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合格考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本人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所选项方框涂黑。如果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的方框涂点擦干净,并将改选项的方框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在题号指定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的答题区域以外及草稿纸、试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u64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有35小题,1-25题每小题2分,26-35题每小题3分,共80分。
一、单选题:1-25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举行,会议主题为“实施(TogetherForImplementati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煤产生的工业废气无需处理直接排放
B. 采取“静电除尘”可提高空气质量
C. 空气中O3的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D. SO2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可用碱性物质吸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A.燃煤废气含硫的氧化物,直接排放会造成酸雨,A错误;
B.采取“静电除尘”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提高了空气质量,B正确;
C.由空气的成分可知,臭氧不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且O3本身具有强氧化性,有毒, 空气中臭氧含量越高,越不有利于人体健康,C错误;
D.SO2不会产生“光化学烟雾”, 其易形成酸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而氮的氧化物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可用碱性物质吸收,D错误;
故答案为:B。
2. 化学发展史是科学史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科学家与主要成就不匹配的是
A. 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
B.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C. 屠呦呦——从菁蒿中提取菁蒿素
D. 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模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A不匹配;
B.侯德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发明联合制碱法,B匹配;
C.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菁蒿中提取菁蒿素,可以用来治疗疟疾,C匹配;
D.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模型,电解质在溶液中自动离解成正、负离子的理论,D匹配;
故合理选项是A。
3. 《本草纲目》“烧酒”写道:“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分离方法是
A. 分液 B. 升华 C. 萃取 D. 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馏,是利用液体组分沸点不同,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故本题选D。
4. 盛装下列药品的试剂瓶,应贴有如图所示标志的是
A. 硫酸 B. 氢氧化钠 C. 酒精 D. 高锰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硫酸是腐蚀品,故不选A;
B.氢氧化钠属于危险化学品,是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故不选B;
C.酒精易燃烧,酒精是易燃液体,故选C;
D.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故不选D;
选C。
5. 下列物质容易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 Na B. NaOH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而变质,变质时钠元素化合价变化升高被氧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变质,变质时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B错误;
C.硫酸钠的性质稳定,在空气中放置不会变质,故C错误;
D.碳酸氢钠易发生分解反应而变质,变质时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6. 下列关于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医疗上,BaCO3可用作钡餐
B. 食用纯碱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C. 可用于制作抗胃酸药品“胃舒平”
D. 将铁粉、食盐和活性炭等混合可用于制作一次性保暖贴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酸钡能溶于胃酸,不能用碳酸钡做钡餐,钡餐为硫酸钡,A错误;
B.食用纯碱可用作食品添加剂,B正确;
C.氢氧化铝可与胃酸反应从而中和多余的胃酸,可用于制作抗胃酸药品,C正确;
D.铁粉、食盐、活性炭混合发生电化学腐蚀,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制作一次性保暖贴,D正确;
故答案选A。
7. 下列我国古代优秀艺术作品中,所用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商代后母戊鼎 B.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 C.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D.三国青瓷羊形烛台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商代后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
B.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陶瓷,是硅酸盐制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不选B;
C.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属于陶瓷,是硅酸盐制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不选C;
D.三国青瓷羊形烛台,属于陶瓷,是硅酸盐制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不选D;
选A。
8. 滴加BaCl2溶液后,原Na2SO4溶液中离子数目明显减少的是
A. Na+ B. C. H+ D. OH-
【答案】B
【解析】
【详解】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滴加BaCl2溶液后原Na2SO4溶液中离子数目明显减少;
选B。
9. 实验室配制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烧杯 B. 玻璃棒 C. 容量瓶 D. 漏斗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室配制100mL1.0mol/L的KOH溶液时,在溶解过程中需要用到烧杯,A错误;
B.配制溶液搅拌、引流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玻璃棒,B错误;
C.配制溶液需要用到容量瓶定容,C错误;
D.配制溶液时不需要漏斗,D正确;
故答案选D。
10. 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化学名称 重晶石 胆矾 石膏 纯碱
化学式 BaSO4 CuSO4 5H2O Na2SO4 10H2O Na2CO3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重晶石是BaSO4,又称“钡餐”,故A正确;
B.胆矾即CuSO4 5H2O,故B正确;
C.石膏是二水合硫酸钙,其化学式为:CaSO4 2H2O,故C错误;
D.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1. 2021年,我国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医用同位素有14C、18F、131I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是
A. 14C原子序数为6
B. 18F、131I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C. 14C与12C的化学性质相似
D. 18F的质子数是18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碳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6,则14C原子序数为6,A正确;
