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1 09:12:15

文档简介

莆田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为解决太阳能与供热负荷季节性不匹配的问题,河北省某镇建设了某塔式太阳能跨季节储供热系统。在非采暖季,该系统的定日镜场实时跟踪太阳位置,并将太阳辐射反射聚焦到吸热塔上的吸热器采光口,通过储热系统将热能储存在水体中,供采暖季使用。下图示意该系统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系统中的吸热器采光口朝向为( )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2. 与8月1日相比,10月1日该系统中定日镜场镜面( )
A 正午与地面夹角较小 B. 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C. 仰角移动的幅度较大 D. 跟踪调整时长较短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在非采暖季,该系统的定日镜实时跟踪太阳位置,并将太阳辐射反射聚焦到吸热塔上的吸热器采光口。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天中大多数时候太阳在当地的偏南方位,定日镜将阳光反射到吸热塔的吸热器采光口,所以采光口应该朝向北方,如下图:
故选D。
【2题详解】
与8月1日相比,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镜面与阳光保持垂直,则正午时刻镜面与地面夹角变大。同时,日出日落前后太阳高度角最小,定日镜场镜面与地面夹角最大,由于10月1日正午时刻镜面与地面夹角相对于8月1日变大,所以10月1日定日镜场镜面仰角移动的幅度变小,AC错。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变短,定日镜场镜面水平转动角度变小,跟踪调整时长较短,B错,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户籍人口是常住地与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系统登记地址一致的人口。S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21世纪初,S市制造业发展迅速。下图示意S市200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S市2005年户籍人口中,55—60岁人口较多,主要是由于( )
A. 鼓励生育政策 B. 医疗条件改善 C. 放开落户政策 D. 工业迅速发展
4. 制造业发展迅速,导致S市2005年( )
A 劳动力自然增长多 B.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C. 家庭抚养明显减轻 D. 青年人口大量流入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2005年,55—60岁人口出生于1945-1950年期间,正值建国前后,受国家鼓励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高,A正确。医疗条件改善、放开落户政策对所有年龄段的人具有同样效应,不会单一导致55—60岁人口较多,BC错。工业迅速发展会吸引劳动力迁入,但55—60岁人口不是劳动人口主体,D错。故选A。
【4题详解】
制造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青年人口流入,D正确。当地的劳动力以机械增长为主,自然增长并不多,A错。根据图中男女性别比可知,人口性别比例并没有失调,B错。大量人口迁入,当地人的就业压力较大,家庭抚养不会明显减轻,C错。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①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③增加了迁入地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④对人口迁入地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压力。
大规模气流在爬越高原和高山时常常在高山迎风侧受阻,造成空气质量辐合,形成高压脊;在高山背风侧,则利于空气辐散,形成低压槽。西南低涡是云贵高原常出现的、生成于对流层中层和低层的气旋。某次西南低涡生成于乌蒙山东侧,给当地天气带来较大影响。下图示意本次西南低涡形成时的环流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在西南低涡控制下,当地易出现( )
A. 持续晴天 B. 气温骤降 C. 阴雨天气 D. 大风扬沙
6. 从动力角度来看,本次西南低涡形成的关键作用可能是西风越过乌蒙山后在背风坡( )
A. 动力降压 B. 水汽充足 C. 下山降温 D. 气流上升
7. 西南低涡易在图示区域维持较长时间,主要取决于(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地形地势格局 C. 暖气团势力的强弱 D. 水汽输送形势
【答案】5. C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西南低涡是云贵高原常出现、生成于对流层中层和低层的气旋,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形成阴雨天气,C正确,A错误;西南低涡受西风影响,较为暖湿,B错误;当地山脉众多,植被覆盖率较高,大风扬沙的概率低,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对流层中层的高空西风越过乌蒙山后,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流辐散,动力降压,形成西南低涡,A正确、D错误;水汽充足、下山降温不是动力角度,BC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区域周边多山地,阻挡了天气系统的移动,停留时间较久,B正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暖气团势力的强弱、水汽输送形势会影响西南低涡存在的时间,但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点睛】西南低涡,亦简称西南涡。在西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和一定环流共同作用下,产生于我国西南地区低空的一种浅薄低涡。是一个尺度约为300-500km的中尺度系统,属中尺度涡旋。
