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18、战略大决战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其标志是什么?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大决战
温故知新
第一篇章:
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军队
总
机动 兵力
后方
士气
兵力
人民 解放军
国民党
军队
130_280 万
430__365 万
优于 敌军
不足
大为改善
略占 优势
巩固
危机四伏
高昂
低落
形势
装备
主动
被动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英勇奋战,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两百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沈阳
北平
徐州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名称
时间 参战
部队
指挥者
战果 历史意义
歼敌
数量
解放
地区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
9-11月
1948.11-1949.1
1948.11-
19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林 彪
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粟裕、
谭震林
47万
52万
55万
东北
全境
华北
全境
江北
中下游
林彪
罗荣桓等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
首先,东北战场上我军有100多万人,国民党有55万人,相对于敌人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这在其他战场上是不具备的。其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而且敌人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其三,我军在东北有巩固的后方,后援力量雄厚。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党中央决定战略决战的首役选定在东北。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参考资料
沈阳
北平
徐州
请同学们分析“战略抉战”首选东北的其他原因。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锦州
沈阳
长春
黑山、大虎山
塔山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锦州是东北敌人通向关内的咽喉,拿下锦州,关门打狗,是胜利的关键。10月14日,攻锦战役全面打响,激战31小时,全歼守敌范汉杰部。
10月19日,
长春解放
10月28日,全歼廖耀湘兵团。11月2日,
直下沈阳。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林彪
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围歼国民党西进兵团
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进攻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兵力对比如何?
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
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
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徐州
海州
商丘
双堆集
碾庄
蚌埠
陈官庄
11月22日,黄伯韬被击毙,我
全歼黄兵团21个整师。
12月11日,毛泽东电令:对杜聿明余部,围而不打。
1949年1月6日, 我军对杜部发起猛烈攻击。10日, 陈毅、粟裕将军在前线指挥所里以 君子之礼接待了被俘的杜聿明。
11月25日,解放军在双堆集完成了对
黄维兵团的合围。
12月15日,全歼黄维集团12万人马,双堆集之夜,滚雷似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带着原来要饭时用的小竹棍,从家乡莱东县出发,带领着小车队翻山涉水、日夜奔走5个月。自己吃“三红”(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给部队。遇到刮风下雨,把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军粮上。 唐和恩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三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
淮海战役距今已过60多年,参加支前的民工们年长的已经去世,年轻的也已近80岁。他们散居在豫鲁苏皖交界的大平原上。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结合右边《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策略
瓮中捉鳖
平津战役
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傅作义和平改编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塘沽
新保安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后取中间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
为什么和平解放北平?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瓮中捉鳖
请你评论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第二篇章
百万雄师过大江—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百万雄师过大江
江阴
湖口
辽沈
淮海
平津
1949年4月
百万雄师过大江
1.毛泽东和朱德在1949年4月向解放军下达的命令:”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这个命令明确指出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目的是什么?
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2.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渡江战役
南京
蒋 家 王 朝 覆 灭
台
湾
1927年4月----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1.“钟山”指的是哪儿?
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
3.你怎样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霸王指项羽,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毛主席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南京
渡江战役
猜一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渡江战役的意义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第三篇章:
回味与思考
逆民意
失民心
顺民意
得民心
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⒈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
⒉军队士气低落;
⒊指挥不力。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⒈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
⒉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⒊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讨论分析:
1、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
①东北解放军 ②华北解放军
③中原解放军 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
3.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
4.淮海战役的中心地区是
A.长春 B.徐州 C.南京 D.天津
5.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北平 B.沈阳 C.南京 D.天津
6.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哪座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A.北平 B.武汉 C.上海 D.南京
7.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首先发起的战役是下列哪幅示意图?( )
A
1 为解放江南地区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2 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 天津 B 北平
C 新保安 D 张家口
C
B
统治人民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
垮台的标志( )
A 北平的和平解放 B 南京的解放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上海的解放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