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生物学科(选考)(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生物学科(选考)(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21 14:5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余姚中学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一生物学科(选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以 DNA作为遗传物质
B.人体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属于真核细胞
C.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等高等生物,细菌和真菌属于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细胞的多样性即不同细胞的结构完全不同
2.科学家分析了 S-2L噬菌体的 DNA,发现组成该 DNA的 4种碱基是 T、C、G和 Z(一种嘌呤),其中
Z与 T的含量相等,且这种 DNA的结构比宿主细胞 DNA的更加稳定。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S-2L噬菌体的 DNA中 Z与 T可能通过形成 3个氢键进行配对
B.Z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与相应的脱氧核糖连接
C.控制合成 Z碱基的相关基因存在于 S-2L噬菌体 DNA上
D.Z碱基的存在有助于保护噬菌体 DNA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
3.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
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 A为 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 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甲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
B.若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乳酸的跨膜运输会受到影响
C.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
D.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4.科学家发现了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如图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 V-SNARE
蛋白,它与靶膜上的 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
释放到相应的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依次参与 RNA聚合酶分泌过程
C.图中囊泡与靶膜识别结合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图中 T-SNARE与 V-SNARE的结合存在特异性
5.呼吸熵(RQ=放出的 CO2量/吸收的 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
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b点有氧呼吸强度高于 a点
B.呼吸熵越大,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越多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呼吸熵要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第 1页,共 6页
6.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 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活性
被抑制,当细胞中的 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 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细胞进
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 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
胞和感染 BYDV的细胞中 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 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 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 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 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 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 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7.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并用气泵抽出叶片内气体直至沉底,
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分别转至含有等浓度的 NaHCO3溶液的多个培养皿中,然后
给予一定的光照,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测量不同温度下的叶圆片全部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可反映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大小
B.在 ab段,随着水温的增加,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C.叶片真正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位于 bc段
D.在 cd段,可能是由 NaHCO3浓度下降减少导致上浮时间延长
8.某植物的高茎和矮茎受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高茎为显性性状,且含有显性基因的花粉
存在一定比例致死现象;欲验证含显性基因的部分花粉存在致死现象,下列最适合进行验证的组合是(▲)
A.♂纯合高茎植株×♀矮茎植株 B.♂杂合高茎植株×♀矮茎植株
C.♂杂合高茎植株×♀杂合高茎植株 D.♂纯合高茎植株×♀纯合高茎植株
9.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
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10.东亚飞蝗的性别决定方式比较特殊,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O(只
有一条性染色体)。若不考虑变异,则下列有关东亚飞蝗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体内所有细胞分裂过程均有 X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其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D.卵原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不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1.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
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 该细胞含有 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 DNA分子
C. 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 aBX、aBXA、AbY、bY
12.右图为果蝇 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雌果蝇的体细胞中分叉毛基因最多有 4个
B.图示中所示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都和性别相关联
