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_溶解度(一)
教学设计
一、学生课外活动设计
布置家庭小实验
实验用品:水杯 竹筷 汤匙 白糖(或食盐) 纯净水
实验操作要求:向水杯中倒入约50ml水,用汤匙加入约1/3汤匙白糖,再用竹筷搅拌至全部溶解;再加入约1/3汤匙白糖,搅拌,若全部溶解,再加入约1/3汤匙白糖,搅拌,依次类推,观察是否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溶解白糖呢?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师活动
1.导课
2.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3.讲解定义、结晶及两种溶液的转化
4.小结,评价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学生活动
1.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有关饱和溶液的知识
3.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练习题
三、师生课堂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课堂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指导学生完成课前练习
2.利用你的家庭小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蔗糖(或食盐)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你的实验及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盐放得太多,在杯底就会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盐,当它们不再溶解时,成为饱和溶液,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学习的内容
【板书】§9-2溶解度(一)饱和溶液
3.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1.做课前练习。
2.结合自己做的家庭小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3.了解学习目标,做到学习准备。
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形成概念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活动与探究
(1)自行阅读课本33页【实验9-5】有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将探究结论填写到课本的表格中
引导学生展示【实验9-5】结论,并进一步解说: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所加的水越多,氯化钠溶解的就越多,因此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物质的溶解受溶剂的量的影响。
(2)自行阅读课本33页【实验9-6】有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并将探究结论填写到课本的表格中
引导学生展示【实验9-6】结论
第四步学生回答为“不饱和溶液”,与给出的答案不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可能”,还“可能是什么情况” ?
5.讲解:从中可以看出:要成为饱和溶液,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现在我们可以给饱和溶液下定义了,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出它的定义。
【板书】一、定义
多媒体展示: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板书】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一定温度
4.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完成有关有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实验9-5】,并将探究结论填写到课本的表格中。
【小组完成后组长报告实验完毕】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探究结果(教材中的表格)
操作
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15ml水,搅拌
现象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剩余的全部溶解
结论
不饱和
饱和
不饱和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实验9-6】,并将探究结论填写到课本的表格中。
【小组完成后组长报告实验完毕】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探究结果(教材中的表格)
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探究结果(教材中的表格)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
不饱和溶液
再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部分溶解
饱和溶液
加热
全部溶解
不饱和溶液
再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全部溶解
可能为不饱和溶液
冷却
析出晶体
饱和溶液
思考讨论,得出:还可能为恰好饱和
5.从课本中找出定义并朗读一遍
思考并记忆
1.通过实验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结论推断的能力。
2.运用实验的方法,初步感受物质的溶解过程,及影响物质溶解的外界条件。
3.实验后,学会归纳、总结获得的信息,得出结论。
概念的理解
6. 对于定义,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
思考一: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
思考二:为什么必须说明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为什么必须指明溶质?)
引导学生做补充实验:拿出你们刚才冷却的那份硝酸钾溶液,先回答一个问题,这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吗?……,倒入一烧杯中,再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观察是否溶解?
解说:溶液对硝酸钾来说是饱和的,但对于硫酸铜晶体来说是不饱和的,因此我们说:饱和溶液必须指明溶质。
6.思考并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达成共识。
小组展示讨论的结果(若不全面或错误,其他组补充或改正)
思考
在老师的引导下,做补充实验,并回答问题。
4.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并为下步概念的应用打好基础
概念的应用
7.提出问题:晶体可以溶解,但用哪些办法让它们从溶液中析出呢?引导学生回顾【实验9-6】中的冷却热硝酸钾溶液获得晶体,得出“晶体从其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结晶”。在实验中同学们所用的结晶方法称为“冷却结晶”
【板书】二、结晶
提出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结晶呢?
得出结晶的方法。
【板书】方法:冷却结晶 蒸发溶剂结晶
8. 结晶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食盐氯化钠,知道怎样生产的吗?猜想一下,盐场应用的什么结晶方法?带着问题一起看一短片,看盐场是如何生产食盐的?注意短片中提出的问题,总结的时候要回答
9.与学生一起通过多媒体展示,回顾食盐生产流程。
10通过我们刚才所学的内容来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进行相互转化的。
以小组为单位,参考所做的两个实验,讨论:用哪些方法可以将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进行转化?
