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酒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1 08:38:26

文档简介

酒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017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按新的开发理念将国土划分为调整优化区(233平方公里、2.06%)、重点拓展区(3834平方公里、33.85%)、农业与乡村发展区(3727平方公里、32.91%)、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区(3531.24平方公里、31.18%)、禁止开发区(2400.43平方公里、12.43%)五个主题功能区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惠州市的五个主题功能区域划分的指标是( )
A. 单一指标 B. 自然指标 C. 人文指标 D. 综合指标
2. 这五大主题功能区域( )
A. 气候的部分特性具有相对一致性 B. 开发方向相同
C. 优势特色相同 D. 区位特征相同
下图示意世界两大葡萄酒主产区(阴影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区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 B.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C. 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D. 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
4. 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热量充足②劳动力素质高③光照充足④技术先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治理土壤次生盐碱化应因地制宜,采用水利、农业和生物等措施。植物生长旺盛季节会抑制土壤表层盐分上升。如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春小麦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有关该地土壤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30 厘米深度土壤盐分4 月>7月>10 月
B. 4月,春小麦生长季节,土壤表层盐分较高
C. 7月,春小麦成熟水分较多,土壤表层盐分较低
D. 10月,春小麦完成收割,土壤表层盐分较低
6. 为减轻该地土地次生盐碱化,下列措施较为合理是( )
A. 改良种植结构,延长农作物覆盖时间 B. 大规模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C. 夏季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D. 冬季大量采取地下水进行结冰灌溉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煤炭资源丰富。2012年以来,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下图示意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榆林市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土地价格低③环境承载力强④铁路运力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8. 与传统煤化工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的特点是( )
①产业布局更集中②生产工艺更简单③产品附加值更大④资源转化率更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产业梯度≥l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下图为某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北京需要转移的产业是( )
A. 医药制造业 B.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C. 纺织业 D.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 承接北京需要转移的产业对河北省的影响是( )
A.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B. 加速高新产业发展
C. 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D. 吸引高端人才迁入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下图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12.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东线、中线工程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 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 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C 工程路线短,水质好 D. 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它是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得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国民的生活形态、消费水平和国内原油大量出口,已成为地球上“生态脚印”最大的国家,排名紧随其后的国家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等。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 容易被破坏 B. 利用潜力大 C. 再生能力差 D. 数量有限
14.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 经济发展速度快 B. 自然资源消费量小
C. 生态系统承载力小 D. 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昆虫是自然界种群最丰富的动物。据研究,近几年昆虫灭绝的速度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八倍,已有近三分之一濒临灭绝,40%的种类正在减少。目前昆虫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急剧下降,这意味着所有的昆虫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这将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崩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矿产开发规模扩大 B.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C.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 D. 自然植被退化严重
16. 昆虫锐减或灭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
A. 社会系统崩溃 B. 食物链条中断 C. 人类文明倒退 D. 农业产量下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下图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和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分析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
(3)历史上由于长江的阻隔把江苏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大地区,指出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外工业园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我国推动企业抱团“走出去”、避免企业“单打独斗”,扩展海外发展空间,规避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的重要方式。
位于泰国罗勇地区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是我国某企业在租用安美德城工业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并面向中国投资者使用的工业园。园区按现代化工业园的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入园企业除享受中泰双方的政策优惠外,还可享受园区提供的厂房建造、企业注册服务等一站式全程免费服务,这种海外园区建设的模式被称为“园中园”模式。截至2018年底,入园企业已达113家,带动中国对泰国投资超35亿美元,累计工业总值超120亿美元,泰籍员工32000余人,中国员工3000余人。下图示意罗勇工业园位置。
(1)说明罗勇工业园的交通位置优势。
(2)除中泰双方政策优惠外,分析我国投资者入驻罗勇工业园的主要原因。
(3)本土化又称经营当地化,是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亦是建设“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标志。试推测罗勇工业园内入驻企业本土化的方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出台限电措施,引发了人们对电力和能源的关注。我国发电能源的地理分布也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称为“电能胡焕庸线”。近几年,为破解“电能胡焕庸线”,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已经由陆入海。图为海上风电景观。
