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强化训练(三)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公司在埃及按照“上下游产业链完整、关联产业配套齐全”的总体思路布局,逐步形成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绣花、印花、辅料、鞋帽等生产及贸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建成产业聚集的新型现代化产业园区。据此完成1~2题。
1.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等企业在产业园区集聚,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生产环节 ②提高品牌效益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方便企业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该公司在产业园中配备仓储物流的作用主要是( )
A.及时响应市场 B.共享基础设施
C.丰富生产类型 D.完善产业结构
陕西省洋县C村位于秦岭南麓,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初期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该村发展方向受限,导致其陷入“绿色贫困”困局。21世纪以来,该村立足优势,大力发展有机产业,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发展。图示意C村乡村振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该村陷入“绿色贫困”困局的根本原因是( )
A.产业结构单一 B.基础设施落后
C.农户年龄偏大 D.机械化水平低
4.该村发展有机农业的特有优势是( )
A.产业基础好 B.劳动力充足
C.产品销路广 D.生态环境好
5.该村走向振兴主要得益于( )
A.交通改善 B.产品深加工 C.产业融合 D.农机发展
一艘货轮满载货物于2023年7月1日从上海前往意大利,图中虚线表示其航行路线,序号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航行线路的不同航段。图为部分航线分布图。据此完成6~7小题。
6.轮船在图示范围航行时,某船员在正午时发现船舶桅杆影子与船舷(船舶两侧连接船底和甲板的侧壁部分)垂直,则轮船所在位置和前进方向是( )
A.①—西南 B.②—西北 C.③—正西 D.④—正北
7.该货轮行驶的过程中,下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海域捕鱼繁忙 B.进入②海域轮船吃水深度变大
C.轮船在③海域顺风航行 D.④海域阴雨连绵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级海港,位于易北河、阿尔斯特河与比勒河的入海口处,市内河道纵横,主要河道河床底部有隧道相通。图所示老易北河隧道于1907年开工建设,耗时四年建成,是当时世界第一条在流动的水流下面建造的隧道。据此完成8~9小题。
8.汉堡市以地下隧道代替过河桥梁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B.降低建设成本
C.保证大型船只通行 D.避免占用耕地
9.地下隧道的修建对汉堡市城市化的有利影响是( )
A.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B.解决路面交通拥堵
C.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D.提高土地利用率
“冷流降雪”是从高纬度来的冷气团遇到相对温暖的水域产生的强降雪现象。2023年12月19日至22日,山东半岛部分地区出现“冷流降雪”,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超过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同时,山东烟台的蓬莱海面出现了罕见的“海滋”奇观(图)。“海滋”是一种类似海市蜃楼的光学现象,当海水与水面空气层出现较大温差时,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大气层发生折射,从而使岛屿等变形,形成奇异而变幻的画面。据此完成10~11小题。
10.“冷流降雪”现象主要发生在山东半岛的( )
A.偏北沿岸 B.偏南沿岸
C.偏东沿岸 D.各沿岸均可发生
11.本次“海滋”现象的发生条件是( )
A.较暖气流流经较冷水面 B.静风环境,海洋辐射降温
C.冷锋过境后,水温高于气温 D.暖锋过境后,暖湿气流冷却凝结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一个在太平洋上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对我国的天气、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图为某时副高位置及西太平洋台风主要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小题。
12.当副高处于图中位置时,我国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A.江南春雨 B.东北夏雨 C.华西秋雨 D.贵阳冬雨
13.下列因素中,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最小的是( )
A.纬度位置高低 B.中纬度西风带
C.大陆轮廓特点 D.副高气流引导
丹霞地貌指的是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岩层经地壳抬升、流水切割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它在我国广泛分布,但相对集中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峰柱”是其形成初期的典型特征之一,但我国湖南郴州丹霞却是一种“非典型”丹霞地貌,“峰柱”较少,和现存典型丹霞地貌特征不太相符。图6为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地理环境要素对比图。据此完成14~15小题。
