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5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 细胞中无机盐常以离子形式存在
C. 无机盐溶解于水后被植物吸收
D. 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
2. 某同学拟鉴定一种白色果实中的有机物。下列鉴定方法错误的是( )
A.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
B. 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
C.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 用碘液鉴定蔗糖
3.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B. 无氧呼吸能生成少量的 ATP
C. 有氧呼吸过程会生成水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
4. 某肽结构式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 该肽由4个氨基酸缩合而成
C. 肽键生成的同时有 H2O 产生
D. 氨基酸序列影响该肽的功能
5. 某同学以新鲜菠菜叶片为材料提取和分离色素,图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蒸馏水提取色素效果最佳
B. 带1的色素表示叶绿素b
C. 带3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D. 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6. 下列不属于衰老细胞特征的是( )
A.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 细胞膜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C. 细胞内的水分减少
D. 细胞内的自由基增多
7.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中含有氮元素
B. RNA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C. 某些蛋白质有酶的活性
D. 某些RNA 有酶的活性
8. 关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应将植物材料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 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保持有水状态
C. 先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
D.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
9. 图示人体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细胞吞噬病毒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 白细胞能裂解病毒与溶酶体有关
C.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高尔基体中合成
D. 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受细胞核控制
10. 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
A. ATP 合成的主要场所
B. 遗传信息库
C.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D. 遗传的控制中心
11. 施莱登在对多种植物组织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后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 )
A. 分类单位 B. 基本单位 C. 遗传单位 D. 进化单位
12. 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光合色素和环状DNA 分子等,但没有核膜。该细胞属于( )
A. 真核细胞 B. 原核细胞 C. 多核细胞 D. 分化细胞
13. 下列关于“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小
B. 细胞液初始浓度低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
C. 蔗糖和水分子都能自由进出细胞
D. 质壁分离复原后不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14. 图示细胞膜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Ⅰ表示细胞膜的外表面
B. ①由糖类和蛋白质分子形成
C. ②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 ③在细胞膜中均匀分布
15. 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摄取周围的细菌或生物大分子后形成囊泡。这种方式属于( )
A. 胞吞
B 自由扩散
C. 胞吐
D. 协助扩散
16. 吃米饭时细细咀嚼会觉得有淡淡的甜味。与该现象有关的酶是( )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蔗糖酶
17. 下列图示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 数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18. 下列实验或现象中,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新植株
B. 壁虎断尾后长出新尾巴
C. 水稻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D. 落地生根 (一种植物)叶缘长出新植株
19. 下列关于如图 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可分化成多种细胞
B. ③和⑤的遗传信息不同
C. ①→②经历了细胞分化
D. 血红蛋白基因在⑦中不表达
20. 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
B. 细胞通过细胞骨架进行物质运输
C. 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 细胞间通过激素和受体传递信息
21. 某同学用橡皮泥制作二倍体的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变化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同源染色体
B. 应体现出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的趋势
C. 需将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放在细胞同一极
D. 该模型有助于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
22. 某同学用激光笔照射弹簧,可观察到相应图像(如图)。该实验模拟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B. DNA 分子X射线衍射实验
C. 测定 DNA 中嘌呤与嘧啶含量
D. 探究 DNA 半保留复制机制
23. 为确定某人的生物学身份,可检测其血液中的( )
A. 氨基酸
B. 核糖核酸
C. 脂肪酸
D. 脱氧核糖核酸
24. 实验课上某同学组装DNA 双链模型(要求含10个碱基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模型中脱氧核糖和碱基的比例为1:1
B. 碱基和磷酸连接排列在模型的外侧
C. 碱基A和T的数量分别为6个和4个
D. 最多能组装出20种不同的DNA 模型
25. 某同学拟用彩球和两个小桶体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
B. 同时从两个小桶各抓取1个彩球并记录结果
C. 记录后将彩球放回原小桶然后重复操作
D. 若取4次球,必有2次取球组合颜色不同
26. 研学小组对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应选择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B. 该调查有助于提高学生预防遗传病的意识
C. 患者家系中发病率代表其所在地区发病率
D. 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
