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分层训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09:46: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基础达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________)带  碰撞(__________)  褶皱(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老鹰从天空中俯冲下来,把一只野兔抓走了。
B.除夕之夜,边防战士手握钢枪,在冰天雪地里为祖国人民站岗放哨。
C.妈妈的连衣裙天衣无缝,穿在身上特别好看。
D.这种植物的种子是如何扎根山区并蔓延开来的,仍然是不解之谜。
3.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
D.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作比较)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
②通过对格陵兰岛冰核的测量,我们有了一份10多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结果并不乐观。
③相反,它的气候总是在温暖和严寒之间剧烈地摇摆不停,快速变化。
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地球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的,其周期在数十万年以上。
⑤记录表明地球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根本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安身之处。
A. ②⑤③①④ B. ②④①⑤③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①⑤②③
5.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能力培优
(一)阅读《恐龙无处不在》,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⑥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⑦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⑧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⑨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⑩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6.请认真阅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帮助下面段落A回到最合适的位置,并简要说明理由。
A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位置:
理由:
7.分别指出以下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8.本文和《被压扁的沙子》都谈到了“恐龙”,一篇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另一篇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中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2022·辽宁本溪期中)(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幽门螺杆菌大揭秘
①幽门螺旋杆菌(He1icobacter py1ori简称HP)是万千种细菌中的一朵小奇葩,它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是目前所知的唯一能在人胃中生存的神奇生物。1983年首次从一位幸运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
②自从它被人发现以来,就一直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捆绑在一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幽门螺旋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病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与胃增生性息肉、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相关。但是真正的幽门螺杆菌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么破坏我们的胃,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③因为HP驻扎在胃黏膜上并在上面搞破坏,导致胃黏膜这个保护屏障变得很脆弱。结果就是攻击性满格的胃酸不仅仅消化了食物,顺带着也把自家细胞消化掉了。如果这种HP还是带有小毒针或者有空泡毒素的品种,胃黏膜受损就会更严重。1/5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壁上都有小的损伤,几乎所有的小肠溃疡都是HP引起的。抗生素可以抑制HP的生长,缓解胃部不适。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谨慎使用抗生素,我们可以建议这种患者选择服用萝卜硫素(Su1foraphane),这是一种从西兰花里取出来的植物活性物质,它可抑制住HP来中和胃酸的酶。
④若变成慢性炎症,胃细胞承受不住这种长期炎性刺激,可能会选择自杀。消耗掉了的细胞会被胃里的干细胞制造出的新细胞迅速替代,但是如果死掉的细胞太多,干细胞压力也会很大,不小心产个癌细胞也不是没有可能。差不多1%的HP携带者会患上胃癌,1%听起来不多,但是全球大约有一半的人都是HP携带者,1%的数量也是很惊人的。而正常人患胃癌的概率要相比HP携带者低40倍。
⑤另外,20世纪60年代医生们就判定帕金森患者多伴有胃部的并发症。后来终于发现是因为某些HP会释放一种类似神经毒素的物质,破坏我们的神经系统。既然HP这么坏,为什么五万年那么久的时间,我们的身体却没有进化出抵御HP的好办法呢?这里一定藏着什么猫腻。
⑥在针对HP最大型的一个实验里,科学家得到了如下结论: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小毒针的危险品种,竟然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科学家发现虽然宿主的胃癌患病率提高了,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确切的说,是降低了将近一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那么坏,身体却一直容忍它五万年那么久,动物实验中发现,HP可以保护小鼠免遭哮喘折磨。就像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普遍趋势,感染HP人口比例下降,但患有哮喘,过敏,糖尿病和神经性皮炎的人口比例在上升。Hp可能在这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⑦于是科学家提出假设:HP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因为HP刺激了调节性T细胞生,T细胞又是何方神圣呢?就比如当一颗小花粉进入身体,易怒的免疫系统看到不认识的东西,撸起袖子就要打架,而细胞则负责安抚着反应过度、小题大做的免疫系统。从而避免了生活中很多过敏现象的出现。因此它也被叫作“调节细胞”。而且研究表明HP携带者患湿疹的概率也要相对低30%左右。
⑧据统计,全世界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4.7%,其中城市发生率低于农村,3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青少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5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为50%~80%
