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 2014-2015优秀教案展评 地理 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滕州 2014-2015优秀教案展评 地理 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9 22:21:54

文档简介

【课题】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
姓名:孙利 学校:滕州育才中学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 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纬度的划分。
●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材分析】
地球仪和经纬网这一节共2课时,包括四部分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二是经线和经度,三是纬线和纬度,四是经纬网,本节课是第2课时,主要讲后两部分内容。在学习了经线和经度之后的基础上,学习纬线和纬度,对于学生来说相对简单一些,此时要注重列表比较法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对比记忆经纬线的定义、特点以及经纬度的划分、表示和半球的划分,这是本节的重点。学会应用经纬网判断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观察纬线,逐渐掌握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纬线,了解纬线的特点,学会确定某点的纬度(重点)
3.能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难点)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复习问题,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与经线对比,纬线又有哪些特点?引入新课。 学生回顾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回答:1、什么是地球仪?说出地球仪的构造名称。2、经线的定义和特点。3、特殊的经线。4、经度的划分规律。5、东西半球的划分。 通过复习回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自主学习(一) 组织学生完成助学P7的“学习过程”中的“三、纬线和纬度”。 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助学上的要求,做到找出重点和问题所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一) 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核对“自主探究(一)”中的答案,提出问题。<教师精讲>第一、观察地球仪,指出上面哪些是纬线,总结出纬线的定义和特点,并与经线列表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列表对比回答,并用多媒体展示。第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仪上纬线的形状,并在图中画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多媒体展示:第三、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的度数,总结出纬度的变化规律、表示方法以及半球的划分,并与经度列表对比。多媒体展示:1、纬度的划分2、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回答、记忆。3、南北半球的划分4、思考:地球上纬度是30°的纬线有几条?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用手指沿着其所在的40°N纬线向东移动,看看是否能回到北京? 根据要求小组内合作交流,对不肯定的答案提出质疑,共同讨论。1、纬线的定义及特点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形状半圆圆长度相等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变短条数无数条无数条指示方向南北东西2、观察纬线A、在赤道上空观察B、在南、北极上空观察3、纬度的划分经度纬度0°线本初子午线赤道度数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为180°以赤道为界,向南、向北各为90°表示方法0°经线以东为东经(E),0°经线以西为西经(W)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度数的变化由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大值为180°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最大值为90°半球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界线2、人们习惯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3、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4、根据纬线的特点思考回答。 通过正确摆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观察记录结论并列表比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通过绘制纬线,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通过列表比较,掌握比较法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衔接与过渡 在茫茫的大海上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当我们遇到危险需要向别人求救的时候,找不到可以参照的地标,怎么办?利用经纬网,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自主学习(二) 组织学生完成助学P8的“学习过程”中的“四、经纬网”。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助学上的要求,做到找出重点,问题所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竟学(二) 第一、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经纬网的概念、作用和用途。第二、怎样才能在经纬网上正确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引导学生从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横航竖排”与“横纬竖经”相结合进行讨论。活动设计:在班里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说出站着的同学正确的经纬度,帮朋友坐下。 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2、作用:确定某一点的位置。3、用途: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气象观测等领域。4、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判断某点的经纬度的方法,“帮助同学坐下”。5、学以致用
2014年3月18日8时起,中方舰船兵分两路搜救马航失联客机,利用地图,找出新加坡的经纬度,说出新加坡所在的半球位置。写出图中A、B、C、D各点的经纬度,并分布判断其所在的半球位置。 通过经纬网的判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形式的经纬网的判读,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由简到难,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知识梳理 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当堂达标】
关于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最小为0°,最大为180° B、由赤道向两极纬度数越来越小
C、北纬代号为N D、南极点纬度为90°N
2、下图中各点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B.B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C点所在的纬线是最长的
D.D点位于中纬度
3、在地球的表面,纬度为20和经度为20的地方(或者是点)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30°N、10°W B、50°S、10°W C、40°S、165°E D、10°N、165°E
5、关于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线都等长 B、纬线都是半圆
C、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从赤道向两极,纬线越来越短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地理坐标
A点 B点 C点
(2)图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
C点属于 (高、中、低)纬度。
(3)B位于 半球;属于 (高、中、低)纬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优点: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竟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