27. 二倍体脉孢霉细胞内有14条染色体,细胞依次发生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最终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A. 7 B. 14 C. 21 D. 28
28. 下列关于二倍体(2n)生物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B. 减数分裂Ⅰ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D. 形成配子有 n条染色体
29. 位于不同常染色体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与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结婚,准备生育三个子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女性只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B. 该男性只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C. 子女中有双隐性纯合子个体
D. 子女的表型有2种可能
30. 图示某伴性遗传病系谱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病是伴 Y 染色体遗传病
B. 该病由显性基因控制
C. Ⅱ-2 不携带a基因
D. Ⅰ-2 和Ⅲ-2 基因型不同
31. 某种黄色小鼠毛色受基因A控制。A表达时呈黄色,A不表达时呈黑色;A也受表观遗传调控,使个体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色的改变受 A 表达的调控
B.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毛色有可能不同
C. A受表观遗传调控使其表达量上升
D. 毛色的改变可能受 DNA 甲基化影响
32. 人体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苯丙酮尿症。其本质是发生了( )
A. 碱基序列改变
B. DNA 甲基化
C. 氨基酸序列改变
D. 酶空间结构改变
33. 科学家发现,原癌基因RAS突变可促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细胞中不含 RAS基因
B. RAS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
C. 抑制RAS 蛋白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癌症
D. RAS基因可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34.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
B. 21 三体综合征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
C. 猫叫综合征由染色体数量变异引起
D. 红绿色盲由多对基因控制
35. 下列培育或选育过程中,运用基因重组原理的是( )
A. 多莉羊的培育
B. 嫁接培育荔枝苗
C. 太空椒的选育
D. 杂交水稻的选育
36.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加快耐药菌株的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生素与细菌进化无关
B. 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耐药变异
C. 细菌的耐药性变异可遗传
D. 抗生素不影响菌群耐药基因频率
37. 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小黑麦。图示小黑麦育种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普通小麦与黑麦为同一物种
B. 小黑麦配子中含八个染色体组
C. 秋水仙素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小黑麦需长期进化才形成
38. 下列概念关系,层次由小到大的是( )
A.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B. 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C. 基因→脱氧核苷酸→DNA→染色体
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39. 以矮茎豌豆为母本,与高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矮茎豌豆开花后去雄
B. 高茎豌豆开花前去雄
C. 矮茎豌豆雌蕊成熟时人工授粉
D. 矮茎豌豆授粉前不需要套袋
40. 某保护区的研究者测定多种鸟类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这为分析不同鸟类的亲缘关系提供( )
A. 比较解剖学证据
B. 古生物化石证据
C. 分子生物学证据
D. 胚胎学证据
二、单选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紫锥菊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四倍体比二倍体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和更高的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图示两种紫锥菊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
回答以下问题。
41. 在四倍体紫锥菊育种过程中,需要对诱变后的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可观察统计染色体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42. 下列关于紫锥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 叶绿体色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 ATP 和 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D. 暗反应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43. 在紫锥菊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 )
A. O2和CO2
B. ATP 和 NADPH
C. ATP 和 CO2
D. O2和NADPH
44. 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重要因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二倍体光合速率逐渐下降
B. b~c 二倍体呼吸速率逐渐升高
C. c~d四倍体光合速率逐渐升高
D. a~d 四倍体呼吸速率逐渐升高
45. 与二倍体相比,下列关于四倍体紫锥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速率更高
B. 任何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均更高
C. 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需要更高的光照强度
D. 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更高可能与其有机物积累更多有关
镰状细胞贫血(S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等位基因R、r控制。SCD患者红细胞携氧能力大幅下降。回答以下问题。
46. 图示 SCD病因, 图中的“? ”所指的序列为( )
A. GUA B. GTA C. CAT D. CUU
47.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基因序列发生了碱基的替换
B. ②、③过程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
C. ②、③过程需要的酶不同
D. ③过程不需要其他类型的RNA 参与
48. 图为SCD家系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Ⅲ-2的基因型为( )
A. RR 或Rr B. RR C. rr D. Rr或rr
49. 推测Ⅱ-1和Ⅱ-2 第三个子女患 SCD的概率为( )
A. 1/2 B. 1/4 C. 1/8 D. 1/16
50. SCD 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对疟疾具有较强抵抗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SCD 属于表观遗传疾病
B. DNA 复制发生差错可能导致遗传疾病
C. 基因突变对生物是否有利与环境有关
