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期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B卷训练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山区邮递员的 fú wù 都非常 fù zé ,他们 tí qián 打电话联系,并亲自jiāo huò 到顾客 gēn qián ,等顾客验收后才离开,真让人 gǎn dòng 。
【答案】服务;负责;提前;交货;跟前;感动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服务”注意不要写成“服雾”;“负责”注意“负”和“付”区分开;“提前”不要写成“提钱”;“交货”注意不要写成“搅和”;“跟前”注意“跟”和“根”区分开来;“感动”不要写成“敢动”。
故答案为:服务、负责、提前、交货、跟前、感动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三是结合语境区分形近字。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发泄(xiè) 香蕉(jiāo)脊背(jǐ)
B.颠倒(diān) 官府(hǔ)橱窗(chú)
C.外婆(pó)袖子(xiù)谣言(yáo)
D.告诫(jiè) 枣核(hé) 放纵(zòng)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C、D 正确。
B . 有误,“官府”的“府”应读“fǔ”。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性子 交货 负责 道里 B.明声 夸奖 布料 手艺
C.提前 服务 实在 跟前 D.历害 松手 偏偏 莫非
【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里——理
B:明——名
C:正确
D:历——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话故事中经常采用拟人、想象的写作方法。
B.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要像急性子顾客那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C.《方帽子店》一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新旧事物的不同与更替的原因。
D.《枣核》一文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并传播的、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C、D 正确。
B . 有误,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告诉我们做事既不能过于急躁,也不能太过懒散的道理。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辨字组词。
性 驴 狼 夸 衫
姓 炉 狠 夯 杉
【答案】个性;毛驴;狼狗;夸赞;衬衫;姓名;火炉;狠心;夯实;杉树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 个性、毛驴、狼狗、夸赞、衬衫、姓名、火炉、狠心、夯实、杉树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载:A.记录 B.装载 C.年
①下午一点,船夫满载而归。
②这事没个三年五载做不好。
③关于这件事情,历史上很多书记都有记载。
(2)闹:A.吵闹 B.发生(疾病或灾害) C.造成 D.干、搞、弄
①老伯伯说:“这事都是给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②天气每年都闹干旱,衙役就来牵老百姓的牲口。
③这些人渣每闹一次,店铺就不得不交所谓的保护费。
(3)困:A.穷困,艰难 B.陷在艰难痛苦里面 C.疲乏,困倦
①许多人被围困在敌人的包围圈里了。
②经过一夜的折腾,衙役们都困了。
③五保户李奶奶家生活很困难。
【答案】(1)B;C;A
(2)C;B;D
(3)B;C;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故答案为:(1)B、C、A;
(2)C、B、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7.连一连。
美观大方的 帽子 解开 树梢
方方正正的 棉袄 粘满 要求
勤劳聪明的 老虎 提出 缰绳
愚蠢可恨的 枣核 爬上 泥水
【答案】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动词+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8.按要求写句子
(1)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改肯定句)
(2)顾客瞪大了眼睛。(扩句,至少两处)
(3)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改为转述句)
(4)石头梆的一声落在地上。(加上表示声音的词语仿写句子)
【答案】(1)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2)顾客惊讶地瞪大了吃惊的眼睛。
(3)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4)大门砰的一声被她关上了。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2)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相似的拟声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2)顾客惊讶地瞪大了吃惊的眼睛。
(3)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4)大门砰的一声被她关上了。
【点评】(1)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年又一年,枣核(hé hú)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bènɡ bèn)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9.选择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0.写反义词。
欢喜——( ) 勤快——( )
11.找出枣核说的话。你认为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2.枣核学到了哪些本领?