14.湖南郴州丹霞“较少峰柱”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位于季风气候区,流水的切割作用微弱
B.郴州丹霞形成初期,没有形成“峰柱”景观
C.地壳抬升慢,“峰柱”后期被流水侵蚀夷平
D.郴州丹霞形成后期,人类活动的破坏所致
15.符合我国不同地区丹霞地貌成因或特点的是( )
A.东南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弱,以深切峡谷为主
B.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剧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C.西北地区以风化作用为主,以干旱谷地为主
D.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其内力作用在逐渐减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惠安县(图)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多花岗岩山地。惠安石雕始于晋代,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唐宋时期日渐繁荣,工匠人才辈出,雕刻技艺也日趋成熟,留下了泉州开元寺东西石塔、洛阳古石桥等众多不朽的传承之作。清代中期惠安石雕开始在台湾广为传播,其巧夺天工的技艺得到当地的广泛认同和推崇。目前惠安县有1800多家石雕企业,石材主要从南亚、西亚等地区进口,年产值上百亿元。
(1)分析唐宋时期惠安县石雕业发展的区位优势。(8分)
(2)说明清代中期以后,惠安石雕在台湾广泛传播的原因。(4分)
(3)推测目前惠安县石雕产业的石材主要来自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在极端环境里生存的微生物具备独特的生物适应机制,南极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的天然实验室。目前,科学家在碎石遍布的罗斯海附近建设了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新站建筑的每个房间都是一个独立的模块单元,在国内工厂做完室内精装修,打包后由“雪龙”船运输至现场,再用吊机、挖掘机“拼积木”,把它们组装在一起。(图1为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图2为南极中山站为解决科考人员蔬菜供应问题所建立的温室建筑外景照片)
图1 图2
(1)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___________(方向),比较罗斯海新站与长城站自转速度的大小。(5分)
(2)南极独特性的自然环境影响到其微生物的多样性,请说明当地成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的自然优势。(6分)
(3)从气象角度简要分析中山站蔬菜温室建筑采用高脚设计的原因。(4分)
(4)说明罗斯海新站采用模块化建设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基索三河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由木曾川、揖斐川、长良川组成,中下游主要为平原,历史上三河之间易摆动。木曾川为基索三河中最长的河流,下游河道中间多心滩,河岸多边滩,东岸自13世纪开始发育沙丘,当地在木曾川下游沿岸修筑堤坝,堤坝建成后,河岸沙丘进一步扩大。19世纪,人们修筑堤坝将长良川和木曾川、揖斐川分隔,使得长良川由流入木曾川改为流入揖斐川。目前,基索三河下游已成为日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名古屋为国际化大都市。图示意基索三河下游水系。
(1)木曾川心滩、边滩、沙丘堆积物的平均粒径大小排序是:心滩>边滩>沙丘,请分析其成因。(6分)
(2)木曾川下游沿岸的堤坝建成后沙丘进一步扩大,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说明修筑堤坝将长良川和木曾川、揖斐川分隔的目的。(4分)
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高考适应性强化训练(三)
地理答案
【答案】1.D 2.A【山城学术圈—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产业集聚可方便企业间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③④正确。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等企业在产业园区集聚,可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并没有减少生产环节,①错误;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制造等企业在产业园区集聚对提高品牌效益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故选D。
2.园区内上下游产业链完整,原料及产品的保管、装卸搬运、配送需求大,该公司在产业园中配备仓储物流的作用主要是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并非共享基础设施,A正确、B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公司以轻纺工业为主,仓储物流属于关联产业,在产业园中配备仓储物流对丰富生产类型、完善产业结构作用不大,C、D错误。故选A
【答案】3.A 4.D 5.C【山城学术圈—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由于该村经济发展陷入“绿色贫困”困局的根本原因是“初期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方向受限”,再结合图得知当地“绿色贫困”时期主要发展单一的传统种植业,产业结构单一且产品附加值低,导致该村陷入贫困,A正确;劳动力外流,农户年龄偏大、基础设施落后和机械化水平低主要是当地经济贫困带来的一系列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也反作用于贫困(加剧贫困),但不是贫困的根本原因,B、C、D错误。故选A.