D. 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比例较高2024年第一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学
本试卷共8页,5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 细胞中无机盐常以离子形式存在
C. 无机盐溶解于水后被植物吸收
D. 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只有少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骨骼和牙齿的成分CaCO3等。无机盐的作用有:①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部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②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缺钙时哺乳动物会抽搐。③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④维持正常渗透压,即水盐平衡。
【详解】A、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溶质需要溶解在自由水中,A正确;
B、细胞中无机盐含量很少,但是非常重要,常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
C、无机盐溶解于水后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被植物吸收,C正确;
D、无机盐不具备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2. 某同学拟鉴定一种白色果实中的有机物。下列鉴定方法错误的是( )
A.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
B. 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
C.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 用碘液鉴定蔗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A、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A正确;
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
D、用碘液鉴定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D错误
故选D。
3.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B. 无氧呼吸能生成少量的 ATP
C. 有氧呼吸过程会生成水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形成丙酮酸和[H](NAD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与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H](NAD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NADH)与氧气结合生产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合成ATP。
【详解】A、对真核细胞而言,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A错误;
B、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生成少量的 ATP,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H](NADH)与氧气结合生产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
D、肌细胞(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并且不会伴随二氧化碳的生成,D正确。
故选A。
4. 某肽结构式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 该肽由4个氨基酸缩合而成
C. 肽键生成的同时有 H2O 产生
D. 氨基酸序列影响该肽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详解】A、据图可知,该肽中含有C、H、O、N四种元素,A正确;
B、结构“-CO-NH-”中连接的化学键是肽键,该肽中4个肽键,连接5个氨基酸,B错误;
C、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同时,有水的产生,C正确;
D、肽的功能受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氨基酸序列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5. 某同学以新鲜菠菜叶片为材料提取和分离色素,图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蒸馏水提取色素效果最佳
B. 带1的色素表示叶绿素b
C. 带3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D 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色素被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 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A、光合色素不溶于蒸馏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提取色素一般用无水乙醇,不使用蒸馏水,A错误;
B、带1的色素表示溶解度最大的胡萝卜素,B错误;
C、带3的色素表示含量最大的叶绿素a,溶解度最大的胡萝卜素,C错误;
D、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色素被破坏,D正确。
故选D。
6. 下列不属于衰老细胞特征的是( )
A.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B. 细胞膜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C. 细胞内的水分减少
D. 细胞内的自由基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衰老的细胞,细胞内多种酶活性下降,细胞膜物质运输功能减弱,细胞内水分含量减少,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增大。
【详解】A、衰老细胞的多种酶的活性降低,A正确;
B、衰老细胞细胞膜物质运输功能减弱,B错误;
C、细胞衰老,其细胞内的水分减少,C正确;
D、衰老的细胞,其细胞内自由基增多,D正确。
故选B。
7.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中含有氮元素
B. RNA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C. 某些蛋白质有酶的活性
D. 某些RNA 有酶的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酸:
1、基本元素:C、H、O、N、P;
2、分类: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3、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4、成分:基本单位中有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DNA中)、尿嘧啶(RNA中));
5、功能: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分布:真核生物在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有,原核生物在拟核、核糖体中有分布。
【详解】A、蛋白质一定含有的元素为C、H、O、N,A正确;
B、RNA 由核糖核苷酸组成,B错误;
CD、酶的本质大多是为蛋白质,少数为RNA,CD正确。
故选B。
8. 关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应将植物材料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 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保持有水状态
C. 先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
D.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细胞质流动的观察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