13.请你也用一两句话夸一夸枣核。
【答案】9.hé;bènɡ
10.忧愁;懒惰
11.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枣核是一个懂事、有志气、为父母分忧解愁的孩子。
12.学到的本领有扶犁、赶驴、打柴等。
13.示例:枣核,你真能干,不光能做很多事,而且还能蹦得那么高,真是一个勤劳、有本事的孩子。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枣核( hú)“核”是多音字,在“枣核”中读hé,意思是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另一个读音是 hú, 意思是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梨核”“煤核”等。)“ 一蹦”的“蹦”读后鼻音bènɡ ,不要读成前鼻音“bèn”。
故答案为: hé;bènɡ
10.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欢喜:快乐;高兴。反义词是忧愁。勤快:手脚勤,爱劳动。反义词是懒惰。
故答案为: 忧愁 ; 懒惰
11.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由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可知,枣核是一个懂事、有志气、为父母分忧解愁的孩子。
故答案为: 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枣核是一个懂事、有志气、为父母分忧解愁的孩子。
12.由第2自然段第2句话可知答案:学到的本领有扶犁、赶驴、打柴等。
13.解答此题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枣核,你真能干,不光能做很多事,而且还能蹦得那么高,真是一个勤劳、有本事的孩子。
故答案为: 示例:枣核,你真能干,不光能做很多事,而且还能蹦得那么高,真是一个勤劳、有本事的孩子。
14.课外阅读。
女娲造人
女娲是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天地开辟后,她看到四周的原野,觉得十分单调,总想添点什么.
有一天,女娲来到一条小河边洗脸,河水照出了她的身影.她灵机一动,想让水中的那个影子和自己一起走动.大雨过后,河边的土地变成了泥浆,女娲顺手抓起一团黄泥,搓成娃娃样子的小东西,放在地上,谁知一接触地面,泥人就活了起来,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人,喊着:“妈妈!妈妈!”跑道女娲的身边.
女娲高兴地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这便是“人”.她对自己动手做的小人儿很满意,因为她不再感到孤独.于是她继续工作,一心想让更多的生命来到大地.后来,女娲发现了一个快捷的方法.她取来一根枯藤,深入泥潭中,把搅浑的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女娲不停地工作,她越来越感到辛苦.突然,一个小人儿问,他们自己能造自己吗 女娲异常高兴,就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结合就能孕育新人,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
就这样,人类便不断绵延,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三五成群,走向森林,走向田野,大地上到处布满了人类的足迹.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神通广大: 。
②灵机一动: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异常--
绵延--
(3)全文共 个自然段,第 段写了女娲造出第一个人,第 自然段写了造出一个个人,第 段写了女娲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
(4)女娲是怎么造人的?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
(5)给句子排队
( )一天,她用黄泥做成了一个娃娃,谁知,泥人一落地就活了。
( )后来,她又用枯藤把泥点挥洒在地面上,造出了更多的人。
( )开天辟地以后,女娲觉得大地上十分单调,总想添点什么。
( )女娲很高兴,用同样的方法做了很多人。
( )最后,女娲把泥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人类自己孕育后代,这样大地上从此就布满了人类的足迹。
(6)你同意哪种观点( )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这是一个神话故事。
③这是个迷信。
【答案】(1)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灵机:灵活的心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2)异常—非常;绵延—繁延
(3)4;2;3;4、
(4)女娲顺手抓起一团黄泥,搓成娃娃样子的小东西,放在地上,谁知一接触地面,泥人就活了起来,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人 她取来一根枯藤,深入泥潭中,把搅浑的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5)2-4-1-3-5
(6)②
【知识点】神话故事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第一空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第二三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依据段意找段落。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6)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1、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2、灵机:灵活的心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2)非常、繁延;
(3)4、2、3、4;
(4)女娲顺手抓起一团黄泥,搓成娃娃样子的小东西,放在地上,谁知一接触地面,泥人就活了起来,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人 她取来一根枯藤,深入泥潭中,把搅浑的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5)2-4-1-3-5;