B.18F、131I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均为7个,B正确;
C.14C与12C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正确;
D.18F含质子数为9,D不正确;
答案选D。
12. 化学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下列生产活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柴火烤肉 B.椰雕制作 C.铁杵磨针 D.钟乳石的形成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柴火烤肉涉及燃料燃烧,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椰雕制作是物理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铁杵磨针是物理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钟乳石的形成是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的互相转化,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3. 反应可用于处理尾气,过量与反应生成,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名称:硫酸钠
B. 结构示意图:
C. 电离方程式:
D. 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SO3的名称为亚硫酸钠,A错误;
B.S2-结构示意图应该为:,B错误;
C.电离方程式:,C错误;
D.SO2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D正确;
答案选D。
14. 常温下,下列物质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硫酸 C. 浓盐酸 D. 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和氢氧化钠溶液会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不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铝和稀硫酸会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不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铝和浓盐酸会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不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铝和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5. 焰色试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定性分析法,在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记载。下列金属元素在焰色试验中火焰呈紫色的是
A. K B. Ca C. Na D. Cu
【答案】A
【解析】
【详解】A.K元素的焰色试验颜色为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A正确;
B.Ca元素的焰色试验颜色为砖红色,B错误;
C.Na元素的焰色试验颜色为黄色,C错误;
D.Cu元素的焰色试验颜色为绿色,D错误;
故答案为:A。
16. Na2O2可作为潜水员的供氧剂,0.5molNa2O2中含有的Na+的数目为
A. 0.5NA B. NA C. 2NA D. 4NA
【答案】B
【解析】
【详解】0.5mol Na2O2中含有的Na+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Na+)=2n(Na2O2)=0.5mol×2=1mol,含有Na+的数目为NA,故选:B。
17. 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第三周期IVA族 B. 第二周期VA族
C. 第二周期VIA族 D. 第三周期VIA族
【答案】A
【解析】
【详解】Si是14号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处于第三周期ⅣA族,故A正确。
故选A。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的晶体
B. 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物中
C. 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气体
D.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是一种不溶于水但能溶于CS2的淡黄色粉末,故A正确;
B.在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常含有硫的化合物,故B正确;
C.化石燃料中含有硫,在点燃的条件下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C正确;
D.硫在空气和纯氧中燃烧产物都是,与氧气的浓度无关,二氧化硫只有在催化氧化时才能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9. 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Mg等发生反应
B. NO、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C. NO、均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发生反应
D. 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与反应生成氨气,与Mg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生成氮化镁,故A正确;
B.NO、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不能稳定存在,NO易氧化成,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B错误;
C.NO难溶于水、易与水反应,故C错误;
D.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且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盐,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20.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鉴别的是
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品红溶液 C. 溶液 D. 氯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SO2和CO2,故不选A;
B.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品红溶液可以鉴别SO2和CO2,故不选B;
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BaCl2溶液都不反应,BaCl2溶液不能鉴别SO2和CO2,故选C;
D.二氧化硫能使氯水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使氯水褪色,氯水可以鉴别SO2和CO2,故不选D;
故选:C。
21. 酸雨是指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在历史上,人类社会曾出现过几次严重的酸雨事件。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pH小于5.6的降雨通常称为酸雨
B. 酸雨的形成和空气中含量增多没有直接关系
C.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了酸雨形成
D. 可通过燃煤脱硫、开发新能源等措施治理硫酸型酸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正常雨水因溶有二氧化碳显弱酸性,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pH小于5.6的降雨通常称为酸雨,故A正确;
B.酸雨的形成和空气中SO2、NO2含量增多有直接关系,与CO2含量增多无关,故B正确;
C.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会导致土壤的沙化,CO2的增多,不会形成酸雨,故C错误;
D.开发新能源、燃煤脱硫等措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治理硫酸型酸雨,故D正确;
故选:C。
22. 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取出少量待检物放入试管中,然后
A. 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B. 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C. 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D. 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氨气,则该盐中含有铵根离子,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故选:C。
23. 下列转化关系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NO→NO2 B. COCO2 C. CuOCuCl2 D. N2NH3