【详解】A、实验前应将植物材料放在适宜条件下(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培养,A正确;
B、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保持有水状态,使细胞保持活性,B正确;
C、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时,先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C正确;
D、光学显微镜下仍然无法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D错误。
故选D。
9. 图示人体白细胞吞噬病毒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细胞吞噬病毒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 白细胞能裂解病毒与溶酶体有关
C.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高尔基体中合成
D. 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受细胞核控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2、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
3、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性。
【详解】A、白细胞吞噬病毒时,细胞膜向内凹陷,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病毒的降解需要白细胞溶酶体内水解酶参与,B正确;
C、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在核糖体中合成,C错误;
D、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受细胞核控制,细胞核通过转录、翻译形成水解酶,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
A. ATP 合成的主要场所
B. 遗传信息库
C.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D. 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详解】细胞核的功能有: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而ATP 合成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质,A符合题意。
故选A。
11. 施莱登在对多种植物组织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后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 )
A. 分类单位 B. 基本单位 C. 遗传单位 D. 进化单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施莱登在对多种植物组织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后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 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光合色素和环状DNA 分子等,但没有核膜该细胞属于( )
A. 真核细胞 B. 原核细胞 C. 多核细胞 D. 分化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详解】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蓝细菌细胞内没有核膜,属于原核细胞,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关于“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小
B. 细胞液初始浓度低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
C. 蔗糖和水分子都能自由进出细胞
D. 质壁分离复原后不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质壁分离的前后可以对照,质壁分离过程和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也可以形成对照,符合科学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而观察不到的质壁分离现象,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A错误;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将植物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因此细胞液初始浓度低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B正确;
C、蔗糖能不能自由进出细胞,C错误;
D、质壁分离复原后仍有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只是此时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水分子多于或等于通过细胞膜出细胞的水分子,D错误。
故选B。
14. 图示细胞膜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Ⅰ表示细胞膜的外表面
B. ①由糖类和蛋白质分子形成
C. ②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 ③在细胞膜中均匀分布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糖蛋白,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③表示蛋白质。
【详解】A、①表示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Ⅰ表示细胞膜的外表面,A正确;
B、①表示糖蛋白,由由糖类和蛋白质分子形成,具有识别功能,B正确;
C、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
D、③表示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在生物膜内外侧的分布是不对称、不均匀的,D错误。
故选D。
15. 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摄取周围的细菌或生物大分子后形成囊泡。这种方式属于( )
A. 胞吞
B. 自由扩散
C. 胞吐
D. 协助扩散
【答案】A
【解析】
【分析】胞吸收物质的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小分子物质一般是跨膜运输的方式,大分子物质是通过胞吞或胞吐的方式运输的。
【详解】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摄取周围的细菌或生物大分子后形成囊泡。这种方式属于胞吞,借助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 吃米饭时细细咀嚼会觉得有淡淡的甜味。与该现象有关的酶是( )
A. 淀粉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蔗糖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详解】米饭中含有淀粉,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分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具有甜味。
故选A。
17. 下列图示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 数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B、染色体数目的判断依据是着丝粒的数目,在植物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2n4n),有丝分裂结束,染色体数目恢复至体细胞水平(4n2n),A错误,B正确;
