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11:29:44

文档简介

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文)
时间:2024-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
A. 物种出现全球交流 B. 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 古代文明多源发展 D. 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古代印度、秘鲁、埃及等地都有种植棉花或使用棉织品的痕迹,这说明了古代文明多源发展的特点,C项正确;物种出现全球交流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同的文明有种植和使用棉花的情况,未体现地理环境对棉花种植的影响,排除B项;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2. 古埃及人有酗酒的习惯,目前已知最早关于葡萄酒制造的记录出现在距今3000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由于酗酒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古埃及的先贤强调过有节制的生活,甚至在宴会开始前会有主人将一具木制尸体抬进来,告诫宾客贪杯的下场就是死亡。由此可推知( )
A. 酗酒导致了古埃及的衰落 B. 古埃及人最早掌握制酒技术
C. 古埃及农业技术水平高超 D. 古埃及商品经济地位突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酗酒风气很严重,从侧面反映了古埃及酿酒业发达,而酿酒需要大量粮食和葡萄,说明古埃及农业技术水平高超,C项正确;酗酒不是导致古埃及衰落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古埃及最早关于葡萄酒制造的记录,但不代表古埃及人最早掌握制酒技术,排除B项;古埃及农业经济的地位突出,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
3. 《汉谟拉比法典》第8条:一个人窃取牛或羊、驴、猪,或船舶,如果它系神或宫廷的财产,则应对他科以三十倍之罚金;如果它系穆什钦努(非全权公民)之财产,则应对他科以十倍之罚金;如果窃贼无物以偿,则他应被处死。由此可见古巴比伦( )
A. 法律带有习惯法的烙印 B. 王权有浓厚神秘色彩
C. 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 D. 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时期。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不同阶层的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其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D项正确;习惯法是罗马法的范围,而材料描述的是古代西亚地区,排除A项;古巴比伦是奴隶社会,而非封建社会,且材料没有体现王权有浓厚神秘色彩,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法律条文,而非社会治安,排除C项。故选D项。
4. 公元前2千纪的游牧民族入侵浪潮,除形成了穿越欧亚大陆内地的商队路线外,还形成了从北海到地中海西部,再到地中海沿岸诸国和岛屿的海上航线,以及从红海到印度,再到东南亚和中国的海上航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 人类文明交流的空间拓展
C. 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D. 印欧人控制了欧亚间商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前2千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2千纪游牧民族入侵浪潮后,形成了穿越欧亚大陆内地的商队路线和分别到地中海、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线,说明这一时期人类文明的空间得以扩展,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排除A项;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还称不上繁荣,排除C项;材料只是叙述印欧人迁徙后形成了不同的线路,未提及印欧人的控制能力,排除D项。故选B项。
5. 古希腊每个城邦都有其特定的庇护神和庆祝的节日,政治制度、教育制度也各有不同。每个城邦的公民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城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公民们对自己城邦的这种强烈的认同感主要是基于( )
A. 公民身份的获得 B. 城邦之间的战争 C. 宗教信仰的不同 D. 城邦政体的差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古希腊,公民身份是与特定城邦紧密关联的,一个人只有成为某个城邦的公民,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义务,这种公民身份的独特性和排他性,促使公民对所属城邦产生强烈的认同感,A项正确;虽然战争可能加强城邦内部的团结,但它并非公民对城邦认同感的根本原因,战争是暂时的,而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是长期且稳定的,排除B项;古希腊各城邦确实有各自的庇护神和庆祝的节日,但宗教信仰的差异更多体现在城邦之间,而非城邦内部,因此,宗教因素不是公民对所属城邦产生强烈认同感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政体的差异主要影响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与公民对所属城邦的认同感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6. 印加帝国实行人口迁移制度,将新近被征服的有反叛倾向的部落迁往内地,而以可靠部落的人口取而代之,还将最忠诚的勇敢部落的人口迁移到边关据点。印加帝国的人口迁移制度( )
A. 有利于强化对帝国的认同 B. 旨在提升国家基层治理水平
C. 完善了国家行政管理体系 D. 实现了边疆统治秩序的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印加帝国的人口迁移制度将被征服的有反叛倾向的部落、可靠部落和勇敢部落的人口进行迁徙,这有利于推动整个印加帝国部落间、地区间的交流,强化对帝国的认同,A项正确。印加帝国人口迁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帝国统治,而不是提升国家基层治理水平,排除B项;人口迁移制度不属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且“完善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实现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7. 8世纪至10世纪,阿拉伯帝国掀起翻译运动。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学、史学、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同时在翻译、介绍、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著作。这一做法( )
A. 推动了传统文化经典的复兴 B.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C. 满足了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D. 迎合了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心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阿拉伯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地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并撰写大量新著作,因阿拉伯帝国处于东西方交流的枢纽上,因此这一做法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B项正确;A项是文艺复兴的作用,排除A项;翻译运动和对外扩张无关,排除C项;翻译运动是学者发起的,和统治者的心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基督教教会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并与“蛮族”社会相结合,基本上保留着帝国以来教会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因此( )