【答案】D
【解析】
【分析】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说明题干中给予物质作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详解】A.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则NO作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如氧气等,故A错误;
B.C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则CO作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如氧气等,故B错误;
C.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则CuOCuCl2不需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则氮气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正确;
故选:D。
24. 下列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两电极材料不同,锌较活泼能和稀硫酸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构成了闭合回路,所以能构成原电池,故A正确;电极材料相同,其与硫酸不反应,不能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不能形成原电池,故C错误;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且电极材料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故D错误。
25. 在2L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C(g),A气体在2s内由8mol/L变为7.2mol/L,则用A气体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0.4mol/(L·s) B. 0.3mol/(L·s) C. 0.2mol/(L·s) D. 0.1mol/(L·s)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公式计算,,A正确;
答案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26-35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若有错选得0分)
26. 已知反应:CH4+Cl2CH3Cl+HCl,该反应属于
A. 加成反应 B. 取代反应 C. 氧化反应 D. 酯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反应:CH4+Cl2CH3Cl+HCl中甲烷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故选:B。
27. 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与H2O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H—Cl→H+Cl”过程中放出热量
C. 干冰升华过程放出热量
D. 反应“C+H2O(g)CO+H2”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用如图表示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生成物能量大于反应物能量,图示表示的为吸热反应;
【详解】A.Na与H2O的反应放出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H—Cl―→H+Cl”断键吸收能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过程吸收能量,反应为物理变化不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碳与水反应是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28.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乙烷的结构简式为
C. 在一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氯气发生置换反应
D. 和互为同系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3、,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
B.是乙烷的分子式,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B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的是取代反应,C错误;
D.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若干个CH2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CH3CH2CH2CH2CH3和是同分异构体,不是同系物;
故选A。
29. 2022年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加快实现了高水平建设科技强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国产航母海上巡航,航母甲板是高强度钢材,钢是一种铁碳合金
B. “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中核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U与U互为同位素
C.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一体化芯片手机,芯片成分为SiO2
D. C919大飞机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钢是一种铁碳合金,A正确;
B.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正确;
C.芯片的成分为晶体Si,C错误;
D.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丰金属材料,D正确;
故选C。
30. 铜—锌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锌电极上的反应为Zn-2e-=Zn2+
B. 溶液中的向铜电极移动
C. 电子从锌电极经过硫酸铜溶液流向铜电极
D. 铜电极质量增加
【答案】BC
【解析】
【分析】锌铜原电池中Zn做负极,是电子生成Zn2+,铜做正极,电解质中Cu2+得电子生成Cu;
【详解】A.锌的活动性强于铜,锌作负极,则锌电极上的反应为Zn-2e-=Zn2+,A正确;
B.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向锌电极移动,B错误;
C.电子从锌电极经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溶液不能传导电子,C错误;
D.铜电极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正极放电析出铜,因此铜电极质量增加,D正确;
故选BC。
31. 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进行,则下列条件的改变使其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将容器的体积拉大到原来的2倍 D. 增加C的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降低温度,使得分子运动减慢,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
B.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等价于将整个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了一倍,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所以会使反应速率增大,B正确;
C.将容器的体积拉大到原来的2倍,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
D.往反应中加入固体物质,不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D错误;
故选B。
32. 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烷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结构式为
B. 甲烷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因此甲烷可以使氯水褪色
C. 甲烷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甲烷能够燃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结构,其结构式为,故A错误;
B.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与氯水不反应,故B错误;
C.甲烷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错误;
D.烷能够在氧气中燃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因此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故D正确。
