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13: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下表为20世纪非洲文学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20世纪非洲文学( )
时期 特点
最初20年 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并对宗主国文学进行模仿。
20到40年代 对民族历史进行回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人性运动”。
50到60年代 控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暴行,讴歌独立精神。
70年代以后 将对传统文化冲突的描写转移到殖民主义结束后新的社会问题的呈现。
A.体现了族群文化的多元 B.将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中心
C.强化了区域文化的认同 D.折射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历程
2.(本题3分)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回顾了非洲国家和人民为争取独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以及独立后为发展国民经济所作的宝贵努力,注意到目前非洲国家和非洲大陆整体的进程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非洲国家( )
A.成立民族解放阵线反抗殖民统治 B.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C.发起不结盟运动反对国际旧秩序 D.吸引外资并加强对金融体系监管
3.(本题3分)印度取得独立后,尼赫鲁政府始终把军事力量发展置于次要地位,其国防开支占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这一做法( )
A.深受民族独立斗争方式影响 B.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C.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反映第三世界需求
4.(本题3分)“尼赫鲁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A.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D.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5.(本题3分)据统计,二战前夕,殖民地和用属国的总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人口降至1.6亿,面积缩至2550万平方公里。据此可知,二战的胜利( )
A.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B.推动了新关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
C.带来了世界人口自由流动 D.标志第三世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6.(本题3分)公元前196年,为纪念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1799年,拿破仑远征军在埃及北部城镇拉希德发现这块石碑。1801年,英军打败法军,罗塞塔石碑随后被送至大英博物馆埃及厅。1993年埃及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据此,下列理解恰当的是( )
A.石碑上祭司使用的可能是楔形文字 B.埃及的态度凸显了民族意识觉醒
C.该石碑是西方殖民扩张历史的写照 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任重而道远
7.(本题3分)下图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漫画《拥抱》(文中英文为“we must embrace one another to maintain peace”,即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美苏争霸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联合
B.美苏意识形态的认识渐趋向一致
C.美苏在相互博弈中寻求妥协共处
D.美苏两国为了世界和平走向和解
8.(本题3分)二战后,亚非拉各国纷纷实现民族独立,但贫困落后、发展缓慢一直困扰着第三世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没有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
B.遭受长期殖民统治,经济发展水平低
C.缺乏发展经济的资金、技术和设备
D.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9.(本题3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下列属于非洲的突出问题是( )
A.严重依赖国际资本与市场,自身承受风险能力差
B.过度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C.发展不平衡,多数人口生活于贫困线以下
D.发达国家操控国际市场,工业基础薄弱
10.(本题3分)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的国家已达41个。这表明
A.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非洲各国实现工业化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美苏关系走向了缓和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亚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 和穆斯林联盟领袖 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
(1)印巴分治
①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 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年,印度和 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②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 。
(2)其他地区:印度独立前后, 、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 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 瓦解。
12.(本题3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地区 面临问题 调整及结果
亚洲 过分依赖 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1997年 危机促使它们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 的监管
拉丁 美洲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 ,欠下巨额外债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非洲 是发展最不 的地区 成立各种 ,共同谋求发展
13.(本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原因: 是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14.(本题3分)发展中国家的成就:成就取得原因努力探索适合 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15.(本题3分)发展中国家的成就: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1)原因: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 ,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 合作。
(2)成就
①巴西、墨西哥、 等国家基本实现了 。
②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 收入国家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二战后,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
17.(本题2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面临多种多样的阻碍发展的问题;( )
18.(本题2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早在亚洲瓦解,其次是美洲,最后是非洲;( )
19.(本题2分)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或新兴民族国家;( )
20.(本题2分)独立后的西属拉美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英美决策者看来,殖民地的贫穷与动荡是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温床”。为遏制这种趋势,保证东南亚地区的稳定,英国在一些独立呼声很高的殖民地选择了和平移交权力。然而,由于殖民地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新兴的民族国家产业结构畸形、民族矛盾尖锐,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维持国家稳定和发展。战后的新兴独立国家普遍面临着一个困境:既想切断与原宗主国的联系,又由于经济依赖不得已向对方求助。缅甸的情况也是如此。1885年,缅甸全域被英国占领。二战期间,缅甸在日本的“支持”下取得短暂独立,但领导人很快意识到日本法西斯的真正意图,转而“联英抗日”。1945年日军投降以后,英国重新控制了缅甸。不久后,缅甸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要求与英国政府谈判,并希望得到真正的独立,但收效不佳。即使到了英国首相艾德礼上台初期,英国对缅政策仍未有大的改变。但工党政府最终从现实主义出发,顺应非殖民化浪潮。在缅甸总理昂山、吴努等人的努力下,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与谈判,1948年1月4日,缅甸终于正式独立。