A. 西欧社会逐渐进入“黑暗时代” B. 基督教会成为蛮族社会的支配者
C. 欧洲人成为基督教的忠实信徒 D. 教会对罗马文化传承起特殊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基督教教会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并与‘蛮族’社会相结合,基本上保留着帝国以来教会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会以特殊的形式将其原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保留下来,说明教会对罗马文化传承起特殊作用,D项正确;材料强调教会对罗马文化的传承,无法体现“黑暗”,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基督教在中世纪的精神统治地位,不能得出基督教会成为蛮族社会的支配者,排除B项;材料强调基督教对罗马文化的保存,无法得知其信徒的概况,排除C项。故选D项。
9. 下图是13世纪佛罗伦萨毛织作坊生产组织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A. 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生产方式变革 B. 商业革命促进了经营方式调整
C. 王权加强得到了城市工场主的支持 D. 社会转型已具备一定经济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中的雇佣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可知,13世纪的佛罗伦萨纺织业,已经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说明社会转型已具备一定经济基础,D项正确;13世纪的欧洲尚未发生思想解放运动,排除A项;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工场主对王权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哥白尼长期研究天文学理论和观测天象,搞清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后,又开始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回国后,他仍坚持研究天文学,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著作《天体运行论》。由此可见,该著作( )
A. 颠覆了传统思想 B. 得到了科学考证 C. 抵制了陈规陋习 D. 蕴含着理性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哥白尼长期研究天文学理论和观测天象,搞清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后,又开始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回国后,他仍坚持研究天文学,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可知,哥白尼通过研究天文学理论和观测天象,撰写出《天体运行论》,这体现了理性精神对天文学著作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天体运行论》对传统思想的挑战,排除A项;《天体运行论》中的主要观点——日心说,并不是非常科学的,材料也没有说明后世对《天体运行论》的考证,排除B项;《天体运行论》是一部天文学著作,其主要目的不是抵制陈规陋习,排除C项。故选D项。
11. 16世纪,西欧许多国家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法律,宣布游手好闲和行乞的人为流浪者,法庭的治安法官可以当众鞭打他们。对于不可救药的流浪汉,不仅要在其左肩上烙印,还要强制劳动。如果再度行乞时被捕,就会被处死。这些规定促进了当时西欧( )
A. 庄园经济的稳固 B.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西欧许多国家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法律。法律宣布游手好闲和行乞的人为流浪者,法庭的治安法官可以当众鞭打他们。对于不可救药的流浪汉,不仅要在其左肩上烙印,还要强制劳动。如果再度行乞时被捕,就会被处死”可知,西欧惩治流浪者的法律有利于强制流浪者劳动,减轻社会负担,促进资本原始积累,D项正确;16世纪,此时庄园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关,与流浪者无关,排除B项;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才开始,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12. 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商业和贸易发展 B. 城市自治运动 C. 工场手工业的兴盛 D. 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时期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影响力并不大,而等到18世纪时期则跻身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的前几位,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远洋贸易得以开展,而这几个城市都是受益于远洋商业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所以在新航路开辟的带动下,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使其城市经济迅速发展,A项正确。B、D是从文化和政治上的角度进行分析,与题干联系不大,排除B、D项;15、16、17世纪,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能力有限,不是主要动力,排除C项。故选A项。
13. 18世纪时,大西洋两岸的政治思想都含有以下观念:凡依赖他人的人必然缺乏自我意志,因而没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政治自由必须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这表明当时( )
A. 政论焦点在于追求经济平等 B. 政治认同促进两岸关系稳固
C. 政治权利带有明显阶级属性 D. 启蒙思潮影响国际治理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美)。根据材料“凡依赖于他人的人必然缺乏自我意志,因而没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政治自由必须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可知,18世纪时大西洋两岸的政治思想认为政治民主的权利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味着经济不能独立的人就没有政治民主的权利,这带有明显的阶级属性,C项正确;“政治自由必须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材料强调经济独立,而非经济平等,排除A项;“两岸关系稳固”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启蒙思潮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不是影响国际治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里的多数派因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推崇,被同时代人嘲讽为“英国迷”。“英国迷”试图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相融合,通过借鉴英国政制,革新法国政治制度。“英国迷”的政治主张( )
A. 表达了稳定政治秩序的诉求 B. 推动了法国民众革命热情的高涨
