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统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统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15:2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题,满分45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将这一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的文件是( )
A.《中华人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2011、2012年两年国家安排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达24.2亿元,超过前10年的总和。”这反映出中共中央( )
A.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B.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倡导构建和谐世界
3.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入选其中。民族团结誉词碑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城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碑文记载了1951年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团结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词,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编入教材( )
①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说明我国各民族生活上共同富裕,习俗上基本相同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④有利于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习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在内蒙古草原,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深入基层一线,将党的声音、民族团结主旋律唱进农牧民群众心坎里;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力天路”和“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等重点项目编织起一张张安全可靠的“光明网”“民生网”“幸福网”;在新疆,和若铁路结束了南疆洛浦、策勒、于田、民丰、且末等地不通火车的历史………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照见各族群众( )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 ②团结一心,抵抗侵略 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实现了共同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23年在抖音上刮起一阵各地文旅局局长“卷起来”的风潮。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的文旅局局长身穿民族服饰的短视频深受欢迎。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宣扬民族文化 B.实现民族平等 C.完善民族自治 D.展示民族团结
6.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向心力。近代中国各民族反帝反
封建的斗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些情况说明( )
A.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感 B.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情况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
7.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不包括(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B.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D.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8.2023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白皮书说,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
A.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 B.搞好民族团结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我国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D.民族地区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各民族共同繁荣
9.2024年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的16名主席团常务主席中有2名是少数民族,土家族等各个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参会。这说明( )
A.我国民族众多 B.各民族发展程度不同
C.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已经消失 D.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10.创作于1963年的著名版画《初踏黄金路》,刻画了两位身着传统服饰的藏族妇女,一前一后沿着金色大道向我们走来。它创作的背景是( )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C.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实施西部开发战略
11.2010年,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800万元,支持新疆地区新建书屋近5000家,当地许多农牧民将这些书屋视为增收的“指南针”。这体现了( )
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国家借助文化资源兴边富民
C.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俗 D.少数民族聚居我国边疆地区
12.英国主流报纸《卫报》近日发表了一篇抹黑中国的文章,称中国生产的服装涉及强迫新疆维族人劳动,
呼吁世界所有服饰品牌与零售商抵制中国产品。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进行了强烈谴责。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下有关新疆的历史史实,从这些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划入汉朝版图。 (2)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是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 (3)1762年,清朝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统辖全疆军政事务。 (4)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A.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B.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13.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香港回归后的管理,邓小平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港人必须是爱国者”。这一要求( )
A.解决了中英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B.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改变了香港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14.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15.“香港回归以来,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历经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非典'侵袭以及政治纷争等多次冲击,香港经济出现很大起伏,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使香港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维护了香港的相对稳定与经济发展。”由此可知
A.“一国两制”促使香港顺利回归 B.香港回归有利于其稳定与发展
C.香港人民渴望国家获得统一 D.香港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6.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17.“春风浩浩绿关山,广厦丛丛插碧天。刚刚才赏紫荆艳,举杯又沐白莲香。”以上诗句的创作是为了纪念( )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葡萄牙占领下的澳门回归祖国
18.林郑月娥13日称,第五波疫情来势汹汹,大大超出特区政府应对能力,“情况极不理想,特区政府深感不安和抱歉”。她说,中央一直是香港特区最坚强的后盾。特区政府将竭尽所能,以“动态清零”为目标,“用好中央支持”奋力遏制疫情。“用好中央支持”是指( )
A.“一国两制”的制度优越性 B.“区域自治”的制度优越性
C.“经济特区”的政策优越性 D.“一带一路”的政策优越性
19.见证过本世纪人类欢呼和平、理性与正义的胜利一刻,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起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胜利一刻”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D.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20.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一国两制”的保障 D.“九二共识”的达成
21.设计单元主体结构示意图,是理解、掌握大单元主题内容的前提。完善下面这个单元结构示意图,其空缺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B.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C.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22.邓小平曾说:“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目标而创造的方针
B.一国两制的方针首先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
C.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D.强调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23.“改变,意味着进步与成长;不变,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下列选项能反映港澳回归所带来的“改变”是( )
A.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B.原有的生活方式
C.主权的行使 D.同根同源的血脉
24.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指出,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邓小平的言论( )
A.标志“一国两制”方针确立 B.表明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
C.明确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 D.导致了中英两国谈判破裂
25.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26.《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所决定的。这里的“时和势”包含( )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能充分保障台湾同胞一切利益
③按照“一国两制”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将使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④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2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京会见马英九一行。“中华民族一路走来,书写了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九二共识”
C.人民民主专政 D.“一国两制”
28.2024年4月10日,习总书记说:“我和马英九先生这是第二次见面了……中华民族一路走来, 书写了海峡两岸同胞不可分割的历史。”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 )
A.1993年;新加坡 B.2005 年;北 京
C.2015年;上 海 D.2015 年;新加坡
29.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这说明( )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一国两制”获得了广泛认同
C.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 D.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
30.2024年1月13日,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籍参选人赖清德当选,其后瑙鲁、图瓦卢宣布“断交”,台当局所谓的“邦交国”仅剩余12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拒绝台湾参加
