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古时期的亚洲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哈里发”意为“安拉在大地设置的代理人”,为阿拉伯帝国最高政治、宗教领袖的称谓。由此可知
A.阿拉伯人全都信奉基督教 B.阿拉伯人以宗教向外扩张
C.哈里发是世俗政权的主宰 D.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
2.(本题3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下列关于四大宗教产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印度教 ②基督教 ③佛教 ④伊斯兰教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3.(本题3分)下列对古代日本和朝鲜的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 ②都与中国维持着宗藩关系
③都模仿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 ④都采取锁国政策以抵御外来侵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本题3分)在阿拔斯阿拉伯时期(公元750一1258年),银行经营的业务规模更大,服务范围更广。它们不仅向经营者贷款还充当不同币种的投资者和交换代理者;它们建立了多级支行以兑付从总行签发的支票。这
A.表明阿拉伯人拥有先进经营理念 B.刺激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经济发展
C.推动阿拉伯经济走向现代化 D.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做经济准备
5.(本题3分)大和绘是具有日本特色的绘画艺术,9世纪前后萌芽,11世纪大体形成。大和绘的雏形与表现模式,是由唐绘(传自中国的绘画和日本人的模仿之作)发展而来的,增加了日本民族自身的情感和审美特色。这说明( )
A.日本民族文化有所发展 B.日本逐渐摒弃中华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影响力有所减弱 D.日本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6.(本题3分)如图所示是某高一学生归纳的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该是( )
A.发展庄园经济 B.迁都平壤 C.推行土地国有 D.建立幕府
7.(本题3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的创新者。对下图所示地域居民创造的相关文化成就,解读错误的是( )
①地居民修建了万神殿②地居民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③地居民创制了巴利文④地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A.① B.② C.③ D.④
8.(本题3分)如图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主要材料,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C.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9.(本题3分)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罗马共和国的建立②土耳其攻占了君士坦丁堡
③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④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在西欧盛行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0.(本题3分)他们源于中亚,后来到小亚细亚,逐渐接受伊斯兰教。他们蚕食并最终灭亡东罗马帝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关于“他们”说法合理的是( )
A.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 B.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
C.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D.最早将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传入欧洲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阿拉伯文化:成就
(1)文学
①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 ”。
②故事集《 》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在阿拉伯文化的沃土上孕育而成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这部文学名著江集了古代近东、小亚细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科学
数学 伊本·穆萨的《积分和 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 ”
天文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 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医学 伊本·西那的《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在15世纪最后30年内,该书就重印了15次。
12.(本题3分)646年孝德天皇开始 经过半个多世纪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13.(本题3分)统治
(1)政治:最高统治者 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经济: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14.(本题3分)兴起于伊朗高原的是 帝国;灭亡波斯帝国后建立 帝国;把地中海变成了其内海的是 帝国。三者都是地跨 三大洲的帝国,均具有 扩张的特征。
15.(本题3分)印度
(1)笈多帝国
①兴起:4 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 几乎征服了 。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 ,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 ,政令不够统一;笈多帝国时期,由 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11 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 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 为国教。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 ;
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 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 担任。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中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17.(本题2分)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虽都在古印度,但民族、信仰等方面差异很大
18.(本题2分)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的桥梁,而奥斯曼帝国却阻断东西交流
19.(本题2分)阿拉伯帝国一度垄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20.(本题2分)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创造的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古兰经》经文,十分注意韵脚、节奏、修辞。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商业活动、文化交流与战争,使游牧民族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l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632-1258)范围最大时达到134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它控制了东西方的主要商道,取得了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决定性优势。许多城市都有引以为豪的产品,如大马士革是玻璃、锦缎、食品加工业的生产中心:撒马尔罕是纸和玻璃的生产中心;艾海瓦兹是蔗糖的生产中心。这些产品几乎都是国内外交流货物的大宗。在对待商业的态度上,帝国政府把商业看作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并且以它强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保证国内外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阿拉伯人有很强的商业意识,这来自于伊斯兰教,《古兰经》明确规定鼓励、保护商业是所有穆斯林必备的义务和道德。
——摘编自韩强《丝绸之路与历史上的十个超级大国》
材料二 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永徽二年(651),大食達使和唐朝通好,在此后的148年间,大食建使来唐计有36次之多。唐朝与大食交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波折,为了各自在边境地区的利益曾发生过4次军事冲突。其中规根最大的一次战争是天宝十年(751)的恒罗斯战役。唐军战败,中国的战俘把造纸术传到中亚的撒马尔罕,后又传到西亚的大马士革,最后传到了非洲和欧洲。中国的战俘纺织技术也传入阿拉伯,大食首都就有中国的纺织工匠。中国的陶瓷制造技术、炼丹术和硝也在唐朝传入大食。与此同时,阿拉伯的外科和眼科医术、天文历法、教学、建筑也传入唐朝。据9世纪到过中国的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印度·中国游记》记载。当时广州有伊斯兰教判官一人,依本教风谷管理本族人民,举行家教仪式。
——摘编自丁克家《唐代中国与大食的军事冲突与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中国与大食交往的特点,并简述唐代两国交往所产生的影响。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者赵汝清教授的《从亚洲腹地到欧洲-丝路西段历史研究》一书从世界中古史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从中国西北到中亚以至欧洲的以丝绸为标志的商贸历史,该书主要论述了沿线的民族,部族、国家为争夺丝路的垄断权或牟取利益而展开的外交活动以及战争状况。下表所示为该书的部分章节。
第三章 印欧语系人的迁徙之路
①
第六章 马其顿人沿丝路西段的东征
②
第九章 噘哒、萨珊波斯、罗马与中国
③
第十二章 蒙古帝国与丝路西段
④
第十四章 新航路开辟后亚欧内陆的交通
阅读图书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阿拉伯帝国与丝路西端”一章应位于上表目录中的何处(填写序号),请说明理由,并为“阿拉伯帝国与丝路西端”这一章写一个内容概要。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A
6.C
7.C
8.B
9.C
10.B
11. 悬诗 天方夜谭 方程 阿拉伯数字 日环食 医典
12.大化改新
13.苏丹
14. 波斯 亚历山大 罗马 欧亚非 区域性
15. 北印度 恒河中下游 藩王 婆罗门教 伊斯兰教 军事权力 总督 穆斯林
16.错误
17.正确
18.正确
19.错误
20.正确
21.(1)原因:伊斯兰教的作用;帝国统治的稳定(帝国疆域广阔);融合各地区古代文明;阿拉伯帝国政府的推动。
特点:兼收并蓄,融合创新;各领域文化成就斐然;伊斯兰教特征明显等合理即可
(2)影响: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方面,保存了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政治方面,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只要是从科技、思想、政治等方面回答)
22.(1)原因:国境辽阔;占据东西方商路的要道;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帝国重视商业;伊斯兰教有重商精神。(答出3点即可)
(2)特点:时间长;交往频繁;以和平方式为主,亦有战争;官方与民间交流并行;双向互动,经济互通有无,文化互相学习;影响深远。(答出2点即可)影响:丰富了唐帝国与阿拉伯双方的经济文化内容;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答出3点即可)
23.示例
③处。
理由:依据章节观察,该书是按照时序编排的,罗马与中国的交往早在汉朝时就已经开始,罗马帝国灭亡于5世纪后期,到7世纪,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大规模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而13世纪初,蒙古对外扩张并建立帝国。
概要: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使其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地理位置重要,统治者鼓励发展商贸,阿拉伯商人往来丝绸之路从事长途贸易。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在丝路的活动,使丝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的造纸术等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