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教学设计+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14:36:32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教科书 书 名:必修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3.学习传承革命者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教学过程
【学习提示】 ①本文是马克思面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发表的即席演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发了蕴含在资本主义社会“干硬外壳”下的深层矛盾,富于前瞻性地向世界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担当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 ②文章善用比喻和典故,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一、导入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纪念英国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的宴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那么,在这篇演讲稿里马克思说了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任务一——理清结构 把握观点 1.快速阅读全文,划出每段中心句,或概括每段中心内容。 ①1848年革命宣布无产阶级解放。 ②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19世纪特征:工业和科学的力量巨大;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④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对抗,生产力与社会关系对抗,而无产阶级就是解决对抗的力量。 2.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对本文的概括是“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请阅读文章三四两段,概括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使命。 明确:社会矛盾——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 第3段“……伟大事实,……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第4段“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历史使命——依靠工人力量 解决社会矛盾 第4段“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革命。”“英国工人是……,这种革命意味着……,这种革命……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世纪中叶以来……才不为世人所熟悉。” 三、学习任务二——鉴赏演讲 领悟方法 作为一篇号召革命的演讲词,作者是如何将革命的主张与信念传递给听众,并产生让他们信服的感染力的? 要求:小组讨论,采用勾画批注的方式,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提示:可考虑从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1)鲜明的针对性:从听众角度考虑问题。 听众是无产者,所以马克思分析社会矛盾,指出无产阶级使命,指明方向,鼓舞士气。 (2)巧妙的结构安排: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以1848年革命导入演讲,引起听者的共鸣,激发战友的战斗豪情,惊醒怀疑论者。 引出话题:无产阶级必然解放世界。(第1段) 指出问题:生产力已然进步,但人们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方式,忽视了身边的革命氛围,社会矛盾没有解决。(第2、3段) 摆出现状:列举了毋庸争辩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产生对抗”的现象。面对如此现象,还有一些党派回避问题。 (第4段至“毋庸争辩的事实”) 解决问题(宣告观点):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让社会的新生力量发挥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解决社会矛盾、终结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第4段后半部分) (3)语言精练、有力,富于鼓动性。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强调的词语和判断句式,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增加了语言张力,增强了语言气势。 (4)灵活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比喻、用典、对比 马克思或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例举大量的事实;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运用“狡狯的精灵”“‘菲默法庭’的判决”等比喻,隽永的语言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取得了生动形象的效果。“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可见其有力。 四、学习任务三——理解马克思的使命和担当 1.了解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1818 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重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1841 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1843 年因《莱茵报》被普鲁士国王查禁而失业。在此期间马克思认识了恩格斯,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847 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2.理解使命担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卡尔·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年轻的马克思就立志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代表,参加了《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他利用这次机会,做了这一演说。 第一段中的1848年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如何评价它? (1)1848年革命 指1848至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革命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欧洲工人运动及社会主义运动有着深远影响。 (2)评价:显示出人民的力量,宣告无产阶级革命的登场。 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喻体本体效果干硬外壳比喻顽固的君权独裁的社会现状用精妙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形象生动地总结评价了1848年革命对社会的影响。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比喻1848年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力,引发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的动荡,但收效甚微无底深渊比喻当时矛盾重重的社会危机和复杂的社会现象汪洋大海比喻气势宏大、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思考延伸 如何理解这篇演讲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明确 马克思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描述了当时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民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对立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因为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第一位的作用,推动生产力诸要素的发展与变革,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促进人的思想变革,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作业 见作业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共16张PPT)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年 级:高一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学习提示】
①本文是马克思面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发表的即席演说,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发了蕴含在资本主义社会“干硬外壳”下的深层矛盾,富于前瞻性地向世界宣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担当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
②文章善用比喻和典故,将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理论表达得鲜活生动,极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3.学习传承革命者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导入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纪念英国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的宴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那么,在这篇演讲稿里马克思说了什么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学习任务一——理清结构 把握观点
1.快速阅读全文,划出每段中心句,或概括每段中心内容。
串联法——该种方法适用于逻辑段中无重点句,各叙述层次地位相当时概括段意使用,往往可抓住一段中的几个要点,把它们串连起来。
取主舍次法——归纳段意,一定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意思,选准角度,可用“去旁枝,抓主干”的方法进行归纳。
缩句法——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①1848年革命宣布无产阶级解放。
②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19世纪特征:工业和科学的力量巨大;显露出衰颓的征兆。
④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对抗,生产力与社会关系对抗,而无产阶级就是解决对抗的力量。
学习任务一——理清结构 把握观点
2.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对本文的概括是“剖析社会矛盾,宣示历史使命”。请阅读文章三四两段,概括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使命。
社会矛盾——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衰颓
历史使命——依靠工人力量 解决社会矛盾
学习任务二——鉴赏演讲 领悟方法
作为一篇号召革命的演讲词,作者是如何将革命的主张与信念传递给听众,并产生让他们信服的感染力的?
要求:小组讨论,采用勾画批注的方式,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提示:可考虑从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1)鲜明的针对性:从听众角度考虑问题。
听众是无产者,所以马克思分析社会矛盾,指出无产阶级使命,指明方向,鼓舞士气。
(2)巧妙的结构安排: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以1848年革命导入演讲,引起听者的共鸣,激发战友的战斗豪情,惊醒怀疑论者。
(3)语言精练、有力,富于鼓动性。
强调的词语和判断句式,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增加了语言张力,增强了语言气势。
(4)灵活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比喻、用典、对比
学习任务三——理解马克思的使命和担当
1.了解马克思
1818 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重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1841 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1843 年因《莱茵报》被普鲁士国王查禁而失业。在此期间马克思认识了恩格斯,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847 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学习任务三——理解马克思的使命和担当
2.理解使命担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卡尔·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年轻的马克思就立志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代表,参加了《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他利用这次机会,做了这一演说。
第一段中的1848年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如何评价它?
(1)1848年革命
指1848至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革命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欧洲工人运动及社会主义运动有着深远影响。
(2)评价:显示出人民的力量,宣告无产阶级革命的登场。
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思考延伸
如何理解这篇演讲词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