——摘编自张雅渊、梁志《英国对缅甸援助政策探析(1948—195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缅甸正式独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理解二战后英国对缅甸的政策。
22.(本题15分)战争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12到13世纪的亚洲历史,在世界史上被称为“蒙古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蒙古铁骑发动一系列震撼世界的远征,横扫整个亚洲和欧洲东部,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引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等
(1)请围绕材料一提供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材料二 曾经主宰地区和地方事务的是神圣罗马帝国那成百上千的帝国骑士,还有教会和领主法庭。……《拿破仑法典》取代了泥古不化的既有法律法规,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观念,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许多重要思想,包括个人自由。……拿破仑的遗产还有更深远的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就波及范围而言,不仅是欧洲战争,也是全球性的战争。战争打碎了西班牙等一些全球帝国,法国革命激励下的拉美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摘自理查德 埃文斯《企鹅欧洲史——竞逐权力(1815—1914)》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战争与文化的关系为视角,简要说明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文化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列举“法国革命激励下的拉美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典型事例。
材料三 《大西洋宪章》宣称:“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宣言》积极地阐释了民族自决,并将独立视为给予殖民地人民的一个恰当的奖励,这既为非殖民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在二战期间增加了盟军的利益。二战后,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艺术、电影、电视和时尚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以至于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
——改编自弗兰克 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指出《大西洋宪章》确立的原则所具有的政治理论意义。二战后,面对“文化帝国主义”,新兴民族国家新加坡是如何保持“国家身份”的?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业资本主义时期推行的殖民政策,主要是政治上的移植性和经济上的重商主义。由于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最大的殖民帝国经济水平还相当落后。各宗主国推行的保护关税制航海条例等,都是贸易垄断政策的产物。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各国凭借科学技术和机械化大生产的优势,以炮舰开路,强制实行不平等贸易,使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使之以经济附庸身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列强为了追逐垄断性高额利润,把“过利资本”输出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实现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命脉和内政外交的控制。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材料二 从20世纪初开始,一系列的发展日渐削弱了欧洲在全球的霸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大萧条进一步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在经济上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亚洲和非洲独立运动中的很多知识和政治领导都在欧洲和美国接受过教育,接受过自由、自决和民族主权的观念。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里的人民为赢得独立以及为赢得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到19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殖民主义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A
6.B
7.C
8.D
9.C
10.A
11. 尼赫鲁 真纳 英国 1947 巴基斯坦 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 殖民体系
12. 国际资本 亚洲金融
金融体系
外资
平衡
经济合作组织
13.第二次世界大战
14.本国国情
15. 民族工业 经济 阿根廷 工业化 中等
16.错误
17.正确
18.正确
19.正确
20.正确
21.(1)原因: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英国担心缅甸发生共产主义运动;冷战的影响;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领导人和英国的斗争谈判;英国工党政府顺应现实的选择;缅甸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
(2)理解:缅甸属于新兴民族国家,其产业结构畸形,民族矛盾尖锐,在此背景下,缅甸需要英国政府的援助;英国政府对缅甸的援助首要出发点是为了英国的利益,即一方面想要通过缅甸获得经济利益,同时维系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有担心缅甸发生共产主义运动,为了稳定缅甸的社会秩序、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英国政府对缅甸进行政治、经济援助。英国对缅甸的援助有助于缅甸的稳定和独立,但是并不能解决缅甸国内问题,最终缅甸发生了内战,建立了军事独裁体制。
22.(1)短文要求从论点(论题)、论据(或论述)、论证(认识、启示)三个维度表述成文
论点(论题) “蒙古西征”具有双重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论据(论述) 史实:三次西征
影响: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论述
论证(认识、启示) 提炼、总结(谈自己的认识、启示、看法等)
示例:蒙古西征在历史上产生双重影响(或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
蒙古汗国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俄罗斯、乌克兰等欧洲地区;发动第三次西征,征服西亚地区。蒙古的征服战争既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又在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战争造成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但是人类要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努力以和平的方式促进彼此间的交流。
(2)影响: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或沉重打击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普遍诉求(或资产阶级革命原则传播到欧洲各地)。
事例:海地独立;西属拉美独立(或建立共和国);巴西独立。(答出其中2点)
(3)意义:为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去争取民族独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但民族自决原则也为民族分裂和地区动荡埋下了隐患。如何保持:注意发展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23.(1)特点:①商业资本主义时期: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和经济上的重商主义;②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殖民地资本输出,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命脉和内政外交。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亚非拉美国家的相互支持和配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