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研组
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中国高铁
核心素养要素 科学观念
素养应用与实践 科学意识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中国高铁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一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高铁》。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建筑技术之后,进一步探究中国高铁的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的先进技术。活动1“了解中国高铁的”不仅认识到中国高铁的速度优势,也能感受到中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活动2体验“中国高铁”,通过体验活动,了解中国高铁的特点。应用与拓展“了解中国高铁的先进技术”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了解中国高铁采用的先进技术。从而感受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们日渐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又是影响高铁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习目标确定 能说出中国高铁的特点。 能说出中国高铁采用的先进技术。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高铁的速度和特点。 难点: 了解中国高铁采用的先进技术。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收集有关高铁的资料
关键问题解决 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了解中国高铁的速度和特点以及中国高铁所采用的新进技术。
学习评价设计 从“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来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级备课环节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上节课,我们也了解了各种建筑,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设备吧! 外出旅行时,你一定乘坐过高铁。乘坐高铁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关于高铁,你了解多少?我们看一看吧! 学生们独立思考并举手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 新课导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从而引起学生们的科学兴趣。环节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活动一:了解中国高铁的速度 火车时我国人民外出旅行和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20多年前,从石家庄乘火车到北京需要6个小时左右(火车行驶速度是50-80千米/小时),而现在仅需要1个多小时(火车行驶速度300-500千米/小时) 我们发现现在的交通真的是越来越发达了围,选择合适速度绘制柱状图记录下来。,那么,你还知道有什么交通工具吗? 我们发现课本中已经给出一些交通工具及其速度。 要求:查阅资料,搜集不同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范围,选择合适速度绘制柱状图记录下来。 活动二、体验中国高铁。 (1)出示高铁内部图片,感受高铁舒适、服务周到的特点。 (2)播放行驶中的高铁视频,感受高铁平稳等特点。 设计意图:先静态观察图片,感受高铁的特点,然后动态体验高铁的特点,动静结合学生从多方面感受高铁的特点。) (3)说说视频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中国高铁的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活动三、了解中国高铁的先进技术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高铁采用的先进技术有所了解后,通过举例交流知道高铁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重大影响,人类的需求是影响高铁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知道的交通工具并且讨论它们的速度。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 将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整理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中国高铁采用的先进技术的资料。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通过了解中国高铁的速度、特点以及中国高铁采用的先进技术,丰富了学生的 科学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环节三:实践应用,加深体会教师出示练习题 1、( )火车是我国人民外出旅行和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 2、20多年前,从石家庄乘火车到北京需要( )小时左右,而现在仅需要( )多小时。[来3、20年前,火车的行驶速度是( ) A、50-80千米/小时 B、100-120千米/小时 C、300-350千米/小时 学生们独立思考并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 生的科学认知和科学思维。环节四:课末总结,梳理提升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出:了解到中国高铁的速度和特点,了解中国高铁采用的先进技术。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向其他 同学虚心学习的良好品质。
“双减”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1.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国高速铁路是设计速度每小时( )(含预留)以上、列车初期运营速在每小时( )以上的客运专线铁路。 2. ( )( )等都是中国高铁采用的先进技术。 明辨是非。 1.高铁的速度为150~200 千米/小时。 ( ) 2.火车的速度是高铁的5~6倍。( ) 3.中国高铁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 二、提升性选做题 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公路、航空相比,其主要技术优势有哪些 三、拓展性挑战题 了解其它交通工具的技术优势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指导教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