树线是指山地森林与灌丛、草甸过渡带的上界,是稀疏高山树木生长的海拔上限。林线是指郁闭(大片树冠彼此水平衔接)森林的海拔上限。博格达山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呈东西走向,山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5℃。下图示意博格达山山地森林的林线、树线采样点在不同海拔累积频率(累积频率是对频率的累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博格达山山地森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9. 与博格达山山地森林的林线相比,其树线( )
A. 整体分布在海拔较高处 B. 在海拔2600~2800m升高更明显
C. 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处 D. 在海拔3200~3400m处变化更小
10. 图中所示博格达山海拔3400~3700m处的树线采样点累积频率曲线变化显著,主要是由于( )
A. 光照充足 B. 热量条件改善 C. 风力减小 D. 冰雪融水较多
【答案】8. A 9. A 10. D
【解析】
8题详解】
博格达山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呈东西走向,山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山麓地区气温高,降水少,森林分布少,随着海拔升高,降水稍多,且蒸发减少,土壤湿度增大,适合森林生长,加之海拔变高,热量条件变差,适合亚寒带针叶林生长,所以博格达山山地森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A正确。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选A。
【9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林线相比,其树线在较高海拔处累积频率更快(在海拔3500~3700m升高更明显),表明树线整体分布在海拔较高处,A正确,BC错。树线在海拔3200~3400m处累积频率变化较大,D错。故选A。
【10题详解】
结合上题,博格达山海拔3400~3700m处的树线采样点累积频率增加快,表明树线整体分布在海拔较高处。随着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变差,风力增大,BC错。高海拔处受冰雪融水影响更大,有利于稀疏高山树木生长,树线频率增长快,D正确。虽然海拔变高,光照变好,但相比于水分而言,光照不是导致气候干旱地区树线频率增长快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故选D。
【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
拓展腹地范围是港口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依据港口功能辐射能力强弱,可将港口腹地分为直接腹地、间接腹地和竞争性腹地。下图示意2019年长三角地区两大集装箱枢纽海港(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港口腹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上海港和宁波一舟山港的腹地格局差异与联运方式有关,二者拓展间接腹地主要依赖的联运方式分别是( )
A. 铁水联运、江海联运 B. 陆海联运、江海联运
C. 江海联运、陆海联运 D. 陆海联运、铁水联运
12. 图中长三角地区北部、南部都有片区未被两大枢纽海港捕获为腹地,主要原因是这些片区( )
①运输需求较小②附近海港的吸引力较强③与枢纽海港通行时间成本过高④距离枢纽海港较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 为落实长三角--体化战略,推进港口体系建设,长三角地区可以( )
A. 加强岸线开发,新建枢纽海港 B. 制定统一发展策略,加大港口竞争
C. 推进河港建设,转移战略重心 D. 强化港口功能定位,提倡错位竞争
【答案】11. C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实现江海联运,因此主要通过江海联运拓展间接腹地;宁波-舟山港位于沿海,海运便利,没有大江大河入海,水运不便利,主要通过陆海联运拓展间接腹地。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长三角地区北部、南部附近也有其他港口分布,附近海港的吸引力较强,相比之下,与两大枢纽海港通行时间成本过高,导致长三角地区北部、南部更多的从附近其他海港寻求服务,而没有成为两大枢纽海港的腹地,②③正确;长三角地区北部、南部经济也较发达,有较大的运输需求,①错误;长三角地区北部、南部距离枢纽海港并不远,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加强岸线开发可能导致海岸线附近生态遭到破坏,①错误;各港口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发展策略,②错误;战略重心要以运输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不能盲目转移战略重心,C错误;强化港口功能定位,提倡错位竞争,避免恶性竞争,促进港口良性发展,D正确。故选D。
【点睛】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