⑨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可通过口一口、粪一口、污染水源等途径传播,其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现象”。母子、伴侣、家庭内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其中父母或祖父母对婴幼儿的口一口喂食是婴幼儿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常见方式。常见的传播介质是手、食物和餐具。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1600-3100个,外出就餐会增加螺杆菌感染风险。另外,唾液中可以直接找到幽门螺旋杆菌的踪迹,而吻是交换唾液的最直接方式。
⑩也许之所以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得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等,就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和我们共同生活了几万年的小伙伴给抛弃了。HP是好是坏真的很难说,主要看它在我们的身体里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伤害了我们还是保护了我们,另外我们的身体对它的反应又是怎样的,是备受折磨、难以承受,还是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有胃癌家族史的病人还是需要清除HP。
9. 请简要概括选文③~⑨段的说明内容。
10.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 概括幽门螺杆菌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12. 选文第③段加点的词语“几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3. 选出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 )
A. 避免感染HP的措施有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和不与家人共用餐具等。
B. 服用萝卜硫素可抑制住幽门螺杆菌,从而达到缓解胃部不适的效果。
C. 幽门螺杆菌是生存在人胃中的神奇生物,人是它唯一的自然宿主。
D. 帕金森患者多伴有胃部并发症是因为某些幽门螺杆菌会释放一种类似神经毒素的物质,破坏我们的神经系统。
(2022·广西贺州地区期中)(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4. 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15.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6. 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7. 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素养拓展
18. 学习了课文之后,班级举行了“走近恐龙”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本次实践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它们最终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一类动物,从而走上穷途末路。今日世界上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曾有灵活小巧的身
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渐次沦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 。
(3)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假设和推理,除课文提到的以外,请你也提出一种假设,探讨一下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
(4)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19.片段练笔
图中物品为湖南省博物馆的一件文物。请仔细观察,结合图片和以下文字为图中的“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写一段简要的介绍文字。
文物名称 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
基本情况 鼎为商代的青铜器,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此鼎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
出土情况 约1958—1959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市黄材镇炭河里乡。
要求:①对象明确,顺序合理,符合说明文语言特点;②至少使用一种说明方法:③字数不超过150字。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基础达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________)带  碰撞(__________)  褶皱(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 (携) (zhuànɡ) (zhě) (2) “流誓” “流逝” (3)形容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4)拟人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此题应该注意“褶”应该读三声。(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流逝”指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天衣无缝”原指仙女的衣服没有针线缝过的痕迹,现用来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从“携带着自己的恐龙”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老鹰从天空中俯冲下来,把一只野兔抓走了。
B.除夕之夜,边防战士手握钢枪,在冰天雪地里为祖国人民站岗放哨。
C.妈妈的连衣裙天衣无缝,穿在身上特别好看。
D.这种植物的种子是如何扎根山区并蔓延开来的,仍然是不解之谜。
【答案】C
【解析】“天衣无缝 ”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用在句中属于望文生义,不合句意。故选C
3.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
D.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作比较)
【答案】D
【解析】将恐龙灭绝的原因分为“撞击说”和“火山说”,是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故选D。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
②通过对格陵兰岛冰核的测量,我们有了一份10多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结果并不乐观。
③相反,它的气候总是在温暖和严寒之间剧烈地摇摆不停,快速变化。
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地球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的,其周期在数十万年以上。
⑤记录表明地球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根本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安身之处。
A. ②⑤③①④ B. ②④①⑤③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①⑤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④句引出话题:错误的说法——认为地球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的,其周期在数十万年以上,为首句;①句“但是”对④句进行纠正,为第二句;排除AB。⑤句“记录表明”紧承②句“详细记录”,⑤应在②后,③句得出结论,位于最后。排除D。故选C。
5.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答案】B
【解析】B.有误,恐龙化石遍布世界各地,是因为大陆的漂移。故选B。
★能力培优