CD、DNA数目的判断依据是,当染色单体存在时,DNA数目等于染色单体的数目,当染色单体不存在时,DNA数目等于染色体的数目,DNA的数目加倍发生于S期(2n4n),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含有染色单体,DNA数目为4n,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消失,但染色体数目加倍,故DNA数目依旧为4n,有丝分裂末期结束,DNA数目平均分配至两个子细胞,DNA数目由4n2n,C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实验或现象中,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新植株
B. 壁虎断尾后长出新尾巴
C. 水稻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D. 落地生根 (一种植物)叶缘长出新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裂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有机体或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详解】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培养成新植株(完整的有机体)能体现细胞全能性,A不符合题意;
B、壁虎断尾后长出新尾巴并未得到完整有机体或其他各种细胞,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B符合题意;
C、水稻花药(高度分化的细胞)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完整有机体)能体现细胞全能性,C不符合题意;
D、落地生根 (一种植物)叶缘长出新植株,体现了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有机体,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下列关于如图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可分化成多种细胞
B. ③和⑤的遗传信息不同
C. ①→②经历了细胞分化
D. 血红蛋白基因在⑦中不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①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潜能,A正确;
B、分化的细胞具有遗传物质不变性,③肝细胞和⑤神经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B错误;
C、①胚胎干细胞②小肠上皮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稳定性差异,属于细胞分化,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血红蛋白基因在⑦骨骼肌细胞内中不表达,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
B. 细胞通过细胞骨架进行物质运输
C. 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 细胞间通过激素和受体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是通过细胞膜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A正确;
B、细胞骨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C正确;
D、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D正确。
故选B。
21. 某同学用橡皮泥制作二倍体的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变化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同源染色体
B. 应体现出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的趋势
C. 需将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放在细胞同一极
D. 该模型有助于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可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同源染色体,一般大小、形态相似,A正确;
B、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变化之一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B正确;
C、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故需将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放在细胞不同极,C错误;
D、该模型有助于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C。
22. 某同学用激光笔照射弹簧,可观察到相应图像(如图)。该实验模拟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B. DNA 分子X射线衍射实验
C. 测定 DNA 中嘌呤与嘧啶含量
D. 探究 DNA 半保留复制机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某同学用激光笔照射弹簧,可观察到相应图像(如图),图中观察到呈“X”状的衍射图谱,故该实验模拟的是DNA 分子X射线衍射实验,能够说明DNA呈螺旋结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 为确定某人的生物学身份,可检测其血液中的( )
A. 氨基酸
B. 核糖核酸
C. 脂肪酸
D. 脱氧核糖核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每个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因此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可据此特点确定一个人的身份。
【详解】确定某人的生物学身份,可利用每个个体中有特异性的物质来确定,血液中有特异性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氨基酸、核糖核酸和脂肪酸不具有特异性(或个体差异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4. 实验课上某同学组装DNA 双链模型(要求含10个碱基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模型中脱氧核糖和碱基的比例为1:1
B. 碱基和磷酸连接排列在模型的外侧
C. 碱基A和T的数量分别为6个和4个
D. 最多能组装出20种不同的DNA 模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
(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
【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组装含有10个碱基对的DNA双链模型,由于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每个核苷酸都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故模型中脱氧核糖和碱基的比例为1:1,A正确;
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错误;
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故碱基A与碱基T的数量相等,C错误;
D、该DNA要搭建只有10个碱基对的DNA双链结构模型,碱基之间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就会决定第二条的碱基排列顺序,故搭建的DNA种类数最多有410种,D错误。
故选A。
25. 某同学拟用彩球和两个小桶体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
B. 同时从两个小桶各抓取1个彩球并记录结果
C. 记录后将彩球放回原小桶然后重复操作
D. 若取4次球,必有2次取球组合颜色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虽然雌配子的数量比雄配子的数量少,但是管不是雌性生殖器官,还是雄性生殖器官,所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是相等的,即2个小桶内的彩球总数可以不同,但是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A正确;
B、同时从两个小桶各抓取1个彩球并记录结果,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B正确;
C、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记录后将彩球放回原小桶然后重复操作,C正确;
