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十九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第2课,主要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本课内容不仅承接上一课《科技文化成就》,还为下一节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作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课共包含两个子目,分别是日常生活的变化与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通讯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变迁,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先前已经学习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为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从而了解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本课内容难度适中,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教学法和大量的图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历史分析能力。正确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知道党和国家的正确决策,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感,培育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目标
基于2022年新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变化的史实。 2.难点:通过学习社会生活发生的变迁,正确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习方法:讨论法、表格学习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出示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思考:你知道那个年代买电视为何要“票”吗?今日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课讲授 第一篇 日常生活的变化 知识点一:阶段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课本97页,日常生活变化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 【学生回答】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生凋敝。(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较低。(3)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得到解放,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师过渡】(出示课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逐一来学习这些变化。 知识点二:表现—衣 【教师提问】(出示改革开放前后的服装)观察图片,人们穿衣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回答】从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样式单调变化成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知识点二:表现—食 【教师讲授】(出示材料)改革开放前,人们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学生行为】知道人们食的变化。
知识拓展——票证时代 【教师拓展】(出示粮票图片)粮票是按照年龄,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当时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一般的定量是每月不到二十市斤(十公斤)。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粗粮(即玉米面),三分之一是细粮(即大米、白面),因此就需要用“粗粮票”、“面票”和“米票”来区分。粮票的票面额一般是1市斤、3市斤、5市斤、10市斤、1市两和2市两。在餐馆里吃一碗米粉是一角二分钱,二两粮票;一根油条是七分钱,一两粮票,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学生行为】知道粮票。 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C.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教师行为】(出示题目)通过老师对粮票的介绍,做一做这道题目。 【学生行为】分析题目,知道粮票时代的消失是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材料: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教师拓展】(出示材料)思考探究:为什么之前购物需要各种票证? 【学生行为】思考探究后回答票证产生的原因: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短缺,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统购统销)。 知识点二:表现—住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想一想,在住房方面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改革开放前住房简陋拥挤,室内陈设简单;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早得到改善。 知识点二:表现—娱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的娱乐生活,概括改革开放前及初期娱乐生活的特点。 【学生回答】娱乐生活比较单一,简单快乐。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观看图片,对比思考,改革开放后的娱乐生活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娱乐方式也丰富多彩。 【教师引导】(出示图表)从图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第二篇 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 知识点一:改革开放前后出行方式的变化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六七十年代,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自行车。 【教师讲授】(出示课件)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是时髦的代步工具;当时,自行车对于人们来说尚属家庭财产中的“大件”,要省吃俭用才买的起。有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一辆轿车。那在今天,同学们外出都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回答】公交车、火车、高铁…… 【教师讲授】(出示图片)截止2010年底,中国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末高铁通车里程达到了2.9万公里,世界第一,高速公路总里程14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和运输方式。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简要介绍我国民航、公路的优势。 【学生行为】通过对比,更好看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知识点二:通信的发展 【教师讲授】(出示课件)20世纪90年代奢侈与时尚的代名词就是“大哥大”。“大哥大”贵到什么程度?据业内人士的回忆,电话本身2.1万,入网费6000,预存话费1000,一共2.8万。注意是1990年代的2.8万!想一想,改革开放后人们用什么样的通讯设备? 【学生回答】小灵通、4G手机、5G手机…… 【教师行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改革开放后我国通信事业快速发展。 知识点三:互联网的发展 【教师提问】(出示图表)在互联网应用方面,你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教师提问】通讯事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行为】合作探究后回答原因: ①经济方面: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②科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③领导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④人民方面:全国人民的辛勤努力; ⑤环境方面:和平稳定的环境……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21世纪是一个脱胎换骨、展翅高飞的时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交通通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地更加沉稳、坚定、有力,主动担起大国责任,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实力,提供中国方案。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四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