广西柳州市中心某大型商场采取地上、地下双门户的设计,地下负一楼的门户直面城市道路隧道,隧道外侧设置临时上下客停车区,地上门户入口直面城市道路和广场。地上、地下双门户模式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值得在商业规划中推广,但实际推广难度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商场采取地上、地下双门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
A. 缓解交通拥堵 B. 降低土地租金 C. 扩大客流规模 D. 促进店铺集聚
15. 该商场地上门户入口附近的店铺较少考虑经营( )
A. 特色小吃 B. 黄金珠宝店 C. 便民超市 D. 五金建材店
16. 地上、地下双门户模式推广难度较大,主要受制于( )
A. 城市路网布局 B. 周边地形地势
C. 立体施工技术 D. 商场目标定位
【答案】14. C 15. D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该商场采取地上、地下双门户设计的主要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对于该商场而言,双门户的设计能扩大吸引面,从更多方向吸引客流,扩大客流规模,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能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拥堵,A错误;不会对土地租金造成影响,B错误;不会促进店铺集聚,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该商场地上门户入口附近的店铺较少考虑的经营类型,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该商场位于柳州市中心,地上门户入口直面城市道路和广场,地租高,人流量大,可以布局特色小吃、黄金珠宝店、便民超市,ABC不符合题意;五金建材店附加值较低,不适合布局在大型商场的黄金铺位,D符合题意。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上、地下双门户模式推广难度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地下门户需要对着下穿隧道,双门户模式推广必须有地下通道,且有足够的宽度,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满足人们临时停车和进出商场的需求,故地上、地下双门户模式推广难度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路网布局,A正确;与周边地形地势、立体施工技术、商场目标定位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上、地下双门户模式能提高空间利用率,扩大商场的扩大客流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实际操作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花椒怕劳、怕冷、耐旱,根系分布浅,只要20m厚的泥土就可以生长,具有御寒、排汗、朵虫止痒之功效,也是川菜、火锅使用较多的调料。青花椒通常在每年6月到8月采收,采收后沾水易变质。
重庆市Q县(下图)喀斯特地貌广布,当地少数民族饮食中有加青花椒的习俗。Q县在致富过程中,曾尝试种植多种作物,但收效较差。2012年,Q县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提供种植技术、天气预报推送等指导服务,并确立青花椒保底收购价,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二者共同管理,共同收益。近年来,直播等网络营销方式使青花椒鱼、青花椒鸡等以鲜青花椒为主要调料的美食走红,主打青花椒口味的餐饮店遍布全国,尤其是渝、鄂、湘、黔四省(市)区。
(1)分析Q县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解释Q县少数民族饮食中加青花椒习俗的形成原因。
(3)说明“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使公司和农户共同收益的机制。
(4)解释近年来青花椒口味餐饮店数量在全国迅速增加的现象,并分析鄂、湘、黔等省份青花椒口味餐饮店较多的原因。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较小;为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贫瘠浅薄;属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发;地势较陡,对外交通不便。
(2)Q县地势起伏大,(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不易积水;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冷空气影响小,适合青花椒生长;少数民族居住地气候寒冷,水汽不易扩散,湿度大,多蚊虫,青花椒具有御寒、排汗、杀虫止痒的作用。
(3)公司提升种植技术,进行天气预报等指导服务,减少灾害损失;保底收购,避免农户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增加农户家庭收入(提升生活水平);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公司节省劳动力和地租成本,获得经济收益(利润)高。
(4)网络营销提高了青花椒口味美食的知名度,市场需求量增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保鲜技术水平的提升,利于鲜青花椒远距离运输。
原因:鄂、湘、黔等省份与重庆市相邻,气候等自然环境相似,饮食习惯较相似。
【解析】
