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平许济洛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时下,作为新型低空交通方式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已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热捧。深圳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消费级和工业级无人机分别占到全球产量的75%和50%。2023年6月,全球知名eVTOL研发制造商德国Lilium将中国总部落地深圳。2024年1月,深圳坪山区率先推出eVTOL深圳到珠海的固定航线补贴政策,预计2025年可投入商业运营,150公里飞行10多分钟。完成下面小题。
1. 德国Lilium将中国总部落地深圳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政策 C. 技术 D. 产业链
2. 坪山区推出固定航线补贴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 提高企业竞争力 B. 降低两地出行成本
C. 培育低空经济 D. 增加政府税收
3. 推测低空eVTOL的主要消费人群可能为( )
①上班族 ②商务人士 ③游客 ④学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城市群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功能分工深化对形成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起重要作用。通常用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来测度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水平,其计算公式如图下。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 注: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包括通用航空、仓储和邮政快递、生产性租赁、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培训、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等。
4. 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越高,说明中心城市相较于外围城市( )
A. 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速越慢 B. 制造业从业人数增速越快
C 第二产业越发达 D. 第三产业越发达
5. 提升中原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做大做强郑州的先进制造业 ②强化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
③大力发展许昌等地的服务业 ④提升郑州的金融服务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14年,兰新高铁建成通车,其线路并没有直接沿着传统的河西走廊经武威向西北,而是先向西绕道西宁后再向西北(下图)。兰新高铁建成至今,因灾害多次中断,正常运行时间仅有3年多。完成下面小题。
6. 兰新高铁绕道西宁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河流 C. 耕地 D. 客流
7. 兰新高铁多次中断主要是因为( )
A. 沙尘暴 B. 冻融灾害 C. 地质灾害 D. 暴雨洪涝
8. 推测兰新高铁最易中断的路段为( )
A. 兰州一张掖 B. 张掖一嘉峪关 C. 嘉峪关一哈密 D. 哈密一乌鲁木齐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支流呈小角度(锐角)方向顺主流方向汇入干流。但有时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支流也会呈大角度(钝角)甚至相反方向汇入干流,这种支流水系被称为“倒枝状”水系。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某河流水系从甲至乙阶段水系重组的演化过程。甲阶段a河河道上并没有瀑布,乙阶段在B处附近新形成一处瀑布,该瀑布形成后不断向A处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河流水系演化至乙阶段时,属于“倒枝状”的支流是( )
A. AB段 B. BC段 C. DC段 D. EB段
10. “倒枝状”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壳运动隆起 ②地壳断裂下陷 ③河流下切侵蚀 ④河流溯源侵蚀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乙阶段,瀑布附近上、下游河谷横剖面最可能是( )
A. 上游呈“V”形,下游呈“U”形 B. 上游呈“V”形,下游呈“V”形
C. 上游呈“U”形,下游呈“V”形 D. 上游呈“U”形,下游呈“U”形
二、非选择题:共9道大题,共160分。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柑是以色列培育的柑橘杂交晚熟高糖品种,喜湿怕涝,适宜均温17.5℃以上。2004年引入重庆,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到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其中南宁武鸣沃柑品质最优、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被誉为“中国沃柑之乡”。武鸣沃柑鲜果肉嫩汁多、低酸爽口,富含维生素C,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区域百强品牌;挂果采收期长,每年3月开花,次年1-2月熟果采摘上市,最长可挂果到5月。目前,武鸣沃柑产业产值年超百亿,种植户以“先接单,后采摘”的订单销售方式为主,当地正积极探索“果汁+橘皮茶+中药陈皮”等深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南宁武鸣区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
