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 巴蜀山歌 教学设计
课题 巴蜀山歌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能够聆听并理解交响组曲《炎黄风情》之四中《愧花几时开》和《太阳出来喜洋洋》两首作品的音乐特点,感受巴蜀山歌的独特魅力。 2.通过学习,能够识别乐曲演奏示意图中展示的乐器,并理解它们在乐曲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但对于交响组曲和民族音乐的深入了解仍有待加强。学生可能对巴蜀山歌的风格和文化背景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通过交响组曲《炎黄风情》之四中的两首作品《愧花几时开》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引导学生了解巴蜀山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通过乐曲演奏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在乐曲中的作用。
重点 感受并理解两首巴蜀山歌的音乐特点,识别乐曲演奏示意图中的乐器。
难点 用音乐语言准确描述音乐形象,理解不同乐器在乐曲中的作用。
教学器材 音响设备、投影仪、课件(包含乐曲演奏示意图)、乐器图片或实物(如有可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具有巴蜀特色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营造课堂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来自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 2.简要介绍巴蜀地区及巴蜀山歌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聆听音乐,感受其风格特点。 思考并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巴蜀山歌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一)聆听《愧花几时开》 1.播放《愧花几时开》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特色。 2.讲解歌曲背景,介绍歌词大意,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 3.分析歌曲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其婉约风格。 4.展示乐曲演奏示意图,让学生识别图中的乐器,并了解它们在乐曲中的作用。 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特色。 讲解歌曲背景,介绍歌词大意,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 分析歌曲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其豪放风格。 4.再次展示乐曲演奏示意图,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在乐器使用上的差异。 1.聆听歌曲,感受其音乐特色。 2.跟随教师讲解,了解歌曲背景及歌词大意。 3.参与讨论,分析歌曲音乐要素,感受其风格特点。 4.观察示意图,识别乐器并理解其在乐曲中的作用。 1.聆听歌曲,感受其音乐特色。 2.跟随教师讲解,了解歌曲背景及歌词大意。 3.参与讨论,分析歌曲音乐要素,感受其风格特点。 4.观察示意图,比较两首作品在乐器使用上的差异。
拓展提高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如果让你为这两首山歌设计演奏形式,你会选择哪些乐器?为什么?” 2.邀请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展示更多巴蜀地区的乐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分组讨论演奏形式及乐器选择。 分享讨论结果,并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 观察和了解更多巴蜀地区的乐器。 通过拓展提高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加深对巴蜀地区乐器的了解。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巴蜀山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回顾乐曲演奏示意图中的乐器及其作用,加深学生对乐器的理解。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民族音乐文化,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
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活动,学生对巴蜀山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识别乐曲演奏示意图中的乐器,学生也加深了对不同乐器在乐曲中作用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音乐要素时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此外,通过拓展提高环节,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也存在讨论不够深入、分享不够充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