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1 15:37:59

文档简介

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将答案书写在专设答题页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属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要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一种自然资源稀缺会导致( )
A. 价格无限上涨 B. 促进替代品的开发 C. 社会发展倒退 D. 资源利用率降低
2. 关于自然资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是自然资源就可以开发利用
B. 资源质量越高,开发成本越高
C.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源开发等级门槛降低
D 自然资源没有质量高低之分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自然资源稀缺,会导致短期价格一定幅度的上涨,但不会无限上涨,A错误;价格上涨之后,会促进替代品的开发,B正确;不会严重到影响社会,不会导致社会倒退,C错误;资源稀缺,会使资源利用率提高,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被开发利用,A错误;资源质量越高,开发成本越低,B错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源开发等级门槛降低,C错误;自然资源有质量高低之分,D错误。故选C。
【点睛】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更新资源、二是可更新资源、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下图为某半球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近的航行方向是( )
A.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B. 一直向西 C. 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D. 一直向东
4. 飞机由A地沿纬线到B地的距离是( )
A. 13320千米 B. 9990千米 C. 6660千米 D. 11110千米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A地经度为西经20度,B地经度为东经160度,两者构成经线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线圈是过球心的大圆,则两地的球面最短距离是经线圈上的劣弧段,由于A、B两地均为北纬60度,经线圈的劣弧段是过北极点,所以从A地飞往B地最近的航行方向是先向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C正确,排除ABD。故选C。
【4题详解】
A、B均在60°纬线上,经度差180°,在纬线圈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千米×cosα(α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所以飞机由A地沿纬线到B地的距离是111×cos60°×180°,即是9990千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经线圈上跨越一个纬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纬线圈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111×cosα(α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因此在赤道上跨越一个经度实际距离约为111km,在南北纬60°上跨越一个经度的实际距离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该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图中的河谷区域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枯水季节灌溉水源较为缺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地区拟建一座水库,在河流丰水季节蓄水,以保证枯水季节耕地的灌溉水源,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建坝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水库的坝址应该建设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①地等高线密集,位于河流峡谷处,最适宜建设大坝,A正确;②地有石灰岩分布,可能发育岩溶地貌,地表水易下渗,可能发育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质条件不稳定,不利于水库的建设,B错误;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由此可判断图中河流干流大致自西南向东北流,又由于图中的河谷区域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因此西南方向的河谷地区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相比①地,③地离耕地较远,且①地地势更高,建设水库后更适合引水自流灌溉,C错误;水库的修建地应有河流分布,图中④地无河流分布,无法蓄水,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甲乙丙丁四个村落相比而言,乙村落所在地区海拔较低,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且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B正确;甲村交通条件没有乙村便利,丙村、丁村所处地区海拔相对较高,地势起伏较大,排除ACD。故选B。
【点睛】水库坝址的选址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运用: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维提岛位于( )
A. 大西洋 B. 南半球 C. 非洲 D. 北美洲
8. 影响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性质 B. 地形条件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由纬度可知,该岛可能受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控制;由图的逐月降水柱状图可知,甲降水少于乙,推测甲位于背风坡,降水少,乙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因此推出该岛位于南半球,受东南信风影响,B正确;根据经纬度位置可排除ACD。故选B。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乙两地的降水差异主要是东南信风在乙地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多,而甲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故地形是影响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洋流、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点睛】维提岛是斐济最大的岛屿,位于太平洋南部,东西长144公里,南北宽80公里,面积约10490平方公里。斐济的首都、主要港口城市苏瓦即在该岛上。维提岛是座火山岛,有29座高出1000米的山峰,北部维多利亚山托马尼维峰海拔1322米,为斐济最高峰,全国最大的雷瓦河发源于附近。岛上有几条主要河流,部分河段还适于航运。东南部湿润多雨,西北部较干燥。