D、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误差越小,结果越准确,抓取4次后记录并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例,误差较大,不一定有2次取球组合颜色不同,D错误。
故选D。
26. 研学小组对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应选择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B. 该调查有助于提高学生预防遗传病的意识
C. 患者家系中发病率代表其所在地区发病率
D. 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
【答案】C
【解析】
【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等,并且应在广大人群随机取样,调查的样本量应该足够大。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者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调查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对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
【详解】A、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
B、研学小组对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有助于提高学生预防遗传病的意识,B正确;
C、患者家系中发病率大于其所在地区发病率,C错误;
D、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D正确。
故选C。
27. 二倍体脉孢霉细胞内有14条染色体,细胞依次发生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减数分裂,最终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A. 7 B. 14 C. 21 D. 28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二倍体脉孢霉细胞内有14条染色体,细胞依次发生一次有丝分裂,得到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4条,再经过一次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得到的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7条,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8. 下列关于二倍体(2n)生物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B. 减数分裂Ⅰ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D. 形成的配子有 n条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A错误;
B、间期进行DNA复制,减数分裂Ⅰ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减数分裂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正确;
D、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染色体减半,故配子中有n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A。
29. 位于不同常染色体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与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结婚,准备生育三个子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女性只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B. 该男性只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细胞
C. 子女中有双隐性纯合子个体
D. 子女的表型有2种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位于不同常染色体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故A/a与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该女性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卵细胞:AB、aB,A错误;
B、结合题干可知A/a与B/b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该男性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AB、Ab、aB、ab,B错误;
CD、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与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结婚,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子女的表型有2种可能(双显和一隐一显),子女中没有双隐性纯合子个体(aab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0. 图示某伴性遗传病系谱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病是伴 Y 染色体遗传病
B. 该病由显性基因控制
C. Ⅱ-2 不携带a基因
D. Ⅰ-2 和Ⅲ-2 基因型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文和系谱图分析:图为某家族中由一对等位基因(设为A/a)控制的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1和Ⅱ-2均正常,生出了患病的Ⅲ-2,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
【详解】A、Ⅲ-2的父亲,Ⅱ-2正常,不符合伴Y遗传的特点,A错误;
B、依据系谱图,Ⅱ-1和Ⅱ-2均正常,生出了患病的Ⅲ-2,说明该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B错误;
C、结合B项和题干信息可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Ⅲ-2的基因型为XaY,Ⅱ-2 的基因型为XAY,不含有a基因,C正确;
D、由于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Ⅰ-2 和Ⅲ-2 基因型相同,均为XaY,D错误。
故选C。
31. 某种黄色小鼠毛色受基因A控制。A表达时呈黄色,A不表达时呈黑色;A也受表观遗传调控,使个体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色的改变受 A 表达的调控
B.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毛色有可能不同
C. A受表观遗传调控使其表达量上升
D. 毛色的改变可能受 DNA 甲基化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
【详解】A、根据题干“某种黄色小鼠毛色受基因A控制。A表达时呈黄色,A不表达时呈黑色”,说明毛色的改变受 A 表达的调控,A正确;
B、由于A也受表观遗传调控,使个体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所以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毛色有可能不同,B正确;
CD、分析题干可知,A基因没有发生甲基化时表达水平最高,小鼠的毛色为黄色,基因被甲基化后,其表达过程会受到抑制,小鼠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说明A受表观遗传调控使其表达量下降,C错误,D正确。
故选C。
32. 人体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苯丙酮尿症。其本质是发生了( )
A. 碱基序列改变
B. DNA 甲基化
C. 氨基酸序列改变
D. 酶空间结构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内部因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