【分析】本题以重庆市Q县产业发展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地域文化形成的愿意、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Q县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从地形,地势,土壤等条件分析。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处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较小;根据材料可知,为喀斯特地貌区,成土母质主要为石灰岩,易被流水溶蚀,土层贫瘠浅薄;根据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属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发,地势较陡,交通建设困难,对外交通不便。
【小问2详解】
Q县少数民族饮食中加青花椒习俗的形成原因主要从适宜青花椒生长、青花椒起到的作用等角度分析。青花椒怕劳、怕冷、耐旱,根系分布浅,Q县地势起伏大,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径流下渗较快,地表不易积水;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相对温暖,适合青花椒生长;结合材料可知,青花椒相对辛辣,具有御寒排汗等功效,少数民族居住地气候寒冷,水汽不易扩散,湿度大,多蚊虫,青花椒具有御寒、排汗、杀虫止痒的作用。
【小问3详解】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使公司和农户共同收益的机制主要从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司提升种植技术,进行天气预报等指导服务,能够提高产品品质、障产品产量,减少灾害损失;保底收购,避免农户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增加农户家庭收入(提升生活水平);农户与之合作,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公司节省劳动力和地租成本,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经济收益(利润)高。
【小问4详解】
青花椒口味餐饮店数量在全国迅速增加的现象主要从市场需求、交通网络改善。随着网络发展,网络营销提高了青花椒口味美食的知名度,居民尝试不同口味需求增加,青花椒口味餐饮店市场需求量增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保鲜技术水平的提升,利于鲜青花椒远距离运输,为青花椒口味餐饮店提供相应产品。鄂、湘、黔等省份青花椒口味餐饮店较多的原因主要从饮食习惯角度分析,鄂、湘、黔等省份与重庆市相邻,气候等自然环境相似,饮食习惯较相似,对青花椒风味接受度高,喜爱人数多。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四周群山环绕,分布着众多盐荒地。受断裂带影响,该盆地南侧不断沉降,早期形成含可溶性盐的湖相沉积物。1978年,为灌溉和防洪,在大同盆地桑干河上游修建了水库(下图),之后该水库周边盐荒地逐渐扩大。近年来,朔城区为改善当地土壤,以牛粪、菜叶等农业废弃物作为食物,在农田中养殖蚯蚓。
(1)分析大同盆地盐荒地盐分的主要来源。
(2)描述图中所示桑干河流域盐荒地的分布特点。
(3)推测该水库的修建导致周边盐荒地扩大的机制。
(4)分析朔城区在农田中养殖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答案】(1)盆地(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平,利于汇水,带来沉积物,沉积物含可溶性盐;盆地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盐度(矿化度)较高。
(2)分布不均,沿河分布较多,河流中上游盐荒地较多,下游盐荒地较少,距河越远,盐荒地越少。
(3)盆地降水量较少,蒸发旺盛;城区位于水库附近,水库蓄水及不合理灌溉,导致周边地区地下水位升高,盐荒地面积增大。
(4)蚯蚓粪为土壤提供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养殖蚯蚓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微生物活动等,减少土壤板结;蚯蚓以农业废弃物为食物,减少土壤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对物质迁移的影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土壤盐碱化的形成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土壤的改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有利于水分向中间汇集;水分向中间汇集的过程中,带来沉积物,沉积物中含有可溶性盐分,是大同盆地盐荒地盐分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盆地地势低洼,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的矿化度相对较高,也为该盆地的盐荒地带来了盐分。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整体而言,盐荒地在桑干河流域空间分布不均;具体来说。盐荒地主要沿河流分布,且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盐荒地相对更多,在河流的下游地区,盐荒地相对较少;从与河流的远近的角度来看,距河越近,盐荒地相对越多,距离越远的地区盐荒地相对越少。
【小问3详解】
