纪时, 传入朝鲜,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传入欧洲
战国时期:制成“司南”;北宋:制成罗盘;北宋末年:指南针用于航海
由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为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
火药 发展历程
传播
影响
2.中外交往
交通 陆路交通
海陆交通
唐朝时:已发明火药;唐末: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 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朝修建陆路交通网,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
宋代的海路航线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考点定向突破8
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
①政治: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②经济:宋元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民族交往: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使各族文化水平共同提高。
④对外交往:宋元时期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优秀文化,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
⑤继承与发展: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考真题速递
1.(2023年宜昌)我国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C
2.(2023年重庆B卷)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 )
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A.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 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C. 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 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
A
3.(2023年泸州)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C.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D.印刷术取得重大突破
A
中考真题速递
1.(2023年广安中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朝开创的科举取士制度( )
A.使儒家学说被立为正统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考试题目解释一直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 D.直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2023年重庆A卷)《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表明科举制度( )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 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3.(2023年武汉中考)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2023年天津中考)“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可用于研究( )
A.隋朝统一的条件 B.赵州桥的艺术特点 C.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D.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B
B
B
D
4.(2022年德阳)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A.转运使 B.刺史 C.按察使 D.通判
D
5.(2022年宜昌)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A.契丹 B.大夏 C.大金 D.蒙古
6.(2022年怀化)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哪一政权是由契丹人建立的( )A.西夏 B.辽 C.金 D.元
7.(2022年衡阳)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
B
B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中外政权的纷争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B
8.(2022自贡)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A
9.(2022台州)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B
10.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A
D
D
11.(2023年岳阳)“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粮食产量很高。这反映了宋代( )
A. 人民勤劳 B. 手工业兴盛 C. 商业繁荣 D. 经济重心南移
12.(2023年成都)北宋时,苏轼曾写道:“余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小块土地),较之佝偻(弯腰)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由此可见,“秧马”的使用有利于( )
A. 普及小麦种植 B. 形成养马习俗 C. 增强垦荒能力 D. 提高劳动效率
13.(2023年临沂)“考古表明,南宋船坞不仅是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很可能还是朝廷设立的专为皇室运送货物的码头。”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这种“建造和修理船舶的场所”,建造于(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B
14.(2023年连云港)《全球通史》谈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文中“商业革命”指( )
A. 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 B. 工商业市镇兴起
C. 流通领域出现了纸币 D. 手工业工场涌现
15.(2023年福建)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
A. 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
B. 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
C. 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
D. 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
C
A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C
16.(2023安徽)下图为某朝代的都城平面示意图。该朝代是( )
17.(2023自贡)据陈元靓《事林广记》记载,某朝“万里车书新一统”,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系的新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材料描述的王朝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
18.(2023滨州)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这表明( )
A. 元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B. 人口流动促进民族进一步交融
C. 元朝统一后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D. 国家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9.(2023郴州)某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该王朝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20.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
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C
B
D
A
2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机构,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个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22.下面表格内容有力地证明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处元朝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D
时期 机构
西汉 西域都护
唐朝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朝 ▲
C
A.澎湖巡检司 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政院
23.(2023宜昌)为了研究古代某一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小张同学正在收集“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据此可推知,“某一时期”应该是(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4.(2023云南) 北宋时,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街道两旁商店、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A.科学技术领先 B.城市商业繁荣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C
B
25.(2023凉山)我们能够在《资治通鉴》一书里查阅到的历史是( )A.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历史 B.夏朝到西周的历史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元朝到清朝的历史
26.宋朝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清照的“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林升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都体现了对时局的忧患意识。他们忧患的“时局”是(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国家分裂和民族政权并立 D.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C
C
27.(2023临沂)从图1和图2,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始于宋朝时 B.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从元朝开始C. 火药武器的威力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D.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已经传入了欧洲
C
28.(2023南充)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下列发明与材料有关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29.(2023达州)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时,小组成员寻找到一些相关的素材。下列寻找的素材与史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A.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无为而治”,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B.张仲景是西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被称为“医圣”C.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D.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黄帝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30.(2023重庆A卷)元代有不少蒙古语和西域语言的音译词被吸收到汉语汉文中。如车站的“站”就是蒙古语jam(驿传)的译音,“站”字汉语本义是“立着”“停下”,而元代汉蒙语并用合成“驿站”一词,遂发展为如今车站的“站”义。这说明( )
A.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B. 交通发展强化了统治
C. 元代重视文化建设 D. 民族交融丰富了文化
D
C
D
史料一宋《萍洲可谈》 史料二南宋持罗盘陶俑 史料三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
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①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①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
31.(2023天津)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不仅体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
(1)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1)类型:史料一是文字史料,史料二是实物史料。科技发明:指南针(罗盘)。
(2)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史料二所示发明是通过哪一地区的商人传到欧洲的?它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商人:阿拉伯。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依据史料三海船的考古介绍,概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据史籍记载,北宋元祐二年,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3)情况:造船技术水平高;海外贸易发展。主要职能:管理海外贸易。
32.元朝的大一统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背上的征服]
材料一 在元朝以前,尽管也有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却从来没有哪个少数民族能够统一整个中国。蒙古人崛起以后,经过70多年的军事征伐,终于把中国的绝大部分统一起来,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1)“蒙古人崛起”与谁有关 谈谈他在历史上的功绩。
(1)铁木真(或成吉思汗)。他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2)“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 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忽必烈。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文明下的统治]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3)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积极影响。
(3)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举例说明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4)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或元朝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历史上的定位]
(5)综合以上探究完成填空:元朝是一个    的国家。
(5)统一的多民族。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习小组以“为什么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为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制作了如下展板:
(1)根据“宋韵生活”,列举两例北宋市民生活的具体表现。
(1)城市居民去“瓦子”等文化娱乐场所;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等等。
(2)结合“循史探因”,分析北宋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2)北宋垦田数量增加,说明北宋农业生产发展;“每一交易,动即千万”,说明北宋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达;“(辽)与朝廷和好年深”“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说明宋辽之间出现相对和平局面,民族交融,社会安定。
34.制度健全、完善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某校六年级学生以“制度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探究活动。
材料一 北宋初年以“分权制衡”为原则,改革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从而为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北宋初年大刀阔斧地改革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以达到“分权制衡”的目的。请分别以相关史实说明。
(1)在中央,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知州三
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控;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二 下表是北宋前期科举次数与录取进士人数统计表
时期 科举 次数(次) 录取进士 总数(人) 平均每榜录取
进士数(人)
宋太祖 15 188 13
宋太宗 8 1487 186
宋真宗 12 1760 147
宋仁宗 13 4561 351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前期科举制的发展,并谈谈这种现象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2)发展: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积极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是很高。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而采取的政策,并指出这一政策的积极影响。
(3)政策:重文轻武政策。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5.对宋朝议和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宋太祖)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扰,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续资治通鉴·宋纪》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宋朝面临的“外忧”及其解决“外忧”的办法。
(1)外忧: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的侵扰。办法:议和。
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
(2)材料二中的大宋皇帝指谁 这一规定始于哪一盟约
(2)皇帝:宋真宗。盟约:澶渊之盟。
材料三 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岁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两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3)经济: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生活: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促进了民族交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4)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与民族政策。(意思相近即可)
36.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总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趋势: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呈下降趋势。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地区相对安定和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宋史》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何处 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何处:南方地区。变化: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材料三
图一 秧马 图二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图三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 图二所示的纸币的名称是什么 图三表明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兴盛的前提是什么
(3)时期:宋朝。名称:交子。前提:造船技术水平很高。
(4)综上所述,谈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4)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先进的科技应用于经济建设,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