(1)解释“电能胡焕庸线”的含义,并指出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种类。
(2)简述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简述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酒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017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按新的开发理念将国土划分为调整优化区(233平方公里、2.06%)、重点拓展区(3834平方公里、33.85%)、农业与乡村发展区(3727平方公里、32.91%)、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区(3531.24平方公里、31.18%)、禁止开发区(2400.43平方公里、12.43%)五个主题功能区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惠州市的五个主题功能区域划分的指标是( )
A. 单一指标 B. 自然指标 C. 人文指标 D. 综合指标
2. 这五大主题功能区域( )
A. 气候的部分特性具有相对一致性 B. 开发方向相同
C. 优势特色相同 D. 区位特征相同
【答案】1. D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五个主题功能区域是按新的开发理念划分的,划分为调整优化区、重点拓展区、农业与乡村发展区、生态与旅游发展区和禁止开发区,划分指标为综合指标,D正确、A错误;主题功能区划分指标既包括自然指标也包括人文指标,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这五大主题功能区气候的部分特性具有相对一致性,A正确;从材料可知,开发方向不相同,有的重点发展农业,有的重点发展旅游,B错误;优势特色不同,生态旅游区和农业区优势特色一定不同,C错误;区位特征不同才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降水量都在800mm以上。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下图示意世界两大葡萄酒主产区(阴影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区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 B. 甲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C. 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D. 乙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
4. 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①热量充足②劳动力素质高③光照充足④技术先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3. A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甲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乙地区为德国中、南部地区。甲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德国位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西风带,所以一年中的温差不算大。故甲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而乙地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故A正确,B、C、D错误。
【4题详解】
德国为发达国家,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势在于其技术先进且劳动力素质较高,②④正确;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充足,①错误;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阴雨天多,光照不足,③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图乙德国位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西风带,所以一年中的温差不算大,而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德国的气候主要有两种,一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种气候分布在德国的西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就是常年的温和湿润多雨,雨量的分配比较的均匀,一年四季都有分布,但是在冬季的雨量是最大的。
治理土壤次生盐碱化应因地制宜,采用水利、农业和生物等措施。植物生长旺盛季节会抑制土壤表层盐分上升。如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春小麦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有关该地土壤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0—30 厘米深度土壤盐分4 月>7月>10 月
B. 4月,春小麦生长季节,土壤表层盐分较高
C. 7月,春小麦成熟水分较多,土壤表层盐分较低
D. 10月,春小麦完成收割,土壤表层盐分较低
6. 为减轻该地土地次生盐碱化,下列措施较为合理的是( )
A. 改良种植结构,延长农作物覆盖时间 B. 大规模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C. 夏季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D. 冬季大量采取地下水进行结冰灌溉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分析,20-30厘米深度土壤盐分10月>7月>4月,A错误;4月,春小麦开始生长,对地表有一定的遮阴作用,蒸发较弱,土壤表层盐分较低,B错误;7月,春小麦成熟,此时降水较多,且小麦植株遮阴作用增强,减少水分蒸发,土壤表层盐分较低,C正确;10月,春小麦完成收割,此时气温较高,且地表没有小麦植株覆盖,蒸发旺盛,土壤表层盐分较高,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土壤表层盐分的变化与农作物的遮阴覆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减轻该地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可以改良种植结构,延长农作物的覆盖时间,A正确;大规模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夏季利用光热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冬季大量采取地下水进行结冰灌溉,都不是减轻该地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措施,B、C、D错误。故选A。
【点睛】盐碱地的形成过程:一种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水分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另一种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洼地水分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煤炭资源丰富。2012年以来,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下图示意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榆林市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土地价格低③环境承载力强④铁路运力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8. 与传统煤化工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的特点是( )
①产业布局更集中②生产工艺更简单③产品附加值更大④资源转化率更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7. A 8.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煤炭资源丰富。”可知,与东南沿海城市相比,榆林市煤炭资源丰富,①正确;榆林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价更便宜,②正确;榆林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环境承载力低,③错误;榆林市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铁路运输不如东部沿海城市发达,④错误。所以选A。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相比,产品类型更多元化,布局更分散,生产工艺更复杂,①②错误;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相比,产业链更复杂,产品附加值更大,资源转化率更高,③④正确。所以选B。
【点睛】通过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传统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产业梯度≥l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下图为某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北京需要转移的产业是( )
A. 医药制造业 B.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C 纺织业 D.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10. 承接北京需要转移的产业对河北省的影响是( )
