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
A. 物种出现全球交流 B. 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 古代文明多源发展 D. 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2. 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 )
A. 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 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 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D. 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3. 1763年,英国激进派议员威尔克斯发表文章批评国王乔治三世力图恢复专制王权的行为,遭到国王监禁,并被国王收买的下院撤销了议员职务。此举引起社会广泛不满,支持者组织了“威尔克斯后援会”,喊出“威尔克斯和自由”的口号,到1768年,威尔克斯又重新被人们选入议会。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 王权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B. 民主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C 议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 议员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4. 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表1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是指( )
地区 类型 该学者的主要判断理由
甲 “起落型” “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
乙 “徘徊型 ” “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
丙 “螺旋形” “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
A. 亚洲 拉美 非洲 B. 非洲 亚洲 拉美
C. 拉美 非洲 亚洲 D. 拉美 亚洲 非洲
5. 如图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1921年12月发表的漫画《华盛顿们(“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作者意在( )
A. 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局势 B. 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
C. 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和平 D. 讽喻列强间复杂利益纷争
6. 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 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B. 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D. 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
7. 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英国实行所谓宪政改革;美国实行“菲律宾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荷兰继续奉行所谓给殖民地以权力和福利的“道义改革”。这些调整( )
A. 基于宗主国一战后实力衰退 B. 使古老亚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旨在以退为进维护原有统治 D. 旨在破旧立新直接控制殖民地
8. 下图是英国戴维-洛创作的漫画《麻烦您借给我一根火柴,可以吗?》,该漫画表明( )
A. 英国以外交手段避免战争 B. 英国对德意实行绥靖政策
C. 法西斯亚欧策源地己形成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9. 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A. 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 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 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扩大 D. 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10. 漫画《坚固的基础》反映的是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的会晤,下图文字意为“远东的胜利”,根据漫画反映的信息,有关此次会晤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 重新确定了欧亚国家的政治版图 D. 初步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11. 下图为1947年的漫画《同志,你需要哪一只手》。画中马歇尔伸出两只手,左手上方文字为“马歇尔计划”,右手下方文字为“杜鲁门主义”;另外两人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维辛斯基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据此可知,当时( )
A. 苏联需要调整对外战略 B. 美国在对抗中优势明显
C. 美苏合作基础开始消失 D. 世界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12. 1951~1955年,美国先后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澳新美安全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等条约。这反映出美国意在( )
A. 保持亚洲各国均势 B. 维护东亚地区持久和平
C. 转移美苏争夺重点 D. 构建亚太地区反共体系
1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反日思想在美国社会各阶层流行起来。八十年代中期有美国参议员将日本车进口称为“经济上的珍珠港”,总统候选人霍华德·贝克则公开宣称“我们还在与日本交战”,而且“我们就要输了”。这一时期美国反日思潮盛行是由于( )
A. 反日思想的根深蒂固 B. 日本经济已超越美国
C. 现有国际秩序受冲击 D. 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
14. 《漫长的20世纪》第四章“市场和计划的辩证关系”中,提到了“经济自由”和“经济调节”两个阶段反复轮回的“惊人的规律性”。如图为据此绘制的资本主义展示意图,这种“反复轮回”表明
A. 自由主义始终占主导 B. 政府逐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 经济政策应适时调整 D. 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15. 西欧和北欧的福利国家,在1960-1975年间福利的增长达到了顶峰。这一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5.6%-9.1%。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 )
A. 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B. 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 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D.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可可的传播巧克力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可可豆。
12世纪,玛雅人用捣碎的玉米和可可制成咸味的饮料。
13世纪,阿兹特克人征服玛雅人,从他们那里引种可可,学会了食用可可并加入辣椒及各种香料,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口感。
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将可可引入欧洲,将可可豆磨成了粉,加入水和糖,加热后制成的饮料称为“巧克力”,成为社会上层人士显示地位的饮料,可可豆也成为美洲殖民地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17世纪中期,“海上马车夫”荷兰垄断了可可贸易;同一时期,巧克力征服了整个欧洲,人们在饼干、冰激凌、糖果中大量使用巧克力。
17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盖尔德麻尔森”号沉没,当时该船只总共运载了22.5万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巧克力餐具19535件。
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本杰明·富兰克林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甜点”,成为大众食品。
——摘编自【意】吉吉·帕多瓦尼等《巧克力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可可(巧克力)传播路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可可(巧克力)的传播过程作出合理解释。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猫和老鼠》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经典之作,诞生于1940年,陆续创作到1967年,其间获得过7次奥斯卡金像奖,5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下面三幅图片是其中一些著名场面。
图1:是1943年获得奥斯卡奖的一集中Tom被击中的样子,与右侧同年美国出版的海报如出一辙。
图2:1948年创作的《休战伤害》这一集,Tom,Jerry和Spike统一战线,却在如何分肉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大打出手。
图3:创作于1967年,Tom和Jerry都在俄罗斯转盘形状的空间站内操纵先进的设备。
请根据三幅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信息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充分,逻辑清晰)
18. 探究马歇尔计划有学生了解到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搜集到的有关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资料,尝试总结历史探究的路径。
步骤一 为探究该问题,他首先查找到以下漫画。
材料一 各国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1)上述漫画可反映哪几方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态度?