(6)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第一空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第二三空考查依据段意找段落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三、写作题
15.习作。
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语句要通顺,想象要合理。不少于300字。
【答案】小狗小猫的故事
小狗和小猫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小猫最喜欢的鱼不见了,她大哭起来去找小狗,小狗知道后马上叫猴子过来,然后小狗和猴子想了个好办法帮小猫找那条鱼,小狗说;我先去小猫家,看看有没有小偷逃跑时留下的脚印,如果有就跟着脚印走,如果没有的话再想办法。
一会说完就走向小猫家到了小猫家,没有看到一个脚印,小狗又想了一下说小猴你快去河里钓十只鱼,小猴听了就去钓,过了半小时小猴钓了十只鱼回来了,小狗看了就说;好了把鱼放在这边,小猴听了火冒三丈的说;我那么辛苦钓了鱼可你却把它放掉。这时小猫说;小狗让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小猴听了点点头。过了就分钟小狗说;好了,快跟我躲在树上,小偷要来了。说完就跳到树上去,到了夜晚小偷来了把十条偷走了,这时小狗和小猴快速跳下来去追小偷。他们两个一直跟着小偷走,到了小偷家小狗说;我们一直在这里等明天我们装做好人进去就可以拿到小猫喜欢的那条好鱼。可是自从小猫的鱼被偷后那个小偷流下一只不会动的鱼,我们应该装做卖鱼的然后进去把那条鱼偷来就行。小猴说。小狗听了就说;恩,有道理。
到了第二天,小狗和小猴真的装做卖鱼的进了小偷家 一看小偷是狼于是小狗和小猴装得更像好人,把小猫那鱼拿回来了。结果被狼看到了就说;你们这冒名顶替的东西看我怎么打死你们。结果自己撞到大石头死了。这事过后,小狗说;小猴要不是你想的方法好我们就完了,不过我们找回小猫那条鱼几很高兴了。
最后,小狗和小猴用了智谋去战胜困难。
【知识点】童话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写一篇童话故事。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想想童话故事的特点,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想像。想想几种动物会发生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想说明什么样的道理。
【点评】根据题目要求,作者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故事虽浅显,但是说明了深刻的道理,句子通顺,结构合理。
1 / 12024年春季期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B卷训练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山区邮递员的 fú wù 都非常 fù zé ,他们 tí qián 打电话联系,并亲自jiāo huò 到顾客 gēn qián ,等顾客验收后才离开,真让人 gǎn dòng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发泄(xiè) 香蕉(jiāo)脊背(jǐ)
B.颠倒(diān) 官府(hǔ)橱窗(chú)
C.外婆(pó)袖子(xiù)谣言(yáo)
D.告诫(jiè) 枣核(hé) 放纵(zòng)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性子 交货 负责 道里 B.明声 夸奖 布料 手艺
C.提前 服务 实在 跟前 D.历害 松手 偏偏 莫非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话故事中经常采用拟人、想象的写作方法。
B.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要像急性子顾客那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C.《方帽子店》一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新旧事物的不同与更替的原因。
D.《枣核》一文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并传播的、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5.辨字组词。
性 驴 狼 夸 衫
姓 炉 狠 夯 杉
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载:A.记录 B.装载 C.年
①下午一点,船夫满载而归。
②这事没个三年五载做不好。
③关于这件事情,历史上很多书记都有记载。
(2)闹:A.吵闹 B.发生(疾病或灾害) C.造成 D.干、搞、弄
①老伯伯说:“这事都是给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②天气每年都闹干旱,衙役就来牵老百姓的牲口。
③这些人渣每闹一次,店铺就不得不交所谓的保护费。
(3)困:A.穷困,艰难 B.陷在艰难痛苦里面 C.疲乏,困倦
①许多人被围困在敌人的包围圈里了。
②经过一夜的折腾,衙役们都困了。
③五保户李奶奶家生活很困难。
7.连一连。
美观大方的 帽子 解开 树梢
方方正正的 棉袄 粘满 要求
勤劳聪明的 老虎 提出 缰绳
愚蠢可恨的 枣核 爬上 泥水
8.按要求写句子
(1)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改肯定句)
(2)顾客瞪大了眼睛。(扩句,至少两处)
(3)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改为转述句)
(4)石头梆的一声落在地上。(加上表示声音的词语仿写句子)
二、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年又一年,枣核(hé hú)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bènɡ bèn)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9.选择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0.写反义词。
欢喜——( ) 勤快——( )
11.找出枣核说的话。你认为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12.枣核学到了哪些本领?