【板书】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7.回顾【实验9-6】中的冷却热硝酸钾溶液获得晶体,回答问题。
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晶的另一种方法:蒸发溶剂结晶
记住结晶方法
8.猜想食盐结晶的方法,带着问题观看《塘沽盐场生产食盐》的短片,并思考片中提出的问题:在蒸发池中为什么不把海水直接晒干呢?其它晶体也会析出吗?
9.回答:①食盐结晶的方法,②在蒸发池中为什么不把海水直接晒干,③食盐在析出过程中其它晶体也会析出吗,④会有哪些杂质, ⑤母液是否为食盐的饱和溶液
10.小组讨论: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进行转化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回答错误或不完整,其他小组自行补充。
1.充分利用学生所做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 弥补教学中实践操作条件的不足。
3.培养学生获取、整合、归纳信息的能力。
小结并检测
11.小结:根据学校目标中所提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小结
12.多媒体展示测试题,每组轮答一次,剩余的抢答。
11.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12.小组在抽到题时,要先以小组为单位,对题目进行讨论,确定答案后由一名同学展示,答案错误或不完整其他组补充。
1.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整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9.2_溶解度(一)_评测练习
【导入练习】
1、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溶液的特征是 、 。
2、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碘酒
70%的酒精
稀盐酸
【达标检测题】
1.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量 ④减少硝酸钾量 ⑤增加溶剂 ⑥蒸发溶剂,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2. 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3. 在一定温度下,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升高温度??? ? B.降低温度??? ?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
4. 把烧杯中80℃时硝酸钾饱和盛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变小
C.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变小
5. 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m1经过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m1?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m2?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m3?一定是饱和溶液?
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可能是2g
6. 晶体结晶的方法有 和 ,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溶质的质量??? ????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7. 在厨房里有一体积相同,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蒸馏水各一杯,请你设计多种合理方法,予以区分。
课件24张PPT。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溶液 碘 酒70%的酒精稀盐酸 溶 质 溶 剂 碘 酒精氯化氢 酒精水水1、溶液是由 和 组成的,溶液的特征是
、 。2、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质溶剂均一稳定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能正确的对两种溶液进行转化
3.了解结晶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难点: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归纳挑 战 一5克氯化钠20ml水15ml水再加5g氯化钠氯化钠溶液全部溶解部分溶解剩余的又溶解了结论:物质的溶解受溶剂的量的影响结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挑 战 二20ml水5克硝酸钾5克硝酸钾5克硝酸钾冷却硝酸钾溶于水全部溶解部分溶解全部溶解全部溶解有晶体析出结论:物质的溶解受温度的影响加热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能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1).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就是饱和溶液。
(2).加入少量此种溶质,如果不溶解,则是饱和溶液。思考一为什么必须说明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为什么必须指明溶质?)注意:饱和溶液必须指明溶质思考二怎样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呢?冷却结晶蒸发溶剂结晶晶体从其饱和溶液中
析出的方法海水晒盐过程流程图海水不饱和溶液①加溶剂②升温①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温不饱和溶液升温强调:少数固体物质如氢氧化钙 1.在厨房里有一体积相同,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蒸馏水各一杯,请你设计多种合理方法,予以区分。1.品尝
2.加入少量食盐观察是否溶解
3.分别蒸发,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2.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m1经过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m1?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m2?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m3?一定是饱和溶液?
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可能是2gB3.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加硝酸钾量 ④减少硝酸钾量 ⑤增加溶剂 ⑥蒸发溶剂,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⑥ D4.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A5.在一定温度下,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
A.升高温度??? ? B.降低温度??? ?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C6.晶体结晶的方法有 和 ,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溶质的质量??? ???? .(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冷却结晶蒸发溶剂结晶不变增加7.把烧杯中80℃时硝酸钾饱和盛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变小
C.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变小C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