步骤二 考虑到这些漫画略显单薄,于是他又搜集到1947年6月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的材料。
材料二 法国总统:“法国人民将毫不迟疑地接受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法国军队将毫不迟疑地推动计划的顺利进行;法国政府将毫不迟疑的支持美国政府的决策。”
材料三 苏联外交部长:“苏联方面强烈怀疑,美国方面真的会全身心的制定一项有利于欧洲的计划吗?”“苏联方面怀疑,美国不会借此计划趁机干涉西欧国家内部的事务吗?”“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很担心苏联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会脱离社会主义。”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不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摘编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2)材料二能印证材料一中哪几方反应?
(3)通过上述材料,该学生发现苏联和东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应是有变化的。请说出这一变化。
19.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服装发展历程(节选)
欧洲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是以教堂建筑命名的哥特式,颜色尚黑、灰、白三色,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拜占庭样式服装则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
14至17世纪,男性服装主要是紧身的上衣和长裤,强调肩部和臀部的线条,使得身材看起来更加挺拔和精悍;女性服装则强调腰部线条的优美和身体曲线的展现。
18、19世纪,大规模的服装厂开始出现,服饰的价格进一步降低。男性代表性的服装是西装和领带,女性服装则逐渐摆脱束缚,短裙和紧身上衣逐渐成为主流,也出现了比较实用的外套和裤装。
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女性服饰向自由的现代形态转变。30年代的服装以深色调和简单的款式为主,40年代为了节约材料和资源,服装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女性开始穿战时服装,男性开始穿制服。二战后,女性服饰更加随意、自由,年轻一代喜欢奇装异服,超短裙和牛仔装广泛流行。80、90年代服装设计更加多元化,中性服饰成为风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欧洲服装发展的时代性”为题,写一则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
A. 物种出现全球交流 B. 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 古代文明多源发展 D. 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古代印度、秘鲁、埃及等地都有种植棉花或使用棉织品的痕迹,这说明了古代文明多源发展的特点,C项正确;物种出现全球交流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同的文明有种植和使用棉花的情况,未体现地理环境对棉花种植的影响,排除B项;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2. 14-17世纪,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译了《圣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格兰最后一部用拉丁语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语在欧洲的使用范围不断缩小。上述现象( )
A. 完善了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B. 瓦解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C. 复兴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D. 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7世纪(欧洲)。据题干所述欧洲各地知识分子开始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和学术交流,这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与普及,这些变化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项正确;人文主义的内涵主要涉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理性等,语言的变迁是其影响下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完善人文主义本身,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现象核心在于语言的民族化趋势,不足以概括封建精神支柱瓦解的过程,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语言使用的转变,而非直接复兴古典文化的行动,排除C项。故选D项。
3. 1763年,英国激进派议员威尔克斯发表文章批评国王乔治三世力图恢复专制王权的行为,遭到国王监禁,并被国王收买的下院撤销了议员职务。此举引起社会广泛不满,支持者组织了“威尔克斯后援会”,喊出“威尔克斯和自由”的口号,到1768年,威尔克斯又重新被人们选入议会。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 王权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B. 民主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C. 议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 议员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763年的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激进派议员威尔克斯因抨击国王力图恢复专制王权而获罪,引起社会广泛不满,支持者组织后援会,并在后来的选举中重新将威尔克斯选入议会,这反映出当时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可逆转,B项正确;“王权开始受到议会限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议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议员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说法与题干信息“遭到国王监禁,并被国王收买的下院撤销了议员职务”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 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表1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是指( )
地区 类型 该学者的主要判断理由
甲 “起落型” “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
乙 “徘徊型 ” “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
丙 “螺旋形” “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
A. 亚洲 拉美 非洲 B. 非洲 亚洲 拉美