我国第四代核能系统可以通过熔盐传蓄热和高温制氢技术,充分发挥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形成多能融合的核能——可再生能源复合能源系统(见图)。核能技术与制氢技术的耦合使用,是当前核能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显示相较于光伏发电制氢和风电制氢,先进核能在制氢方面的优势是( )
A. 清洁无污染 B. 成本低廉
C. 高温高能 D. 安全可靠
10. 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推广会( )
A. 促进碳中和的实现 B. 减少我国能源投资
C. 使大型水电站被大量拆除 D. 使核能替代化石能源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光伏发电制氢和风电制氢需要通过转换,设备转换后方能进行超高温熔盐传蓄热,进而制氢。而先进核能可直接通过超高温熔盐传蓄热进行制氢,这体现了核能在高温高能方面的优势,C正确;清洁无污染、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并不是核能制氢的优势,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第四代核能系统的运行过程和发电、制氢等都能实现零碳排放,有利于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A正确;核站建设投资大,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推广将会使我国能源投资增大,B错误;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些,早期建设的水电站可以拆除,但是不能大量拆除大型水电站,C错误;核能不可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D错误,故选A。
【点睛】第四代核能系统是一种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经济竞争力,核废物量少,可有效防止核扩散的先进核能系统,代表了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
水资源生态安全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水资源系统能够满足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安全。采用综合评价法将防洪保安、供水保障、农水保粮、生态保护综合计算得到安全指数,其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表明安全状况越好。下图示意2006-2015年北京市水资源安全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京水生态安全逐年变好 B. 2012年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少
C. 2008年北京降水较为充足 D. 2009年水资源的消耗量过大
12. 能够提高水资源安全指数的措施有( )
A. 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开发率
B. 提高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
C. 提高防洪堤坝长度占堤防总长度的比重
D. 提高地下水开采量与可开采总量的比值
【答案】11. C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北京水生态安全波动上升,不是逐年上升,A错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数量增加,B错误;2008年水资源安全指数较高,说明该年水资源相对充足,降水偏多,C正确; 2009年水安全指数低,主要原因是水资源供给量减少,2008年为北京奥运年,水资源消耗量应高于2009年,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开发率,使得水资源消耗增加,安全指数下降,A错误;降低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能提高水资源安全指数,B错误;提高堤坝长度占堤防总长度的比重,增加防洪能力,提高水安全,符合防洪保安指标需求,C正确;过度提高地下水开采量会导致水资源安全有问题,D错误。故选C。
【点睛】南水北调对受水区的影响:有利:增加水资源供给,缓解用水短缺问题,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于回补地下水,减缓地面沉降;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不利: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加剧土壤盐渍化问题。
近年,甲国发生数次严重雾霾事件。有研究认为该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乙国。下图为甲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可作为推测甲国大气污染源来自乙国的证据是该事件多发生于( )
A. 工作日早晚高峰期 B. 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
C. 盛行夏季风的时期 D. 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
14. 该类事件可能对国家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甲国政府应对的合理措施是( )
A. 加强国家间协商与合作 B. 立法禁止污染源入境
C. 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 D. 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当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甲、乙在气旋的西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北风,乙国在甲的上风向,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随西北风扩散到甲国,D正确;工作日早晚高峰期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为本地污染源,A错误;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夜晚降温快,有利于水汽液化形成雾,与大气污染物扩散没有关系,B错误;由经纬网可知,甲乙在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不会将甲国污染物扩散至乙国,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该类事件随大气运动而扩散,甲国政府应加强国家间的协商与合作,减少异地污染源的产生才能减少本国类似事件发生,A正确;立法不能阻断大气的运动,因此禁止不了大气污染物入境,B错误;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只能减少本地污染源,异地产生的污染物仍可能随风扩散过来,C错误;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可以削减近地面风浪,可部分吸烟滞尘,但仍不能阻断风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A。
【点睛】跨国污染转移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直接或间接的对该区域外的环境造成污染损害或将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推给他人而使自己不承担或少承担污染损害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它破坏受让方环境,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危害人民健康,从长远看将削弱受让方经济发展潜力,但对转移方而言不仅可以借此逃避国内环境压力,还能从交易中获取丰厚利润。
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近年来,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时序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期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演变可反映出( )