该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四周群山环绕,气候相对干旱,降水量较少,蒸发旺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修建水库的目的是为了防洪和灌溉,水库的修建,地下水位上升,同时灌溉面积增大,不合理的灌溉也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容易向地表累积,导致盐荒地面积增大。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为改善土壤,以牛粪、菜叶等农业废弃物为食物,在农田中养殖蚯蚓,蚯蚓以农业废弃物为食物,减少了农业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来源,增加土壤肥力;养殖蚯蚓的过程中,蚯蚓会加强土壤疏松,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改善土壤。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距离北京约400km,位于干湿交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山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38mm,蒸发量1230mm,多大风天气。滦河自此地流经华北平原东北部,是华北平原东北部的重要水源。历史上,塞罕坝水草丰沛,森林茂密,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下,植被逐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通过恢复植被,保护了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濒危野生动物。
从滦河水系自然服务功能的角度,分析建设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华北平原东北部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的意义。
【答案】塞罕坝位于干湿交替区,山区和平原过渡地带,是滦河水系的重要发源地,生态环境脆弱,自主调节、抗干扰能力差,导致滦河水系的自然服务功能弱;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植被,有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从而提升滦河水系的供给功能,有利于维护华北平原东北部的水资源安全;稳定径流,减轻旱涝,提高滦河水系的支撑和调节服务功能,有利于维护华北平原东北部水资源以及水环境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为背景材料,涉及自然资源的服务功能、水资源的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地理学科综合素养和人地协调观。
【详解】由材料可知,塞罕坝位于干湿交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山地、平原的,是山区和平原过渡地带,是滦河水系的重要发源地,该地生态环境脆弱,自主调节、抗干扰能力差,导致滦河水系的自然服务功能弱;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从而提升滦河水系的供给功能,有利于维护华北平原东北部的水资源安全;建设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稳定径流,减轻旱涝,提高滦河水系的支撑和调节服务功能,有利于维护华北平原东北部水资源以及水环境安全。莆田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为解决太阳能与供热负荷季节性不匹配的问题,河北省某镇建设了某塔式太阳能跨季节储供热系统。在非采暖季,该系统的定日镜场实时跟踪太阳位置,并将太阳辐射反射聚焦到吸热塔上的吸热器采光口,通过储热系统将热能储存在水体中,供采暖季使用。下图示意该系统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系统中的吸热器采光口朝向为( )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2. 与8月1日相比,10月1日该系统中定日镜场镜面( )
A. 正午与地面夹角较小 B. 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C. 仰角移动的幅度较大 D. 跟踪调整时长较短
户籍人口是常住地与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系统登记地址一致的人口。S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21世纪初,S市制造业发展迅速。下图示意S市200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S市2005年户籍人口中,55—60岁人口较多,主要是由于( )
A. 鼓励生育政策 B. 医疗条件改善 C. 放开落户政策 D. 工业迅速发展
4. 制造业发展迅速,导致S市2005年( )
A. 劳动力自然增长多 B.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C. 家庭抚养明显减轻 D. 青年人口大量流入
大规模气流在爬越高原和高山时常常在高山迎风侧受阻,造成空气质量辐合,形成高压脊;在高山背风侧,则利于空气辐散,形成低压槽。西南低涡是云贵高原常出现的、生成于对流层中层和低层的气旋。某次西南低涡生成于乌蒙山东侧,给当地天气带来较大影响。下图示意本次西南低涡形成时的环流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在西南低涡控制下,当地易出现( )
A. 持续晴天 B. 气温骤降 C. 阴雨天气 D. 大风扬沙
6. 从动力角度来看,本次西南低涡形成的关键作用可能是西风越过乌蒙山后在背风坡( )
A. 动力降压 B. 水汽充足 C. 下山降温 D. 气流上升
7. 西南低涡易在图示区域维持较长时间,主要取决于(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地形地势格局 C. 暖气团势力的强弱 D. 水汽输送形势
树线是指山地森林与灌丛、草甸过渡带的上界,是稀疏高山树木生长的海拔上限。林线是指郁闭(大片树冠彼此水平衔接)森林的海拔上限。博格达山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呈东西走向,山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5℃。下图示意博格达山山地森林的林线、树线采样点在不同海拔累积频率(累积频率是对频率的累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博格达山山地森林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A 亚寒带针叶林 B. 常绿硬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9. 与博格达山山地森林的林线相比,其树线( )
