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氧气教案+课件+检测(17张ppt)(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2 氧气教案+课件+检测(17张ppt)(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1-30 21:09:03

文档简介

2.2_ 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②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会填写实验记录。
③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体验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验准备:
燃烧匙、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双孔塞、玻璃导管、小气球、坩埚钳、镊子、烧杯;铁丝、硫、木炭、细木条、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引入课题
【情景展示】:08年北京奥运会,登山队员将奥运会火炬、火种传送到珠穆朗玛峰峰顶,中国书写了奥运史上的奇迹。伟大的成就从来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珠峰自然环境恶劣、空气稀薄,登山队员要在珠峰生存,火炬要在珠峰点燃都需要克服怎样的困难?“缺氧”。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这一点导出课题。
【陈述】:人类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烧离不开氧气,人的文明也离不开氧气,所以我们要认识氧气,了解氧气,探究氧气的性质,以使氧气更好地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
【板书】:课题2? 氧气
观看、思考、发言。
???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氧气的欲望。
活动二:
探究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物质的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物质的性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么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板书】:一、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展示一瓶氧气,观察氧气的性质。并请同学们描述。
【思考】:①盛氧气集气瓶均是正放在桌面的,由此你能得出氧气有什么物理性质?
②氧气溶于水吗?水中存在氧气吗?氧气易溶于水吗?
【思考讨论】:大家知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常压下水蒸气降温会变成液态,继续降温会变成固态。哪么氧气是否有这样的三态变化呢?
【联系生活】:工业加压得到的液态氧气是储存在蓝色钢瓶的。
讨论发言。
?
观察、发言。并从色、态、味方面描述。
观察、讨论、交流、发言。
阅读课本自学
由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知识,使知识的引入自然流畅?
直观的了解氧气的颜色,状态
通过类比加深对氧气的三态变化的认识。
活动三 氧气的检验
【提出问题】:这是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氧气?(提示: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时学过。)
【实验验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并仔细观察现象。
【板书】:二、氧气的检验
思考、交流、发言。描述检验的操作、现象、结论。
???让学生了解检验物质的一般步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活动四
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渡】很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几组对比实验来探究一下。
【提出问题】:实验之前回忆一下:如何观察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肯定与评价)
认真观察现象之后填写实验记录。
思考、交流、发言。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
实验探究1
【实验探究1】: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的燃烧实验。
【演示实验】:边操作边介绍,药品的取用、剩余药品的处理、酒精灯的使用等。
①仔细观察点燃前,硫磺的颜色、状态。点燃后,能否持续燃烧,有何现象。反应后,对生成物的进行观察和描述。闻气体的方法?
②集气瓶瓶底要留有少量水的原因?
③向学生解释实验装置的改进,特点及必要性。
④硫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展示】硫的燃烧实验报告
【陈述】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之一。
学生仔细倾听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一小组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其他小组补充)
学生对实验探究刚起步,基本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我们要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走向规范,建立信心。
联系生活
【多媒体展示】拓展视野:二氧化硫的来源
【陈述】我们平时再燃放烟花爆竹的时候也可以闻到这种刺激性气味,所以我们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环境要从我们自身做起。
倾听,感受
体验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实验探究2
【实验探究2】:木炭的燃烧实验。
大家在吃着香喷喷的烤羊肉串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过烧烤用的燃料——木炭燃烧现象是怎样的?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又是怎样的?
【分组实验】:
幻灯片展示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①玻璃片不能完全掀开,防止氧气散逸,现象不明显。
②木炭要自上而下缓缓伸入集气瓶中。为什么?
③木炭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教师学生的操作及时肯定,评价,同时指出操作中的不足之处)
学生分工做实验,一位做木炭燃烧的实验,一位辅助一位观察、纪录。小组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思考、发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实验探究3
【实验探究3】: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提出问题】:生活中,同学们见过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哪么铁在氧气中能否燃烧呢?
【演示实验】:铁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请学生仔细观察、注意操作、实验现象)
【讨论思考】:
①火柴的作用是什么?
②为何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③为何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
④为何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观察、思考交流、发言、描述实验现象
结合实验过程
思考、交流、发言。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使学生初步了解燃烧的条件及接触面积、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化学性质
1.与硫的反应
2.与木炭的反应
3.与铁的反应
【思考】:
①可燃物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②以上三个实验说明氧气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氧气是助燃剂,但本身不是燃料。
讨论、交流、思考、发言
使学生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活动五: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组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氧气的性质。
【当堂检测】: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
共同回忆
积极思考、认真答题
通过交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的形成过程。
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物理性质
1. 色、味、态: 2. 密度: 3.溶解性: 4.三态变化:
二、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
2.与硫的反应
3. 与木炭的反应
4.与铁反应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氧气是助燃剂,但本身不是燃料。
2.2_氧气
评测练习
课前复习回顾
1.空气的组分以及各组分的含量分别是多少?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氧气的主要用途?
当堂检测
1. 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支持燃烧 C.不易溶于水 D.无色无味
2. 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属等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3.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有燃烧现象C.放出大量的热 D.有黑色物质生成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 )
A红磷 B.木炭 C.硫粉 D.铁丝
5. 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6.分别写出下列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
红磷:
铁丝:
课件17张PPT。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火种被送上海拔8848.43米的珠峰峰顶,象征着光明、和平、友谊、进步、和谐的奥林匹克圣火首次在地球之巅燃起,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之巅。中国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课题二 氧气——探究氧气的性质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物理性质1.色、味、态:2.密度:3.溶解性:4.三态变化:101kPa下(通常情况)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气体无色液体
淡蓝色固体
淡蓝色-183℃-218℃物理变化氧气如何检验这是
一瓶氧气? 【实验2-2】检验氧气的方法: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二、化学性质 如何观察化学实验? 反应前:反应物的形态、外观。反应中:物质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它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外观、形态。硫磺淡黄色固体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硫+氧气2.与硫的反应二、化学性质【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 答: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拓展视野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3.与木炭的反应 实验注意事项
1、分组实验时,组内成员小声交流,不准大声喧哗。
2、注意操作规范,不要把药品沾染到皮肤上。
3、使用玻璃仪器时,要按操作规程,轻拿轻放,以免破损,造成伤害。
4、实验前组长做好分工,确定好操作人、记录人、发言人。
5、实验结束,将未燃烧完的木炭放入回收容器,热的坩埚钳放在石棉网上,整理好实验器材。3.与木炭的反应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取一小块木炭。
2、用坩埚钳夹着木炭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至发红,将木炭自上而下缓缓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3、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木炭
黑色固体燃烧发红,
放出热量,
生成能使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的气体剧烈燃烧,
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能使
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
的气体.
3.与木炭的反应为什么木炭要自上而下缓慢的伸入集气瓶中? 把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分别盘成螺旋状,取一跟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观察现象;取另一根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水)中,观察现象。4.铁与氧气反应 铁银白色固体保持红热,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铁+氧气4.与铁的反应1、目的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充分燃烧。
2、为了引燃铁丝
3、以免火柴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而使铁丝无法燃烧
4、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后炸裂瓶底。1、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2、火柴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待火柴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4、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为什么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可燃物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课堂总结总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够支持燃烧。因而常称氧气是助燃剂,氧气不是燃料。
氧气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与硫、木炭、铁丝反应、氧气的检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