C. 拉美 非洲 亚洲 D. 拉美 亚洲 非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亚非拉地区)。据材料“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拉丁美洲在19世纪就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但仍旧受到列强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所以甲是拉美,据材料“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及所学知识可知,领导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很多都是部落酋长等,而且非洲在取得民族独立后,经济长期徘徊,所以乙是非洲,据材料“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及所学知识可知,亚洲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不断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丙是亚洲,所以材料中甲、乙、丙分别为拉美、非洲、亚洲,C项正确;材料中甲、乙、丙分别为拉美、非洲、亚洲,排除ABD项。故选C项。
5. 如图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1921年12月发表的漫画《华盛顿们(“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作者意在( )
A. 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局势 B. 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
C. 揭示新秩序不可能带来和平 D. 讽喻列强间复杂的利益纷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世界)。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讽刺美、英、日主导的华盛顿会议上,三国只是用小斧子砍伐了一些小树木-象征性地限制了军备竞赛,列强只是暂时缓解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不可能真正地遏制战争,C项正确;“期冀大国真心缓和远东局势”不合逻辑,应为“讽刺大国假意缓和军备竞赛”,排除A项;“表达对亚太国际秩序的不满”不合题意,应为“表达对列强削减军备的讽刺”,排除B项;“列强间复杂的利益纷争”不合题意,与材料美英日削减军备相悖,排除D项。故选C项。
6. 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
A. 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B. 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
C. 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D. 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印度、土耳其、中国、埃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战后,印度、中国、埃及等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打击了殖民统治,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C项正确;“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亚洲觉醒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以辛亥革命为代 表,排除B项;亚非民族国家大规模独立才是体系崩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 一战后,西方殖民国家调整南亚、东南亚殖民政策。英国实行所谓宪政改革;美国实行“菲律宾化”,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荷兰继续奉行所谓给殖民地以权力和福利的“道义改革”。这些调整( )
A. 基于宗主国一战后实力衰退 B. 使古老亚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旨在以退为进维护原有统治 D. 旨在破旧立新直接控制殖民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中欧洲列强遭遇重创,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受到影响。而且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因此此时殖民国家采取给予被殖民国家有限权力的改革是为了通过让渡少部分权力来维护日益衰落的殖民统治,C项正确;美国在战后实力没有衰退,排除A项;这些调整说明亚洲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而不是这些调整导致亚洲民族意识觉醒,排除B项;它们是为了维护原有的殖民统治,而非“破旧立新”,排除D项。故选C项。
8. 下图是英国戴维-洛创作的漫画《麻烦您借给我一根火柴,可以吗?》,该漫画表明( )
A. 英国以外交手段避免战争 B. 英国对德意实行绥靖政策
C. 法西斯亚欧策源地己形成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8年(英德意)。据漫画信息可知,以民主自居的英国,同以独裁为代表的德意法西斯之间,仍存在交流,说明英国对德意法西斯的纵容和姑息,是绥靖政策的体现,B项正确;外交手段只是表面形式,并没有点明该漫画的本质,排除A项;1938年之前,法西斯亚欧策源地已经形成,排除C项;1939年9月,德国侵略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着凡尔赛体系的彻底崩溃;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标志着华盛顿体系的彻底崩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 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A. 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 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 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 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几乎席卷了除苏联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而且英国本土及海外势力范围遭到空前严重的打击,故英国急切地想摆脱孤军奋战的困境;美国当时虽还没有参战,但已成为纳粹德国的打击目标,多方面地遭到德国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德国入侵苏联为英美表达联合苏联作战的意愿提供了契机,使英美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D项正确;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都发生于1942年,排除A项、C项;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英美两国不可能摒弃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排除B项。故选D项。