(一)阅读《恐龙无处不在》,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⑥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⑦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⑧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⑨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⑩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6.请认真阅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帮助下面段落A回到最合适的位置,并简要说明理由。
A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位置:
理由:
7.分别指出以下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8.本文和《被压扁的沙子》都谈到了“恐龙”,一篇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另一篇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中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6.位置:放在第④段后(或第⑤段前)。
理由:因为所选文字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一部分承接前文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后一部分用设问引出后文大陆漂移假说。
7.(1)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使地质界以前的不解之谜迎刃而解了,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8.示例: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推测、研究、论证后又有新发现,用科学发现来进行科学研究。我们也从中受到启发,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解析】
6.本题考查段落位置。段落A是一个问句,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二是恐龙又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根据⑤段“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等内容可知,这是对A段问题的回答。由此可知A段是过渡段,前一部分承接③④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后一部分用设问引出“板块构造”理论。所以,应放在④段后或⑤段前。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从“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能解决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体现了“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性,具体准确。
(2)把“南极洲”比作“大冰箱”,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状态以及南极洲的冰在地球上的占比情况,让人们理解了南极的恶劣条件,形象生动。
8.本题考查启示。
回顾《被压扁的沙子》和阅读本文,可以看出:①科学研究离不开发散思维,注重推理分析,这是科学研究的本质属性;②科学研究有一定的程式,就是联想、推测、研究、论证,这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对我们青少年而言也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运用科学的探究过程,锻炼和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本领。
(2022·辽宁本溪期中)(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幽门螺杆菌大揭秘
①幽门螺旋杆菌(He1icobacter py1ori简称HP)是万千种细菌中的一朵小奇葩,它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是目前所知的唯一能在人胃中生存的神奇生物。1983年首次从一位幸运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
②自从它被人发现以来,就一直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捆绑在一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幽门螺旋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病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与胃增生性息肉、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相关。但是真正的幽门螺杆菌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么破坏我们的胃,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③因为HP驻扎在胃黏膜上并在上面搞破坏,导致胃黏膜这个保护屏障变得很脆弱。结果就是攻击性满格的胃酸不仅仅消化了食物,顺带着也把自家细胞消化掉了。如果这种HP还是带有小毒针或者有空泡毒素的品种,胃黏膜受损就会更严重。1/5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壁上都有小的损伤,几乎所有的小肠溃疡都是HP引起的。抗生素可以抑制HP的生长,缓解胃部不适。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谨慎使用抗生素,我们可以建议这种患者选择服用萝卜硫素(Su1foraphane),这是一种从西兰花里取出来的植物活性物质,它可抑制住HP来中和胃酸的酶。
④若变成慢性炎症,胃细胞承受不住这种长期炎性刺激,可能会选择自杀。消耗掉了的细胞会被胃里的干细胞制造出的新细胞迅速替代,但是如果死掉的细胞太多,干细胞压力也会很大,不小心产个癌细胞也不是没有可能。差不多1%的HP携带者会患上胃癌,1%听起来不多,但是全球大约有一半的人都是HP携带者,1%的数量也是很惊人的。而正常人患胃癌的概率要相比HP携带者低40倍。
⑤另外,20世纪60年代医生们就判定帕金森患者多伴有胃部的并发症。后来终于发现是因为某些HP会释放一种类似神经毒素的物质,破坏我们的神经系统。既然HP这么坏,为什么五万年那么久的时间,我们的身体却没有进化出抵御HP的好办法呢?这里一定藏着什么猫腻。
⑥在针对HP最大型的一个实验里,科学家得到了如下结论: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小毒针的危险品种,竟然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科学家发现虽然宿主的胃癌患病率提高了,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确切的说,是降低了将近一半。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那么坏,身体却一直容忍它五万年那么久,动物实验中发现,HP可以保护小鼠免遭哮喘折磨。就像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普遍趋势,感染HP人口比例下降,但患有哮喘,过敏,糖尿病和神经性皮炎的人口比例在上升。Hp可能在这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⑦于是科学家提出假设:HP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因为HP刺激了调节性T细胞生,T细胞又是何方神圣呢?就比如当一颗小花粉进入身体,易怒的免疫系统看到不认识的东西,撸起袖子就要打架,而细胞则负责安抚着反应过度、小题大做的免疫系统。从而避免了生活中很多过敏现象的出现。因此它也被叫作“调节细胞”。而且研究表明HP携带者患湿疹的概率也要相对低30%左右。
⑧据统计,全世界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54.7%,其中城市发生率低于农村,3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青少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5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为50%~80%
