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导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15: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亚历山大远征的概况,理解其影响。
2.知道“希腊化时代”的内容,分析其对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3.了解蒙古西征的概况,理解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4.了解蒙古西征对中国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
2、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与西亚、埃及文化的相互作用;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发展。
3.理解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对人类文化的破坏,认识战争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产生的影响。
【预习新知】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
(1)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2)后果:①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②被征服地区人口遭到奴役、屠杀,城市遭到劫掠、烧毁。
(3)分裂:公元前323年,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
2.“希腊化时代”:
(1)含义:指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的时期。
(2)概况。
①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在埃及 亚历山大自称法老之子
在波斯 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③推动希腊文化不断发展:
原因 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成就 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和地理学作品;欧几里得编写《几何原本》;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西征:
(1)背景: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
(2)过程。
①第一次西征:1219年,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②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③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3)结果: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2.西征的影响:
(2)民族: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3)消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巩固训练】
1.“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托勒密埃及(公元前305—前30年)重视市区市政和文化建设,修建有许多公共花园、剧场、神庙、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筑,亚历山大里亚城博学园中的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这主要反映了托勒密埃及( )
A.注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B.生活方式深受希腊的影响
C.文化建设成就领先世界 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的西移
3.希腊化时代的巴比伦人对马杜克大神的崇拜,几乎没有受到希腊生活方式的影响,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的城市里,地方行政官员继续使用地方语言——阿拉姆语。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是( )
A.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的保障 B.文化习俗和宗教传统的阻碍
C.不同民族地区有组织的抵制 D.多语种具有存活的社会环境
4.亚历山大在被征服地区广建希腊化城市,他还曾经下令让三万波斯男童学习希腊语。不过,亚历山大自身却出现了诸多“波斯化”的倾向。例如:他自己与亚洲妇女通婚并举行盛大的集体婚礼仪式,且在马其顿军官面前身着波斯服饰。材料说明( )
A.波斯帝国盛行集体婚礼 B.亚历山大东征利于整合地域文化
C.希腊文化优于波斯文化 D.亚历山大性格特点具有双面性
5.如表所示为埃及纸草文献中的内容,其中记载了一对父子的埃及名字被希腊名字取代的过程。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希腊化时代( )
公元前119年 儿子使用希腊和埃及双名,其父仅用埃及名字。儿子叫马隆,又名奈克察弗提斯,派托西里斯之子
公元前118年 马隆提到本人和父亲名字的改变:狄奥尼修斯之子马隆,过去名叫派托西里斯之子奈克察弗提斯
公元前116年 父子均用双名:马隆,派托西里斯即狄奥尼修斯之子,又名奈克察弗提斯
公元前115—前101年 父子均只用希腊名字:狄奥尼修斯之子马隆
A.文化交融掩盖民族矛盾 B.文明多样性的增强
C.族群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D.人文主义得到发展
6.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建立了蒙古汗国。随后蒙古汗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结合下面地图和史实,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第一次西征征服了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地区
B.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C.西征后,蒙古汗国发展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帝国
D.西征后,蒙古汗国在占领地区没有建立完全的中央集权统治
7.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的兴建和发展( )
A.给东方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B.借鉴了东方各国的政治体制
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D.导致希腊文化逐渐衰落
8.“当蒙古部落之间的征战结束后,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便开始了。草原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化的形式之一。(他们)很少能自给自足—游牧民与定居者的跨越军事边界的商业交往经常受到南面农业帝国的限制—而唯利是图的商人与游牧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在对外征服中他们将协调行动,给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击。”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
A.游牧民族逐步转向了定居的农耕经济
B.蒙古贵族采取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C.蒙古帝国发动对保守农业帝国的征服
D.蒙古的对外征服阻碍科技文化交流
9.前苏联的东方学专家巴托尔德指出:“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西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
A.蒙古西征促进了地域间文化的交流 B.商贸发展推动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
C.蒙古西征促进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 D.蒙古帝国实现对欧亚地区直接统治
10.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 木刺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 )
A.灭掉花剌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可知,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希腊文化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传到了东方,不能证明东方文明或希腊文明就走向了衰落,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可知,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不是“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托勒密埃及为亚历山大的部下建立,十分注重对希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市区市政和文化建设均彰显了希腊特色,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深受希腊的影响,而是托勒密埃及注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托勒密埃及文化建设成就领先世界,排除C项;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不是西移,排除D项。故选:A。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巴比伦人对马杜克大神的崇拜”“美索不达米亚”“继续使用地方语言”可知,希腊化不彻底的重要原因在于文化习俗和宗教传统的阻碍,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而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交流,促使亚历山大自身出现“波斯化”的倾向,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整合地域文化,故选B项。材料中亚历山大与亚洲妇女通婚并举行集体婚礼是其波斯化的表现之一,并不足以判断出波斯帝国盛行集体婚礼,A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希腊文化与波斯文化做比较,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亚历山大统治期间有意融合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亚历山大自身性格特点并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希腊化时代。选择C:据材料可知,这对埃及父子名字变化的现象反映了希腊化时代非希腊人在族群认同上呈现复杂性。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交融掩盖民族矛盾,而且一对父子无法代表一个民族。排除B:材料中这对父子最后均只用希腊名字,反映了希腊人这一身份在希腊化时代的特殊地位,无法得出文明多样性增强。排除D:材料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的发展情况。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蒙古西征。选择A:第一次西征征服的是花剌子模国,大致位于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排除B、C:三次西征后蒙古汗国发展为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性帝国,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排除D: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地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自身独立性较强。
7.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帝国境内的几十座新城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故C正确。A、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均排除。故选:C。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蒙古以草原畜牧业为经济基础,不能自给自足,又加之需要长期维持强大军事实力应对其他部族侵略,需要对农耕地区进行掠夺,以获得必需物资,所以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游牧民族逐步转向了定居的农耕经济”,故A错误;草原游牧生活的专业化和单一化特点,使生产生活资料无法自给自足,因此蒙古鼓励商业发展并对科技文化交流持包容态度,故BD错误。
9.答案:A
解析:材料“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体现的是蒙古西征对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着巨大作用,A项正确;商业的发展与蒙古帝国的建立无关,B项排除;材料与人口迁徙无关,C项排除;蒙古帝国欧亚地区的统治是间接管理,D项排除。故选A。
10.答案:B
解析:随着古罗马不断对外扩张,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境内被压迫者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升级,不少被压迫者转而寻求精神世界的支撑,在此种背景下,基督教诞生了,B项正确;亚历山大远征是公元前4世纪,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A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播到西欧,排除C项;秦汉时期传入中国的是佛教,不是基督教,排除D项。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