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15:2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表明自己的志向。构思别致,情感真挚。
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中高段,之前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文,基本能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本首诗是送别诗,特点鲜明,情感真挚。需要学生在品读中体味,想象中理解,吟诵中感悟,走进诗人的心境,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设计理念:
课标明确指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古诗的吟诵、品味、想象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徜徉在诗中,习得方法,拓展延伸,架起语文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3.学习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了解送别诗,感悟不同的送别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2.学习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对比学习送别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精彩两分钟《我眼中的王昌龄》(学生介绍诗人作品及生平事迹)
(意图:课前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生的介绍,为古诗的学习做铺垫。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学会利用网络媒介搜集资料,并有效进行整合。)
一、激情导入,释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王昌龄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芙蓉)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人物、地点)
(意图:直奔主题,定好基调,明确人物关系,认识学习生字。)
二、关注景物,读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和韵律。
1. 指名读。(师生评价)
2. 男女生读。
3. 齐读。
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
汇报交流:雨、江、楚山
借助地形图介绍楚地和吴地的地理位置,解析送别场景。
抓住“寒”体会秋天的萧瑟、落寞,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一个“孤”点出了诗人落寞、孤寂的心情。正如独坐敬亭山的李白一样。
(意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师生的评价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欣赏诗中的景,品味诗中的情,走进诗人的心。)
三、想象画面,品诗。
带着孤寂的心情读前两句,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景色和人的心情。)
(意图: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入情入境融入诗人的情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送别的感人场景。)
四、补充资料,悟诗。
是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与友人分别之时,嘱托了什么?(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境想象:家人会问友人…… 朋友会问友人……
王昌龄托付友人转达的一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玉壶:装酒的壶,晶莹剔透。
像冰一样清澈,像玉一样纯洁,诗人拥有一颗冰清玉洁的心。
补充资料:当时正处于唐朝中晚期,朝廷政治斗争愈演愈烈,王昌龄本为唐朝高官,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坚守做官为民的原则,不为贪官污吏所容,因迫害被贬,离开国都洛阳到江宁(今南京)县任县丞。他的朋友辛渐路过南京到洛阳,顺道来看望他,于是就有了这首送别诗。
此时,谁能真正读懂诗人的心,诗人是个怎样的人?(不向权贵低头,刚正不阿,正直清廉)他要表明自己的心志和品格。 这份情,这样高贵的品质就藏在语言中。
引读:
难怪面对家人殷切思念,王昌龄坚定地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面对朋友的关怀,王昌龄充满豪情地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情吟诵一下这首诗。
(意图:通过抓住“冰心”“玉壶”来感悟诗人那颗高尚的心。在情境对话中,升华情感,产生共鸣。在感悟诗情的同时,落实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在送别的话语中,凸显人物高贵的品质。)
当王昌龄再次遭贬,他的挚友李白寄诗相赠,堪称千古佳。请大家自由读一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指名读
2.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左迁:被贬 龙标:王昌龄被贬后的官职)
3.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以怎样的方式相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杨花、子规、五溪、明月、风、夜郎西等景物。诗人千里明月寄相思,以月相送。表达了对诗人的思念,不舍,牵挂,安慰之情。)
(意图:习得古诗阅读方法,在品读中拓展运用。从王昌龄的送别诗引出李白的送别诗,架起了送别诗教学的桥梁,为后面的对比学习作铺垫。)
五、拓展延伸,比诗。
过渡:悠悠中华史,千古送别情。离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凄美的话题,你发现送别诗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交流:送别的人物、时间、地点、景物、方式、感情不同。相同的是都是借景抒情,离不开景物的描写。
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送别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让我们再次漫步送别诗的画卷,感受那一份份真情。
桃花时节,李白在歌声中激动地吟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满怀信心地对董庭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孟浩然将自己的治国抱负,寄托于朱大,满怀豪情道:“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王昌龄惜别之时,以言明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忧心忡忡, 千里明月寄相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意图:读中想,想中品,品中悟,悟中比。采用点面结合,扶放有尺度,设计有梯度,拓展有深度。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作业超市:
1.运用“读古诗,想画面,悟诗情,比表达”的方法,自读自悟《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2.背诵默写课内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3.实践活动:制作一本送别诗集。(绘制封面封底配插图,目录,诗文)
(意图:语文教学建构的知识体系上习得阅读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真正的“授之以渔”。在知识的累加上,提升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让语文融入生活。)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读古诗
寒孤 想画面
冰清玉洁 悟诗情
比表达 表明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