(1)简述武鸣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地形对武鸣沃柑品质、产量的有利影响。
(3)分析武鸣种植户以“先接单,后采摘”订单销售方式为主的原因。
(4)说明当地积极探索沃柑深加工产业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陆相生油理论”认为,在陆相沉积环境中,动植物等有机物质都可以作为生油母质,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可形成油气资源。冷湖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雅丹地貌区,是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实证。其下部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纪沉积相(图1),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河流众多,动植物和藻类繁盛,以远古湖泊的淡水沉积环境为主,湖相沉积的泥岩和页岩(J1+2)地层中富含烃源岩(烃源岩指能大量生成和排出油气的岩石,它富含有机质并能达到将其转化成油气埋藏深度的温度和压力)。其上部地层形成于新生代,为颗粒粗大的砾状砂岩(E1+2、E3)和颗粒细密的泥岩(N1、N)沉积层,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盆地断陷幅度巨大,褶皱和断层广布。地质考证发现冷湖地区油气藏多为“下生上储封盖组合”,即油气从下部烃源岩生成后运移储存在上部砾状砂岩层的顶部后被封盖,如冷科1井岩层垂直剖面(图2)。
1955年,我国8位南方女地质队员进入冷湖迷宫般的风蚀残丘中寻找石油,返回途中,铺天盖地的黄沙和白粉末笼罩了荒漠,掩埋了来时的印记,因迷路长眠在“南八仙"一带,成为我国柴达木石油精神的先驱。
(1)结合“陆相生油理论”,分析冷湖中生代侏罗纪烃源岩形成的物质基础。
(2)简述内力作用在冷湖地区油气资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说明冷科1井形成“下生上储封盖组合”油气藏的地理过程。
(4)推测地质队员遭遇自然灾害名称,并简述其成因。2024届河南省平许济洛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时下,作为新型低空交通方式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已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热捧。深圳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消费级和工业级无人机分别占到全球产量的75%和50%。2023年6月,全球知名eVTOL研发制造商德国Lilium将中国总部落地深圳。2024年1月,深圳坪山区率先推出eVTOL深圳到珠海的固定航线补贴政策,预计2025年可投入商业运营,150公里飞行10多分钟。完成下面小题。
1. 德国Lilium将中国总部落地深圳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政策 C. 技术 D. 产业链
2. 坪山区推出固定航线补贴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 提高企业竞争力 B. 降低两地出行成本
C. 培育低空经济 D. 增加政府税收
3. 推测低空eVTOL的主要消费人群可能为( )
①上班族 ②商务人士 ③游客 ④学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深圳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消费级和工业级无人机分别占到全球产量的75%和50%,说明深圳相关无人机产业链完善,有助于德国Lilium将中国总部落地深圳,D正确;无人机的市场不仅仅是深圳,而是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市场不是主导因素,A错误;政策会影响该企业在深圳落户,但并非最主要因素,排除B;德国Lilium的相关生产技术很先进,并非为了提高技术而落户深圳,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坪山区推出固定航线补贴政策将使得低空飞行更易推行,进行市场化运营,有助于深圳培育低空经济,C正确;eVTOL是国外企业,深圳坪山区政府的相关政策补贴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国外企业的竞争力,A错误;题目并没有关于两地固定航线的飞行成本,无法判断是否降低,排除B;政策补贴之后相关税收有所减少,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上班族和学生的出行距离短,一般是在一个城市之内,而低空eVTOL是在深圳到珠海,跨市而且距离长,主要消费人群不太可能是上班族和学生,①④错误;商务人士长距离出行次数多,且消费能力强,为节省路途时间可能采用低空eVTOL,低空飞行属于新兴事物,对游客吸引力强,所以推断低空eVTOL的主要消费人群可能为商务人士和游客,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城市群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功能分工深化对形成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起重要作用。通常用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来测度城市群的功能分工水平,其计算公式如图下。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 注: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包括通用航空、仓储和邮政快递、生产性租赁、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培训、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等。
4. 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越高,说明中心城市相较于外围城市( )