4.有机农业注重农产品绿色、健康、无污染,根据材料可知,C村位于秦岭南麓,是国家级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生态环境优良,有助于有机产品生产,是该村独特的优势。产域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产品销路广、都不是该村的特有优势,A、B、C错误。故选D。
5.根据材料可知,该村走向振兴主要得益于该村在初期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与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此举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增加收入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促进生态、社会、经济的多重发展,实现乡村振兴。B选项,产品深加工只体现了二产业的加入,旅游业没有囊括在内,所以产业融合更全面,故选C。
【答案】6.C 7.A【山城学术圈—解析】6.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对于③④航段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船舶桅杆影子朝向正北;对于①航段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船舶桅杆影子朝向正南。船舶桅杆影子和船舷垂直的话,轮船应行驶在东西方向航段,向正东或正西航行。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由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此时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是离岸流,亚丁湾海域存在上升补偿流,冷性海水上泛,饵料丰富,鱼类聚集,因此①海域捕鱼繁忙,A正确;②海域为红海,盐度高,海水密度大,轮船吃水深度变浅,B错误;③、④海域为地中海气候,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风力较小、炎热干燥,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答案】8.C 9.D【山城学术圈—解析】8.隧道位于地下,与桥梁不同,其不占用水面上部的空间,因此对于往来船只的限制较小,有利于大型船只通行(汉堡是世界级海港),方便实现海河联运,C正确;地下隧道对泥沙淤泥影响不大,A错;与地面桥梁相比,地下隧道修建难度大,建设成本更高,B错;隧道位于市区,修建地面桥梁或者地下隧道都不会占用耕地,D错。故选C。
9.城市内部修建隧道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D正确;城市用地规模与城市内部交通线路的布局关系不大,排除A:地下隧道能缓解路面交通拥堵状况,但并不能避免,排除B;地下隧道位于城市内部,并不会扩大城市服务范围,C错误。故选D。
【答案】10.A 11.C【山城学术圈—解析】10.就山东半岛而言,冷气团来自北方的高纬地区,山东半岛北侧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北侧多降雪,所以“冷流降雪”主要发生在其偏北沿岸,其他方向不是冬季风的迎风坡,BCD错误。故选A。
11.本次“海滋”现象发生在冬季,冷锋过境后,冷空气占据海面,水温与气温存在较大差异,海面上的空气层产生强逆温,低空海面密度差异较大,阳光折射形成“海滋”,C正确;暖气流流经较冷水面或静风环境,海洋辐射降温都可能形成逆温,但强度有限,不利于“海滋”的形成,AB错误;暖锋过境后海面被暖空气占据,海气温差较小,也不利于形成“海滋”,D错误,故选C。
【答案】12.C 13.C【山城学术圈—解析】12.图示副高控制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时间应为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排除D;江南地区受副高的影响看,降水较少,A错。东北夏雨主要在7、8月份,B错;此时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西地区,水汽条件水汽较足。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华西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地区频频交汇,形成华西秋雨,C正确。故选C。
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纬度不同,台风移动路径明显不同,台风移动路径受纬度因素影响。中纬度西风带对台风移动会造成干扰;副高气流引导也会影响台风移动的路径。唯独大陆轮廓特点对台风路径影响不大。故选C。
【答案】14.C 15.B【山城学术圈—解析】14.读材料可知,郴州丹霞却是一种“非典型”丹霞地貌,是在原有丹霞地貌基础上因侧蚀作用强,被夷平形成,C正确;季风气候区可以发育传统丹霞地貌,流水切割作用强,A错误;丹霞形成初期,“峰柱”是典型特征,B错误;人类活动对地貌可以产生影响,但导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自然条件,D错误。故选C。
15.读图分析可知,东南地区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以丘陵为主,A错误;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剧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强,B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地表黄土覆盖,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流水作用弱,多干旱谷地,C错误;由东南向西北,地壳抬升速度变快,内力作用增强,D错误。故选B。
16.【答案】(1)多花岗岩、质地坚硬,原料丰富且品质好;历史悠久,工艺技术水平高;工匠较多,劳动力丰富;艺术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每点两分,共8分)
(2)台湾与福建惠安自然和人文环境相似,地域文化相似;(2分)两地距离较近,商贸往来较多,惠安文化对台湾影响较深。(2分)
(3)随着环保成本增加(或当地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就地开山采石减少;(2分)南亚、西亚地区与泉州之间海运便利(海运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2分)南亚、西亚地区石材品质好、数量大、价格低。(2分)
17.【答案】(1)东北(1分),罗斯海新站自转角速度与长城站相等(2分),罗斯海新站自转线速度小于长城站。(2分)
(2)纬度高,气候严寒(酷寒);极地冰层深厚,海水盐度高(高盐);受极地高压中心影响,气压高(高压);降水少,多大风,气候干旱(干燥、大风)。(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减小地面降温的影响,保持室内温度;减少暴雪堆积的影响,增加建筑的耐久性。(每点2分,共4分)
(4)罗斯海新站夏季时间短,采用模块化建设可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当地生态环境脆弱,模块化建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南极洲基础设施不足,模块化建设可实现异地建设,降低修建难度,减少建设成本。(每点2分,共6分)
18.【答案】(1)判断依据:河道中心附近水域较深,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因此组成心滩的物质颗粒较大;(2分)河岸附近水流受摩擦力影响大,流速慢,搬运能力弱,组成边滩的物质颗粒较小;(2分)沙丘是河滩中的物质受风力作用而成,细小颗粒易被风力搬运,因此沙丘的平均粒径最小。(2分)
(2)堤坝建成后,河道摆动受到约束,洪水来临时,泥沙只能淤积在固定的河道,河床抬高加快;(2分)枯水期出露的河滩范围增大,沙源增加;(2分)河流难以侵蚀破坏河岸沙丘,河岸沙丘易保存。(2分)
(3)改善河口名古屋港的泥沙淤积状况;(2分)为两河交汇延长时间,避免快速汇流导致河流水位迅猛上涨,形成洪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