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西亚、非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西亚和非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重难点】
重点:古代西亚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开创性意义和世界意义。
难点:古代西亚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的世界意义,阿拉伯文化对古老文化遗产的吸收和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预习新知】
古代西亚文化
1.楔形文字
(1)形成:苏美尔人用前火的芦苇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个个笔画,每个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2)地位: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字,
2.文学:《吉尔伽美什》
(1)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2)内容: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古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艺术
(1)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王官,守护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2)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城历史的重要资料。
(一)古代埃及文化
知识点二、古代埃及文化
1.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总的趋势是简化。
2.文学:古代埃及人创作出丰富的文学作品,如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建筑和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1)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理葬死者上,给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2)为求得来世的好生活,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4.科学技术
(1)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2)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多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延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阿拉伯文化
1.文学
(1)“悬诗”:阿拉伯丰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2)《天方夜谭》
①内容:散文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包含着来自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等地的民间故事,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
②影响:《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萨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2.科学
(1)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2)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3)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是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4)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提升优化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法典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体现国王汉谟拉比的绝对权威,并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②法典体现了团体本位思想:要求国民遵循“先国家后个人”的原则去行使权利,以团体利益为重。
③法典仍保留有原始习惯的残余:如同态复仇和私仇的保留、对神明裁判和发誓的法律效力的认可。
④各种法合在一起,民刑不分:法典有实体法和程序法,民法和刑法不分,典型地代表了早期东方法律的特点。
(2)评价
①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使其发展到完善地步。
②对当时: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③对后世:法典不仅被后起的古代西亚国家如赫梯、亚述、新巴比伦等国家继续适用,而且还通过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中世纪天主教教会法中的某些立法思想和原则渊源于该法典。
【巩固训练】
1.如图是腓尼基人发明的腓尼基字母,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腓尼基人能够发明腓尼基字母的原因是( )
A.腓尼基人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B.腓尼基地处于文明的交汇点
C.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记忆 D.腓尼基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
2.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主要材料是( )
A.龟甲 B.石块 C.莎草纸 D.陶片
3.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C.古埃及文明延续了近3000年
D.月亮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4.为了给自己的来世安排一个舒适的宫殿,继续今世的生活,法老下令在宫殿里面摆放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并将遗体制成木乃伊,想给灵魂保留一个完整的躯体。材料中的“宫殿”位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5.据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国王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记载(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6.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7.《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8.央视频道的《世界历史》是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其中第6、7集《古代埃及文明》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埃及历史。下面说法不可能出现在该纪录片中的是( )
A.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了统一 B.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
C.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D.留下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9.它是人头、牛身的组合,生有鹰的翅膀,更特别的是它有五条腿。人从其身边走过时,从大多数角度,都可以看到它的四条腿,以充分显示其完整性。它是一种王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该雕像属于古代哪个文明的产物( )
A.古巴比伦 B.古埃及 C.古希腊 D.亚述
10.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是( )
A.东西方交流的加深 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
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发达,为了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B项正确;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世界东岸地区建立一系列小城邦,没有建立庞大的帝国,排除A项;腓尼基字母书写简单,易于记忆是腓尼基字母的特点,不是发明的原因,排除C项;腓尼基字母文字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陆上丝绸之路从汉朝开始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埃及象形文字的书写主要材料是莎草纸,C项正确;龟甲是甲骨文的主要书写材料,排除A项;石块不是象形文字的主要是书写材料,排除B项;陶片也不是象形文字的主要是书写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解析: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古埃及文明延续了近3000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和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此后,古埃及又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去。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故选:C。
4.答案:A
解析:为了给自己的来世安排一个舒适的宫殿,继续今世的生活,法老下令在宫殿里面摆放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并将遗体制成木乃伊,想给灵魂保留一个完整的躯体。材料中的“宫殿”位于尼罗河流域。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故选:A。
5.答案:C
解析:材料“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国王吉尔伽美什……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没有体现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关于神庙控制城邦首领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而不是体现国王权力集中的趋势,故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根据材料“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古埃及文明得以孕育、繁衍。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西亚文明。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内容所包含内容非常多—“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据此可知,该法典的特点是内容全面,故选A项,题干内容主要强调《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没有体现“思想落后”,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其传播范围,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D错误,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位于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带,是古代东西方商路的必经之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提供了条件,C项正确。题干问的是原因,A项属于结果,排除;B项属于主观因素,不属于客观条件,排除;D项并非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必要原因,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