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16: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 年春德化二中高二年段第二阶段检测试卷(历史)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第 1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单选题
1.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
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
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 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 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公元前 559年诸侯集会,面对晋国执政范宣子的责难,姜戎首领驹支反驳道,“我诸戎饮
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随即赋《小雅·青蝇》而退,范宣子
连忙道歉。这主要反映当时( )
A.华夏族对周边文化的融汇 B.中原礼乐文化影响的扩大
C.民族认同得到了显著加强 D.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3.研究显示,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从未认为自己是“拜占庭人”,而以“罗马人”自称;他们
自视为罗马帝国皇帝,延续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拜占庭帝国( )
A.继承罗马帝国的版图 B.改变希腊正教的传统信仰
C.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 D.复制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4.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兴起。例如,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应保持身体的
健康。卢梭提出“健康和体力日益增进……是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途径。”这表明( )
A.机器大工业推动大众体育思想的形成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助推了思想解放
C.近代体育竞技精神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D.体育健康理念是西方人文思想的核心
5.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
布局产生影响。下面的图片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
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试卷第 1页,共 7页
{#{QQABCAYyw9Q4oggAC4owQITIBAACAb4BrgACwAWwCGCACgAQIQsIkGAiLEACoAEAhoQGChMAuAAQsACAiBAFCIFQIFAA=B}#A}A=}#}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6.保留地是美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的最后地区。它的作用就是把印第安人与白人社区隔离
开来,负担“文明开化”的功能,迫使保留地印第安人采取白人的生活方式。在政府支持下,
宗教团体和传教士开赴印第安人的居住区进行大规模地传教活动。伴随西进运动,从 19世
纪前期开始,广泛在印第安人居住区实行。该制度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美洲的族群结构
C.导致美国长期的种族矛盾 D.南北矛盾激化且不可调和
7.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
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
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
A.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 B.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
C.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8.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一种名为“多文化伦敦英语”的新特色口语,即西印度、南亚和
本土英语的混合体,在伦敦越发普遍,而在其他移民众多的城市也有类似的变体。这反映了
英国社会
A.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 B.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C.生活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D.移民文化逐渐趋于主流化
9.近代开埠之前,上海周边农村最著名的农家手工业当推手工棉纺织。但 20世纪以后,无
试卷第 2页,共 7页
{#{QQABCAYyw9Q4oggAC4owQITIBAACAb4BrgACwAWwCGCACgAQIQsIkGAiLEACoAEAhoQGChMAuAAQsACAiBAFCIFQIFAA=B}#A}A=}#}
以为生的农民逐渐放弃手工棉纺织,改行从事收益更高的以毛巾、织袜、花边、轧花等为主
要内容的新兴农家手工业。这一变化表明( )
A.农村经济获得新生长点 B.个体经济促进城市化进程
C.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手工业被动卷入世界市场
10.如图为共和国时期罗马城的中心区域平面示意图,图中公共空间的设置体现了( )
A.宗教色彩的强化 B.商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C.城邦政治的传统 D.公民参政的平等地位
11.1950年 6月中央政府决定拨款修筑成渝铁路。为了加快筑路速度,在原有军工筑路的
基础上,又投入民工 2.8万、失业工人 1.9万,修筑所需的钢轨、道钉等器材主要委托重庆
的公私厂矿加工。据此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 )
A.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 B.有助于成渝地区经济恢复发展
C.开启了“一五计划”的建设局面 D.使国营经济成分占据主导地位
12.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
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
末 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 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
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 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
13.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
试卷第 3页,共 7页
{#{QQABCAYyw9Q4oggAC4owQITIBAACAb4BrgACwAWwCGCACgAQIQsIkGAiLEACoAEAhoQGChMAuAAQsACAiBAFCIFQIFAA=B}#A}A=}#}
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
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 )
A.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 B.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
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 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
14.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制
度。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
疗保障的全民覆盖。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
A.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B.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
C.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 D.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
15.日本史书记载:“渤海国大使乌孝慎新贡《长庆宜明历经》,云是大唐新用经也”。历学
家真野麻吕试用唐宣明历之后,建议推广使用。861年,日本宣布停旧历,改用宣明历。这
体现了( )
A.中日文化交流的频繁 B.周边国家全盘吸收唐代文化
C.中华先进文化的辐射 D.日本大化改新推动历法变革
16.下表晚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不包括满洲和台湾省)
时间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43年 2072 5.1
1893年 2350 6
据表推知,当时中国( )
A.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B.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城市体系发展呈现不平衡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分)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大西洋移民潮
材料一 1850—1940年,大约有 6000万人离开了欧洲。“大西洋移民潮”——这是一
个恰如其分的称呼,因为除了那些从俄国欧洲部分移居俄国亚洲部分的人以外,全部是越海
迁移的,其规模要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迁移。正因为有了这么一种方式,欧洲的早期殖民地
分支才转型成为带有欧洲政治、社会、宗教和文化诸方面传统的强大影响力的新社会。
试卷第 4页,共 7页
{#{QQABACYyw9Q4oggAC4owQITIBAACAb4BrgACwAWwCGCACgAQIQsIkGAiLEACoAEAhoQGChMAuAAQsACAiBAFCIFQIFAA=B}#A}A=}#}
材料二
注:箭头的宽度与移民的人数相对应
——材料均摘编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时期的大西洋移民潮加以阐释。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文明的交流互鉴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的成就(部分)