A. 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大 B. 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反
C. 耕地安全保障逐渐提高 D. 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16. 影响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
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复种指数下降
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
④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期间,耕地非粮化面积曲线较耕地非粮化率曲线变化更小、更平稳,故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小,A错误;从折线的走势来看,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同,B错误;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非粮化面积和耕地非粮化率波动上升,且远高于全国水平(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故耕地安全保障逐渐降低,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可知,成都耕地非粮化主要受经济原因的影响,②错;由材料“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可知,成都平原城镇化水平提升快,加快了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收益更高,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导致耕地非粮化,①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从而导致耕地撂荒、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剧耕地非粮化,③对;材料没有关于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的信息,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耕地“非粮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经济因素、资源因素和法律政策因素等。经济因素是造成耕地“非粮化”的根本原因。资源因素为耕地“非粮化”提供了基础。法律政策因素进一步推动了耕地“非粮化”。
锗元素主要存在于花岗岩中,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氧化物就是二氧化储,二氧化锗常温下呈现白色粉末状,锗矿多与褐煤矿共生。锗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电子技术、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我国锗资源储量丰富,主要来自煤锗矿床中,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下图示意旋涡炉燃烧褐煤提取储的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反映出自然资源具有( )
A. 有限性 B. 地域性 C. 多用性 D. 社会性
18. 旋涡炉燃烧褐煤提取锗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粉尘污染 ②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噪声污染 ④放射性污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 大规模开发锗矿资源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表现在( )
A. 导致储矿资源浪费 B. 提升锗矿资源附加值
C. 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 加剧锗矿资源的枯竭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说明世界锗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反映了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地域性,B正确;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而不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在某种资源产量上的优势,因此,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并不直接反映自然资源的有限性,A错误;多用性是指自然资源可以被用于多种用途,而题干强调的是我国在全球锗资源产量上的领先地位,没有涉及到锗资源的多用性,C错误;社会性是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虽然自然资源的社会性是一个重要特征,但题干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我国在全球锗资源产量上的地位,没有直接涉及到社会性方面的内容,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旋涡炉燃烧褐煤提取锗的过程中会产生粉尘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①②正确;在此过程中噪声污染相对较少,③错误;锗不是放射性元素,无放射性污染,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大规模开发锗矿资源会增加锗矿的应用和出口,并不一定导致资源浪费,A错误;如果不能深加工或仅出口初级矿产,不会提升锗矿附加值,B错误;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并不是我国开采锗矿的目的,C错误;大规模开发锗矿会减少其储量,加剧资源枯竭,D正确。故选D。
【点睛】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状态,以及维护这一安全状态的能力。这包括水、土地、能源、矿产、生物、海洋、环境等多个方面。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占据基础地位,是维护政治、军事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0. 图中该岛海域空间资源利用合理的是( )
A. 甲、丁处适合围海造陆,乙处可以填海造陆
B. 为了保证环境质量,适宜在丁处建化工厂
C. 甲处适合建挥发性垃圾填埋场
D. 丙海湾适合建跨海大桥
【答案】D
【解析】
【详解】丙海湾海域面积狭小,沿海地区地势平坦,适合建设跨海大桥,D项正确。乙处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水下坡度应该较大,填海造陆工程难度大,A项错误;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位于西欧地区,深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甲处、丁处位于盛行西风的上风向,甲处建设挥发性垃圾填埋场、丁处建化工厂会污染环境,B项、C项错误。故选D。
【点睛】针对有限的海洋空间资源,应当改变传统开发模式,根据自然资源承载力,合理安排用海项目和用海强度,选择对海洋环境伤害最小的开发方案。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与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CO2含量总体上呈现白天上升、夜间下降的变化规律。某研究小组对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典型岩溶草地土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O2含量受土温、土壤水分影响。土壤中CO2可以随雨水下渗参与岩溶溶蚀。研究区2021年6月14-30日为无雨期,6月30日—7月20日为降雨期。下图示意研究区距地表20cm深度处6月14日和7月15日土壤中CO2含量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6月14日相比,7月15日夜间土壤CO2浓度下降缓慢,可能是因为该日( )