C. 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D. 实现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融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9年(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迷推崇英国政治制度,试图通过借鉴英国政制,革新法国政治制度,而英国这一时期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对较为稳定,因此材料所述主张表达了稳定政治秩序的诉求,A项正确;材料中被同时代人嘲讽为“英国迷”,说明并未推动法国民众革命热情的高涨,排除B项;1875年以后,法国共和政体建立,时间不符,排除C项;法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政体,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英国迷”的政治主张,没有强调其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15. 19世纪初期是英国工业化的高潮阶段,这一时期劳资双方的对抗日益剧烈,面对劳工阶层的不满和反抗,政府曾采取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后来政府逐步抛弃家长制保护主义法规条令,既不做劳资冲突中弱势方的保护者,也不做劳资冲突的仲裁者。英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劳资双方关系得到改善 B. 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
C.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 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材料“政府曾采取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后来政府逐步抛弃家长制保护主义法规条令”,可知,第一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英国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干预逐渐放松,B项正确;英国政策的变化主要是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劳资双方关系状况并不能确定,排除A项;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工业革命的特点,并不会英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发展对国家政策的影响,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工业革命兴起后,世界棉花加工工业主要聚集在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原料主要来自印度、埃及和美洲等地区,棉织品的销售市场则遍布世界。这一现象反映出工业革命( )
A. 促进工业生产协调合作 B. 引发近代全球的产业分工
C. 推动英国产业结构调整 D. 构筑东西方平等交换机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兴起后,世界棉花加工工业主要聚集在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原料主要来自印度、埃及和美洲等地区,棉织品的销售市场则遍布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全球产业分工变得更加明确,发达国家专注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B项正确;“协调合作”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后引发的产业分工使得全球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但也带来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并非强调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且材料未涉及英国一、二、三产业的对比,排除C项;“东西方平等交换机制”与史实不符,工业革命后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
17. 如表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文件内容的摘录。该文件( )
·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项伟大的目标,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这一目标 ·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
A. 佐证着宪章运动的工人新觉醒 B.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宣告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阶段 D. 体现了巴黎公社的人民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项伟大的目标,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这一目标”“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可知该文件是《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告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阶段,C项正确;宪章运动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B项;巴黎公社此时尚未发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下图为1874年到1900年英、美、法、德四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据图可得到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
A. 科技创新影响经济发展 B. 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强国
C. 英国工业经济日益衰退 D. 西方工业化发展较均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4年到190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和德国科技成果明显,因此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较高,说明科技创新影响经济发展,A项正确;德国只是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较高,但英国仍然是欧洲头号强国,排除B项;英国只是年平均增长率较低,但工业经济并未衰退,排除C项;结合所学西方工业化发展并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A项。
19. 1904年,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白菜与国王》中,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下的中美洲国家称为“香蕉共和国”。智利诗人聂鲁达《在危地马拉》中写到“从美国来的纵火犯,丢下了金元和炸弹;联合果品公司撒开绳索,树立起它的商标——死亡”。这反映出当时( )
A. 拉美各国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 美国推行门罗主义控制了拉美经济
C. 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 D. 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美洲。根据材料可知,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拉美进行资本扩张,影响拉美国家的经济独立发展,存在被美国控制的危险,因此反映的是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D项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美国对美洲的控制,未涉及其它列强,排除A项;门罗主义的实质要使美洲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材料仅体现的是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美国的资本扩张,不能证明美国控制拉美的经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经济扩张,与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0. 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这一理论( )
