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机器模型大比拼(一)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机器模型大比拼(一)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21 16: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教学设计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科学 备课时间 5.15
课 题 机器模型大比拼(一)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单元主题 科学擂台——机器模型
单元 解读 “科学擂台﹣﹣机器模型”是本册的STEAM综合课程单元,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机械”等单元内容之后,以工程实践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任务—调研—设计—制作—测试—展示——改进"等工程实践的过程。 本单元通过创设“校园STEAM创客大赛”的情境,引领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通过选择材料和工具、绘制图样、制作组装机器模型、测试和改进、展示、交流、评价,完成整个工程实践过程,体现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整合。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设计方案、加工制作、沟通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尝试采用新的思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设计制作机器模型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能接受他人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研究方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机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课 标 要 求 本单元对应的课标知识内容是: 17.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 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8.2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 利用摄影、录像、文字与图案、绘图或实物,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 ·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简单器具、生产物品或完成任务。 18.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 根据设计意图,分析可利用的资源。 · 简单评估完成一个产品或系统的可行性,预想使用效果。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某个工程设计,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教 材 分 析 本课以工程实践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活动。"任务"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校园STEAM创客大赛"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并提出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具体问题,认识工程实践的项目流程,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提升重物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优缺点,为后续的机器模型设计提供依据。"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分析、方案构思和方案呈现等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设计、筛选机器模型制作方案,并用草图呈现出来,为第二课制作机器模型提供基础。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明确任务、确定主题、获取信息、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利用新的思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设计制作机器模型方案的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大家意识、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 本课的重点是设计机器模型制作方案。
学 情 分 析 设计制作方案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一是收集信息,如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查阅资料、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浏览互联网等二是可行性分析,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利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三是方案构思,把明确问题时提出的设计要求,具体落实到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呈现出产品的具体形象,是设计思想、设计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设计者设计风格和设计水平的展现:四是方案呈现,即把模糊设计、草图具体化;五是方案筛选,即依据一定的原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筛选。 机器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如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压路机、打桩机、搅拌机、电梯、机器人等。机器作为一种现代常用工具,已经与当今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普遍从小喜欢各种各样的机器,五年级学生更是对各类机器的结构充满兴趣,但他们缺乏对各类机器,特别是能够提升重物的机器进行有目的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不清楚这类机器的结构与其工作原理和过程。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种简单机械与机器的组成等相关科学知识,熟悉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并且已经掌握了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些都为他们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教 学 目 标 知道工程的核心是建造,提升方法和工艺。 通过绘图,对模型有更直观的认识。 可以根据绘图手动完成制作。
重难点 分析 【学习重点】通过讨论、绘图等一系列操作能熟练掌握机器模型的构造。 【学习难点】可以将自己所学与他人分享的同时,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预 学 任 务 单 预习课本,收集生活中机器模型图片。 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绘图工具、笔等。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任务 1.导入:学校要举行“校园STEAM创客大赛”,让我们一起参与吧!(出示任务及要求课件)我们比赛的任务是设计、制作一台能够提升重物的机器模型,用尽可能小的力,将500克重物提升到30厘米高的平台。要求:轻松省力,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稳固可靠;材料环保,方便制作;成本低廉,外形美观。 2.提问:能够提升重物的机器模型有哪些?根据兴趣和需求,我们选择哪个具体项目呢?同时,根据任务和要求,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具体问题又是什么呢? 3.交流:小组交流,将小组选择的项目名称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7页中。 4.汇报:组织学生汇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具体问题。 (二)获取信息 1.引导: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提升重物的机器,这些机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课前,我们已经通过查阅书籍、浏览网络、咨询专家、用户调查等方式获取了大量机器的信息。现在,我们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并通过调研报告呈现出来。调研报告需要概括出机器的结构、工作过程以及优缺点等关键信息。 2.整理信息:小组合作整理信息,完成调研报告,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7页中。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总结 1.讨论:这些提升重物的机器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这些机器能够省力吗?为了省力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和创新? 2.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总结: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一)思维发散,技术分析 1.引导:工程的关键是设计,而机器模型设计的重点是省力、结构更稳固和选择材料。我们可以采用概念图的方法,分析机器在省力、结构与材料等主要问题上的多种可行性解决方案。 2.分析:小组合作利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设计分析,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二)聚合思维,构思方案 1.讲解:我们可以采用组合法构思机器模型。从省力、材料、结构等设计的几个内容中,各选择一项进行组合,比如动滑轮、定滑轮、长方形框架、插接方式、电动机、轮轴、皮带传动、平台、开关、废旧木质材料等,将各项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想象出一个提起重物的机器模型。这样的组合选项很多,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很多制作模型的方案。 2.设计:小组合作按组合法自由选择,组合成若干个提起重物的机器模型。 (三)绘制草图,方案呈现 1.绘制:学生分别将自己的设计方案画下来,并从中选择最具特色的方案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8页中。 2.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各自设计的方案,并预测其使用效果。 (四)筛选方案,修改完善 1.筛选:小组合作,按照标准筛选设计方案。 2.展示:指定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终选方案,引导其他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改进: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先修改完善自己的终选方案,然后绘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8页中,并对终选方案进行星级评价。 4.评价:教师对小组或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
板书 设计 机器模型大比拼(一) 任务 调研 设计
教学 反思 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引入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能亲手制作模型,并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附:课后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项目化作业、实践性作业、能力提升作业、基础作业等)
分层布置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精彩补白,正确掌握课本 1.在日常生活中,由( )组成的复杂机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问题。 2.在分析起重机模型的时候,要关注机器的( )、( )与材料等主要问题。 3.机器一般由( )、( )、( )和控制部分四个部分组成。 4.机器常用到( )、( )、( )和斜面等简单机械进行综合使用。 5.明确任务之后,进行( ),能够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信息。 巩固基础知识,奠定基础。 8分
拓 展 性 作 业 择优录取,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1.设计调研的方法有( )。 ②实地调查 ②上网搜集 ③查阅资料 ④询问他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②③ D. ③④①②③④ 2.下列材料中比较适合用来制作起重机器模型的有( )。 A.玻璃板;木板 B.木板;塑料板 C. 泡沫板;玻璃板 D.塑料板;泡沫板 3.机器模型设计过程中不是必须兼顾的是( )。 A.省力 B.制作简便 C.造型独特 D.稳固可靠 4.如果设计一台洗衣机,应最注重的是要有( )。 A. 冷冻功能 B. 洗衣功能 C.照明功能 D.发电功能 5.科学小组要设计一台简单的机器,以下部分不用考虑的是( )。 A.动力部分 B.传动部分 C.工作部分 D.取暖部分 开拓学生思维,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1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