A. 土壤中空气含量高 B. 土壤CO2扩散慢
C. 土壤温度下降慢 D. 土壤孔隙度较小
22. 据图推测,6月14~30日该地土壤CO2含量随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是( )
A. 螺旋下降 B. 波动下降 C. 波动上升 D. 跳跃上升
23. 从碳循环的角度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判断,该地土壤向大气碳释放量最少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21. B 22. A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土壤中CO2含量受土温、土壤水分影响,土壤中空气含量和孔隙度对土壤中CO2浓度影响小,AD错误;7月15日昼夜温差大于6月14日,因此该日土壤温度下降快,C错误;土壤中CO2可以随雨水下渗参与岩溶溶蚀,6月14日处于无雨区,利于土壤CO2扩散,而7月15日处于降雨期,土壤中CO2可以随雨水下渗参与岩溶溶蚀,土壤中的CO2含量较少,不利与在土壤中扩散,B正确。故选B。
【2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土壤中CO2含量受土温、土壤水分影响,6月14~30日处于无雨期,因此土壤中CO2含量主要受土温影响。对比图中信息可知,7月15日土壤CO2含量较6月14日低,因此是呈下降趋势,CD错误;图中显示6月14土壤CO2含量呈螺旋转变化,A正确,B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23题详解】
土壤中CO2含量总体上呈现白天上升、夜间下降,因此温度高土壤中CO2含量多,向大气碳释放的量也多。温度低土壤中CO2含量少,向大气碳释放的量也少。该地位于欧洲南部,冬季四一年中温度最低的季节,依次该地土壤向大气碳释放量最少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一部分作为有机体代谢的能源经呼吸作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储存的能量。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该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改变。下图为1996—2016年西双版纳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1996—2016年西双版纳生态系统中服务价值变化量最大的类型是( )
A. 天然林生态系统 B. 耕地生态系统 C. 橡胶林生态系统 D. 茶园生态系统
25. 导致上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茶园面积扩大 B. 橡胶价格上涨 C. 住房价格上涨 D. 水域面积扩大
26. 扭转西双版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降低趋势的有效途径是( )
A. 扩大橡胶种植 B. 加强城市绿化 C. 开挖人工河湖 D. 保护天然植被
【答案】24. A 25. B 26. D
【解析】
24题详解】
据1996—2016年西双版纳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统计图可知,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服务价值,服务价值的大小有差异,总体来说,天然林和橡胶林的服务价值较高,茶园、耕地、水域和建筑的服务价值较低;看纵坐标的数值变化可知,耕地生态系统和茶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较小,B、D错误;对比天然林和橡胶林的服务价值变化值,天然林服务价值下降且变化较大,A正确,C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变化是天然林生态系统,据图可知,天然林服务价值下降且变化较大;随着市场上对橡胶及其制品需求量增加,橡胶价格上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人们侵占天然林改种橡胶林,天然林面积下降,橡胶林种植面积上升,导致天然林服务价值下降且变化较大,B正确;茶园面积变化、住房价格变化和水域面积的变化对于天然林服务价值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扩大橡胶种植会导致天然林面积减小,不利于扭转西双版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降低趋势,A错误;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和开挖人工河湖对于扭转西双版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降低趋势的影响较小,B、C错误;天然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天然植被的服务价值较高,保护天然植被,减小对天然植被的破坏,有利于扭转西双版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降低趋势,D正确。故选D。
【点睛】天然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天然森林的生态系环境效应包括: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固碳释氧;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
二、综合题(3题,共48分)。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的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是前寒武纪时期古陆台的一部分。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拉布拉多半岛上冰川广布。现在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较小,海拔不高,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半岛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线段L以北为苔原带,以南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下图为拉布拉多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拉布拉多半岛的位置特征。
(2)据图简述拉布拉多半岛的地形特征。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从农业、工业、交通等角度分析)。
【答案】(1)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主要位于中纬度(北温带);美洲大陆东端;东临大西洋、西部为哈得孙湾。
(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海岸线曲折;多冰川地貌。
(3)有利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当地冻土解冻,沿岸海冰融化,航运业和渔业及外贸得以发展;河流封冻期缩短,通航时间延长;气温上升,森林带北移,林业和种植业范围和规模扩大;有助于当地资源开发等。
不利影响:途经沿岸的船舶增加,会导致海上污染加重;气温上升,将会危及冷水鱼生长与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气温上升会导致森林病虫害增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拉布拉多半岛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地形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纬度数值向北增大,为北纬,因此拉布拉多半岛位于位于北半球;经度数值向西增大,为西经,结合经度(20°W以西)可知半岛位于西半球;主要位于60°N以南,处于中纬度(北温带);从海陆位置看,位于美洲大陆东端,东临大西洋、西部为哈得孙湾。