A. 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 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 助推了德国军国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 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等信息可以看出,海克尔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一战的军国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C项正确;海克尔的这一理论不是生物学理论,而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宣扬种族优越、种族征服、种族灭绝),排除A项;B项中的“根本上”说法绝对,排除B项;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因为人不仅有生物性的一面,更有社会性的一面(既有斗争与竞争,更有团结与协作),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22分,22题16分,23题12分,共计50分)
21.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商品交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据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材料二 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的积极影响。
【答案】(1)改变饮食习惯,影响生活方式;推动新航路开辟,世界一体化(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加剧贸易竞争,影响大国兴衰;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助推欧洲崛起,多元文明平衡格局被打破。(任答4点)
(2)因素:新型通讯手段的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运用;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3)积极影响: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生产与消费的国际化,丰富了人类的经济生活;有利于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文明交流与融合;加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任答4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改变饮食习惯,影响生活方式;推动新航路开辟,世界一体化(世界市场雏形形成),加剧贸易竞争,影响大国兴衰;根据材料“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可得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助推欧洲崛起,多元文明平衡格局被打破。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因素:根据材料“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可得出新型通讯手段的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运用;根据材料“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可得出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可得出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根据材料“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可得出促进了生产与消费的国际化,丰富了人类的经济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文明交流与融合;加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 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 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 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 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 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 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 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 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 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焦点:是否以武力方式殖民。
殖民派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开拓市场;其他强国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反殖民派理由:共和政体巩固,殖民政策与共和国民主自由原则相抵触;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国力衰退,对外政策重心应放在欧洲;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2)结果:议会通过了法国政府提交的财政请求,殖民主义成为国家政策。
影响:法国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殖民给亚非拉人民带去灾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为近代(世界)。焦点:根据材料“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可知是否以武力方式殖民。
殖民派理由:根据材料“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开拓市场;根据材料“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可知其他强国加快对外扩张步伐;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反殖民派理由:根据材料“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可知共和政体巩固,殖民政策与共和国民主自由原则相抵触;根据时间1885年并结合法国的实力可知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国力衰退,对外政策重心应放在欧洲;根据材料“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可知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小问2详解】
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世界)。结果:结合19世纪末欧洲国家殖民扩张的加剧可知议会通过了法国政府提交的财政请求,殖民主义成为国家政策。
影响:结合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可知法国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结合殖民扩张对亚非拉地区的影响可知殖民给亚非拉人民带去灾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是流动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要求,会演化出自己的制度,没有哪一种人类制度是绝对的好、从来合理,仿佛是历史发展的天生目标,自古以来就在向人类招手,人只是向那个方向走——如果真的那样, 那么历史就是有尽头的,人走到尽头的时候,再怎样呢 那不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灭亡吗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文明是多样的,每种文明因其面对的时代背景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西方国家的近代化道路亦是如此。 英国以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达成了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妥协,此后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发展和完善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也没有专制的传统,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体。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启蒙运动的深入,在英、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法国人民进行了坚决、彻底的革命,建立共和制政体。德国则保留了专制色彩,形成了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联合专政,皇帝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工业革命中,英国是典型的“自由放任”,德国则运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美国最初追随英国终在20世纪开始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