A. 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速越慢 B. 制造业从业人数增速越快
C. 第二产业越发达 D. 第三产业越发达
5. 提升中原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做大做强郑州的先进制造业 ②强化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
③大力发展许昌等地的服务业 ④提升郑州的金融服务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4. D 5. D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越高,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值越大或外围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值越小;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越高,说明中心城市相较于外围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速越快,A错误;制造业从业人数增速越慢,B错误;据材料知,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包括通用航空、仓储和邮政快递、生产性租赁、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培训、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等,中心城市相较于外围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增速越快,第三产业发达,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越高,D正确,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越高,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值越大或外围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值越小,做大做强郑州(中心城市)的先进制造业,不利于提升中原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①错误;强化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促进人员和商贸往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利于提升中原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②正确;大力发展许昌(外围城市)等地的服务业,会降低中原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③错误;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金融服务能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利于提升中原城市群功能分工指数,④正确。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是从服务功能角度对服务业进行的一种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理解为一种中间服务部门,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而生活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主要用于居民最终消费。
2014年,兰新高铁建成通车,其线路并没有直接沿着传统的河西走廊经武威向西北,而是先向西绕道西宁后再向西北(下图)。兰新高铁建成至今,因灾害多次中断,正常运行时间仅有3年多。完成下面小题。
6. 兰新高铁绕道西宁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河流 C. 耕地 D. 客流
7. 兰新高铁多次中断主要是因为( )
A. 沙尘暴 B. 冻融灾害 C. 地质灾害 D. 暴雨洪涝
8. 推测兰新高铁最易中断的路段为( )
A. 兰州一张掖 B. 张掖一嘉峪关 C. 嘉峪关一哈密 D. 哈密一乌鲁木齐
【答案】6. D 7. C 8. A
【解析】
【6题详解】
兰新高铁未走直线而是绕道西宁,其主要目的是扩大辐射范围,照顾沿线重点城市客流交通需求,主导因素是客流,D对;绕路坡度增大,主导因素不是地形,A错;绕道西宁经过的河流增多,B错;少占耕地不是主要目的,C错,故选D。
【7题详解】
读图可知,兰新高铁自兰州至嘉峪关段沿途等高线密集,且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地震多发,导致建成后多次中断,需重新铺设轨道,C正确;兰新高铁主要途径西北地区,冻融灾害及暴雨灾害较少,BD错误;沿途虽有沙尘暴,但高铁挡风墙、高架桥墩可减少沙尘暴的影响,不会因为沙尘暴导致高铁多次中断,A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兰新高铁中断主要是因为地质灾害。读图可知,与其它路段相比,兰州-张掖路段等高线最密集,且高铁线路横穿等高线,沿途坡度大,且多地震,最易出现地质灾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兰新高铁,是中国西北地区一条连接兰州市和新疆乌鲁木齐市的高速铁路。该铁路全长1776公里,自兰州市出发,途经甘肃、青海和新疆三省区,最终到达乌鲁木齐市。兰新高铁的建成,增添了一条中国西北地区的高铁线路主干线。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加强西北地区与中东欧国家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支流呈小角度(锐角)方向顺主流方向汇入干流。但有时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支流也会呈大角度(钝角)甚至相反方向汇入干流,这种支流水系被称为“倒枝状”水系。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区某河流水系从甲至乙阶段水系重组的演化过程。甲阶段a河河道上并没有瀑布,乙阶段在B处附近新形成一处瀑布,该瀑布形成后不断向A处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河流水系演化至乙阶段时,属于“倒枝状”的支流是( )
