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课件+检测(19张ppt)(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课件+检测(19张ppt)(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12-01 21:32:34

文档简介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难点: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
辅助工具: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准备实验仪器,试剂,准备了蔗糖溶液、食盐水、果汁各一杯
2、新课导入:播放海洋图片,由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物质,而我们又看不见他们的存在入手,引入我们要探究的课题—《溶液的形成》。
探究实验一:老师演示蔗糖分子溶解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些固体跑哪里去了?观看物质溶解的微观模型图,相互讨论。
设计意图:设置真实的情景,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学生亲身体验,并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师生互动1:(1)请三位同学上来品尝三种液体,说出液体名称,上、中、下三处的味道如何;老师总结溶液体现的特征;
(2)观察溶液是否分层,得出溶液的另一个特征;
(3)问:形成的溶液是否还能溶解其他物质?
答:能(不能)
老师给出答案并说明原因
(4)问:此时的液体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答:混合物
总结:通过上述探究得出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思考:如何判断一种液体是溶液?
溶液概念的建立,注意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体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想,遵循了由宏观到微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总结出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强化对溶液特征的理解。感性认识向理性知识的过渡。
师生活动3: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学生根据实验桌上准备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表格,得出结论(老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学习对比实验方法。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等内容。
设计意图:把握溶质、溶剂判断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充当的角色可能不同。
师生活动5:既然已经知道某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区分,再引导学生进行溶液命名的探究,说出命名的原则,根据原则让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练习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巩固练习:
总结:学生回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总结。
课后作业:回去以后相互交流一下这节课所探究的内容。
评测练习
练习一:判断说明
1、溶液是无色的。
2、无色、透明、澄清的液体就是溶液。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4、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5、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溶液
溶质
溶剂
澄清石灰水
?
?
硫酸铜溶液
?
?
碘酒
?
?
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
?
CO2的水溶液
?
?
盐酸
?
?
稀硫酸
?
?
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
?
75%的医用酒精(白酒)
?
?
10ml汽油 90ml豆油
?
?
90ml酒精 10ml水
?
?
练习二:
1、可以作为溶质的(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2、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 )
A、泥沙 B、石油 C、汽油 D、蔗糖
3、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一年时间后,KNO3将( )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
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形成的溶液中,前者是溶剂,后者是溶质的一组是( )
A 糖、水 B 硫酸铜、水
C 酒精、碘 D 氢氧化钠、水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
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D、氯化钠、食盐水
课件19张PPT。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创设情境:探究活动一:溶液的形成蔗糖很快消失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2、液体的味道各处相同说明了什么?——溶液具有均一性3、形成溶液后,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溶液具有稳定性 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溶液是混合物 通过上面的思考题,大家概括一下什么叫做溶液?5、形成的溶液还能不能溶解其他物质?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一、溶液溶 质溶 剂 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发生改变均一性:稳定性: 2、溶液的基本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3)是混合物溶液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思考:如何判断某液体是溶液?3、溶液的组成:m(溶液)= m(溶剂)+m(溶质) 溶液质量=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被溶解的物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 溶质体积 + 溶剂体积 =原因:分子之间有间隔实验现象纪录碘不溶于水 碘溶解,溶液显棕色高锰酸钾溶解,溶液呈紫红色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4、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探究三:溶质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 吗?5、讨论题:(1)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液体固体气体液体无水有水量少量多非水物水蔗糖水水食盐蔗糖的水溶液或蔗糖溶液食盐的水溶液或食盐溶液硫酸铜的水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水硫酸铜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溶质溶液(有水存在)
1、溶液是无色的。
2、无色、透明、澄清的液体就是溶液。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4、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5、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
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练习一:判断说明错!错!错!错!错!CuSO4 水H2SO4 水C2H5OH 水油脂汽油白磷二硫化碳HCl 水H2CO3 水碘(I2) 酒精汽油豆油酒精 水Ca(OH)2水(H2O )1、可以作为溶质的(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液、固体都可以
2、把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有
( )
A、泥沙 B、石油 C、汽油 D、蔗糖DD练习二3、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KNO3溶液放置
一年时间后,KNO3将( )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B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形成的溶液中,前
者是溶剂,后者是溶质的一组是( )

A 糖、水 B 硫酸铜、水
C 酒精、碘 D 氢氧化钠、水C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
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D、氯化钠、食盐水AD
溶质被溶解
的物质一种或几
种物质分散另一种物质溶剂均一、稳定
的混合物溶液1、 能溶解其他
物质的物质小结:2、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3、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4、液-液互溶多-溶剂 少-溶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5、溶液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