综上,各国在走上现代化道路和推动现代化进程中都依据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这正是文明多样性的体现。然而,现代化没有终点,文明的多样性将一直存在。文明可以共存,人类亦可以共荣。多样性不意味着冲突,反而意味着平等,因为文明多样性呈现的过程正是人类不断适应适应时代发展、谋求社会进步的过程。努力是值得尊重的,所以文明的多样性应该得到尊重和包容。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世界)。首先,根据材料“历史是流动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要求,会演化出自己的制度,没有哪一种人类制度是绝对的好、从来合理”,可拟定论题: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其次,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可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的文明进行比较,如英美法德等国家近代化道路的不同等方面予以论述,如英国以不流血的“光荣革命”达成了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妥协,此后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发展和完善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也没有专制的传统,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体。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启蒙运动的深入,在英、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法国人民进行了坚决、彻底的革命,建立共和制政体。德国则保留了专制色彩,形成了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联合专政,皇帝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工业革命中,英国是典型的“自由放任”,德国则运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美国最初追随英国终在20世纪开始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等等。最后,概括总结即可。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文)
时间:2024-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
A. 物种出现全球交流 B. 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 古代文明多源发展 D. 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2. 古埃及人有酗酒的习惯,目前已知最早关于葡萄酒制造的记录出现在距今3000年前的古埃及金字塔壁画上。由于酗酒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古埃及的先贤强调过有节制的生活,甚至在宴会开始前会有主人将一具木制尸体抬进来,告诫宾客贪杯的下场就是死亡。由此可推知( )
A. 酗酒导致了古埃及的衰落 B. 古埃及人最早掌握制酒技术
C. 古埃及农业技术水平高超 D. 古埃及商品经济的地位突出
3. 《汉谟拉比法典》第8条:一个人窃取牛或羊、驴、猪,或船舶,如果它系神或宫廷的财产,则应对他科以三十倍之罚金;如果它系穆什钦努(非全权公民)之财产,则应对他科以十倍之罚金;如果窃贼无物以偿,则他应被处死。由此可见古巴比伦( )
A. 法律带有习惯法烙印 B. 王权有浓厚神秘色彩
C. 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 D. 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
4. 公元前2千纪的游牧民族入侵浪潮,除形成了穿越欧亚大陆内地的商队路线外,还形成了从北海到地中海西部,再到地中海沿岸诸国和岛屿的海上航线,以及从红海到印度,再到东南亚和中国的海上航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 人类文明交流的空间拓展
C. 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D. 印欧人控制了欧亚间商路
5. 古希腊每个城邦都有其特定的庇护神和庆祝的节日,政治制度、教育制度也各有不同。每个城邦的公民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城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公民们对自己城邦的这种强烈的认同感主要是基于( )
A. 公民身份的获得 B. 城邦之间的战争 C. 宗教信仰的不同 D. 城邦政体的差异
6. 印加帝国实行人口迁移制度,将新近被征服的有反叛倾向的部落迁往内地,而以可靠部落的人口取而代之,还将最忠诚的勇敢部落的人口迁移到边关据点。印加帝国的人口迁移制度( )
A. 有利于强化对帝国的认同 B. 旨在提升国家基层治理水平
C. 完善了国家行政管理体系 D. 实现了边疆统治秩序的稳定
7. 8世纪至10世纪,阿拉伯帝国掀起翻译运动。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学、史学、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同时在翻译、介绍、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大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著作。这一做法( )
A. 推动了传统文化经典的复兴 B.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
C. 满足了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D. 迎合了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心理
8.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基督教教会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并与“蛮族”社会相结合,基本上保留着帝国以来教会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因此( )
A. 西欧社会逐渐进入“黑暗时代” B. 基督教会成为蛮族社会的支配者
C. 欧洲人成为基督教的忠实信徒 D. 教会对罗马文化传承起特殊作用
9. 下图是13世纪佛罗伦萨毛织作坊生产组织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A. 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生产方式变革 B. 商业革命促进了经营方式调整
C. 王权加强得到了城市工场主的支持 D. 社会转型已具备一定经济基础
10. 在意大利留学期间,哥白尼长期研究天文学理论和观测天象,搞清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后,又开始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回国后,他仍坚持研究天文学,终于完成了划时代的著作《天体运行论》。由此可见,该著作( )
A. 颠覆了传统思想 B. 得到了科学考证 C. 抵制了陈规陋习 D. 蕴含着理性精神
11. 16世纪,西欧许多国家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法律,宣布游手好闲和行乞的人为流浪者,法庭的治安法官可以当众鞭打他们。对于不可救药的流浪汉,不仅要在其左肩上烙印,还要强制劳动。如果再度行乞时被捕,就会被处死。这些规定促进了当时西欧( )