A. AB段 B. BC段 C. DC段 D. EB段
10. “倒枝状”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壳运动隆起 ②地壳断裂下陷 ③河流下切侵蚀 ④河流溯源侵蚀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乙阶段,瀑布附近上、下游河谷横剖面最可能( )
A. 上游呈“V”形,下游呈“U”形 B. 上游呈“V”形,下游呈“V”形
C. 上游呈“U”形,下游呈“V”形 D. 上游呈“U”形,下游呈“U”形
【答案】9. D 10. D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题目信息可知,“倒枝状”水系是干支流呈钝角的水系,由图中信息可知,乙阶段ABC段为河流干流。AB段、BC段为干流而非支流,AB错;CD段为“倒枝状”支流,但是形成于乙阶段之前,不符合题意,C错;EB是乙阶段才形成的,且与干流呈钝角,D对。故选D。
【10题详解】
由图中河流演化过程推测,EF处地壳隆起,导致EB段倒流,①对,②错;CB段溯源侵蚀,将分水岭侵蚀打通,最终与AB段相通,形成新的干流,而EB段成为“倒枝状”支流,③错,④对。D对,ABC错。故选D。
【11题详解】
由图中河流演化过程推测,CB段为下位河流,通过溯源侵蚀与上位河相通后,上位河与之形成新河流干流,落差增大,下蚀增强,在岩层较为坚固处形成瀑布,故瀑布下游河谷下蚀作用强,横剖面呈“V”形;而演化前a河段上并没有瀑布,瀑布形成后不断向A处移动,说明AB段原来流速平缓,且河流中有较多沉积物可供侵蚀,应为展宽沉积的“U”形河谷,演化后成为瀑布上游,C对,ABD错。故选C。
【点睛】溯源侵蚀: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
二、非选择题:共9道大题,共160分。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柑是以色列培育的柑橘杂交晚熟高糖品种,喜湿怕涝,适宜均温17.5℃以上。2004年引入重庆,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到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其中南宁武鸣沃柑品质最优、产量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被誉为“中国沃柑之乡”。武鸣沃柑鲜果肉嫩汁多、低酸爽口,富含维生素C,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区域百强品牌;挂果采收期长,每年3月开花,次年1-2月熟果采摘上市,最长可挂果到5月。目前,武鸣沃柑产业产值年超百亿,种植户以“先接单,后采摘”的订单销售方式为主,当地正积极探索“果汁+橘皮茶+中药陈皮”等深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南宁武鸣区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
(1)简述武鸣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地形对武鸣沃柑品质、产量的有利影响。
(3)分析武鸣种植户以“先接单,后采摘”订单销售方式为主的原因。
(4)说明当地积极探索沃柑深加工产业对乡村振兴积极意义。
【答案】(1)地形以(低海拔)盆地(或盆地、丘陵)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内部起伏小(或山地环绕北、东、南,成马蹄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2)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东北部地势高,利于阻挡冬季风入侵,受寒潮影响较小;西南部地势低(或西南部有缺口),利于夏季风进入,生长期带来丰沛的降水;坡地利于排水,减少洪涝灾害;坡地起伏较小,可种植的面积较大,且利于田间管理。
(3)武鸣沃柑挂果采收期长,利于长期接单,随时采摘;纬度低气温高,鲜果采摘后常温存储宜变质;冷库储存成本增加,品质下降;品质好,知名度高,市场销售行情好;晚熟,与其他柑橘类水果错峰上市,销售行情好;我国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快速发展,助力订单销售。
(4)延长沃柑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产业兴农;扩大沃柑需求,利于乡村居民就业和增收;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减少乡村空心化;增加政府税收,改善乡村基础设施。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武鸣种植沃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数值相对较低且较为稀疏,说明以低海拔地形为主。中间区域等高线数值较小且较为集中,表明是盆地地形。整体上呈现出以(低海拔)盆地为主的地形特点。四周的等高线数值较大,体现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的格局。从地势倾斜方向来看,等高线数值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说明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且周边山地环绕形成类似马蹄形的形态。
【小问2详解】
武鸣区相对较低的海拔使得热量条件较好,满足了沃柑对均温较高的生长需求。东北部较高的地势可以有效阻挡冬季冷空气的入侵,减少沃柑遭受寒潮冻害的几率,保证其生长。西南部地势较低或有缺口,有利于夏季风的进入,在沃柑生长期能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坡地地形有利于排水,降低了洪涝灾害对沃柑的影响。同时,起伏相对较小的坡地提供了较大的可种植面积,也方便进行田间管理。
【小问3详解】
武鸣沃柑挂果采收期长,这就为长期接单提供了基础,能够根据订单需求进行灵活采摘。该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鲜果采摘后如果常温储存容易变质,而冷库储存会增加成本且可能影响品质。武鸣沃柑因品质优良而知名度高,市场销售行情好,有稳定的订单需求。其晚熟的特点使得它与其他柑橘类水果的上市时间错开,在市场上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销售行情好。如今我国电商和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发展迅速,为这种订单销售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小问4详解】
