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音乐上册教案:京剧大师——梅兰芳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音乐上册教案:京剧大师——梅兰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11-30 16:3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京剧大师——梅兰芳》
科目 音乐 教学对象 高二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王晔楠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一课时。梅兰芳先生位居“四大名旦”之首,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他的艺术既博大精深,又平易近人,而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其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唱腔雍容华贵,于平和之中蕴涵着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的高尚人格品质以及他为京剧艺术走向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在选材时,我把握住了三点:以体验、分析梅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芳的唱腔特点为重点和主线,突出梅兰芳的唱腔美;以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故事为副线,突出他的人格美,并渗透真正伟大的艺术来源于艺术美和心灵美的完美结合;同时强调梅兰芳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文化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对我国的京剧艺术走向世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突出其世界地位。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认识和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进而产生敬佩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梅派唱腔着手,注重培养学生聆听、学唱、鉴赏梅派京剧的能力。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梅派唱腔的特点体现在哪里,我采用了比较法,同一个唱段分别模仿梅派和程派演唱,两段唱腔在音色、发音位置和行腔上有鲜明的对比,学生从感官上很容易判断,进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出梅派唱腔的基本特点,课堂的重点和主线也就非常清晰了。 在最后的拓展部分,通过兰花指的学习,进一步强调梅派艺术博大精深,除了唱腔美以外,其表演艺术也独具特色,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京剧艺术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课表指出:“应将我国各类传统优秀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具体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知道梅派的唱腔特点;学习梅兰芳创造性的贡献(2)过程方法:在聆听比较难、分析体验中感受辨别梅派唱腔的特点,并结合讲解梅兰芳对京剧创造性的贡献。(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梅兰芳美的创造中,能够学习感受其伟大的人格和艺术魅力。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京剧艺术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节奏缓慢、行腔有别于常见的流行音乐,学生几乎不会主动去接触,一般不喜欢也不愿意主动接触京剧。但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文化,确实有着它传承的价值,所以才有了“京剧艺术进课堂”的推广。高中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渴望以独特的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若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和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京剧的行当、伴奏乐器有了一定了解,加上课前通过电影、电视、互联网等自主学习而有了积累,所以,为本课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四、教学过程
资源准备、教师活动、预计时间 学生活动、预计时间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6分钟)1.通过音乐片段赏析,以词条竞猜方式导入课题四个词条分别为:(1)男性演员扮演女性角色(2)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3)为表民族气节二阔别舞台长达八年之久(4)四大名旦之首2.补充介绍词条中两个知识点(1)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式体系德国布莱希勒——布式体系中国梅兰芳——梅式体系(2)介绍四大名旦 学生竞猜 1、初识梅兰芳的艺术贡献和历史地位2、设问导入,启发学生思考。导入课题—京剧大师梅兰芳。
(二)感受艺术之美1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平2. 引导学生欣赏《看大王》的视频,并思考: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欣赏视频,并回答 1、表演视频能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直观感受。2、清晰、有针对性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时不流于形式,集中注意力关注音乐要素。
3.教师范唱并教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 ( http: / / www.21cnjy.com )稳》的第一句,渗透其特点于教唱当中:注意京剧旦角用假声演唱、上口字的咬字技巧、句尾下滑音、吐字清晰、嘴形要小。4.分别欣赏梅派和程派唱腔演唱京剧选段《苏三起解》设问:两段唱腔有什么样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出梅派唱腔的特点。5.引导学生结合梅派唱腔的特点再次欣赏梅兰芳的演唱,并结合特点再唱《看大王》片段。 3.积极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第一句,体会梅派唱腔的韵味。4.仔细聆听教师的演唱,对比得出两段唱腔的不同感受:音色不同,梅派尾音下滑,行腔婉转流畅,程派刚劲有力。5.再次欣赏视频,进一步体会梅派唱腔的特点,并结合特点再唱《看大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在学唱当中获得知识和审美体验。4.通过比较欣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对比得出梅派唱腔的特点。5.再次欣赏视频,加深对特点的理解。结合特点,深入演唱《看大王》,及时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
(三)体会人格之美1、播放梅葆玖回忆梅兰芳抗战时期罢演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家的民族气节,突出其人格美。2、强调梅兰芳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文化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将我国的京剧艺术引向了世界。引导学生观看梅兰芳访问前苏联的录像资料,突出其世界地位。 1、观看爱国视频,思考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2、观看梅兰芳访问前苏联演出的视频,感受其国际影响力。 1、突出梅兰芳的人格美,强调真正伟大的艺术的内涵,寓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于审美感受中。2、突出梅兰芳除了唱腔美、人格美以外,还有其享誉世界的威望。通过层层深入地了解大师,令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
(四)尝试表现1、引导学生学习兰花指,加深对京剧的认识,更好地体验京剧韵味,感受京剧的表演美。2、鼓励全体同学一起实践,唱腔配合兰花指表演,第三次演唱《看大王》。 1、学习兰花指,配合京剧唱腔。2、全班一起,唱腔配合兰花指表演,第三次演唱《看大王》。 1、积极调动学生的表演热情,激发学生探索京剧表演艺术的欲望。2、第三次演唱《看大王》,唱腔配合表演。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艺术美二、人格美
课堂小结:当人们提出如何使京剧适应现代社会的时候,梅兰芳提出“移步不换形”,而“形”是京剧的灵魂,也是京剧的艺术规律,更是梅兰芳做人的风骨。梅兰芳把京剧介绍给世界,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无愧于“伟大的演员,美的创造者”这一称号。
五、教学流程图竞猜导入探究艺术美体会人格美课堂小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评、教师评价、生生互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梅兰芳的唱腔特点来展开,从唱腔美讲到人格美,再讲到他的世界地位,层层深入,最后拓展到他的表演艺术,为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京剧艺术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比较合理流畅的。音乐课堂本身应该抓住音乐本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抓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三次演唱这个唱段。第一次是学唱,初步体会梅派唱腔的韵味;第二次是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出梅派唱腔的特点以后,带着这些特点深入演唱,加深理解;第三次唱是唱腔配合了一定的表演,让学生能更深层次体会京剧艺术是一门唱腔和表演完美结合的博大精深的艺术,从而进一步产生对京剧探索的兴趣。但通过教学实践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1、由于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十分陌生甚至有些排斥,所以课堂的表现环节参与不够积极,应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2、从整体来看,整堂课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