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古典诗歌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30 18:3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中国古典诗歌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诗歌的起源:先秦《诗经》时代
诗歌的全盛:隋唐五代、两宋
诗歌的衰弱:元朝
诗歌的再次兴起:清朝
唐代诗坛繁荣的原因由于当时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文学本身不断发展变革的原因。唐诗的发展历程初唐文学:批判六朝文风,为开创一代新风 打下基础。
盛唐文学: 进入全面繁荣时期。
中唐文学:又一个繁荣时期。
晚唐文学:是唐诗的衰微时期。
唐朝诗坛初唐文学代表诗人:陈子昂、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文学代表诗人:
双子星座:李白、杜甫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 常建
中唐文学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
晚唐文学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诗歌的特点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
重视比兴寄托,含蓄蕴藉,温柔敦厚
意象与意境
虚与实、景与情
惜字如金,字字含情
讲究音韵之美
诗词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议论:借古讽今、对比
其它:衬托、拟人等
诗歌格律〖诗词分类 〗
古体诗
  就是我们所说的“古风”。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限制,比较自由。
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诗词的平仄 〗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以两句诗来做例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句)
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古音的“不”是属于另外一种声调——“入声”,古人将入声”归入“仄声”里面。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 韵 举 要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避忌 〗
1、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
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在强调这一点了。【 近体诗平仄规则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