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2019
湘教版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标解读
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课标呈现】
1.说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不同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何
2.能够结合材料,判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3.能够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农业、工业、生活中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4.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某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课标解读】
【区域认知】通过材料阅读、给定区域人地关系案例分析,理解区域人口、资源、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材料阅读和案例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辨识和分析。
【人地协调观】通过自主阅读和案例辨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过程,并能阐述不同社会阶段人地关系的特征。
【地理实践力】通过了解当地人地关系和生态现状地理调查活动,评价、分析人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培养实践行动能力。
核心素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ENTS
目 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The evolution of the thought of man land relationship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The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古代人地思想纪实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天论》
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
现代人地思想纪实
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
——德·F.拉采尔
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把地理学的重心从自然转移到人这个积极因素上来。
——法·P.白兰士“可能论”观点
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进而对自然环境变化产生长期适应。
——“适应论”观点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The evolution of the thought of man land relationship
关注微信公众号“优课PPT”获取更多精美课件
01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口特征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极低自然增长率
产业活动
采 集
狩 猎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环境问题
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不严重
原始社会
人地关系思想
崇拜自然 依赖自然 敬畏自然
人口特征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较低自然增长率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开始探索人地关系
环境问题
出现各种环境问题
产业活动
栽培植物
驯化动物
农业社会
人地关系思想
改造自然 地理环境决定论
天人相关论 因地制宜思想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人口特征
高出生率继而下降 、死亡率不断下降 、 高自然增长率然后下降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产业活动
矿物燃料
机器
工业社会
人地关系思想
征服自然 和谐论
人口特征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环境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产业活动
信息产业
服务经济
信息社会
人地关系思想
生态化 低碳化 绿色化 循环化可持续发展理论
课堂活动
阅读课本P121活动 艾尔瓦河,完成以下问题思考。
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洄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该地区纳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
课堂小结
历史阶段 人类活动特点 人地关系
原始社会 采集一狩猎社会 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有限 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使食物供应稳定、可靠,人口逐渐增多, 环境遭到破坏 人地关系不协调,人们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出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工业革命以来 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愈发严峻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和谐论”(人地协调论)应运而生
信息社会 (后工业社会) 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一系列变革 人地关系向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The conno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注微信公众号“优课PPT”获取更多精美课件
02
视频探究
观看《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探究20年后,你期望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拥有我们所期望的未来?
传统发展观念
人
地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转变措施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
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
多目标模式
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可持续发展
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
生态
可持续发展
经济
可持续发展
社会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基础
条件
目的
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追求质量的改善、效益的提高
公平性
原则
持续性
原则
共同性
原则
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
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环境的良性发展
全球各国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体的决策和行动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并为全球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指导性框架。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了2016—2030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该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21世纪议程》实施计划的深化。
课堂活动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根据表格信息,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C方案更加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理由: ①方案C的侵蚀量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所以对地理环境的破坏最小;②虽然3~8年内总收人最低,但和其他方案差距并不大,长远上其总收人远远超过其他方案。
甲山村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待黑山羊长大后再卖掉。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草场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乙山村的自然环境与甲山村差不多。该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在山脚下种植优质葡萄。中草药和葡萄都获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高了,而且村里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才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课堂活动
以下两种生产致富方式中,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乙山村,因为乙山村的方案积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中草药和葡萄的种植既发展了经济,产生了经济效益,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村里依然是青山绿水,因此也实现了村里脱贫的社会效益。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角度,谈一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自由发言
建议要点: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阐述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注微信公众号“优课PPT”获取更多精美课件
03
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产品产量
提高消费水平
牺牲资源、环境
环境承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清洁生产、文明消费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污染的治理
生态保护
传统
可持续
发展模式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
水资源
森林资源
海洋资源
环境污染的治理
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结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课堂阅读
滇池治理
一个高原湖泊的持久战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
强调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组织经济活动。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
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结合,具有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环节实现的潜力。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
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率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不同点 提出背景 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
关注重点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定位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共同点 发展要求——都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基本保障——都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异同
课堂活动
建材行业利用了哪些行业的废弃物?这种生产方式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什么作用?
建筑、建材行业、化工产业、电力产业、“三废”综合利用后的再利用资源。
生态保护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
扩大轮作休耕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贵州 · 兴义万峰林
建设绿色贵州
课堂阅读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严格保护耕地
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建设
建设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人类面临的 主要环境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应针对不同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危害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人地关系 思想的演变 不同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我们应吸取历史
教训,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规范经济行为;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传统的发展模式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转变发展模式;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
作为社会公众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你家附近的一块绿地被投资商看中,拟将其开发建设为一个化工厂,以加工本地矿产资源,发展地方经济。
以“我同意/不同意建化工厂”为辩题,举行一场辩论赛”。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珍惜自然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思维导图
随堂巩固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
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双选) ( )
A.大量消耗资源 B.大量排放污染物
C.科教投入不足 D.人口增长缓慢
2.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双选) ( )
A.社会保障建设 B.经济基础建设
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
随堂巩固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3~4题。
3.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随堂巩固
5.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结合材料和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随堂巩固
(2)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方案一: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方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