答案选D。
3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氨水溶液:、、、
B. 盐酸溶液:、、、
C. 酸性溶液:、、、
D. 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氨水溶液中、、、相互不反应,能共存,A符合题意;
B.盐酸和次氯酸根离子生成弱酸次氯酸,不共存,B不符合题意;
C.碘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不能共存,C不符合题意;
D.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4. 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反应之一为2SO2(g)+O2(g)2SO3(g)。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B. 反应达到平衡后,SO2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 反应达到平衡后,SO2和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D. 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答案】CD
【解析】
【详解】A.使用合适的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B.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SO2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故B正确;
C.反应达到平衡后,SO2和SO3浓度不一定相等,只能说浓度不再改变,故C错误;
D.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可能改变平衡状态,比如缩小体积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D。
35. “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强调要落实“减污降碳”的总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燃油汽车尾气不需要催化转化可以直接排放
B. 推广使用煤气化和液化技术,获得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
C. 采用化学链燃烧技术,对二氧化碳的进行捕集和再利用
D.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的催化转化器目的是把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减小污染气体排放,直接排放会造成氮氧化物污染环境形成酸雨,故A错误;
B. 推广使用煤气化和液化技术,减少煤中硫等物质氧化后排放到空气中,从而获得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故B正确;
C.化学链燃烧与CH4直接在空气中燃烧相比,优势之一是排放出的CO2浓度更高,采用化学链燃烧技术,更容易对二氧化碳的进行捕集和再利用,故C正确;
D.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故D正确;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有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 下表列出了A~R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E
3 A C D F G R
4 B 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G和H的非金属强弱关系为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G元素与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_色。
(4)上表中其单质能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是_____。
【答案】(1)K>Na>Mg
(2)Cl>Br (3) ①. ②. 黄色
(4)Si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是Na元素;B是K元素;C是Mg元素;D是Al元素;E是C元素;F是Si元素;G是Cl元素;H是Br元素;R是Ar元素;
【小问1详解】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K>Na>Mg;
【小问2详解】
G是Cl元素,H是Br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
【小问3详解】
Cl元素与N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Cl是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氯离子存在离子键,电子式是;钠元素的焰色试验是黄色,高温灼烧NaCl时,火焰呈黄色;
【小问4详解】
处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的元素寻找作半导体材料,能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是Si单质。
37. 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
(2)如图为N2转化为HNO3的流程。
N2NONO2HNO3
①上述物质颜色为红棕色的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NO2转化为HNO3的反应中,NO2体现_____性。
(3)N2也可以转化为NH3,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稀硝酸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
【答案】(1)①、② (2) ①. NO2 ②. 氧化和还原
(3)N2+3H22NH3
(4)NO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所以属于氮的固定的是①②,故答案为:①②;
【小问2详解】
①自然界中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2NO;
②NO2与H2O反应制取HN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氮元素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5价,降低到+2价,NO2即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故答案为:氧化、还原;
【小问3详解】
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小问4详解】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为NO。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合格考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本人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所选项方框涂黑。如果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的方框涂点擦干净,并将改选项的方框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在题号指定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的答题区域以外及草稿纸、试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u64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共有35小题,1-25题每小题2分,26-35题每小题3分,共80分。
一、单选题:1-25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举行,会议主题为“实施(TogetherForImplementatio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燃煤产生的工业废气无需处理直接排放
B. 采取“静电除尘”可提高空气质量
C. 空气中O3的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D. SO2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可用碱性物质吸收
2. 化学发展史是科学史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科学家与主要成就不匹配的是
A. 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
B.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C. 屠呦呦——从菁蒿中提取菁蒿素
D 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模型
3. 《本草纲目》“烧酒”写道:“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分离方法是
A. 分液 B. 升华 C. 萃取 D. 蒸馏
4. 盛装下列药品的试剂瓶,应贴有如图所示标志的是
A 硫酸 B. 氢氧化钠 C. 酒精 D. 高锰酸钾
5. 下列物质容易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 Na B. NaOH C. D.