10. 漫画《坚固的基础》反映的是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的会晤,下图文字意为“远东的胜利”,根据漫画反映的信息,有关此次会晤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 重新确定了欧亚国家的政治版图 D. 初步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43年世界。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开罗会议,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项正确;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排除A项;《开罗宣言》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未重新确定欧洲国家的政治版图,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初步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下图为1947年的漫画《同志,你需要哪一只手》。画中马歇尔伸出两只手,左手上方文字为“马歇尔计划”,右手下方文字为“杜鲁门主义”;另外两人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维辛斯基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据此可知,当时( )
A. 苏联需要调整对外战略 B. 美国在对抗中优势明显
C. 美苏合作基础开始消失 D. 世界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美苏)。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美国采取“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针对苏联,故苏联为应对美国的威胁,需要调整当时的对外战略,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美国存在优势,排除B项;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苏合作就逐渐破裂,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美苏政策,无法看出世界局势,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951~1955年,美国先后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澳新美安全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等条约。这反映出美国意在( )
A. 保持亚洲各国均势 B. 维护东亚地区持久和平
C. 转移美苏争夺重点 D. 构建亚太地区反共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1955年(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美国与表格中涉及的亚洲地区签订了安保条约,而这些地区都分布在中国周边,这表明美国此举无疑是针对中国的,以遏制中国为中心,构建亚太地区反共体系,D项正确;保持亚洲“各国均势”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美国与表格中涉及的亚洲地区签订安保条约,不能维护东亚地区的持久和平,排除B项;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反日思想在美国社会各阶层流行起来。八十年代中期有美国参议员将日本车的进口称为“经济上的珍珠港”,总统候选人霍华德·贝克则公开宣称“我们还在与日本交战”,而且“我们就要输了”。这一时期美国反日思潮盛行是由于( )
A. 反日思想的根深蒂固 B. 日本经济已超越美国
C. 现有国际秩序受冲击 D. 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大经济体,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因此出现反日思潮,C项正确;“根深蒂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日本经济并未超越美国,排除B项;资本主义阵营的瓦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漫长的20世纪》第四章“市场和计划的辩证关系”中,提到了“经济自由”和“经济调节”两个阶段反复轮回的“惊人的规律性”。如图为据此绘制的资本主义展示意图,这种“反复轮回”表明
A. 自由主义始终占主导 B. 政府逐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C. 经济政策应适时调整 D. 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材料反映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自由”和“经济调节”的反复轮回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可见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推动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表明,既有“经济自由”和“经济调节”,不能说自由主义始终占主导,排除A项;材料表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干预也有大行其道的时期,不能体现政府逐渐减少经济干预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5. 西欧和北欧的福利国家,在1960-1975年间福利的增长达到了顶峰。这一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5.6%-9.1%。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 )
A. 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B. 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 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D.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60-1975年(西欧和北欧)。根据材料可知,西欧和北欧国家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5.6%—9.1%。由此可知,国家在社会福利领域开支巨大,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保证“稳步增长”,说法欠妥,材料也无法体现稳步增长,排除A项;福利支出未必会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排除B项;“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平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5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可可的传播巧克力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可可豆。
12世纪,玛雅人用捣碎的玉米和可可制成咸味的饮料。
13世纪,阿兹特克人征服玛雅人,从他们那里引种可可,学会了食用可可并加入辣椒及各种香料,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口感。
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将可可引入欧洲,将可可豆磨成了粉,加入水和糖,加热后制成的饮料称为“巧克力”,成为社会上层人士显示地位的饮料,可可豆也成为美洲殖民地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17世纪中期,“海上马车夫”荷兰垄断了可可贸易;同一时期,巧克力征服了整个欧洲,人们在饼干、冰激凌、糖果中大量使用巧克力。
17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盖尔德麻尔森”号沉没,当时该船只总共运载了22.5万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巧克力餐具19535件。
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本杰明·富兰克林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甜点”,成为大众食品。
