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我与地坛(节选)》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我与地坛(节选)》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11: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我与地坛
史铁生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 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 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 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 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 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 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降临在史铁生身上的是什么?是幸福还是苦难?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颓废、迷惘。
作者经历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是什么给了他力量?
一、地坛
二、母亲
地坛篇
7
剥蚀—— 琉璃
淡褪—— 朱红
坍圮—— 墙
散落—— 砌 栏
浮夸的
炫耀的



问题一: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地坛?(1-5)
荒芜
地坛

残废
缘分
失魂落魄
颓废孤独
宿命
8
剥蚀—— 琉璃
淡褪—— 朱红
坍圮—— 墙
散落—— 砌 栏
浮夸的
炫耀的



除去人工雕琢
磨灭浮华光芒
显露生命本真
问题二:作者从地坛得到了什么启示?
作者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草木
生命卑微的草木昆虫不在意栖息地的荒芜,依然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着——活出自己该有的生命状态。认真活、努力活。
地坛顽强的生命力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让我领悟到生命的内涵。
写景鉴赏
第三段的景物描写
地坛的特点:破败沉静。
给作者的启示:
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
第五段的景物描写
地坛的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
给作者的启示:
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
第七段的景物描写
地坛的特点:
给作者的启示:
作者获得的启示: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活出精彩,要热爱生活。
总结:
在第七段的景物描写中,作者委婉地告诉了我们,面对苦难要勇敢地活下去,顽强地活下去,体会人生的味道。
作者也正是用自己的实际生命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充满生机、镇静、乐观。
问题三:我在地坛里思考了什么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6-7)
1.我该不该去死?
2.我为什么要出生?
3.我应该怎么去活?
死,应该顺其自然
无须思考
地坛的述说
死是节日 生是幸福
热爱生命
地坛(景)
我(人)
荒芜
残废
被人们遗忘
被社会抛弃
但不衰败
同病相怜
豁达顽强
生命律动
看透生死
启 示
颓 废
总结
母亲篇
问题二:为什么作者要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我去地坛--
我在地坛--
我久在地坛-
母亲送
母亲忧
母亲找
明确:“ 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问题一: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母亲给予了我什么?
母爱
生命的坚韧
痛彻心扉的悔恨和深深的歉意
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
1.第一部分写我和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在地坛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
2.地坛使我平和豁达的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
母亲使我找到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
3.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20
地坛
母亲
荒芜但并不衰败
坚忍、毫不张扬
生命感悟
看透了生死
生存启发
理解了生命
生命的两个支点
走出困境 重塑自我
自然
精神家园
精神支柱
亲情
总结
史铁生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