⑨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可通过口一口、粪一口、污染水源等途径传播,其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现象”。母子、伴侣、家庭内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其中父母或祖父母对婴幼儿的口一口喂食是婴幼儿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常见方式。常见的传播介质是手、食物和餐具。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1600-3100个,外出就餐会增加螺杆菌感染风险。另外,唾液中可以直接找到幽门螺旋杆菌的踪迹,而吻是交换唾液的最直接方式。
⑩也许之所以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得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等,就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和我们共同生活了几万年的小伙伴给抛弃了。HP是好是坏真的很难说,主要看它在我们的身体里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伤害了我们还是保护了我们,另外我们的身体对它的反应又是怎样的,是备受折磨、难以承受,还是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有胃癌家族史的病人还是需要清除HP。
9. 请简要概括选文③~⑨段的说明内容。
10. 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1. 概括幽门螺杆菌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12. 选文第③段加点的词语“几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3. 选出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 )
A. 避免感染HP的措施有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和不与家人共用餐具等。
B. 服用萝卜硫素可抑制住幽门螺杆菌,从而达到缓解胃部不适的效果。
C. 幽门螺杆菌是生存在人胃中的神奇生物,人是它唯一的自然宿主。
D. 帕金森患者多伴有胃部并发症是因为某些幽门螺杆菌会释放一种类似神经毒素的物质,破坏我们的神经系统。
【答案】
9.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对我们身体的好处、特性及传播途径
10. 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全球HP携带者数量多,并且HP携带者会患上胃癌的概率之大,进而说明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的危害之大。
11. 降低患肺癌和中风的概率;降低患有哮喘、过敏、糖尿病和神经性皮炎的人口比例;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和降低患有湿疹的概率。
12. “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强调说明差不多所有的小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并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有分寸,符合事实。
13. C
【解析】
9.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时要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并进行概括,必要时联系上下文,找到内容之间的联系。
联系②段“但是真正的幽门螺杆菌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怎么破坏我们的胃,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呢”可知,接下来文章可能会叙述关于幽门螺杆菌破坏胃的方式以及不为人知的一面。根据③段“因为HP驻扎在胃黏膜上并在上面搞破坏,导致胃黏膜这个保护屏障变得很脆弱”“如果这种HP还是带有小毒针或者有空泡毒素的品种,胃黏膜受损就会更严重”可知,幽门螺杆菌会损伤胃粘膜;根据④段“若变成慢性炎症,胃细胞承受不住这种长期炎性刺激,可能会选择自杀。消耗掉了的细胞会被胃里的干细胞制造出的新细胞迅速替代,但是如果死掉的细胞太多,干细胞压力也会很大,不小心产个癌细胞也不是没有可能”可知,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发生癌变;
⑤段“既然HP这么坏,为什么五万年那么久的时间,我们的身体却没有进化出抵御HP的好办法呢?这里一定藏着什么猫腻”,提出了对于幽门螺杆菌的质疑;根据⑥段“在针对HP最大型的一个实验里,科学家得到了如下结论: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小毒针的危险品种,竟然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⑦段“于是科学家提出假设:HP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可知,幽门螺杆菌对我们也有好处;
根据⑨段“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可通过口一口、粪一口、污染水源等途径传播,其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可知,介绍了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力强的特性以及它的传播途径。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③~⑨段的说明内容是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对我们身体的好处、特性及传播途径。
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资料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划线句中运用了“1%”“40倍”等数据,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联系“但是全球大约有一半的人都是HP携带者,1%的数量也是很惊人的”可知,即使是1%,但在全球来说,HP携带者数量众多,因此患上胃癌的几率也是很大的;在“正常人患胃癌的概率要相比HP携带者低40倍”一句中,将正常人患胃癌的概率和HP携带者患胃癌的概率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可知,HP携带者患胃癌的概率更大,突出说明了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11.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
根据⑥段“在针对HP最大型的一个实验里,科学家得到了如下结论: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带小毒针的危险品种,竟然对我们的身体也有不少好处!科学家发现虽然宿主的胃癌患病率提高了,但是他们得肺癌和中风的概率却大大降低了”可知,幽门螺杆菌的好处是可以降低宿主患肺癌和中风的概率;
根据⑥段“HP可以保护小鼠免遭哮喘折磨。就像工业化国家发展普遍趋势,感染HP人口比例下降,但患有哮喘,过敏,糖尿病和神经性皮炎的人口比例在上升。HP可能在这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知,幽门螺杆菌感染人口比例下降会使患有哮喘、过敏、糖尿病和神经性皮炎的人口比例降低;
根据⑦段“于是科学家提出假设:HP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而且研究表明HP携带者患湿疹的概率也要相对低30%左右”可知,幽门螺杆菌可以帮助舒缓免疫系统和降低患有湿疹的概率。