A. 庄园经济的稳固 B.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2. 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B. 城市自治运动 C. 工场手工业的兴盛 D. 文艺复兴运动
13. 18世纪时,大西洋两岸的政治思想都含有以下观念:凡依赖他人的人必然缺乏自我意志,因而没有能力参与公共事务,政治自由必须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这表明当时( )
A. 政论焦点在于追求经济平等 B. 政治认同促进两岸关系稳固
C. 政治权利带有明显阶级属性 D. 启蒙思潮影响国际治理体系
14.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里多数派因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推崇,被同时代人嘲讽为“英国迷”。“英国迷”试图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相融合,通过借鉴英国政制,革新法国政治制度。“英国迷”的政治主张( )
A. 表达了稳定政治秩序的诉求 B. 推动了法国民众革命热情的高涨
C. 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D. 实现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融合
15. 19世纪初期是英国工业化高潮阶段,这一时期劳资双方的对抗日益剧烈,面对劳工阶层的不满和反抗,政府曾采取镇压与安抚相结合的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后来政府逐步抛弃家长制保护主义法规条令,既不做劳资冲突中弱势方的保护者,也不做劳资冲突的仲裁者。英国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劳资双方关系得到改善 B. 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
C.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 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16. 工业革命兴起后,世界棉花加工工业主要聚集在英国利物浦、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原料主要来自印度、埃及和美洲等地区,棉织品的销售市场则遍布世界。这一现象反映出工业革命( )
A. 促进工业生产协调合作 B. 引发近代全球的产业分工
C. 推动英国产业结构调整 D. 构筑东西方平等交换机制
17. 如表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文件内容的摘录。该文件( )
·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项伟大的目标,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这一目标 ·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
A. 佐证着宪章运动的工人新觉醒 B.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宣告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阶段 D. 体现了巴黎公社的人民性
18. 下图为1874年到1900年英、美、法、德四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据图可得到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
A. 科技创新影响经济发展 B. 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强国
C. 英国工业经济日益衰退 D. 西方工业化发展较均衡
19. 1904年,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白菜与国王》中,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下中美洲国家称为“香蕉共和国”。智利诗人聂鲁达《在危地马拉》中写到“从美国来的纵火犯,丢下了金元和炸弹;联合果品公司撒开绳索,树立起它的商标——死亡”。这反映出当时( )
A. 拉美各国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 美国推行门罗主义控制了拉美经济
C. 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 D. 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20. 19世纪后期,恩斯特·海克尔把达尔文进化论引入德国,并进行了最热情的欢迎和宣传。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必须根据人的生物本性来重新考察,人类社会是由竞争法则所控制的,民族是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的生命体。这一理论( )
A. 发展和完善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 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C. 助推了德国军国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 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22分,22题16分,23题12分,共计50分)
21.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商品交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据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材料二 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的积极影响。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场关于殖民政策的辩论。在1885年大辩论开展之前,法国的殖民活动来到一个临界点:虽然共和国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时日,但是它尚未成为一项国家的政策和原则。法国政府为了继续对马达加斯加和越南的征服,向议会提交了额外的财政拨款的请求。这一请求,引发了两派就殖民政策的辩论。
殖民派主张 反殖民派主张
在法国的旁边,德国已经筑起了藩篱;而在海洋另一边的美国,也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者;大市场变得日渐狭窄,导致我们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这些大国甚至开始向我们自己的市场倾销一些我们过去从未见过的产品。 对遥远土地的征服,只会让我们在 贸易征服中败给竞争对手。能够打开市场的并不是战争,而是物美价廉的商品;市场并不属于武装得最好的民族而是属于装备最好的生产者。
没有影响力的光辉,不参与世界事务,将所有对非洲或是东方的扩张行为看作是一种陷阱……这种生存方式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就是放弃。而且,在短时间内,一个大国就会因此沦为三流或是四流的国家。 当一个国家在欧洲遭遇到了一些 十分严重的挫折的时候,当其边境线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也许在发起远征之前,我们最好先确保在自家站稳脚跟,确保我们的国土不会动摇,这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法国不能只是一个自由的国家,还应 当是一个能对欧洲的命运施加自己影响的 伟大国家,它应该把这种影响扩大至整个 世界,并将其语言、旗帜、军队和才智带 到它力所能及的每一处。 当我们以文明为名时,我们就应该(将自己的行动)限制在正义和公正的范围内。但不要试图给暴力披上一层虚伪的文明的外衣。
——摘编自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
(1)概括双方辩论的焦点,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2)推测辩论的结果并分析其影响。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是流动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要求,会演化出自己的制度,没有哪一种人类制度是绝对的好、从来合理,仿佛是历史发展的天生目标,自古以来就在向人类招手,人只是向那个方向走——如果真的那样, 那么历史就是有尽头的,人走到尽头的时候,再怎样呢 那不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灭亡吗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