世卫大会。这些事实反映了( )
A.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C.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大福提高 D.“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二、综合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清廷一致反对西方国家在中国修筑铁路,他们认为铁路“与中国毫无所益”。19世纪70年代,部分官员开始认识到中国需要铁路。1874年,李鸿章正式提出修铁路的建议,因为铁路不仅可以满足军事需要,对于其他事业乃至黎民生计也有裨益。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铁路为“民命国脉”,将其提升到振兴国家的高度。
——摘编自田永秀《近代中国人铁路认知历程分析》
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修建铁路认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二 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58年开始修建,1979年建成。第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开始兴建,2006年全线通车。第二期工程的难度很大: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96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最高点海拔达5072米,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千米。加上沿线高寒缺氧,环境恶劣,修建青藏铁路成为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工程。
——摘编自《中国历史·义务教育教师用书》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的原因,并概括其历史意义。(8分)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的认识。(4分)
32.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为主,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读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总面积约687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47%以上,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国防边境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1999年至2020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2020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该省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经过20多年的建设,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森林覆盖率超过19.3%。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大数据、健康养生、旅游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已接近6万公里,占全国比重40%左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地区走向了开放的“前沿”,为新时代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2020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95万亿元,是1999年的26倍。
——材料二、三摘编自《开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经济日报》2021年10月25日)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建设与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的地理分布特点。如何评价“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一五计划实施期间(1953—1957),中国在政治建设方面取得哪些重大成就?(10分)
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针对少数民族所实行的政策。西部开发战略实施20多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加以概述(不得照抄原文)。西部大开发所取得的系列成就,体现了新时期怎样的发展理念?(7分)
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部大开发有何政治意义?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哪一方面的工作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新机遇?(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尽管历史上有过多次外族入侵和内部纷争,都不曾使我们的民族陷于长久分裂。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是违反我们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
材料二这一年,中国国旗在香港冉冉升起,这片一百多年前被迫割让的国土重新回到祖国。……随着1999年12月20日的到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
——选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造成材料一中“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还有哪个国家侵占过台湾 (写出一个即可)结合所学指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这主要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6分)
八下第四单元参考答案:
1.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C项正确;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并不是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A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均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2.A【详解】根据题干中“2011、2012年两年国家安排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达24.2亿元,超过前10年的总和。”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发展、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A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政治政策,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构建和谐世界,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C【详解】根据材料“碑文记载了1951年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团结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词”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注重民族团结,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团结誓词碑”编入教材有利于中小学生从小养成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习惯,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我国各民族习俗并不相同,②错误,“团结一心跟着共产党走的誓词”强调民族团结,无法起到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详解】根据题干“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可知,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俄惠民工程体现了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①③说法正确,C项正确;题干
强调的是国家实施的民心工程和惠民实事,没有涉及抵抗侵略。题干的民心工程和惠民实事体现不出我国实现了共同富裕。②④说法错误,ABD项包含②或④,排除ABD项。故选C项。
5.A【详解】根据材料“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的文旅局局长身穿民族服饰的短视频深受欢迎”可知,少数民族重视宣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由此吸引游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各地文旅局局长宣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实现民族平等、完善民族自治、展示民族团结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详解】根据题干“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向心力。近代中国各民族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可知民族问题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历史特点,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与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情况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看不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
7.B【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题干中的材料强调的是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属于科技强国的内容,不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内容,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根据材料“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我国在少数民族关系上,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上的重要经验,因而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D【详解】根据题干“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可知,西藏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党的带领下,各民族共同繁荣,D项正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得到彻底解决、搞好民族团结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说法绝对化,排除AB项;解决台湾问题,我国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9.D【详解】由题干材料“会议的16名主席团常务主席中有2名是少数民族,土家族等各个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参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可以选举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民族地位平等,共商国是,这说明我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民族平等,与民族众多无关,排除A项;各民族发展程度不同,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已经消失,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0.C【详解】据题干“创作于1963年的著名版画《初踏黄金路》,刻画了两位身着传统服饰的藏族妇女,一前一后沿着金色大道向我们走来。”结合所学可知,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一边平叛一边进行民主改革,使百万农奴翻身获得了解放,C项正确;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在1951年,排除A项;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在2006年,排除B项;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在200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1.B【详解】据题意可知,国家投资兴建的书屋被农牧民是为增收的“指南针”,说明国家是借助文化资源兴边富民,B项正确;投资兴办书屋并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体现,也不是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俗,排除AC项;少数民族不仅仅聚居于边疆地区,而且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2.C【详解】根据题干“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划入汉朝版图……唐朝在西域设置……清朝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可知,从西汉开始新疆归属中央管辖,唐、请、新中国都对新疆进行管理,说明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等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既体现出我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性,又体现出针对特殊地方实行特殊政策的灵活性,D项正确;只有香港问题是中英问题,台湾、澳门不是,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外交外原则,题干反映的是内政问题,排除B项;“一国两制”政策并未改变香港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