C.控制白眼和分叉毛的基因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将白眼基因定位在 X染色体上
13.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其翅形长翅和残翅、眼色红眼和紫眼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
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 Y 染色体。现用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 1 只杂交获得 F1 , F1有长翅红眼、长翅
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 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和致死。下列关于该杂交实验
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 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两对染色体
B.若 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能都位于 X染色体
第 2页,共 6页
C.若 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体
D.若 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对染色体
14.鸢尾属有几百个物种,各物种间染色体数目往往不同。如图所示,某研究小组利用品种 1(2N=28)和
品种 2(2N=40)的两种鸢尾为亲本,培育出了结实率高、观赏性和适应性更强的子代。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本实验可说明两个亲本没有生殖隔离
B.步骤①②都包含了花药离体培养和秋
水仙素或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两个过程
C.相比品种 1、2,品种 3、4器官更大、结实率更高,抗逆性更好
D.步骤③是杂交,该过程中存在染色体畸变
1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型占全部基因型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变异、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会形成新物种
D.稳定平衡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的频率是 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频率是 0.32
16.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可能原因是连续多年使用同种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发生抗药性变异 B.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抗药性增强是一种人工选择
C.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D.环境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增强的动力
17.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右图。横坐标是
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A.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定向选择的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18.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
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
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9.心肌细胞收缩是由 Ca2+内流触发的,这一过程需要 Ca2+通道 RyR2来介导,人体对 RyR2的精确调控对
维持心跳是至关重要的。某科研团队研究了咖啡因对正常 RyR2和发生某种突变后的 RyR2的影响,结果
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低浓度咖啡因可提高 RyR2活性,高浓度
咖啡因可抑制 RyR2活性
B.上述突变后的 RyR2仍会受到咖啡因影
响,但对咖啡因的敏感程度下降
C.在 1mmol/L咖啡因作用下,Ca2+流入细
胞需要的能量比 0.1mmol/L时多
D.饮用咖啡引起心跳加快是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
20.神经元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如下图,图中神经元间传递的均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若分别在M、N处给予
一个适宜强度的刺激,则下列对电表甲和乙的指针偏转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A.刺激M,电表甲偏转 2次
B.刺激M,电表乙偏转多次
C.刺激 N,电表甲偏转 0次
D.刺激 N,电表乙偏转 2次
第 3页,共 6页
21.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 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 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
L,当在图 1的 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 3。若分别在图 1和图 2的 a、b、c、d处
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a点对应图 5 B.b点对应图 3 C.c点对应图 3 D.d点对应图 4
22.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
通道的打开。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 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同时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和该种蝎毒,则在 b
处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D.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生理 Na+浓度的溶液
中,图的③点将降低
23.一氧化氮(NO)可参与神经调节(如图)。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Glu)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
进 Na+和 Ca2+内流。突触后神经元 Ca2+浓度升高会促进 NO合成,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引起 Glu持续释
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a2+浓度升高可激活 NOS的活性
B. NO作为激素将信息传递给突触前神经元
C. NO和 Glu以相同的方式运出细胞
D. Glu持续释放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24.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特殊的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
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
的 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内的 K+浓度高于膜外 B.纤毛膜上的 K+内流过程不消耗 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25.图 1表示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其中 Gly - -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 Cl 通道开放,Cl 内流;图 2