成就 影响

传播印度的数字符号 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各国通用

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
学 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科学
计算法》

白塔尼《萨比天文历表》 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医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
伊本·西纳《医典》
学 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一千零一夜》 吸收各地民间故事,译成多国语言

材料二 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其服务,一方面组织
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
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
试卷第 5页,共 7页
{#{QQABCAYyw9Q4oggAC4owQITIBAACAb4BrgACwAWwCGCACgAQIQsIkGAiLEACoAEAhoQGChMAuAAQsACAiBAFCIFQIFAA=B}#A}A=}#}
桥梁。
材料三
三文化广场是墨西哥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广场上有三组不同时代的建筑物:阿兹特克
文化遗址(图中前景)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图中右后)和现代化的建筑(图中左后)。
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
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1)依据材料,概括阿拉伯文化成就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请为墨西哥三文化广场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介绍;史论结合;逻
辑清晰。(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 世纪中后期,同一纬度带的中国与北美大陆几乎同期经历了罕见的大蝗灾。
清代颁布的《户部则例》《大清律例》规定报灾、勘灾、治灾等事宜,法令详尽。1856 年,
咸丰帝出宫见蝗群如乌云盖天,处理各地治蝗不力官员达 20 人以上,从摘去顶戴、革职到
发往军台等。这一时期除蝗以人工捕除为主,如生物除治、捕打、碾压、使用毒物等,这些
捕蝗技术随中国华工赴美而带至美国。
19 世纪 50 年代,美国西部蝗虫飞入草原、田地,食夺一空,居民多举家迁徙。美国治
蝗法令单一而粗疏,且基本由地方负责修订,主要推行奖励金制度以征召捕蝗大军,不对捕
治官民责任认定。19 世纪 70 年代,美国开始大量研发、使用捕蝗机器,如煤油配合焚烧机
使用,效力显而用力少。1885 年砷类毒物与糠混合灭蝗的方法在加利福尼亚实验,非常有
效。
——摘编自赵艳萍《19 世纪中美应对大蝗灾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951 年,全国蝗虫大面积发生。周恩来指出:“治蝗工作是经济问题,也是重
要政治问题”。中央重在建立健全治蝗机构,做好调查、规划、侦察、防治等工作。山东试
行飞蝗预测预报工作,后推广该经验,挽救了粮食 174.976 亿斤。1953 年,秋蝗严重。随
试卷第 6页,共 7页
{#{QQABACYyw9Q4oggAC4owQITIBAACAb4BrgACwAWwCGCACgAQIQsIkGAiLEACoAEAhoQGChMAuAAQsACAiBAFCIFQIFAA=B}#A}A=}#}
着国家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药械大量生产,治蝗转为以药械等科技手段为主。1956
年后治淮工程的完成、官厅水库的兴建、黄河的治理等消减了蝗区,如内涝型蝗区周口渐成
粮棉油生产基地。1958 年我国自主研制飞机用于治蝗,后以飞机治蝗为主。此外,各蝗区
县人民政府须于蝗发前成立灭蝗指挥部,由党政领导干部亲自主持,并在区、乡、村建立大
队、中队、小队等一系列的灭蝗组织。
1977 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如今已被我国人民
和科学工作者控制住了。
——摘编自江满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蝗灾治理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世纪中后期中美两国治蝗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
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蝗灾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蝗灾治理的
意义。(8分)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雅斯贝斯在他的代表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年)
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期理论。他认为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 200年是人类历史的“轴心期”,
在几个最重要的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文明中都有各自的“轴心期”。在这一时期,
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宇宙万物中的特殊地位,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寻求突破,人类精神得到
了一次觉醒、成熟和发展。“轴心期”产生了积极的成果,其精神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整体或一点),围绕雅斯贝斯“轴心期”理论,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
和世界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试卷第 7页,共 7页
{#{QQABACYyw9Q4oggAC4owQITIBAACAb4BrgACwAWwCGCACgAQIQsIkGAiLEACoAEAhoQGChMAuAAQsACAiBAFCIFQIFA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