——摘编自【意】吉吉·帕多瓦尼等《巧克力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可可(巧克力)传播路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可可(巧克力)的传播过程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传播路线:
中美洲→墨西哥→西班牙和荷兰;
从荷兰→整个欧洲、中国和美国。
(2)解释:
①可可(巧克力)从中美洲传入墨西哥一带,是古代印第安文明发展、联系的成果;
②可可经西班牙、荷兰传入欧洲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
③可可传到整个欧洲,清代已为欧洲市场生产用作巧克力餐具的瓷器,反映出世界市场的扩张和欧亚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强;
④独立战争前夕,巧克力成为美国大众美食,说明巧克力的生产和加工发展明显,丰富了人们的食品结构。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2至18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巧克力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可可豆”“12世纪,玛雅人用捣碎的玉米和可可制成咸味的饮料”“13世纪,阿兹特克人征服玛雅人,从他们那里引种可可”“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将可可引入欧洲”“巧克力征服了整个欧洲”“17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盖尔德麻尔森’号沉没,当时该船只总共运载了22.5万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巧克力餐具19535件”“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可的传播路线为从中美洲→墨西哥→西班牙和荷兰;从荷兰到整个欧洲、中国和美国。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2至18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13世纪,阿兹特克人征服玛雅人,从他们那里引种可可,学会了食用可可并加入辣椒及各种香料,创造出丰富多变的口感。”及所学可知,可可(巧克力)从中美洲传入墨西哥一带,是古代印第安文明发展、联系的成果;根据材料“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将可可引入欧洲,将可可豆磨成了粉,加入水和糖,加热后制成的饮料称为‘巧克力’,成为社会上层人士显示地位的饮料,可可豆也成为美洲殖民地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及所学可知,可可经西班牙、荷兰传入欧洲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根据材料“17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盖尔德麻尔森’号沉没,当时该船只总共运载了22.5万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其中巧克力餐具19535件。”及所学可知,可可传到整个欧洲,清代已为欧洲市场生产用作巧克力餐具的瓷器,反映出世界市场的扩张和欧亚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强;根据材料“1765年,巧克力进入美国,被本杰明·富兰克林赞为‘具有健康和营养的甜点’,成为大众食品。”及所学可知,独立战争前夕,巧克力成为美国大众的美食,说明巧克力的生产和加工进一步发展,丰富了人们的食品结构。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猫和老鼠》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经典之作,诞生于1940年,陆续创作到1967年,其间获得过7次奥斯卡金像奖,5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下面三幅图片是其中一些著名场面。
图1:是1943年获得奥斯卡奖的一集中Tom被击中的样子,与右侧同年美国出版的海报如出一辙。
图2:1948年创作的《休战伤害》这一集,Tom,Jerry和Spike统一战线,却在如何分肉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大打出手。
图3:创作于1967年,Tom和Jerry都在俄罗斯转盘形状的空间站内操纵先进的设备。
请根据三幅图片拟定一个共同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信息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主题: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图一墙上的照片帽子上有纳粹的标志,又创作于1943年,当时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极大增强了战胜法西斯的信心,最终必将战胜邪恶的法西斯势力。
图二创作于1948年,信息呈现《休战》、统一战线,影射了二战胜利后,苏美等国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精神,划分势力范围,并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反映出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
图三创作于1967年,俄罗斯转盘,先进设备等信息,反映出美苏争霸的背景下,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并把争夺拓展向太空领域,威胁世界和平。
由此可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二战前后的世界。根据设问,首先确立主题。根据三则材料信息体现的共同点进行主题的归纳,结合三则材料可以将主题归纳为: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次,对每则材料进行时代背景的分析,此步骤注意全面提取材料信息,挖掘信息背后的时代特征。注意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充分,逻辑清晰。最后,对所阐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图一墙上的照片帽子上有纳粹的标志,又创作于1943年,当时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成立,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极大增强了战胜法西斯的信心,最终必将战胜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图二创作于1948年,信息呈现《休战》、统一战线,影射了二战胜利后,苏美等国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精神,划分势力范围,并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反映出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图三创作于1967年,俄罗斯转盘,先进设备等信息,反映出美苏争霸的背景下,美苏展开军备竞赛,并把争夺拓展向太空领域,威胁世界和平。最后,进行总结和升华,由此可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8. 探究马歇尔计划有学生了解到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搜集到的有关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资料,尝试总结历史探究的路径。
步骤一 为探究该问题,他首先查找到以下漫画。
材料一 各国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1)上述漫画可反映哪几方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态度?