13.请你也用一两句话夸一夸枣核。
14.课外阅读。
女娲造人
女娲是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天地开辟后,她看到四周的原野,觉得十分单调,总想添点什么.
有一天,女娲来到一条小河边洗脸,河水照出了她的身影.她灵机一动,想让水中的那个影子和自己一起走动.大雨过后,河边的土地变成了泥浆,女娲顺手抓起一团黄泥,搓成娃娃样子的小东西,放在地上,谁知一接触地面,泥人就活了起来,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人,喊着:“妈妈!妈妈!”跑道女娲的身边.
女娲高兴地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这便是“人”.她对自己动手做的小人儿很满意,因为她不再感到孤独.于是她继续工作,一心想让更多的生命来到大地.后来,女娲发现了一个快捷的方法.她取来一根枯藤,深入泥潭中,把搅浑的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女娲不停地工作,她越来越感到辛苦.突然,一个小人儿问,他们自己能造自己吗 女娲异常高兴,就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结合就能孕育新人,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
就这样,人类便不断绵延,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三五成群,走向森林,走向田野,大地上到处布满了人类的足迹.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神通广大: 。
②灵机一动: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异常--
绵延--
(3)全文共 个自然段,第 段写了女娲造出第一个人,第 自然段写了造出一个个人,第 段写了女娲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
(4)女娲是怎么造人的?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
(5)给句子排队
( )一天,她用黄泥做成了一个娃娃,谁知,泥人一落地就活了。
( )后来,她又用枯藤把泥点挥洒在地面上,造出了更多的人。
( )开天辟地以后,女娲觉得大地上十分单调,总想添点什么。
( )女娲很高兴,用同样的方法做了很多人。
( )最后,女娲把泥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人类自己孕育后代,这样大地上从此就布满了人类的足迹。
(6)你同意哪种观点( )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这是一个神话故事。
③这是个迷信。
三、写作题
15.习作。
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童话故事。先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语句要通顺,想象要合理。不少于3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服务;负责;提前;交货;跟前;感动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服务”注意不要写成“服雾”;“负责”注意“负”和“付”区分开;“提前”不要写成“提钱”;“交货”注意不要写成“搅和”;“跟前”注意“跟”和“根”区分开来;“感动”不要写成“敢动”。
故答案为:服务、负责、提前、交货、跟前、感动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三是结合语境区分形近字。
2.【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C、D 正确。
B . 有误,“官府”的“府”应读“fǔ”。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我们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A:里——理
B:明——名
C:正确
D:历——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4.【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C、D 正确。
B . 有误,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告诉我们做事既不能过于急躁,也不能太过懒散的道理。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5.【答案】个性;毛驴;狼狗;夸赞;衬衫;姓名;火炉;狠心;夯实;杉树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 个性、毛驴、狼狗、夸赞、衬衫、姓名、火炉、狠心、夯实、杉树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6.【答案】(1)B;C;A
(2)C;B;D
(3)B;C;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故答案为:(1)B、C、A;
(2)C、B、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入座。
7.【答案】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动词+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8.【答案】(1)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2)顾客惊讶地瞪大了吃惊的眼睛。
(3)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4)大门砰的一声被她关上了。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2)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相似的拟声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2)顾客惊讶地瞪大了吃惊的眼睛。
(3)裁缝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4)大门砰的一声被她关上了。
【点评】(1)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扩句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9.hé;bènɡ
10.忧愁;懒惰