【小问2详解】
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起伏、特殊地貌等。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较小,海拔不高,地形以低矮的高原为主;结合河流流向可知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海岸线曲折;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拉布拉多半岛上冰川广布,多冰川地貌。
【小问3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应一分为二的来进行分析,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有利影响:该地纬度较高,冻土广布,海水结冰期较长,全球气候变暖,使当地冻土解冻,沿岸海冰融化,航运业和渔业及外贸得以发展;温度升高,河流封冻期缩短,通航时间延长;气温上升,热量条件改善,森林带北移,林业和种植业范围和规模扩大;气候变得更加温暖,人类活动增多,有助于当地资源开发等。不利影响:由于航运条件改善,途经沿岸的船舶增加,会导致海上污染加重;气温上升,原有生物的生产环境发生改变,将会危及冷水鱼生长与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气温上升利于昆虫、害虫的的生存,会导致森林病虫害增多等。
28.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地附近陡崖的最大高差和崖顶的海拔分别最可能是( )
A. 300m、549m B. 449m、519m C. 499m、569m D. 549m、129m
(2)某日,一行徒步爱好者登上图中山峰,测得当时的气温为18℃,此刻,B地气温T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TB<_______℃。
(3)图中a、b两条支流中,水流较湍急的为_______;某疗养院位于C地,若将附近河流的水引向C地,图中三条计划线路①、②、③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
【答案】(1)C (2) ①. 20.1 ②. 20.7
(3) ①. a ②. ①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气温的垂直递变以及地形特征的描述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陡崖的相对高差计算(n-1)d≤△H<(n+1)d,其中n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根据图可知,陡崖处等高线重合条数为4,图中等高距为100,故陡崖相对高度为300≤H<500m,即最大不到500m;崖顶的最大海拔H顶为H大≤H顶<H大+d,其中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最大的一条,根据图可知,重合等高线最大值为500m,即崖顶范围为500≤H顶<600,故A地附近陡崖的最大高差和崖顶的海拔分别最可能是499m、569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从图可知,山顶的海拔550m,而B地海拔100m<HB<200m,两地高差为:350m<△H<450m,所以温度范围为2.1℃<△T<2.7℃,山峰测得当时的气温为18℃,所以B地气温TB的取值范围是20.1℃<TB<20.7℃。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大,由图可知,a处等高线比b处密集,所以a处坡度大,水流湍急;引水最合适的路线是依据地势由高往低,让水自流,三条线路中,②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高度变化不大,自流动力小,排除②;①和③与等高线斜交,有高度落差,但是③是从300m以下到300m以上,所以排除③;①大致是由500m到400m以下,可以自流,故选①。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核心矿区面积738平方千米,是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整体矿石品位约66%-67%。中国部分矿业龙头公司组成联合体,与世界多家公司争相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并积极建设西芒杜铁矿铁路和深水海港。下图为西芒杜铁矿位置示意图。
(1)评价西芒杜铁矿资源的开发条件。
(2)分析我国矿业公司参与开发西芒杜铁矿的积极意义。
(3)说明西芒杜铁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4)有人提议,加大对深层地壳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就能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和资源安全。请对此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储量大,开采周期长;②矿石品位高、质量好;③矿体集中,便于大规模开采和运输;④埋藏浅,开采难度小;⑤交通便捷,周边有铁路和航线分布。(任答三点得满分)
(2)①利于缓解铁矿石供应紧张局面,提高铁矿石供给能力;②利于国家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③利于稳定国家资源安全体系,减少社会重大危机。
(3)①铁矿开采产生的选矿废水和矿井涌水,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②矿渣、废矿散落,污染土壤或诱发次生灾害;③占用土地资源;④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破坏地表结构。
(4)赞成:理由:①深层地壳矿产资源丰富;②在本国范围内开发矿产,运输成本低;③不受国际贸易壁垒、国际产权纠纷影响。
不赞成:理由:①深层地壳矿产开发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开采成本高;②深层地壳矿产资源受成矿条件限制,种类不全;③进口世界其他国家矿产资源成本远低于开发深层地壳矿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开发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资源的开发条件、我国矿业公司参与开发西芒杜铁矿的积极意义、铁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评价某地某资源的开发条件可以从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开采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核心矿区面积738平方千米,是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整体矿石品位约66%-67%”可知,西芒杜铁矿资源储量大,开采周期长;矿石品位高、质量好;矿体集中,便于大规模开采和运输;埋藏浅,开采难度小。由图中信息可知,交通便捷,周边有铁路和航线分布,便于铁矿石的运输。
【小问2详解】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资源安全问题源于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为了避免铁矿资源的供需不平衡,我国参与海外铁矿的开发。开发西芒杜铁矿有利于缓解铁矿石供应紧张局面,提高铁矿石供给能力,避免铁矿供给能力降低过多,导致铁矿资源安全问题;确保铁矿石资源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有利于国家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确保铁矿石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少于最低要求有利于稳定国家资源安全体系,减少社会重大危机。
【小问3详解】
