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思想情感
之赠友送别
五: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常见题材:
1、咏史怀古诗
2、羁旅思乡诗
3、军旅边塞诗
4、山水田园诗
5、咏物抒怀诗
6、赠友送别诗
7、爱情闺怨诗
“古人之言,包含无尽,随其性情深浅高下,各有心会。”
------沈德潜
1、了解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2、通过学习各类题材诗歌的相关知识,归纳各类题材诗歌的情感。
学习目标
赠友送别
一:赠友送别诗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概 念
送别诗指__________,
由于__________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主客之间
分别
形式标志
【诗题标志】
1.送xx(多写其名,也有官眼加人名的)
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
2.赠、送、寄、答、酬、和、呈、献等
常用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南浦、渡口、阳关、古道、舟
日暮、月夜、秋、清晨、夕阳
杨柳、杨花、孤蓬、孤帆、流水、大雁、寒蝉、
杜鹃、西风、酒、
阳关三叠、劳歌
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
情景关系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虚写(虚实结合)
……
二:温故知新:
从学过的诗词里边总结情感。
温故而知新1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了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温故而知新2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
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
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此诗前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
依依惜别的不舍、伤感、担忧、祝福。
温故而知新3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
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
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温故而知新4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及劝勉之情。
二:
对友人的宽慰、劝勉、希翼
温故而知新5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寒冷的冰水与江水连成一片,友人离去隐隐的孤独在我心中。
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近况,就说我依然像玉壶一样清洁。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借对辛渐的叮咛和嘱托之语,传达出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守节操地信念。
三: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人生感慨。
小结
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依依不舍和劝勉
2、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思念与牵挂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后的怅惘、落寞
4、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深意长的勉励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际遇的感慨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表明自己的志节
赠友送别诗
1、依依惜别的不舍、伤感、担忧、祝福。
3、离别之后的思念、牵挂、关切。
2、对友人的安慰、劝勉、希翼。
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人生感慨。
三:学以致用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白话译文
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
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
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从上次别后,已历数年,由于山川
阻隔,两人不能相见,内心充满了相思之情。
B.“乍见”“翻疑梦”,写出了重逢的意外以及相遇
时的惊喜,让诗人感觉重逢好似在梦中。
C.“相悲各问年’道出朋友离别之后的悲苦,如今两人相见,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
D.“恨”字道尽明朝羁愁别恨,“惜”字描绘殷殷劝
酒之状,表达了彼此依依不舍感情。
C
“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理解错误,
“各问年”互相问的是年龄。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点:
颈联借景抒情,
析: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烟、湿竹,四个意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
评:
借此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也以此景表达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境。
四:链接高考
对比阅读
真题1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 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 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日边。
(2022·全国乙卷)
(2022·全国乙卷)
译文: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但彼此相知,成为莫逆,为什么一定要早认识呢!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就可以依依不舍而成为知交。
天不早了,那夕阳比饯别的酒楼也低了,可是你走上回乡的路,我们之间就被茫茫的风云烟雾隔开了。
去吧,去吧,还说什么呢?你所去的长安是在太阳那边。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
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
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A
由“相知何用早 ”一句可知,唐少府和诗人相知并不早,故A项中“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杜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厚情谊排遣离愁。
②王诗中,“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日边”则以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真题2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2022·新高考Ⅱ卷)
译文:
寻阳五溪的溪水,逆流而上一直流入巫江。
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你到了那里一定会很喜欢。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
(2022·新高考Ⅱ卷)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B
“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美景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你到了蜀中地区也一定会说风景很美。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①想象,“君到南中自称美”是想象友人到“南中”后称赞那里的美景,暗含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②直抒胸臆,“飒飒芦花复益愁”直接表达了送别朋友时愈来愈浓的离愁别绪。
③借景抒情,尾联描写了诗人目送友人的船帆渐行渐远,唯见茫茫长江水在夕阳之下滚滚流去的苍茫寂寥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真题3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 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 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 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2020·新高考全国卷I)
注:
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0.B
“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错。“把君诗过日”在此处意为在这样艰难的世道中,年老多病的“我”拿着你的诗拜读以度时日。但“此别”后可能就无法有友人的诗篇相伴了。
(2020·新高考全国卷I)
11.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
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2020·新高考全国卷I)
解析:这是一首赠别诗。首联叙时危身老。上句交代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下句说明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此联既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暗含着诗人对自身年老多病的惆怅。颔联抒写离别之情。诗人拜读友人郑炼的诗以度时日,但是一想到和友人分别,诗人内心便不能平静,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颈联借景抒情。上句写诗人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句想象友人所去之地的景色。天高地阔,诗人与友人两地相思,情谊深厚。尾联借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志趣。诗人希望友人为自己寻访像庞德公那样的高士,寄寓了诗人渴望自己能有像庞德公一样的志趣。
(2020·新高考全国卷I)
谢谢聆听
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