2、充分利用了表格,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比较学习,效果较好。
3、条理清晰,各环节环环相扣,系统的学习了各知识点,让人感到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
1、在自主学习这一部分,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题目的完成情况不同,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中应细致深入地加以引导与个别指导。
2、注意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课题】七上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重点)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2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难点)
【教学模式】一案三环节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衔接过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小结建构知识结构达标训练拓展提高 (多媒体展示问题)导入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非常庞大的球体,在我们生活中,要想了解他、认识他,我们只能把它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找出经线的特点,并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西经2 ( http: / / www.21cnjy.com )0°经线、东经160°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多媒体展示自主探究一)1、概念: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 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 ,制作了地球的 。2、在下图中填出地球仪各部位的名称。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一)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一样吗?(布置活动任务) 让学生转动地球仪,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教师先用多媒体归纳总结地球仪的有关知识点,然后问:刚才大家观察地球仪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线条?谁知道它们是什么线吗?(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二)阅读课本7页内容填空: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 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线。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 2. 根据自己的观测完成填表。3.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 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 线。4.为了避免将 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 和 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5.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多媒体展示合作探究二)1、在地球仪上找到英国伦敦,用彩笔描绘经过伦敦的0经线(本初子午线),然后观察经度的变化规律,完成下面要求:2、在地球仪上找到0°经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180°经线、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读出0°经线穿过 洲和 洲的一些国家。20°W经线穿 洋,160°E经线穿过 洋。(教师利用多媒体归纳小结)1、东西经判断的关键是看经度变化,向西增加的是西经,向东增加的是东经。2、0°到20°W是西经,但在东半球,160°E到180°是东经但在西半球。布置训练任务(布置课后思考问题)如果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一直往北飞,最终能否回到北京? 观察地球卫星视频,积极举手回答教师提问。1、观察地球卫星视频,描述地球的形状。2、你可以说出地球仪上都有什么事物吗?学生诵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独立阅读课本完成探究问题一,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并用“小试牛刀1”来达到巩固的目的。 按小组交流地球和地球仪形状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赤道、北极、南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进入经线、经度的学习。 独立阅读课本完成老师任务,对不理解和不会的作出标记。(1、通过“子午线”的超级链接,观测子午线的动画,完成表格。) (2、通过“国际上规定”的超级链接,了解本初子午线的设定,引入经度的划分)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伦敦(出示格林尼治天文台图片),比较度数的变化规律,明确向东增加的是东经,向西增加的是西经。并用“小试牛刀2”来达到巩固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4条特殊的经线,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以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从地球仪上读出东西半球的范围。观看老师演示,找出东西半球各包括哪些大洲。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知识树,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完成学案(地理助学)上的当堂达标。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也可以当成家庭作业留课下完成。 借助视频引入地球和地球仪大小的差异引入新课。 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1、通过观察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通过思考正确理解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从图片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起到小结和过渡的作用。通过自学让学生从书上了解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简单知识1、分组讨论形成互通、互动、互促的教学氛围。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加深理解东西经和东西半球的判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通过训练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思考,正确理解地球上的南北方向。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一案三环节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本节课设计了大量通过观察地球仪,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观测等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大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能用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设置的难易层次比较清楚,但对于刚刚接触地理的学生来讲,问题设计的还是过多,难度还是有点偏大。
【当堂达标】
1.以下四个地球仪组装正确的是( )
2.下列有关经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经线中本初子午线最长
B.因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最短,所以把它作为经度的起点
C.从某点沿经线一直向北走能回到原点
D.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
3.关于经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度越大经线越长
B.最大经度是90°
C. 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180°经线以东经度为东经
4.下列经线只有一条的是( )
A. 120°经度 B.30°E经线 C. 180°经线 D.90°经线
5.下列经线位于东半球的是( )
A. 30°E经线 B. 165°E经线 C. 30°W经线 D. 60°W经线
7.读右图填空:
(1)读出A、B、C、D四点的经度
A. B.
C. D.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
位于西半球的是 。
地球仪和经线经度
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地球仪的结构
地球仪的用途
经线和经度
经度
经线
概念
特点
形状
长度
方向
经度划分
表示方法
经度起点
东西半球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