铁矿开采对当地环境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土地的破坏、对水体的污染、对空气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发地质灾害等。铁矿开采过程中要大量使用水资源,产生的选矿废水和矿井涌水,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在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矿渣、废矿散落,污染土壤或诱发次生灾害;大量土地被露天开采、挖掘,堆放各种废渣、废石、尾矿等,而且土地破坏的面积在扩大,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勘探和开采必然会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合理的采矿活动会诱发地震、山体开裂和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
【小问4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赞成和不赞成皆可,主要是论据要符合观点。如果回答赞成,主要从资源赋存量大、开采成本低、受国际贸易影响小等角度进行回答。我国国土面积广大,深层地壳矿产资源丰富;在本国范围内开发矿产,距离市场近,运输成本低;国内开采矿产,不受国际贸易壁垒、国际产权纠纷影响,能提高矿产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如果回答不赞成,主要从开采成本高、种类不齐全、竞争力小等角度进行回答。深层地壳矿产开发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开采成本高;矿产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深层地壳矿产资源受成矿条件限制,种类不全;进口世界其他国家矿产资源成本远低于开发深层地壳矿产,造成深层地壳矿产市场竞争力弱。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将答案书写在专设答题页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是自然资源的重要属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要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一种自然资源稀缺会导致( )
A. 价格无限上涨 B. 促进替代品开发 C. 社会发展倒退 D. 资源利用率降低
2. 关于自然资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是自然资源就可以开发利用
B. 资源质量越高,开发成本越高
C.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资源开发等级门槛降低
D. 自然资源没有质量高低之分
下图为某半球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近的航行方向是( )
A.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B. 一直向西 C. 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D. 一直向东
4. 飞机由A地沿纬线到B地的距离是( )
A. 13320千米 B. 9990千米 C. 6660千米 D. 11110千米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该地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图中的河谷区域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枯水季节灌溉水源较为缺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地区拟建一座水库,在河流丰水季节蓄水,以保证枯水季节耕地的灌溉水源,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建坝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维提岛位于( )
A. 大西洋 B. 南半球 C. 非洲 D. 北美洲
8. 影响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性质 B. 地形条件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我国第四代核能系统可以通过熔盐传蓄热和高温制氢技术,充分发挥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形成多能融合的核能——可再生能源复合能源系统(见图)。核能技术与制氢技术的耦合使用,是当前核能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显示相较于光伏发电制氢和风电制氢,先进核能在制氢方面的优势是( )
A. 清洁无污染 B. 成本低廉
C. 高温高能 D. 安全可靠
10. 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推广会( )
A. 促进碳中和的实现 B. 减少我国能源投资
C. 使大型水电站被大量拆除 D. 使核能替代化石能源
水资源生态安全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水资源系统能够满足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安全。采用综合评价法将防洪保安、供水保障、农水保粮、生态保护综合计算得到安全指数,其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表明安全状况越好。下图示意2006-2015年北京市水资源安全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据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京水生态安全逐年变好 B. 2012年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少
C. 2008年北京降水较为充足 D. 2009年水资源的消耗量过大
12. 能够提高水资源安全指数的措施有( )
A. 提高地表水资源的开发率
B. 提高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
C. 提高防洪堤坝长度占堤防总长度的比重
D. 提高地下水开采量与可开采总量的比值
近年,甲国发生数次严重雾霾事件。有研究认为该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乙国。下图为甲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可作为推测甲国大气污染源来自乙国的证据是该事件多发生于( )
A. 工作日早晚高峰期 B. 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
C. 盛行夏季风的时期 D. 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
14. 该类事件可能对国家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甲国政府应对的合理措施是( )
A. 加强国家间协商与合作 B. 立法禁止污染源入境
C. 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 D. 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
中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呈现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近年来,四川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以省会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地区,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下图示意2000—2019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时序演变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期间,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演变可反映出( )