14.D【详解】根据材料“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可得出多措并举,增进澳门民众归属感认同感,D项正确;“九二共识”是大陆与台湾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排除A项;材料与经贸联系、澳门的高度自治权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5.B【详解】根据材料“香港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出现很大起伏,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使香港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维护了香港的相对稳定与经济发展”,可知,香港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次次战胜困难,维护了稳定和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香港回归以后的发展情况,“‘一国两制’促使香港顺利回归”、“香港人民渴望国家获得统一”和“香港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都属于香港回归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B【详解】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知,1947年,新中国成立,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发展经济,因此建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国家统一也就提上了日程,香港回归。由此可知,
这三则材料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故B正确;经济特区的设立和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没有体现民族利益,故排除A项;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没有体现独立自主,故排除C项;经济特区的设立和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没有体现民族平等共同繁荣,故排除D项。故选B。
17.B【详解】通过题干这首诗中的关键信息“紫荆、白莲”可以与香港、澳门回归有关,紫荆、白莲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图案,而香港,澳门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B项正确;题干是有关“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上得到成功应用,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或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的科技成就无关,排除AC项;题干不仅涉及澳门回归祖国,也涉及香港回归祖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我国利用“一国两制”的政策收复香港。因此,“用好中央支持”是指“一国两制”的制度优越性,A项正确;“区域自治”的制度优越性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排除B项;“经济特区”的政策优越性针对的是经济特区,排除C项;“一带一路”的政策优越性是中外经济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9.C【详解】根据材料“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起锚处正巧是154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陆的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结束了英国侵占中国香港的屈辱历史,因此题干中“胜利一刻”是指香港政权交接仪式,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与题干“最后一任港督”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10月,我国成功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香港回归,排除B项;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发生在1999年12月20日,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在茫茫夜色中离开”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回归以后实行的是一国两制的政策,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保障,C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九二共识”的达成是针对海峡两岸,排除D项。故选C项。
21.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香港和澳门回归,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一大步,D项正确;九二共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 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
22.D【详解】根据材料“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可得出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排除A项;一国两制的方针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3.C【详解】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我国政府在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澳门的现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主权归属发生了变化,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C项正确;香港、澳门的社会制度不变,排除A项;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变,排除B项;同根同源的血脉也不变,排除D项。故选C项。
24.B【详解】依据“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可见邓小平是在强调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驳斥英方所谓的收回香港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一国两制”的方针,排除A项;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明确了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排除C项;邓小平的言论促使英方签署《中英联合声明》,同意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
2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题干的“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说明“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故C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排除A;“一国两制”是伟大的构想,具有创新精神,排除B;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C。
26.B【详解】据材料“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所决定的”并结合所学可知,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①符合题意;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能充分保障台湾同胞一切利益,②说法绝对化;③按照“一国两制”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将使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③符合题意;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基础,而不是基本方针,④错误。选择B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7.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排除A项;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与题意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D项正确;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2015年5月3日,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国共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重点面向中小企业、青年和基层民众,旨在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29.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可知,海峡两岸的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海峡两岸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认同,并不是强调交流的久远,且没有涉及很久之前的海峡两岸交流往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等相关信息,无法得出“获得了广泛认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诗人余光中”,未提及“海峡两岸的民众”,因此,海峡两岸的民众渴望祖国统一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故选C项。
30.B【详解】根据材料“台当局所谓的‘邦交国’仅剩余12个;此外,因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拒绝台湾参加世卫大会。”可知,“一个中国”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容任何挑战,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个中国”,并没有体现国际社会支持两岸和平统一,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个中国”,并未涉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个中国”,没有体现“一国两制”政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排除D项。故选B项。
31.(1)变化:从“与中国毫无所益”到修建铁路(2分)
原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迫使清政府寻找改革和自强的途径,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2分)
(2)原因:我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4分)
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4分)
(3)认识: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创新奋进的发展过程。铁路进步是国家发展的缩影。中国铁路百年巨变,彰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铁路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和自立自强的创新精神,所以,只有实现民族的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近现代化。(4分)
32.(1)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2分);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分);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分)。
(2)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迅速增长,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等(5分);共享的发展理念(2分)。
(3)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4分);一带一路(2分)。
33.(1)直接原因: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2分)
国家:荷兰或日本。(2分)
政治基础: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分)
(2)事件:澳门回归。(2分) 构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分)
(3)做法: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增强综合国力;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6分,任意三点,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