A. 整体分布在海拔较高处 B. 在海拔2600~2800m升高更明显
C. 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处 D. 在海拔3200~3400m处变化更小
10. 图中所示博格达山海拔3400~3700m处树线采样点累积频率曲线变化显著,主要是由于( )
A 光照充足 B. 热量条件改善 C. 风力减小 D. 冰雪融水较多
拓展腹地范围是港口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依据港口功能辐射能力强弱,可将港口腹地分为直接腹地、间接腹地和竞争性腹地。下图示意2019年长三角地区两大集装箱枢纽海港(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港口腹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上海港和宁波一舟山港的腹地格局差异与联运方式有关,二者拓展间接腹地主要依赖的联运方式分别是( )
A. 铁水联运、江海联运 B. 陆海联运、江海联运
C. 江海联运、陆海联运 D. 陆海联运、铁水联运
12. 图中长三角地区北部、南部都有片区未被两大枢纽海港捕获为腹地,主要原因是这些片区( )
①运输需求较小②附近海港的吸引力较强③与枢纽海港通行时间成本过高④距离枢纽海港较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 为落实长三角--体化战略,推进港口体系建设,长三角地区可以( )
A. 加强岸线开发,新建枢纽海港 B. 制定统一发展策略,加大港口竞争
C. 推进河港建设,转移战略重心 D. 强化港口功能定位,提倡错位竞争
广西柳州市中心某大型商场采取地上、地下双门户的设计,地下负一楼的门户直面城市道路隧道,隧道外侧设置临时上下客停车区,地上门户入口直面城市道路和广场。地上、地下双门户模式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值得在商业规划中推广,但实际推广难度较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商场采取地上、地下双门户设计,主要是为了( )
A. 缓解交通拥堵 B. 降低土地租金 C. 扩大客流规模 D. 促进店铺集聚
15. 该商场地上门户入口附近的店铺较少考虑经营( )
A. 特色小吃 B. 黄金珠宝店 C. 便民超市 D. 五金建材店
16. 地上、地下双门户模式推广难度较大,主要受制于( )
A. 城市路网布局 B. 周边地形地势
C. 立体施工技术 D. 商场目标定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花椒怕劳、怕冷、耐旱,根系分布浅,只要20m厚的泥土就可以生长,具有御寒、排汗、朵虫止痒之功效,也是川菜、火锅使用较多的调料。青花椒通常在每年6月到8月采收,采收后沾水易变质。
重庆市Q县(下图)喀斯特地貌广布,当地少数民族饮食中有加青花椒的习俗。Q县在致富过程中,曾尝试种植多种作物,但收效较差。2012年,Q县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公司提供种植技术、天气预报推送等指导服务,并确立青花椒保底收购价,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二者共同管理,共同收益。近年来,直播等网络营销方式使青花椒鱼、青花椒鸡等以鲜青花椒为主要调料的美食走红,主打青花椒口味的餐饮店遍布全国,尤其是渝、鄂、湘、黔四省(市)区。
(1)分析Q县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解释Q县少数民族饮食中加青花椒习俗的形成原因。
(3)说明“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使公司和农户共同收益机制。
(4)解释近年来青花椒口味餐饮店数量在全国迅速增加的现象,并分析鄂、湘、黔等省份青花椒口味餐饮店较多的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四周群山环绕,分布着众多盐荒地。受断裂带影响,该盆地南侧不断沉降,早期形成含可溶性盐的湖相沉积物。1978年,为灌溉和防洪,在大同盆地桑干河上游修建了水库(下图),之后该水库周边盐荒地逐渐扩大。近年来,朔城区为改善当地土壤,以牛粪、菜叶等农业废弃物作为食物,在农田中养殖蚯蚓。
(1)分析大同盆地盐荒地盐分的主要来源。
(2)描述图中所示桑干河流域盐荒地的分布特点。
(3)推测该水库的修建导致周边盐荒地扩大的机制。
(4)分析朔城区在农田中养殖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罕坝距离北京约400km,位于干湿交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山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38mm,蒸发量1230mm,多大风天气。滦河自此地流经华北平原东北部,是华北平原东北部的重要水源。历史上,塞罕坝水草丰沛,森林茂密,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下,植被逐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通过恢复植被,保护了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濒危野生动物。
从滦河水系自然服务功能的角度,分析建设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华北平原东北部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的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