A. 耕地非粮化面积增长幅度较耕地非粮化率大 B. 耕地非粮化面积与耕地非粮化率变化趋势相反
C. 耕地安全保障逐渐提高 D. 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增大
16. 影响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粮食作物
②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复种指数下降
③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吸引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行业
④耕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壤肥力下降显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锗元素主要存在于花岗岩中,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氧化物就是二氧化储,二氧化锗常温下呈现白色粉末状,锗矿多与褐煤矿共生。锗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电子技术、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产业。我国锗资源储量丰富,主要来自煤锗矿床中,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下图示意旋涡炉燃烧褐煤提取储的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我国是全球锗资源产量最大的国家,反映出自然资源具有( )
A. 有限性 B. 地域性 C. 多用性 D. 社会性
18. 旋涡炉燃烧褐煤提取锗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粉尘污染 ②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噪声污染 ④放射性污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 大规模开发锗矿资源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表现在( )
A. 导致储矿资源浪费 B. 提升锗矿资源附加值
C. 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 加剧锗矿资源的枯竭
20. 图中该岛海域空间资源利用合理的是( )
A. 甲、丁处适合围海造陆,乙处可以填海造陆
B. 为了保证环境质量,适宜在丁处建化工厂
C. 甲处适合建挥发性垃圾填埋场
D. 丙海湾适合建跨海大桥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与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CO2含量总体上呈现白天上升、夜间下降的变化规律。某研究小组对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典型岩溶草地土壤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O2含量受土温、土壤水分影响。土壤中CO2可以随雨水下渗参与岩溶溶蚀。研究区2021年6月14-30日为无雨期,6月30日—7月20日为降雨期。下图示意研究区距地表20cm深度处6月14日和7月15日土壤中CO2含量与土壤温度的昼夜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6月14日相比,7月15日夜间土壤CO2浓度下降缓慢,可能是因为该日( )
A. 土壤中空气含量高 B. 土壤CO2扩散慢
C. 土壤温度下降慢 D. 土壤孔隙度较小
22. 据图推测,6月14~30日该地土壤CO2含量随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是( )
A. 螺旋下降 B. 波动下降 C. 波动上升 D. 跳跃上升
23. 从碳循环的角度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判断,该地土壤向大气碳释放量最少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该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改变。下图为1996—2016年西双版纳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1996—2016年西双版纳生态系统中服务价值变化量最大类型是( )
A. 天然林生态系统 B. 耕地生态系统 C. 橡胶林生态系统 D. 茶园生态系统
25. 导致上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茶园面积扩大 B. 橡胶价格上涨 C. 住房价格上涨 D. 水域面积扩大
26. 扭转西双版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降低趋势的有效途径是( )
A. 扩大橡胶种植 B. 加强城市绿化 C. 开挖人工河湖 D. 保护天然植被
二、综合题(3题,共48分)。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的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是前寒武纪时期古陆台的一部分。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拉布拉多半岛上冰川广布。现在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较小,海拔不高,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半岛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线段L以北为苔原带,以南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下图为拉布拉多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拉布拉多半岛的位置特征。
(2)据图简述拉布拉多半岛的地形特征。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从农业、工业、交通等角度分析)。
28.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地附近陡崖的最大高差和崖顶的海拔分别最可能是( )
A. 300m、549m B. 449m、519m C. 499m、569m D. 549m、129m
(2)某日,一行徒步爱好者登上图中山峰,测得当时的气温为18℃,此刻,B地气温T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TB<_______℃。
(3)图中a、b两条支流中,水流较湍急为_______;某疗养院位于C地,若将附近河流的水引向C地,图中三条计划线路①、②、③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核心矿区面积738平方千米,是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整体矿石品位约66%-67%。中国部分矿业龙头公司组成联合体,与世界多家公司争相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并积极建设西芒杜铁矿铁路和深水海港。下图为西芒杜铁矿位置示意图。
(1)评价西芒杜铁矿资源开发条件。
(2)分析我国矿业公司参与开发西芒杜铁矿的积极意义。
(3)说明西芒杜铁矿开采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4)有人提议,加大对深层地壳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就能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和资源安全。请对此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