【详解】人体中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苯丙酮尿症,本质是因为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故选A。
33. 科学家发现,原癌基因RAS突变可促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细胞中不含 RAS基因
B. RAS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
C. 抑制RAS 蛋白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癌症
D. RAS基因可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详解】A、正常细胞中含 RAS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A错误;
B、原癌基因RAS突变可促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细胞癌变的特征之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故RAS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B错误;
C、原癌基因RAS突变可促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推测抑制RAS 蛋白的活性有助于治疗癌症,C正确;
D、原癌基因RAS突变可促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故RAS基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D错误。
故选C。
34.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白化病是单基因遗传病
B. 21 三体综合征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
C. 猫叫综合征由染色体数量变异引起
D. 红绿色盲由多对基因控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1、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2、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
【详解】A、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形成的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
B、21三体综合征属于21号染色体多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B错误;
C、猫叫综合征属于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病,C错误;
D、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形成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A。
35. 下列培育或选育过程中,运用基因重组原理的是( )
A. 多莉羊的培育
B. 嫁接培育荔枝苗
C. 太空椒的选育
D. 杂交水稻的选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A、多莉羊的培育是通过细胞核移植选育的,属于无性生殖,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嫁接培育荔枝苗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的自愈能力和优良的抗病性,将树苗的根部和上部进行连接,使两者能够互相供给养分并生长,B错误;
C、太空椒通过诱变育种获得,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
D、杂交水稻通过杂交育种获得,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36.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加快耐药菌株的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生素与细菌进化无关
B. 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耐药变异
C. 细菌的耐药性变异可遗传
D. 抗生素不影响菌群耐药基因频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A、抗生素与细菌进化有关,抗生素决定细菌进化的方向,A错误;
B、细菌产生耐药变异是自发的,与抗生素的使用无关,B错误;
C、细菌的耐药性变异可遗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抗生素起到选择作用,会影响菌群耐药基因频率,D错误。
故选C。
37. 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小黑麦。图示小黑麦育种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普通小麦与黑麦为同一物种
B. 小黑麦配子中含八个染色体组
C. 秋水仙素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D. 小黑麦需长期进化才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二倍体生物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包含了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信息。
【详解】A、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子代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但不育,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为不同的物种,A错误;
B、小黑麦有八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
C、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小黑麦使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不需要长期进化才形成,D错误。
故选C。
38. 下列概念关系,层次由小到大的是( )
A.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B. 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
C. 基因→脱氧核苷酸→DNA→染色体
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所以它们的关系由小到大依次是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9. 以矮茎豌豆为母本,与高茎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矮茎豌豆开花后去雄
B. 高茎豌豆开花前去雄
C. 矮茎豌豆雌蕊成熟时人工授粉
D. 矮茎豌豆授粉前不需要套袋
【答案】C
【解析】
【分析】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只能进行自交,要进行杂交实验,需要进行人工异花授粉,其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矮茎豌豆开花前去雄,避免自花传粉,A错误;
B、以矮茎豌豆为母本,故矮茎豌豆开花前去雄,B错误;
C、矮茎豌豆雌蕊成熟时人工授粉,实现杂交,C正确;
D、矮茎豌豆授粉前需要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错误。
故选C。
40. 某保护区的研究者测定多种鸟类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这为分析不同鸟类的亲缘关系提供( )
A. 比较解剖学证据
B. 古生物化石证据
C. 分子生物学证据
D. 胚胎学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地球上的生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都有共同祖先,其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生物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详解】测定多种鸟类的线粒体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单选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紫锥菊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四倍体比二倍体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和更高的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图示两种紫锥菊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