步骤二 考虑到这些漫画略显单薄,于是他又搜集到1947年6月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的材料。
材料二 法国总统:“法国人民将毫不迟疑地接受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法国军队将毫不迟疑地推动计划的顺利进行;法国政府将毫不迟疑的支持美国政府的决策。”
材料三 苏联外交部长:“苏联方面强烈怀疑,美国方面真的会全身心的制定一项有利于欧洲的计划吗?”“苏联方面怀疑,美国不会借此计划趁机干涉西欧国家内部的事务吗?”“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很担心苏联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会脱离社会主义。”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不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摘编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2)材料二能印证材料一中哪几方的反应?
(3)通过上述材料,该学生发现苏联和东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反应是有变化的。请说出这一变化。
【答案】(1)美国方:拯救欧洲;英国(西欧)方:能够改善欧洲人的生活;苏联及东欧方:揭露美国控制西欧。
(2)美国方、英国(西欧)方
(3)起初苏联强烈怀疑,东欧并不排斥;最终苏联和东欧均反对,未参与。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美国漫画中“悬崖”、“人物(欧洲)”、“绳子(马歇尔计划)”等信息,可知美国的态度是拯救欧洲;根据英国漫画中“英国妇女”、“更美好的生活”、“马歇尔计划”、“援助”等信息,可知英国的态度是能够改善欧洲人的生活;根据捷克斯洛伐克漫画中“绳圈”、“法国”、“德国”等及苏联漫画中“障碍物”、“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等信息,可知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态度是揭露美国控制西欧。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二“法国政府将毫不迟疑的支持美国政府的决策”可知其可以印证美国方的态度,据材料二“法国人民将毫不迟疑地接受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可知其可以印证英国(西欧)方的态度。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的漫画可知起初苏联强烈怀疑,东欧并不排斥;据材料三“苏联方面强烈怀疑,……”“苏联方面怀疑,……”,再结合所学,可知最终苏联和东欧均反对,未参与。
19.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服装发展历程(节选)
欧洲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是以教堂建筑命名的哥特式,颜色尚黑、灰、白三色,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拜占庭样式服装则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
14至17世纪,男性服装主要是紧身的上衣和长裤,强调肩部和臀部的线条,使得身材看起来更加挺拔和精悍;女性服装则强调腰部线条的优美和身体曲线的展现。
18、19世纪,大规模的服装厂开始出现,服饰的价格进一步降低。男性代表性的服装是西装和领带,女性服装则逐渐摆脱束缚,短裙和紧身上衣逐渐成为主流,也出现了比较实用的外套和裤装。
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女性服饰向自由的现代形态转变。30年代的服装以深色调和简单的款式为主,40年代为了节约材料和资源,服装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女性开始穿战时服装,男性开始穿制服。二战后,女性服饰更加随意、自由,年轻一代喜欢奇装异服,超短裙和牛仔装广泛流行。80、90年代服装设计更加多元化,中性服饰成为风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欧洲服装发展的时代性”为题,写一则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占统治地位,提倡禁欲主义,欧洲服装简单朴素,具有宗教色彩;丝绸之路畅通,东西文化交流,并受古希腊、古罗马服饰影响,欧洲服装带有东西方融合的特点。
14-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提倡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服装强调对人体线条的优美展现和人体比例的协调性。
18-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用机器进行规模化生产,服装呈现标准化、廉价化的特点;适应工厂生产的需要,欧洲服装强调实用性、简洁、宽松。
20世纪上半期,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思想的解放,欧洲服装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影响,欧洲服装更加朴素、实用、轻便。
二战后,随着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欧洲服装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
总之,欧洲服装发展历程反映了中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时代变迁的映射。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中世纪至二战后(欧洲)。
论述:说明不同时期欧洲服饰的特点及原因即可。首先,分析中世纪时期,总结出宗教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即可。其次,分析14-17世纪,说明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对服饰的影响即可。分析18-19世纪,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洲服装强调实用性、简洁、宽松。分析20世纪上半期,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影响,欧洲服装更加朴素、实用、轻便。最后,分析二战后,伴随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欧洲服装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
总结得出,欧洲服装发展历程反映了中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时代变迁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