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课时 课题:6 一棵大树
教学目的: l_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 具 CAI课件
(一)谈话导人,整体感知 l_导人:这会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呢 学完课文后,我们将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师相机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男孩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向大树提出不同要求,直至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二)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堂上集中识字,也可随文识字。 字音上,“爽”的声母是翘舌音,“私”的声母是平舌音。 字形上,“需”与“耍”可比较记忆;“歉”是形声字,左边的声旁“兼”最后一笔改点;“爽”是会意字,笔顺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规则,先写横、左边两个小叉、右边两个小叉,再写撇和捺。本课难理解的词语不多,阅读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供参考:
抱歉:心中不安,觉得对不住别人。 爽快:舒适畅快;痛快。 无私:不自私。(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吧!
教后记
年 月 日 本期总第 13课时
第2 课时 课题:6 一棵大树
教学目的: l认识、会写“需、歉、锯、爽、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3.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关爱。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
教 具 CAI课件
(一)复习导入1.检查听写词语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1)故事情节随男孩年龄的增大分几个阶段?(2)每个阶段描写的情景是怎样的?(3)大树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4)怎样去朗读?(5)大树、男孩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2.小组交流,推荐班内汇报。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四次会面:少年、成年、成年、老年。 (l)_(少年)男孩与大树的第一次会面: 当“孤独”的大树看到小男孩时,他一定是快乐的。当男孩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离开后,大树感到很“幸福”,这种幸福源于大树对男孩无私的奉献与爱。只要心爱的朋友高兴了,他就会感到“幸福”。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注意表现出久别重逢的惊喜,以及得知男孩面临困扰时的怜爱。 (2).(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二次会面: 当“悲伤”的大树见到男孩后,“高兴得颤抖起来”,由“颤抖”可见大树的激动。因为男孩已经“很久很久”没来过了,此时的他依然希望能让男孩“快活快活”,为此他舍弃了自己的树枝,只要心爱的朋友满意了,他就会感到“高兴”。 朗读大树的话时,要体会大树见到男孩时的激动,以及能奉献出自己的树枝,让男孩“满意”的高兴。 (3).(成人)男孩与大树的第三次会面: 这一次的会面离上一次“好久好久”,大树却仍很“兴奋”,这种兴奋源于大树对男孩深深的爱与思念。此时的他已经只剩下树干了,他不知自己还能带给男孩怎样的快乐,因而只是“轻轻地”发出邀请,他曾经被男孩拒绝过两次了,他内心深处害怕遭受男孩的再次拒绝。当他得知男孩的愿望后,为了让男孩“快乐”,又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树干。看到男孩的离开,大树既为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而感到“欣慰”, 又为男孩只顾自己,不顾大树的孤独而“难过”。此时的大树,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话想跟男孩说,
他会说些什么呢 这里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引导学生练笔。 此时大树的语气已不如开始那样自信、愉悦,而男孩经历了生活中的坎坷也很伤感、失望,在朗读时要注意表现他们不同的心境。 4.(老年)男孩与大树的第四次会面: 这次的会面中大树总是在诉说“抱歉”,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了,再也不能为“男孩”带来“快乐”了,当“男孩”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他“爽快”地邀请男孩坐下休息,大树的一片爱心在“爽快”二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部分学习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段: (1)“树说:‘我没有果子了。’……他说:‘我太累,不想爬树。’’’ 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进行理解,课文中始终把说话人放在句子的最前面。树说:“我没有……”,他说:“我……不……”。这样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似、语气相同的六个句子连续说出来,既能全面深刻地表达作者的主要意图,又能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境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朗读时要注意表现出大树因自己一无所有而担心不能再次“给予”的不安;“男孩”因年纪大了而身心疲惫。 (2)“他坐在树墩上,……他仿佛……看见了树下一个快乐的孩子……” 与文章开头“男孩爱这棵大树,树感到很快乐”相呼应。是男孩对过去快乐时光的回忆。从“轻轻地抚摸、仿佛看见”这些词,我们感受到此时年老的他心中生出丝丝悔意,在他的心目中,“很高很高”的不仅仅是大树本身,更是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这段话最后的省略号,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他仿佛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 (四)总结升华,加深认识 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而长大后的男孩很少来看大树,就是在仅有的几次见面中,男孩每一次对大树开口说话,都离不开一个“要”字。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完成对课题的补充:一棵——的大树,或是另起一个标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懂得感恩图报。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在奉献与索取、爱与被爱之间,留给读者很深远的遐想空间。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开展以下活动:l_讨论:在生活中,谁最像这棵“大树” (当学生说到父母、大自然时,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懂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懂得人与人该如何相处。2.活动: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人给过我们帮助 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他们表示感谢。(可以采取写、画、说、做等形式。)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