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15: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声音》
  [教材分析]
  1.《大自然的声音》是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符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编排单元结构是统编语文教科书的突出特点。本单元在导读页中用一个问句“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揭示了单元人文主题“大自然的礼物”。然后从读、写两个方面提示了单元语文要素:一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二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2.《大自然的声音》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比作音乐家,比作歌手,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好。课文开头“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独立成段,总领全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学习此课,应在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丰富鲜活,妙趣横生。文章先写风,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连用四个“不一样”写出风的变化,进而写风声的或轻柔婉转,或雄伟激荡,充分表现出风的不同特点。第三自然段,通过叠词和拟声词的巧妙使用表现了水声的美妙:从敲敲打打到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开启了水的音乐会,学生在读文中感受语言的美妙。再到“淙淙”、“潺潺”、“哗啦啦”的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不同事物的不同声音。最后一段以拟声词写动物之声,按照地点转换分别写鸟叫、虫鸣、蝈蝈歌唱,活泼欢快。最后以设问的方式表达愉快的心情。
  [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年龄小,但大多数学生想象力丰富,在课上表现欲强。本课内容中涉及到的话题、词语和句型,学生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基本掌握。所以本节课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在教学中会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本篇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对于拟声词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积累,为接下来学会用叠词和拟声词描写特定事物或环境打下基础。另外,语篇的阅读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良好的语音语调、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阅读教学过程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用词遣句、语境模仿能力和按照地点转换描写事物的能力,使其能运用到以后的语篇学习和阅读练习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美妙、温柔、呢喃细语等重点需掌握体会的词语,帮助学生记忆背诵。
  2.复习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回想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为培养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单纯地读书难免难以察觉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本节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男女生对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
  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二是能在给定的话题中完成语境情景相近的仿写练习。本部分的解决在第四自然段。在让学生做小练笔前,先让学生模仿文中动物的叫声,体会叠词和拟声词的好处。再小结本文写法--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了解先总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最后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除此以外的美妙声音,给出“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开头供他们练笔。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之一是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且能深切感受这些美妙的声音。教学难点之二是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能对拟声词进行合适场景的应用,在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说说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设计理念]
  感受生动的语言是这个单元的能力要点,也是这一课教学的重点。因此,指导学生在多读、美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语言的生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一)今天,大自然的音乐家和歌手将举行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声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词语。
  小组轮番开火车读词语。
  师点评朗读情况并重申描绘事物声音的词--拟声词(生答)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指导多音字:“呢”是多音字,在“呢喃”中读ní,在“你呢”中读ne。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的。
预设:查字典是我理解词语最常用的方法,大部分词语我都是通过查字典理解其意思的。再有,我还用联系生活情景的方法理解词语“演奏”,看表演就自然而然地想起“演奏”。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的意思。
演奏:用乐器表演。
雄伟:雄壮而伟大。
充满:充分具有。
威力:强大的使人畏惧的力量。
汇聚:聚集。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很大,波浪互相撞击,发出巨响。也比喻声势浩大。
波澜壮阔:澜,大浪。指水势浩渺广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
5.分类写字。
(1)课件分类出示本课生字:
妙、演、滴、鸣、敲、击、器
奏、琴、柔、感、受、激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妙、演、滴、鸣、激
左右同宽:敲
独体字:击
上中下结构:器
(4)教师指导范写。
上下结构的“柔”上面不要写成“予”,撇捺要舒展;“琴”下面的“今”字没有一点,撇捺要舒展;“受”下面是“又”字;“激”和“器”分别是左右和上中下结构,要注意各部分摆放的位置和笔画的穿插,“器”中间不要少一点;左右结构的“敲”右边不要写成“支”。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6.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7.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二、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微风的温柔和狂风的雄壮
  (一)展示句子(男女合作读):“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二)风吹过,你还听到哪些声音?(课文内容填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 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 不一样的音乐 。
  (三)配乐齐读第2段,师小结: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板书:手风琴)
  三、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水之歌的美
  (一)下雨的时候,水在玩什么?(板书:打击乐)
  (二)思考:为什么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指生答,展示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拟声词)
  (三)你能否说几个与水有关的拟声词呢?(指生答):噼噼啪啪,淅淅沥沥,叮咚叮咚,叮当叮当
  (四)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干什么呢?(指生答,展示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五)师小结:
  1.小雨滴从小溪→河流→大海。
  2.顶针手法,请生照样子进行句子接龙。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上有一位渔夫。
  (六)完成课文内容填空(师生合作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组读大海,4组读山中小曲,全班读大合唱。):当小雨滴 汇聚 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 淙淙 地流向河流,河流 潺潺 地流向大海,大海 哗啦啦 地汹涌澎湃。从一首 轻快 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四、学习第4自然段,角色体验
  (一)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动物在唱歌?(指生答,展示句子):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你敢挑战其中一种动物的叫声来模仿吗?(鼓励指生展示)
  (二)完成课文内容填空(师生合作读):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五、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一)总结全文:大自然的声音用书中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呢?(板书:美妙)
  (二)回顾第2-4自然段:每一段都围绕着第一句话写。
  (三)找中心段:第2-4自然段是围绕第1自然段来写的。
  (四)小练笔:
  1.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写你还听到哪些动物的声音?
  2.交流展示,师生点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亮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为培养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在教学中创设了乘火车回访朋友大自然,让大自然带领学生们聆听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的情境,这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投入感更强一些。在本节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男女生对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以及引导学生对声音、动作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共鸣。
  遗憾: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对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环节过于匆忙。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关注学情,课堂预设不充分,导致后面展示小练笔环节的写作效果不太理想。
  学习完课文后,我依次提出如下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学第2~4自然段分别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第一自然段和第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最后小结:第一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在这个环节里,后面两个问题只有部分学生能参与回答,这说明我在提问时的过渡没充分考虑整个班级的学情,导致学习效果不如人意。
  本次的公开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会在日后的教学设计中多关注学情,准备多种课堂预设应对方向。另外,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更好地结合,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