通过发展深加工产业,延长了沃柑的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兴旺发展。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对沃柑的需求,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乡村居民的收入。良好的产业前景能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减少乡村人口外流导致的空心化现象。产业发展带来的税收增加可以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改善乡村的发展环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陆相生油理论”认为,在陆相沉积环境中,动植物等有机物质都可以作为生油母质,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可形成油气资源。冷湖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雅丹地貌区,是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重要实证。其下部地层为中生代侏罗纪沉积相(图1),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河流众多,动植物和藻类繁盛,以远古湖泊的淡水沉积环境为主,湖相沉积的泥岩和页岩(J1+2)地层中富含烃源岩(烃源岩指能大量生成和排出油气的岩石,它富含有机质并能达到将其转化成油气埋藏深度的温度和压力)。其上部地层形成于新生代,为颗粒粗大的砾状砂岩(E1+2、E3)和颗粒细密的泥岩(N1、N)沉积层,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盆地断陷幅度巨大,褶皱和断层广布。地质考证发现冷湖地区油气藏多为“下生上储封盖组合”,即油气从下部烃源岩生成后运移储存在上部砾状砂岩层的顶部后被封盖,如冷科1井岩层垂直剖面(图2)。
1955年,我国8位南方女地质队员进入冷湖迷宫般的风蚀残丘中寻找石油,返回途中,铺天盖地的黄沙和白粉末笼罩了荒漠,掩埋了来时的印记,因迷路长眠在“南八仙"一带,成为我国柴达木石油精神的先驱。
(1)结合“陆相生油理论”,分析冷湖中生代侏罗纪烃源岩形成的物质基础。
(2)简述内力作用在冷湖地区油气资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说明冷科1井形成“下生上储封盖组合”油气藏的地理过程。
(4)推测地质队员遭遇的自然灾害名称,并简述其成因。
【答案】(1)当时(中生代)气候温暖湿润,陆地上动植物繁盛,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古湖中藻类、动植物大量繁殖,湖相沉积层中富含机质。
(2)断裂下陷形成的盆地,为巨厚地层的形成提供环境;地壳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为油气生成和运移提供能量和动力;板块运动形成的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板块挤压行成的背斜构造为油气富集提供空间。
(3)下部烃源岩的温度和压力,促使大量油气生成后沿断层向上运移;上部砾状砂岩层颗粒粗大,埋藏浅压实弱,上升后的油气易存储在其大孔隙地层中;砾状砂岩层为背斜构造,密度较小的油气向其顶部长期运移后不断富集;地表细颗粒泥岩形成致密的拱形封盖层,最终将大量油气封堵,形成油气藏。
(4)沙尘暴(盐尘暴)。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风化作用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表广布黄沙、盐碱粉末等碎屑物;地处西北风的下风向,叠加西部山口的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冷科1井岩层垂直剖面图和中生代侏罗纪沉积相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质时期矿产资源的形成、内力作用、气象灾害的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陆相生油类似于石油的形成,需要地质时期生物丰富,中生代侏罗纪时地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陆地上动植物繁盛,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形成陆相生油类物质来源丰富;古湖中藻类、动植物大量繁殖,湖相沉积层中富含机质。
【小问2详解】
油气储存在冷湖之中,而冷湖的形成与内力关系密切,断裂下陷形成的盆地,盆地凹陷积水成湖,为巨厚地层的形成提供环境;地壳内部的温度和压力提供内力为油气生成和运移提供能量和动力;板块之间的运动形成的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便利的通道;石油和天然气存在于背斜之中,板块挤压行成的背斜构造为油气富集提供空间。
【小问3详解】
下部烃源岩生成后,受内力作用的温度和压力影响,促使大量油气生成后沿断层向上运移丙存储;上部砾状砂岩层颗粒粗大,岩层之间的缝隙较大,埋藏浅压实弱,上升后的油气易存储在其大孔隙地层中;砾状砂岩层为背斜构造,相对于地下水的密度较小的油气向其顶部长期运移后不断富集,形成矿产资源;地表细颗粒泥岩逐渐沉积形成,致密的拱形封盖层覆盖在油气田之上,最终将大量油气封堵,形成油气藏。
【小问4详解】
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强劲;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光照非常充足,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极强,风化壳物质多,地表广布黄沙,当地土壤盐碱化严重,盐碱粉末等碎屑物多;地处西北风的下风向,叠加西部山口的狭管效应,风力强劲。所以当地多沙尘暴和盐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