回答以下问题。
41. 在四倍体紫锥菊育种过程中,需要对诱变后的植株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可观察统计染色体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42. 下列关于紫锥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 叶绿体色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C. ATP 和 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D. 暗反应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43. 在紫锥菊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 )
A. O2和CO2
B. ATP 和 NADPH
C. ATP 和 CO2
D. O2和NADPH
44. 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二倍体光合速率逐渐下降
B. b~c 二倍体呼吸速率逐渐升高
C. c~d四倍体光合速率逐渐升高
D. a~d 四倍体呼吸速率逐渐升高
45. 与二倍体相比,下列关于四倍体紫锥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速率更高
B. 任何条件下净光合速率均更高
C. 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需要更高的光照强度
D. 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更高可能与其有机物积累更多有关
【答案】41. B 42. A 43. B 44. C 45. B
【解析】
【分析】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其中实际光合速率可用O2的利用量、CO2的固定量、有机物的制造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下O2的释放量、CO2的吸收量、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呼吸速率可用黑暗中CO2的释放量表示。
【41题详解】
可观察统计染色体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因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2题详解】
A、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B、叶绿体色素中,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错误;
C、ATP 和 NADPH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错误;
D、暗反应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进行,D错误。
故选A。
【43题详解】
暗反应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ATP 和 NADPH,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4题详解】
A、据图分析,a~b二倍体光合速率逐渐升高,A错误;
B、据图分析,b~c 二倍体呼吸速不变,B错误;
C、据图分析,c~d四倍体光合速率逐渐升高,C正确;
D、据图分析,a~d 四倍体呼吸速率不变,D错误。
故选C。
【45题详解】
A、据图分析,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紫锥菊呼吸速率更高,A正确;
B、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左右时,四倍体紫锥菊的净光合速率低于二倍体,B错误;
C、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紫锥菊光饱和点更高,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光照强度更高,C正确;
D、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更高可能与其染色体数目更多,基因表达后产生的有机物更多,有机物积累更多有关,D正确。
故选B。
镰状细胞贫血(S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等位基因R、r控制。SCD患者红细胞携氧能力大幅下降。回答以下问题。
46. 图示 SCD病因, 图中的“? ”所指的序列为( )
A. GUA B. GTA C. CAT D. CUU
47.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基因序列发生了碱基的替换
B. ②、③过程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
C. ②、③过程需要的酶不同
D. ③过程不需要其他类型的RNA 参与
48. 图为SCD家系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Ⅲ-2的基因型为( )
A. RR 或Rr B. RR C. rr D. Rr或rr
49. 推测Ⅱ-1和Ⅱ-2 第三个子女患 SCD的概率为( )
A. 1/2 B. 1/4 C. 1/8 D. 1/16
50. SCD 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对疟疾具有较强抵抗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SCD 属于表观遗传疾病
B. DNA 复制发生差错可能导致遗传疾病
C. 基因突变对生物是否有利与环境有关
D. 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比例较高
【答案】46. A 47. D 48. A 49. B 50. A
【解析】
【分析】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RNA干扰等。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基团转移到DNA某些区域的碱基上,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46题详解】
转录形成的RNA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题图可知,模板DNA上的碱基为CAT,转录出的mRNA碱基为GUA,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7题详解】
A、据图分析,①过程基因序列发生了碱基的替换:A/T→T/A,A正确;
B、②为转录、③为翻译,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B正确;
C、②为转录、③为翻译,需要的酶不同,C正确;
D、③(翻译)过程需要其他类型的RNA(rRNA、tRNA) 参与,D错误。
故选D。
【48题详解】
镰状细胞贫血(S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等位基因R、r控制,题图中Ⅲ-1基因型为rr,故Ⅱ-2和Ⅱ-1基因型均为Rr,Ⅲ-2表型正常,故Ⅲ-2的基因型为RR 或Rr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9题详解】
结合(3)的分析,Ⅱ-2和Ⅱ-1基因型均为Rr,故推测Ⅱ-1和Ⅱ-2 第三个子女患 SCD(rr)的概率为1/4,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0题详解】
A、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SCD 不属于表观遗传疾病,A错误;
B、DNA (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差错可能导致遗传疾病,B正确;
C、突变的有利有害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环境,即基因突变对生物是否有利与环境有关,C正确;
D、SCD 主要流行于非洲的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对疟疾具有较强抵抗力,故推测疟疾高发地区致病基因携带者比例较高,D正确。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