11.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枣核是一个懂事、有志气、为父母分忧解愁的孩子。
12.学到的本领有扶犁、赶驴、打柴等。
13.示例:枣核,你真能干,不光能做很多事,而且还能蹦得那么高,真是一个勤劳、有本事的孩子。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本题考查结合具体事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要整体感知,结合人物的事例及言行分析。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枣核( hú)“核”是多音字,在“枣核”中读hé,意思是果实中坚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另一个读音是 hú, 意思是用于某些口语词,如“梨核”“煤核”等。)“ 一蹦”的“蹦”读后鼻音bènɡ ,不要读成前鼻音“bèn”。
故答案为: hé;bènɡ
10.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欢喜:快乐;高兴。反义词是忧愁。勤快:手脚勤,爱劳动。反义词是懒惰。
故答案为: 忧愁 ; 懒惰
11.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由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可知,枣核是一个懂事、有志气、为父母分忧解愁的孩子。
故答案为: 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枣核是一个懂事、有志气、为父母分忧解愁的孩子。
12.由第2自然段第2句话可知答案:学到的本领有扶犁、赶驴、打柴等。
13.解答此题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能做到语意连贯,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如:枣核,你真能干,不光能做很多事,而且还能蹦得那么高,真是一个勤劳、有本事的孩子。
故答案为: 示例:枣核,你真能干,不光能做很多事,而且还能蹦得那么高,真是一个勤劳、有本事的孩子。
14.【答案】(1)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灵机:灵活的心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2)异常—非常;绵延—繁延
(3)4;2;3;4、
(4)女娲顺手抓起一团黄泥,搓成娃娃样子的小东西,放在地上,谁知一接触地面,泥人就活了起来,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人 她取来一根枯藤,深入泥潭中,把搅浑的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5)2-4-1-3-5
(6)②
【知识点】神话故事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第一空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第二三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依据段意找段落。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6)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1、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2、灵机:灵活的心思。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2)非常、繁延;
(3)4、2、3、4;
(4)女娲顺手抓起一团黄泥,搓成娃娃样子的小东西,放在地上,谁知一接触地面,泥人就活了起来,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人 她取来一根枯藤,深入泥潭中,把搅浑的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
(5)2-4-1-3-5;
(6)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第一空考查对自然段的把握能力。第二三空考查依据段意找段落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15.【答案】小狗小猫的故事
小狗和小猫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小猫最喜欢的鱼不见了,她大哭起来去找小狗,小狗知道后马上叫猴子过来,然后小狗和猴子想了个好办法帮小猫找那条鱼,小狗说;我先去小猫家,看看有没有小偷逃跑时留下的脚印,如果有就跟着脚印走,如果没有的话再想办法。
一会说完就走向小猫家到了小猫家,没有看到一个脚印,小狗又想了一下说小猴你快去河里钓十只鱼,小猴听了就去钓,过了半小时小猴钓了十只鱼回来了,小狗看了就说;好了把鱼放在这边,小猴听了火冒三丈的说;我那么辛苦钓了鱼可你却把它放掉。这时小猫说;小狗让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小猴听了点点头。过了就分钟小狗说;好了,快跟我躲在树上,小偷要来了。说完就跳到树上去,到了夜晚小偷来了把十条偷走了,这时小狗和小猴快速跳下来去追小偷。他们两个一直跟着小偷走,到了小偷家小狗说;我们一直在这里等明天我们装做好人进去就可以拿到小猫喜欢的那条好鱼。可是自从小猫的鱼被偷后那个小偷流下一只不会动的鱼,我们应该装做卖鱼的然后进去把那条鱼偷来就行。小猴说。小狗听了就说;恩,有道理。
到了第二天,小狗和小猴真的装做卖鱼的进了小偷家 一看小偷是狼于是小狗和小猴装得更像好人,把小猫那鱼拿回来了。结果被狼看到了就说;你们这冒名顶替的东西看我怎么打死你们。结果自己撞到大石头死了。这事过后,小狗说;小猴要不是你想的方法好我们就完了,不过我们找回小猫那条鱼几很高兴了。
最后,小狗和小猴用了智谋去战胜困难。
【知识点】童话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写一篇童话故事。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想想童话故事的特点,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想像。想想几种动物会发生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你想说明什么样的道理。
【点评】根据题目要求,作者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故事虽浅显,但是说明了深刻的道理,句子通顺,结构合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