6. 下列关于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医疗上,BaCO3可用作钡餐
B. 食用纯碱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C. 可用于制作抗胃酸药品“胃舒平”
D. 将铁粉、食盐和活性炭等混合可用于制作一次性保暖贴
7. 下列我国古代优秀艺术作品中,所用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商代后母戊鼎 B.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 C.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D.三国青瓷羊形烛台
A. A B. B C. C D. D
8. 滴加BaCl2溶液后,原Na2SO4溶液中离子数目明显减少的是
A. Na+ B. C. H+ D. OH-
9. 实验室配制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烧杯 B. 玻璃棒 C. 容量瓶 D. 漏斗
10. 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化学式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化学名称 重晶石 胆矾 石膏 纯碱
化学式 BaSO4 CuSO4 5H2O Na2SO4 10H2O Na2CO3
A. A B. B C. C D. D
11. 2021年,我国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医用同位素有14C、18F、131I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14C原子序数为6
B. 18F、131I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C. 14C与12C的化学性质相似
D. 18F的质子数是18
12. 化学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下列生产活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柴火烤肉 B.椰雕制作 C.铁杵磨针 D.钟乳石的形成
A. A B. B C. C D. D
13. 反应可用于处理尾气,过量与反应生成,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或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名称:硫酸钠
B. 结构示意图:
C. 电离方程式:
D. 是酸性氧化物
14. 常温下,下列物质可以用铝制容器盛装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硫酸 C. 浓盐酸 D. 浓硫酸
15. 焰色试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定性分析法,在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记载。下列金属元素在焰色试验中火焰呈紫色的是
A. K B. Ca C. Na D. Cu
16. Na2O2可作为潜水员的供氧剂,0.5molNa2O2中含有的Na+的数目为
A. 0.5NA B. NA C. 2NA D. 4NA
17. 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第三周期IVA族 B. 第二周期VA族
C. 第二周期VIA族 D. 第三周期VIA族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的晶体
B. 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物中
C. 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气体
D.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19. 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Mg等发生反应
B. NO、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C. NO、均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发生反应
D. 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20.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鉴别的是
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品红溶液 C. 溶液 D. 氯水
21. 酸雨是指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在历史上,人类社会曾出现过几次严重的酸雨事件。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pH小于5.6的降雨通常称为酸雨
B. 酸雨的形成和空气中含量增多没有直接关系
C.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了酸雨形成
D. 可通过燃煤脱硫、开发新能源等措施治理硫酸型酸雨
22. 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取出少量待检物放入试管中,然后
A. 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B. 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C. 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D. 加入强碱溶液,加热,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3. 下列转化关系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NO→NO2 B. COCO2 C. CuOCuCl2 D. N2NH3
24. 下列各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25. 在2L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C(g),A气体在2s内由8mol/L变为7.2mol/L,则用A气体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0.4mol/(L·s) B. 0.3mol/(L·s) C. 0.2mol/(L·s) D. 0.1mol/(L·s)
二、不定项选择题:26-35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若有错选得0分)
26. 已知反应:CH4+Cl2CH3Cl+HCl,该反应属于
A. 加成反应 B. 取代反应 C. 氧化反应 D. 酯化反应
27. 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与H2O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H—Cl→H+Cl”过程中放出热量
C. 干冰升华过程放出热量
D. 反应“C+H2O(g)CO+H2”中的能量变化可以用如图表示
28.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乙烷的结构简式为
C. 在一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氯气发生置换反应
D. 和互为同系物
29. 2022年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加快实现了高水平建设科技强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国产航母海上巡航,航母甲板是高强度钢材,钢是一种铁碳合金
B. “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中核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U与U互为同位素
C.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一体化芯片手机,芯片成分SiO2
D. C919大飞机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0. 铜—锌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锌电极上的反应为Zn-2e-=Zn2+
B. 溶液中的向铜电极移动
C. 电子从锌电极经过硫酸铜溶液流向铜电极
D. 铜电极质量增加
31. 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进行,则下列条件的改变使其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 将容器的体积拉大到原来的2倍 D. 增加C的量
32. 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烷为平面正方形结构,其结构式为
B. 甲烷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因此甲烷可以使氯水褪色
C. 甲烷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甲烷能够燃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3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氨水溶液:、、、
B. 盐酸溶液:、、、
C. 酸性溶液:、、、
D. 溶液:、、、
34. 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反应之一为2SO2(g)+O2(g)2SO3(g)。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B. 反应达到平衡后,SO2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 反应达到平衡后,SO2和SO3的浓度一定相等
D. 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35. “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强调要落实“减污降碳”的总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燃油汽车尾气不需要催化转化可以直接排放
B. 推广使用煤气化和液化技术,获得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
C. 采用化学链燃烧技术,对二氧化碳的进行捕集和再利用
D.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有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 下表列出了A~R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E
3 A C D F G R
4 B 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G和H非金属强弱关系为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G元素与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_色。
(4)上表中其单质能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元素是_____。
37. 自然界的氮循环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_____。
(2)如图为N2转化为HNO3的流程。
N2NONO2HNO3
①上述物质颜色为红棕色的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②NO2转化为HNO3的反应中,NO2体现_____性。
(3)N2也可以转化为NH3,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稀硝酸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