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腾 云”联盟
2023一2024学年度下学期5月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汉阳一中命题救师:高二语文组审题教师:
考试时间:2024年5月20日上午9:00一11:30试卷满分
:15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索标号
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放。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放。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黑格尔曾把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东方文学之美称为“神经衰弱的美”。这种观点
虽有些片面,但中国古代诗歌多呈阴柔之美却是事实。不过,到了唐代,有着儒侠互补
的人格精神的初唐“四杰”的诗歌却具有了道壮、刚健的新气象。
②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人格构成是复杂的。民间侠文化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人格理
想的影响至为重要。“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
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司马迁《游侠列传》)的
侠文化,精神上与当权者平等、对立,有实践精神与诚信责任感,有急人所难不爱其躯
的尚武精神、牺牲精神,有功成不令常的韬晦谦逊精神。唐代文人正因为有了这种深刻
的省悟,他们才会如此激常民间佚义精神.并希望以此某激励和补益儒者的精神人格,
唐代庶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大都无视士族门阀那一套家教礼法,思想上狂傲豁达,不拘
儒学正宗,行为放荡不羁,有任侠之风。而这一点是从出身于庶族地主阶层的“四杰”
开始的。
③但在“四杰”的人格构成上,最为明显的还是儒家为君辅弼、积极进取的精神。
身处帝国初兴的唐初.相对开明的政治和文化氛围,强盛的国力,繁圭的经济、加之“贞
观君臣反复歌咏的匡时济世的精种,在中下层文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身处宫外的
四杰“呼应子这种时代气息,急于登上政治舞台,形成了锐意进取、渴求建功立业的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热情、幻想。这是儒家积极用世之心在“四杰”身上的典型体现。这种儒家入世进取的
精神、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为“四杰”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审美风格:健康道壮。
④如果说“四杰”身上这种大胆、自由、放纵的个性精神更多沾染了民间侠义精神、
情怀,那么他们身上被社会时代激发出来的功业热情则是儒家积极用世精神的体现,两
者结合形成了儒侠互补的更为健全人格精神,也形成了他们崇尚雄词健笔的诗学理想。
“四杰”有着明确的诗风苹新意识,反对齐梁绮靡诗风。他们以这种健康的儒使互补的
人格进行诗歌创作,其作品具有一种“生龙活虎殷腾踔的节奏”,体现出一种壮大之美,
而游侠边塞诗成为“四杰”儒侠互补的人格精神最完美体现。这些诗篇中,既有“惟当
死报君”(骆宾王)的忠于朝廷的赤胆忠心和“会见立功勋”(杨炯)的功业热情幻想,
体现儒家忠君进取、奋发图强的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品质:又有“宁为百夫长,不作一
书生”(杨炯)的尚武精神和“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卢照邻)的急人之难而不爱
其躯的牺牲精神,这些无疑都是传统儒者所欠缺而为侠者所长。抒情主人公呈现为虎虎
生风、刚健孔武的英雄侠少形象,进而形成诗歌道壮飞动的审美风范。“四杰”中,只
有王勃未涉及游侠边塞题材,但他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
长风”(《滕王阁序》)展现出其诗风与其他三位诗人的和谐一致性。
⑤这样的美学风格同时也延展到其它题材的诗中,如反映羁旅行役、山川风物的诗
篇中。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此地燕丹别,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
寒。”此为送别诗,但“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俞陛云语),建功
立业的抱负、壮志难伸的痛苦、激昂慷慨的情怀,都寄之于对古代英雄侠客的深切向往
中,写出一副英雄肝胆。
⑥其实,“四杰”在文辞上并术完全革除齐梁旧习,还“时带六朝锦色”,但其诗中
体现的人格基调已具有了盛唐之音的基本内活。到了盛唐,这种理想的健全的人格精神
有更为典型动人的体现,甚至在中唐李贺的诗中尚有回响。在晚唐,随着文人中任侠之
风的消歌,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诗人,以弱化人格进行诗歌创作,使得晚唐
诗境渐次向词境靠栊,唐诗雄风不再。
(摘编自蔡燕《论初唐四杰的人格精神与唐诗刚健风格的形成》)】
材料二:
①“刚健有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和基本人文精神之一。中华美学的
“刚健”之美,源自民族文化精种上的刚健有为、不屈不挠,是正面的、积极奋发的力
量表现。它既包含着阳刚、壮美的精神追求,也包含着刚柔相济的宇宙哲学。
②“风骨”是刚健美学思想在传统文论中重要表达之一。南朝粱刘腿在《文心雕龙
·风骨》中写道:“刚健既实,辉光乃新…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他以“风骨”设喻诗文,“风”为诗文之命意,“骨”为以文辞呈现作品的
形象实体。认为真正的好诗文应是“风清骨峻”,标举和倡导明朗洗练、爽直而又劲健
有力的美学风格<晚唐的司空图强调诗人要效法“天行健”精神,积蓄刚健之气,提出
“雄浑”“劲健”“蒙放”“悲慨”等具体的诗歌美字风格类型《宋代谛字“兴趣”与“妙
悟”说的侣导者严羽,赞赏盛唐之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摩”清代姚致指出:“其
高一语文试卷第2贞共10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