表示兴奋传来后突触 1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降低突触 1中突触后膜对 Na 的通透性,会导致动作电位上升
B.图 2中发生 ab、bc段电位变化时,离子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协助
C.Gly作用于突触 2的突触后膜时,膜电位外正内负,作用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将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第 4页,共 6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26(10分).绝大多数的植物属于 C3植物(如花生),直接把 CO2
固定成三碳化合物,而 C4植物(如玉米)则在卡尔文循环之前 CO2
先被固定成一种四碳化合物。两者的光合作用效率有很大差别。
右图是两种作物光合作用部分途径示意图。
(1)卡尔文循环的进行位置是 ▲ ,氧气的产生部位是 ▲ 。
每生成 1分子蔗糖,需要进行 ▲ 轮卡尔文循环。
(2)与花生相比,玉米能在更低浓度的 CO2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原
因可能是 ▲ 。
(3)将玉米的 PEPC酶基因转入水稻后,测得光强对转基因水稻和原
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PEPC酶的作用除固定 CO2外,还可能有 ▲ ;原种水稻在光照大于
8×102μmol·m-2·s-1时光合速率基本不变的原因是 ▲ 。
(4)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C4植物适宜栽种在干旱和 ▲ 条件下,适合干旱的原因是 ▲ 。
27(10分).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
1
不位于 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2500。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判断依
据是 ▲ 。
(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
式有 ▲ 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
只需对个体 ▲ (填系谱图中的编号)
进行基因检测,根据结果判定其基因型,
就可确定遗传方式。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 ▲ 种,
若她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 (2分)。
(4)研究发现,甲病是一种因上皮细胞膜上转运 Cl-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乙病是一种因异常
蛋白损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导致的疾病,甲病杂合子和乙病杂合子中均同时表达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
但在是否患病上表现不同,原因是甲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不能转运 Cl-,正常蛋白 ▲ ,杂合子表型
为 ▲ ;乙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也不能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
发生,杂合子表型为 ▲ 。
28(9分).如下图中,图 1表示某动物精母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5页,共 6页
(1)若图 1细胞分裂产生了一个异常的生殖细胞如图 2所示,则产生该异常生殖细胞的原因是 ▲ ;若
该生殖细胞正常受精并正常发育为一个体,该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正常配子的比例为 ▲ 。
(2)上图中,图 3表示该动物细胞生命过程(无变异)中一个细胞中核 DNA含量的变化
①H-I过程细胞核中 DNA含量加倍是因为 ▲ 。
②图 3的 I-Q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数之比为 1:2的时期是 ▲ (用图中字母表示);图 3的
A-Q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 (用图中字母表示)。
③大肠杆菌 ▲ (能/不能)发生图 3所示的细胞分裂,原因是 ▲ 。
29(11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 ▲ (填数字序号),③中悬浮着大量的 ▲ 细胞等。
①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 ▲ 的含量有关。
(2)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甲中[ ] ▲ 增多,引发 ▲ (症状)。
(3)正常情况下,液体④处的 O2浓度 ▲ (填“>”“<”或“=”)液体②处,液体①处的 CO2浓
度 ▲ (填“>”“<”或“=”)液体⑤处。
(4)若图甲中②为肝细胞:则正常人体中,饭后 1小时左右,②中大量合成的物质是 ▲ ,饭后 6小时,
①处的葡萄糖浓度 ▲ 填“>”“<”或“=”)⑤处。
(5)图乙表明内环境的功能是: ▲ 。
30(10分).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以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
现机体稳态。下图 1是某同学手指受到针刺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图 2是某一结
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以及静息时指针的偏转情况,图 3是痛觉对痒觉产生影响的部分神经调节机制。请
回答以下与神经调节有关的问题:
(1)引起图 1所示膜电位的原因是静息时膜主要对 ▲ 有通透性,兴奋时细胞膜对 ▲ 的通透性增加。
(2)某同学手指受到针刺后会发生缩手反射。在此过程中,兴奋在③处传递的方向是 ▲ (填“向左”
或“向右”),兴奋在③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
(3)某学习小组想利用图 2所示的结构和装置来探究某物质 X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还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请根
据他们的实验思路来完善实验的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用适量含有物质 X的生理盐水处理图 2突触位置,观察指针偏转情况。
若指针 ▲ ,则物质 X为 ▲ 神经递质;若指针 ▲ ,则物质 X为 ▲ 神经递质。
(4)夏季蚊虫叮咬后会引起“抓挠行为”,抓挠产生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痒觉。研究发现痛觉和痒
觉既存在各自特定的传导通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信号通路,如上图 3所示。已知 GABA是一种抑制性
神经递质,且 GRPR神经元兴奋后能传递痒觉信号,试据图分析“抓挠止痒”的原理可能
是 ▲ (2 分)。
第 6页,共 6页
参考答案
ABBBA
CABBD
DCDDD
CABBD
DBAAC
26.
叶 绿 体 基 质 类 囊 体 膜 12
PEPC 酶 对 CO2 的 亲 和 度 大 于 Rubisco 酶
增 大 气 孔 导 度 光 强 度 上 升 和 胞 间 二 氧 化 碳 浓 度 下 降 导 致 的 作 用 基 本 抵 消
强 烈 光 照 干 旱 下 气 孔 开 度 减 小 , c4 植 物 更 能 适 应 低 浓 度 的 胞 间 CO2
27.
常 染 色 体 隐 性 II1、 II2 均 不 患 甲 病 而 III1 患 病 , 为 隐 性 ; II1 正 常 , 则 非 伴 X
2 II4
4 2/459
可 以 转 运 Cl- 正 常 患 病
28.
减 II 后 期 着 丝 粒 分 裂 , 姐 妹 染 色 单 体 移 向 同 一 极 1/2
受 精 作 用 K-O A-D、 I-Q
不 能 大 肠 杆 菌 无 染 色 体 , 细 胞 进 行 简 单 二 分 裂
29.
第 1页,共 2页
② 淋 巴 细 胞 无 机 盐
④组 织 液 水 肿
> <
肝 糖 原 < 机 体 与 外 界 环 境 进 行 物 质 交 换 的 媒 介
30.
K+ Na+ 向 左 神 经 递 质 只 能 由 突 触 前 膜 释 放 作 用 于 突 触 后 膜
右 偏 兴 奋 性 向 左 且 偏 转 幅 度 加 大 抑 制 性
抓 挠 刺 激 痛 觉 感 受 器 , 兴 奋 传 递 到 B5-I 突 触 前 膜 释 放 GABA, 抑 制 GRPR 兴 奋
第 2页,共 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