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是本册书第六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祖国河山,学生通过学习课文领略祖国美好河山;
2.本课教材能帮助学生较好地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学习总分总的写作结构。。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前面三篇文章,领略了不同的祖国河山,对中心句已经的一定的把握。
2.本课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更好地欣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获得本课的学习技能后,能为今后写作的条理性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感受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习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写作。
[设计理念]
一、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人是开放性、创造性的存在,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预设性要求,导致了教学运行体系的相对封闭。传统的教学因为过分预设和封闭 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师生无法在课堂中焕发其生命活力。
交往论认为,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强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达成共识,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
课堂不该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是拘泥于某些程式化的设计,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强调实施过程中开放地吸纳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及意料之外的体验,鼓励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似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的状态,使学习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人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因此,教学设计要关注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革除传统学习方式所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的弊端。在教学设计中,就要把学习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凸显出来,更多地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生字词。
二、指导朗读长句子
(一)师范读第一句,提示停顿。
(二)学生领读、跟读。
三、领悟小兴安岭树木多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归纳出树多、面积大的特点,并找出体现特点的词语。
(二)默读课文,勾画出四季写树的句子。
(三)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美景。
(四)体会好词“抽出”、“浸在”。
1.对比,体会“抽出”写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2.学生读句,感受“浸”的意境,体会用词。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四、生自学,体会小兴安岭四季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小组讨论,说一说,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五、品析句子
(一)感受春天。抽出新枝,冰雪融化,还有可爱的小鹿。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拟人句)想象小鹿还可能在干什么,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活力、温暖与生机勃勃。
(二)感受夏天。枝叶繁茂,葱葱茏茏,万物生长。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两个比喻句)
(三)感受秋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
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山野果、山野菜、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红松、黄金、兴安岭落叶松、红松、云杉,毛皮兽。
(四)感受冬天。树上积雪,动物过冬。
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
六、拓展延伸,学习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写作
(一)中心句。这节课上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引读最后一段。
(二)小练笔。
1.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2.展示、点评。
七、巩固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总的来说效果不理想,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关注学情,无法根据学情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预设不充分。
学生的学情是一节课的根据,要充分考虑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环节,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在本次的公开课上,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学习内容。例如:在“朗读第一自然段,归纳出树多、面积大的特点,并找出体现特点的词语。”这一环节中,学生只能归纳出树多的特点,无法归纳出森林面积大的特点,我在设计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语言归纳方面能力尚且欠缺的情况,造成学生无法自行归纳出特点,需要在老师的进步也不引导下才能慢慢领悟。在品悟句子环节中,学生对个别比喻句的理解还不到位。如“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这个比喻句对学会来说,较难理解,课堂上学生无法正确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如果能够在课堂预设上多花一点心思,设想到学生无法理解这个比较抽象的句子,能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以铺垫,相信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理解句子,说出正确答案。我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无法根据学情突出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写作,在此之前,本单元课文已经学习过中心句,我的教学设计是希望学生学会利用中心句让自己的写话围绕一个意思进行,但是实际教学中,我没有在这一难点环节花费较多时间,导致学习效果差。
本次的公开课,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我会在日后的教学设计中,多关注学情,尽量做到充分预设,让学生学得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