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共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课件(共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14: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拟行路难
(其四)
鲍照
学习目标
了解创作背景;
抓住诗眼,体会思想情感变化;(重点)
分析文中“比兴”手法的用法;
通过知人论世,体会作者门阀制度下,命运不公的愁苦心情。(难点)
新课导入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注: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
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此诗在坦荡真率的赞语中,表达了杜甫对李白诗的钦仰和对李白才情的认可和喜爱
作者介绍
鲍照(412–470年),字明远,南北朝时期东海(今属江苏)人;曾任临海王刘子顼[xū]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擅长写乐府诗,被誉为“乐府第一手”。
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 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其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
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终生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雄肆、奔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再配以丰富的现实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其创作显示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有机的统一。
兼长众体,而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尤善乐府,继承了前代乐府的优良传统;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风格俊逸,气骨劲健,在内容上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对后世李白、岑参、杜甫等有较大影响。
内容多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作者介绍
门阀制度 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最主要特征是按门第高下来选拔与任用官吏。
在政治上,门阀大族把握中央和地方政权,世族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
世族与寒门两个阶级不相往来,不与寒门通婚,只与高门望族结亲,甚至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门阀大族联结、周旋;严重阻塞了寒门之子的仕途之路。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
解题
拟:摹仿,仿照。
①《行路难》:是乐府旧题,本为汉代歌谣。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②后世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在按乐府日题创作的作品题目前多冠以一“代或“拟”字。
鲍照《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初读诗歌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初读诗歌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的命运也像流水一样是既定的,怎么能走着坐着都发愁呢?
斟酒自饮以自我宽慰,却因举杯饮酒而中断歌唱《行路难》。
人心不是木石,怎会没有感触?只是徘徊不前不敢出声而已。
初步感知
思考1:本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最能体现情感强烈
描写最为生动形象准确
其中可能蕴含修辞、活用等手法
具有统领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交代主要内容等作用

品读诗歌
思考2:作者因何而愁?(用原文诗句回答)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因“命运”发愁)
通过诗人的外在行为:“行、坐”“叹、愁”。
愁绪如此浓重,以致诗人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却又挥之不去、排解不开。
品读诗歌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水起兴,以水喻人。
平地上的水向不同的方向流淌,就像是命运各不相同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决定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抨击了现实社会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这两句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比:比喻
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桑叶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比兴手法作用:
1、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
2、开头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
3、景或物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品读诗歌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作者说不应该“行叹复坐愁”,似乎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作者接受了吗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以“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
此句看似为自我劝慰之语,表现了他面对因门阀制度而不能受到重用的人生态度:不哀叹,不忧愁。
实则内心愤懑不平,运用反讽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表达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和愤怒的控诉。
品读诗歌
思考3:作者是如何消解忧愁的?(用原文诗句回答)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品读诗歌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此两句描形达情不可谓不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①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②一语双关,“断绝”表面上指作者因饮酒停止歌唱《行路难》,也指作者已然醒悟,认识到一味地哀叹命运,抱怨眼前“行路难”的处境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不如“举杯”消愁更能慰藉作者内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境遇无能为力的悲愤。
③停止“歌路难”与后文“吞声”“不敢言”相呼应。
品读诗歌
思考4:解愁的结果如何?(用原文诗句回答)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 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
品读诗歌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运用反问的手法,“岂无感”,是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宣泄了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的内心愤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抗争,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2)运用对比手法,“不敢言”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社会现实对寒微士人的压抑,内心异常悲愤,却不能诉说,只能忍气吞声。“岂无感”和“不敢言”将诗人无可奈何、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
吞声:声将发又止。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泻水兴愁

行叹坐愁
酌酒消愁
悲歌断愁
吞声咽愁


知命
认命

抗命
认命


作者情感由“理性克制”到“矛盾痛苦”,到“情感沸腾”再到“无可奈何”。
探究情感
探究形象
全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整首诗塑造了一位满怀郁结,举杯消愁却忍辱负重、断绝悲声而又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
主旨归纳
主旨总结
诗歌以比兴开头,慨叹人生际遇不同;继而以命自慰,声称不愿自怨自艾;又写借酒消愁,以唱歌断绝忧愁,最后两句对比,突出矛盾痛苦、忍辱负重。
本诗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托物寓意,比兴遥深,既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又是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明白晓畅。艺术境界启人思索、耐人品味。
对接高考,巩固训练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阅读下面的诗歌,分析两首诗歌异同。
当堂小练
当堂小练
相同点:
①表现手法相似:
都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把水的流向的不同比作人生的贵贱穷达的不同。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是把宦途比作行路的艰难。
②内容上都抒写怀才不遇。
不同点:
从情感看,李诗是高昂向上的,鲍诗却忍气吞声,徘徊辗转,愁情无以释怀。
鲍照的诗歌,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无力的表达,最后“吞声踯躅不敢”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
李诗虽有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豪情。 凸现出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鲍照《拟行路难》
李白《行路难》
诗中的诗人
现实中的诗人
所处社会背景
诗中的情感
悲愤
悲愤+豪情+自信
满腹愁绪无处宣泄
满腹愁绪又豪迈乐观
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
魏晋的门阀制度压制了人才
唐代的开明繁盛让人充满希望
两首诗歌的异同
当堂小练
归纳总结
要领
1.题材相同,情感有同;
2.境遇不同,情感有别;
3.时代不同,精神有异。
1.找寻诗眼——找出诗歌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
2.知人论世——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时代特点,分析诗人的情感旨意。
异同
当堂小练
诗歌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形象、语言风格不同。 比较阅读应该以求异为主。
情景默写
(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链接高考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赋比兴、以小见大……)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由点到面……)
答题模式:表现手法+具体运用+好处+情感
1、表现手法
链接高考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古典诗歌中,这些“诗眼”一般是动词、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特殊词(叠词、数量词)等。
2、炼字方法
链接高考
(1)常见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③某字与其他某字比较,孰优孰劣?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炼字方法
链接高考
(3)一般答题步骤
①字不离词,解释该字在词、句中的含义。
②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可概括为:手法+句意+文意+表达作用/主旨情感。
2、炼字方法
Thank you
汇报人:xxx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