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13: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里号召东方青年为了“人类全体的幸福”振作起来“去超拨”“大海对岸那边”“愁着物质文明破产”而“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的“好几万万人”。表明他由传统文化的掘墓人而变为守墓人。导致梁启超文化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B.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
C.袁世凯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王见“短暂春天”
2.(本题3分)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说明《非战公约》( )
A.维护和平实际作用有限 B.有效制止了军备竞赛
C.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3.(本题3分)1914年8月,美国外交家豪斯在给威尔逊总统的信中说:“如果协约国战胜,那就是俄国统治欧洲大陆;如果德国战胜,那就是未来几代的军国主义专制。”豪斯主张美国( )
A.应加入协约国一方 B.实行战时中立政策
C.放弃谋求霸主地位 D.不再插手欧洲事务
4.(本题3分)下面这幅漫画名为《大桥的缺口》。漫画反映出
A.美国想要控制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B.美国凭实力成为战后的世界霸主
C.美国缺席导致国际联盟无法成立 D.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抵制美国加入
5.(本题3分)对如表解读最全面的是 表2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A.英国成为殖民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经济实力最为强大
D.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非常尖锐
6.(本题3分)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并没有出现十分悲痛的氛围,反而德奥统治者都欣喜若狂。这是因为( )
A.斐迪南大公在奥匈帝国不被人们拥戴 B.塞尔维亚人帮助德奥集团消除了祸害
C.德奥集团正图谋合并成统一的国家 D.德奥两国终于找到了发动战争的借口
7.(本题3分)“这个体系的实质在于巩固战胜国的既得利益,维护它们之间的均势,反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镇压各国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该体系指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世界殖民体系
8.(本题3分)1922年在华盛顿签署的《九国公约》中,体现出列强对华真实意图的内容是( )
A.“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
B.“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C.“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D.“(给予中国)机会,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9.(本题3分)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意、中、荷、比、葡等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先后签订了三大条约(如表)。据此可知,该会议
条约 主要内容
《四国条约》 缔约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所获得的权利;英日同盟终止
《五国海军条约》 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
《九国公约》 各国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与行政政治的独立;中国承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A.满足了中国作为战胜国所提要求 B.导致了国际政治力量新的分化组合
C.确立了美国战后超级大国的地位 D.使中国再次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10.(本题3分)一本史学著被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下列史实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C.一战后日本大大扩展了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D.一战推动了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联的成立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构建: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项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相同点 目的 都是战胜国调整列强关系和重新 的会议
性质 帝国主义列强的 会议
操纵国 都受大国操纵,且操纵国中都有英国和
影响 都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 ;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不同点 时间 1919年 1921—1922年
性质 是战胜国惩治战败国的会议,具有明显的 性质 是战胜国之间相互协调的会议,具有明显的 性质
影响 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 统治的新秩序 形成 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12.(本题3分)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主要会议:召开 。
(2)缔结条约: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国际联盟成立
(1)性质: 。
(2)宗旨: 。
(3)评价
①形成决议的 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②是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③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知识补遗:
认识委任统治制度
(1)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
(2)认识:比原来的殖民统治有所进步,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仍然有殖民统治的烙印。
13.(本题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20世纪初,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 ”,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
14.(本题3分)一战结束
(1)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 的租借地,1915年,向中国提出“ ”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2)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
(3) 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4)俄国在 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5) 年11月11日,大战以 的失败而结束。
15.(本题3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的主要矛盾是 。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一战间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
17.(本题2分)国联由美国提出,被英法操纵;( )
18.(本题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19.(本题2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20.(本题2分)国际联盟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是强权政治的产物;(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中,我们应看到军事冲突、外交斡旋、经济纠纷及爆炸性事件等因素是“历史大海表面的波峰浪谷”,而“工业革命及科技发明、近代殖民主义、民主义浪潮、国际关系中强权法则、追求强大的心理目标”则是“大海深处那巨大的暗流”。前者对历史发展起推波助澜作用,而后者则是“酝酿一切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改变历史航向的真正原因”。
——摘编自倪乐雄《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再考》
材料二 一战时期交战双方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力量对比(包括美国但不包括俄国)
项目集团 所占百分比(1913年) 钢产量(1913年,单位为100万吨) 总工业潜力指数(以1900年的英国为100)
协约国 51.7 44.1 472.6
同盟国 19.2 20.2 178.4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计划6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3—4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
——1905年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的,并且这种影响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的、多向的,这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政治时机,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观点加以解释。(要求:观点明确,表述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22.(本题15分)材料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采取的“远距离封锁”,将其战舰停泊在远离德国海岸线几百英里远的地.方,以便于更有效的封锁北海海域。同时,英国选择这种大范围的封锁形式,是为了避免在近海可能由德国潜艇和水雷造成的巨大损失。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采取的封锁方式是“区域封锁”。德国宣布英伦三岛周边海域为特定的“封锁区域”。当然,德国之所以选择一个特定区域强化其封锁力度,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封锁整个海域的海上军事力量。英国的“远距离封锁”在战略战术上可以说基本取得了成功。而德国的“区域封锁”至少也在战术层面上取得了一定成功。
——摘编自崔岱《一战中英国对德经济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期间英德两国实施不同封锁方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英德两国实施封锁的影响。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欧洲各国先后完成了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也先后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各民族国家的现代化竞争中,不同民族主义对世界秩序的想象的不一致演变成日益严重的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民族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开始了。
材料二 1914年6月28日,一位塞尔维亚十九岁学生普林西比枪杀奥国皇储裴迪南大公。由于这一个别事件,两个月内,奥国、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先后卷入战争。在此之前,找不到任何即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迹象,大战也没有对任何一方带来预期的利益。
——以上两则材料均据金观涛《历史的巨镜》——摘编
(1)请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之间的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造成的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A
6.D
7.B
8.C
9.B
10.D
11. 瓜分世界 分赃 美国 隐患 分赃 争霸 非洲 华盛顿
12.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全体一致”
13. 同盟国 协约国
14. 山东半岛 二十一条 1917 十月革命 1918 同盟国
15.英德矛盾
16.正确
17.正确
18.错误
19.正确
20.错误
21.(1)观点:一战的爆发是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争夺世界霸权与殖民地的斗争也日益加剧;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的剑拔弩张;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20世纪初,极端民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盛行,也为一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萨拉热窝事件则直接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2)原因:在经济实力方面处于劣势;军事战略上的失误;常年战争加剧了国内矛盾,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或美国、日本等加入协约国,意大利倒戈)。
(3)影响: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的队伍的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一战中爆发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或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改变了帝国主义的侵华格局,战后日本几乎独霸中国。
22.(1)原因:英国海军力量强大且掌握着制海权;英国为了避免德国潜艇和水雷的打击;德国海军力量相对较弱;德国“区域封锁"可以增强封锁的力度。
(2)影响:打击了两国的经济;破坏了当时自由贸易原则;刺激德国最终实施了极端的无限制潜艇战;导致了一战规模的进--步扩大。
23.(1)因果关系:民族国家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后的现代化追求,各国开展军备竞赛,最后导致了战争。
(2)影响:世界各大国相继卷入战争,打破战前英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逐渐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维也纳体系结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创立了国际联盟;十月革命后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