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地 理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必修第二册第一、二章;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 100 分。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32小题,每小题 1.5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在东北局部地区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呼伦贝尔高原人口密度较小,松嫩平原人口密度较大。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河流 B.气温 C.降水 D.纬度
2.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但三江平原少有森林。这主要是因为三江平原
A.地势低,气温高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历史上,我国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4.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读我国某时期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图中黑河—腾冲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B.也叫“胡焕庸线”
C.此线东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6%
D.此线西北部面积占当时(1935年)全国陆地面积的36%
6.影响图中甲、乙两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气候
B.乙—地形
C.甲—矿产资源
D.乙—水资源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千米范围内
D.距河2千米内人口最多
8.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
①水能资源分布 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安徽省2009—2018年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安徽省常住人口从净迁出转变为净迁入的年份是
A.2011年 B.2013年
C.2015年 D.2018年
10.2011年以来,安徽省常住人口净迁移率的变化反映了该省
A.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增加 B.老年人口数减少
C.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投资环境的改善
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之时,人口流动方向逐渐由过去的“由西到东”向“由北到南”转变。而中国人口流动地图也是一幅经济地图。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11~13题。
11.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区域交通状况
B.政策支持力度
C.自然环境状况
D.区域经济差异
12.相对于其他地区,“三沿”地区的优势在于
A.土地资源丰富
B.交通运输便利
C.环境质量好
D.水资源充足
13.流动人口子女现状容易导致流入地
A.就业压力增大
B.老龄化程度加重
C.空巢儿童增多
D.教育资源紧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约2 486.76万人(2018年末),人口密度约占全国的1/10。据此完成14~15题。
14.制约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性因素是
A.耕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草场资源
15.为提高新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降低人们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城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该城市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和文化区,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A.①—居住区 B.②—文化区 C.③—商业区 D.④—工业区
17.该城市计划建设一处高级居住区,应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米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采光和防风 B.通风和排水 C.御寒和防沙 D.防潮和防盗
19.岭南地区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
A.灌溉农田 B.取水防火 C.生活供水 D.防御洪灾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21.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居住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下图为城镇化过程中某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顺序图。读图,完成22~24题。
22.图示城镇化过程中
①Ⅰ阶段城镇化水平最低 ②Ⅱ阶段城市规模最大
③Ⅲ阶段城镇化水平最高 ④Ⅲ阶段出现卫星城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会出现置换。下列表述符合土地置换一般规律的是
A.商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置换 B.居住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
C.工业用地逐渐被农业用地置换 D.农业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
24.Ⅲ阶段出现远离城市的“飞地”(这几处“飞地”仍属该城市辖区)的原因可能有
①山河阻隔限制了城市发展 ②城市化的畸形发展
③环境移民 ④市中心地价昂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江苏和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柱状统计图。读图,完成25~27题。
25.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A.城镇的用地规模
B.城镇的人口数量
C.大中小各级城镇总体数量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6.从图中可以看出
A.1990年两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总数相同
B.江苏省城镇化发展速度一直慢于贵州省
C.2000年城镇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
D.2000年后江苏省级行政区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
27.导致江苏、贵州两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区域发展 B.地域文化 C.气候条件 D.城市布局
下图为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与柏林市中心的勃兰登堡门。据此完成28~29题
28.造成这两种建筑景观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差异 B.地域文化差异 C.地形差异 D.经济差异
29.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附近区域是政治中心,其形成因素为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自然因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30~32题。
30.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31.特克斯县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
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河流远离县城
C.道路呈环形放射状,街道相连 D.过境干道从县城边缘经过
32.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B.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
C.缺乏易经文化传播 D.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 分。
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下降约171万人,2017年继续下降约82万人。下图示意现阶段人口流动基本情况。
(1)说出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6分)
(2)简述促使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6分)
(3)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主要影响。(8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1)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2)。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2分)
(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6分)
35.(20分)读中国、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城镇化进程图(含预测),完成下列各题。
(1)与美国、英国相比,分析中国城镇化的特点。(6分)
(2)英国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试分析其原因。(6分)
(3)针对城镇化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治理?(8分)
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48分)
1.C 2.C 3.A 4.B 5.D 6.D 7.D 8.B 9.B 10.D 11.D 12.B
13.D 14.B 15.A 16.A 17.D 18.B 19.B 20.C 21.C 22.B 23.D 24.C
25.D 26.C 27.A 28.B 29.A 30.B 31.C 32.A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 分。
33.(20分)
(1)流动人口总量多,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上升;随迁子女比例增加。(6分)
(2)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户籍政策的改革。(任答3点得6分)
(3)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增加居民经济收入。不利影响:造成人才外流;城乡经济差距拉大;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凸显。(8分)
34.(12分)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2分)
(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4分)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2分)
原因: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4分)
35.(20分)
(1)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在2000年前,发展速度慢;2000年后,发展速度加快。
(任答3点得6分)
(2)城镇中心区交通拥挤,房价上涨,环境质量恶化;郊区环境质量好;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6分)
(3)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对城镇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城镇绿化面积;治理污染,改善城镇环境。(任答4点得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