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殖民扩张造成的美洲、大洋洲族群的变化,结合史料理解世界人口迁徙的特点及其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精选史料理解华工的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贡献,特别是华工对美洲、大洋洲开发作出的贡献。(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学习重难点】
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
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
【预习新知】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美洲族群的变化:
变化 原因 影响
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从欧洲传来传染病 造成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
大量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 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 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欧洲人远涉重洋来到美洲
2.影响:
(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2)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3.现状: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1)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2)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3)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4)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英国的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2.结果:
(1)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2)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3)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开发美洲
(1)背景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2)过程
①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
②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
③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因为生活所迫,或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④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3)影响: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2.开发大洋洲
(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巩固训练】
1.“清朝光绪年间,巴西政府曾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与清朝官员商谈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但是……在此之前,中国已经与古巴、秘鲁分别签订《古巴华工条款》和《中秘通商条约》,一些华工到达古巴、秘鲁等地以后,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1879年,巴西总理派遣使节喀拉多来华……并未涉及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这说明清政府对巴西关于华工移民的商谈和要求( )
A.持非常消极和谨慎的态度 B.因应对“三国干涉还辽”无暇顾及
C.提出了提高华工政治地位的条件 D.因古巴和秘鲁华工的抵制而拒绝
2.贩卖黑人奴隶是欧洲殖民者犯下的最大罪恶,下列对黑奴贸易路线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B.欧洲—亚洲—非洲—美洲
C.欧洲—非洲—亚洲—美洲 D.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3.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后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 )
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
4.随着华工的增多,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通过《移民限制法案》,规定入境的华人要接受语言测试。测试可以是任何一种欧洲语言,如果一种语言通过了,移民官有权换另一种语言,直到通不过。华人团体的抗争迫使澳政府反思其种族歧视政策,直到1975年《反种族歧视法》出台,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地确保了全体澳大利亚人不分种族、肤色与信仰,一律平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族解放运动在澳大利亚的蓬勃兴起 B.华人奋斗抗争,逐渐融入澳大利亚社会
C.种族歧视政策遏止了华工赴澳 D.澳大利亚本土文化具有排外性
5.海外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其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Chinatown。“唐人街”曾居住着很多华工,这些华工( )
①最初因列强招募出国成为苦力
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③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规定导致的后果是( )
A.清政府维护了国人的利益 B.饱含血泪的苦力贸易形成
C.华人获得海外发展的自由 D.英国信守条约规定的承诺
7.17世纪初期,100多名男子乘三艘帆船从不列颠起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了一种崭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迅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以1700年为100)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时间(年) 原住民人口 白种人口 黑种人口 合计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1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白种人和黑种人成为当地主体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确立
C.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 D.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
8.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
时间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9.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一系列新国家的建立
C.欧洲人移民到美洲 D.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120万之多,他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并未涉及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可知A项符合题意;“三国干涉还辽”此时尚未出现,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C、D两项材料均体现不出,排除。
2.答案:A
解析:三角贸易是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抢夺劳动力,然后运到美洲,再从美洲获取原材料,运往欧洲。故选:A。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原产自印度”“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享受的调味品”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伴随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进行,不同大洲之间经济往来较多,B项正确;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反而拉大了贫富国家差距,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从华工增多于是受到排挤,到华人反抗、促使《反种族歧视法》出台的过程,反映了华人奋斗抗争、逐渐融入澳大利亚社会的过程,故选B项。华人的抗争不属于澳大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结果,故C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从种族歧视到社会融合的过程,并不单纯是文化上的排外性,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唐人街”曾居住着很多华工,这些华工最初因列强招募出国成为苦力,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但并不会因此提升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①③④C项正确;②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条约内容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排除A项;该条款导致大量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B项正确;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7.答案:C
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白种人成为当地主体,且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B项中的“迅速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后,与北美大陆的人种结构关系不大,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19世纪与17、18世纪相比,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的数量有较大增加,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在不断增加,故答案为A项;自然经济加速解体与材料反映的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无关,而且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这一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排除D项。故选:A。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来到美洲大陆的殖民者将新建立的殖民地以他们家乡的名字命名,故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故选:B。
10.答案:A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工业迅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较大,与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相符,故选A;B因果关系混淆,与材料中“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一劳动力过剩问题”描述不符,排除B;C与材料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符,排除C;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