A.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B. 加速高新产业发展
C. 利于环境质量改善 D. 吸引高端人才迁入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可读出,北京纺织业产业梯度≤0.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产业梯度都≥1,由材料“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可判断出,北京需要转移的产业是纺织业,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10题详解】
承接北京需要转移的产业可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 A正确。从图中可看出,北京需要转移的产业为纺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和原料导向型产业,因此不会加速度河北省高新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吸引高端人才迁入,对推动管理方式更新影响较小,B、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转出地:——有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污染;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不利:失业人口增加。
对转入地:——有利: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不利:增加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下图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12.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东线、中线工程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 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 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C. 工程路线短,水质好 D. 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答案】11. C 12.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西线工程把“调水”变为“调电”, 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则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建水电站,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增加黄河上游水库枯水期蓄水量,可以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增加冬春季节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A错误,C正确;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黄土高原,故不会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B错误。水库能影响黄河径流的季节变化,但对黄河流径流的总水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西线地形地质复杂,工程量大,周期长,A错误。西线位于上游,水量少,B错误。与东中线比较,西线工程路线短,人口较少,工业不发达,污染源少,且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C正确。西线工程沿线经济落后,D错误。故选C。
【点睛】南水北调三条线路比较:东线:基本穿越平原地区,工程量最小,且可利用京杭运河河道;水质差;现有条件最好;调水量最大。中线:丹江口水库向北地势逐渐降低,可自流;水质居中;现有条件居中;调水量居中。西线;河道最短,地形最复杂,工程量最大;水质最优,现有条件最好,调水量最小。
“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它是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得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国民的生活形态、消费水平和国内原油大量出口,已成为地球上“生态脚印”最大的国家,排名紧随其后的国家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等。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的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 容易被破坏 B. 利用潜力大 C. 再生能力差 D. 数量有限
14.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 经济发展速度快 B. 自然资源消费量小
C. 生态系统承载力小 D. 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答案】13. D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D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容易被破坏的是自然环境,A项错误。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已经被大量开发,并且与材料中的内容无关,B项错误。根据“生态脚印”的概念,是指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主要在于生态环境上,而不在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上,C项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根据“生态脚印”的定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消耗自然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即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无关,C项错误。D项正确。从“生态脚印”的排名来看,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关系较小,A项错误。这些国家大量开采自然资源,消费量较大,B项错误。故选D。
【点睛】因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生态脚印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生态脚印。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
昆虫是自然界种群最丰富的动物。据研究,近几年昆虫灭绝的速度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八倍,已有近三分之一濒临灭绝,40%的种类正在减少。目前昆虫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急剧下降,这意味着所有的昆虫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这将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崩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矿产开发规模扩大 B.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C.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 D. 自然植被退化严重
16. 昆虫锐减或灭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
A. 社会系统崩溃 B. 食物链条中断 C. 人类文明倒退 D. 农业产量下降
【答案】15. D 16. 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昆虫数量减少和灭绝的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栖息地的减少和退化,我们也可以解释为自然植被的减少和退化,D正确。矿产开发和全球气候变暖均可能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但矿产资源开发范围不大,全球变暖速度很慢,均不会导致昆虫数量锐减,排除AC;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注重有机绿色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变小,不会是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B。故选D。
【16题详解】
昆虫帮助细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机质,有助于生成土壤,移除粪便和尸体,增加土壤肥力。昆虫能为植物授粉,昆虫可以帮助大部分农作物授粉,保持农田健康,并能控制有害植物数目。某些昆虫提供重要产品,如蜜、丝、蜡、染料、色素等。如果它们消亡了,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是农业产量下降,D正确。不会就让社会系统崩溃、人类文明倒退,AC错误。昆虫数量锐减让许多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吃昆虫的鱼类受到严重影响。昆虫消失,这些动物都会饿死。但不会让人类的食物链条中断,B错误。故选D。
【点睛】昆虫对人类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一些昆虫自身的产物,如蜂蜜、蚕丝、白蜡等是人类的食品及工业的原料;昆虫又是2/3有花植物的花粉传播者;一些昆虫能分解大量的废物,把它们送回土壤完成物质循环;一些昆虫在维持某些动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下图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和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分析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