综合以上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此类题型的答题思路为确定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阐述词语在句中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点明该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联系“1/5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壁上都有小的损伤,几乎所有的小肠溃疡都是HP引起的”可知,“几乎”意为差不多,在句中对引起小肠溃疡的方式起限制作用;意思是差不多所有的小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但并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可能也有极个别情况导致小肠溃疡发生;“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C.“人是它唯一的自然宿主”表达错误。根据①段“它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是目前所知的唯一能在人胃中生存的神奇生物”中的“是目前所知的”可知,选项说法缺少时间限制,“人是它唯一的自然宿主”表述过于绝对,不准确; 故选C。
(2022·广西贺州地区期中)(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4. 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15.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6. 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7. 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答案】
14. ①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②研制出一种微型植入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意思对即可)
15. 打比方、作比较。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意思对即可。)
16. 逻辑顺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意思对即可。)
17. 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意思对即可)
“不可以”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意思对即可)
【解析】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提取,根据第二、三段“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第五段“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据此解答即可。
15.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由“比作”可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过去的干细胞与现在的特殊基因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利用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解答即可。
16.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说明顺序,理解说明内容,梳理层次关系,从常用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因为这几段分别介绍了研究成果、工作原理、诱人前景,所以是逻辑顺序。
17.本题属于文章知识的迁移应用,并且考查了说明文的内容的理解,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介绍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是不是对说明内容起一定作用,进而解答即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如:可以。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或:“不可以”,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答案不唯一。
★素养拓展
18. 学习了课文之后,班级举行了“走近恐龙”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本次实践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它们最终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一类动物,从而走上穷途末路。今日世界上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曾有灵活小巧的身
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渐次沦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 。
(3)关于恐龙的灭绝有很多种假设和推理,除课文提到的以外,请你也提出一种假设,探讨一下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
(4)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答案】
(1)示例:探寻恐龙奥秘,激发科学兴趣。
(2)躯体增大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3)示例:地球上的恐龙可能是因为一直场大瘟疫造成灭绝的,因为那时候的生物免疫力很差,有了瘟疫无法控制,使所有恐龙因此而灭亡。
(4)示例一:加强恐龙化石的勘测,尽量将恐龙化石全部发掘出来。
示例二:加强出入境管理,严格把关,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示例三:强群众监督,依靠人民的力量控制文物的流失。
【解析】
(1)所拟标语能紧扣活动主题、简洁生动且有一定鼓动性即可。
(2)理解文字内容,抓住文段中的“小个子”“庞大”“穷途末路”“灵活小巧”“自我膨胀”“沦为”等词语即可归纳出结论。
(3)探讨一下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此题的答案似乎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一定要结合原材料的内容作答。
(4)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要针对“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的事件提建议。可从提高公民素质、加强出入境管理、加强群众监督等几个角度作答。
19.片段练笔
图中物品为湖南省博物馆的一件文物。请仔细观察,结合图片和以下文字为图中的“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写一段简要的介绍文字。
文物名称 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
基本情况 鼎为商代的青铜器,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此鼎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
出土情况 约1958—1959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市黄材镇炭河里乡。
要求:①对象明确,顺序合理,符合说明文语言特点;②至少使用一种说明方法:③字数不超过150字。
【答案】
示例:本件“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出”土于湖南宁乡市黄材镇炭河里乡,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本题要求结合图片图下文字对“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介绍,介绍该文物时,可先介绍文物的名称及出土情况,在介绍文物的基本情况,从长、宽、高,外形特点等多方面进行介绍,为听众一一道来。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约1958—1959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市黄材镇炭河里乡。这尊鼎为商代的青铜器,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您会看到此鼎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此鼎是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