(3)历史上由于长江的阻隔把江苏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大地区,指出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
(2)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苏南。距离上海更近,受其辐射带动作用更大;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获得上海产业转移更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城市的发展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条件,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详解】(1)上海的特殊位置主要体现在沿河、沿海且位于海岸线的中点。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可以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从海岸线来看,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还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交通运输十分发达,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基本上能够辐射带动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对长三角周边地区的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2)读材料钟第二幅图可看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受上海辐射带动的强度,与其和上海的距离呈正相关。据图可看出,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而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通过前两问得出的结论可知,一般情况下,距离上海越近,受上海辐射强度越大,承接产业转移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所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为苏南地区,原因是苏南地区距离上海更近,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大;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联系更方便;靠近上海,获得上海产业转移更多,促进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点睛】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外工业园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海外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我国推动企业抱团“走出去”、避免企业“单打独斗”,扩展海外发展空间,规避国际贸易摩擦与壁垒的重要方式。
位于泰国罗勇地区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是我国某企业在租用安美德城工业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并面向中国投资者使用的工业园。园区按现代化工业园的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入园企业除享受中泰双方的政策优惠外,还可享受园区提供的厂房建造、企业注册服务等一站式全程免费服务,这种海外园区建设的模式被称为“园中园”模式。截至2018年底,入园企业已达113家,带动中国对泰国投资超35亿美元,累计工业总值超120亿美元,泰籍员工32000余人,中国员工3000余人。下图示意罗勇工业园位置。
(1)说明罗勇工业园的交通位置优势。
(2)除中泰双方政策优惠外,分析我国投资者入驻罗勇工业园的主要原因。
(3)本土化又称经营当地化,是海外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亦是建设“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标志。试推测罗勇工业园内入驻企业本土化的方式。
【答案】(1)距海港、机场较近,与高速公路连通;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及人员往来(流动)。
(2)可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和当地廉价劳动力,且园区内部交易成本低;利于开拓泰国和东南亚市场;规避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实现产品原产地多元化,扩大国际市场。
(3)雇佣泰国本地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产品设计和销售主要面向泰国本地市场;在技术标准、企业文化等方面快速推进本土化。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区际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考查交通区位优势分析,结合罗勇工业园的地理位置风进行分析,据图可知,罗勇工业园有高速公路相连,靠近港口和机场,海陆空交通运输方便;这样便利的交通运输有利于进口各种原料及出口产品等。
(2)本题可从工业的区位因素角度回答。读图,该区域位于泰国湾附近,有机场、港口以及便利的公路运输,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其次,中国企业选择在泰中罗勇工业园入驻,相比于国内而言,该处地价、劳动力成本较低;众多中国企业入驻泰中罗勇工业园,还可以从市场方面进行分析,投资建厂可以实现产品原产地多元化,扩大国际市场,还可以规避贸易和关税壁垒等。
(3)考查工业本土化的措施,可以从市场、产品设计、企业文化以及劳动力雇佣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可以雇佣当地劳动力、技术人员等;其次,在产品的设计上应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产品的价格上应该符合泰国的消费水平,面向泰国市场;最后,为了更加进一步融入当地,在企业管理上、企业文化、以及产品的设计上应该注意引入当地的文化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全国多个省份陆续出台限电措施,引发了人们对电力和能源的关注。我国发电能源的地理分布也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称为“电能胡焕庸线”。近几年,为破解“电能胡焕庸线”,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已经由陆入海。图为海上风电景观。
(1)解释“电能胡焕庸线”的含义,并指出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种类。
(2)简述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简述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1)含义:“电能胡焕庸线”指我国发电能源主要分布西部,电能需求主要在东部。
可利用的风系:季风、海陆风、台风(热带气旋)。(任答2类)
(2)近海的地质基础条件复杂,海底风电设备铺设困难;海上风力大,多台风,设备安装困难;海上设备运输困难,成本高;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要求高。(任答3点)
(3)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电力紧张局面,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加就业机会。(任答3点)
【解析】
【分析】本题以风力发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风力发电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中“电能胡焕庸线”大致与“胡焕庸线”吻合,可知东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分布不均衡,结合我国能源分布现状得出含义:“电能胡焕庸线”指我国发电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电能需求主要在东部。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种类可利用大气环流、热力环流等知识,由此得出我国沿海地区风电可利用的风系:季风、海陆风、台风(热带气旋)。
【小问2详解】
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地质、气候气象、运输、技术和材料等方面回答即可。近海的地质基础条件相对于陆地地区复杂,海底风电设备铺设困难大;海上气候气象条件复杂,风力大,多台风,设备安装困难;相对于陆地海上设备运输困难,成本较高;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要求高;后期维护的成本也较高。
【小问3详解】
发展海上风电的社会经济意义可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电力供应紧张、能源安全、增加就业等方面回答。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可以带动高压输电、机械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缓解能源资源紧张局面,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点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