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变形记(节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2《变形记(节选)》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1 17:3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
当代社会,又有多少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在默默承受着西西弗斯的惩罚。“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
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卡夫卡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学习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的特征,思考人的生存问题;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扭曲,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形。
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 普鲁斯特、詹姆斯 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乡村医生》《地洞》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 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作者简介
卡夫卡(l883~1924)
卡夫卡
写作背景
《变形记》创作于191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卡夫卡说:“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
现代主义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文学常识】
本文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至少可以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解题
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
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上的变形。
理清思路
1、指名概况本文内容大意
文章主要写了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为甲壳虫后的心理活动及艰难起床、开门的过程和众人看到格里高尔后的反应。
2、课文第一段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点题,整个故事都围绕着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这一荒诞事件展开的,同时制造悬念,引导读者去探求荒诞中的本质。
3、第一段结尾部分说:“庆幸自己在旅行中养成的谨慎习惯:即使在家里,夜间也要锁好所有的门”,这句话有何深意?
明确:反映了人与人的疏离。外部世界对人的挤压,人对外部世界的戒备,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冷漠。
理清线索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
4.本文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
文本探究
心理描写。
格里高尔是一个勤勉、善良、忠厚、坚强、富有责任感的人。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还刻画格里高尔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本探究
2.格里高尔初变甲虫前后,周围人什么反应?有何作用?
怀疑格里高尔耍态度
用拳头叩门
(严父)
●外在压迫他的社会关系的具体代表
●推动了情节发展。协理恩威并施、步步紧逼甚至暗含羞辱的话,推动了格里高尔“异化”形象暴露在众人面前。
惊骇
逃走
多温柔的声音
(慈母)
轻轻地
询问
(关心)
从侧面表现主人公承担了家庭的全部重担。
为下文写亲人发现他变成甲虫后态度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惊慌
驱赶
惊慌
躲避
家庭的混乱成为异化世界的一个象征。
预示着格里高尔随后可悲的命运。
家人态度变化展示出现代社会异化的人与人关系的极度荒诞。
心理苦闷、怯懦逃避
工作压力、生活重负
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现 代 人 的 困 境
绝望
3.格里高尔变异成虫的原因
压抑
孤独
文本探究
文本探究
沉重的家庭负担(父破产,母生病,妹上学 )
父亲的债务压力
职业压力(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
翻身的艰难(试一百次,使劲扑,拼命挣扎摆荡)
起床的艰难(“扒、移、撂、扑、靠、直”)
开锁的艰难:嘴转、颚咬、受伤
文本探究
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4、小说中人变形为甲虫的情节非常荒诞,为何还能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呢?
文本探究
从本质意义上讲,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意味着他人性的丧失被异化为“非人”了。甲虫的大身躯、小足显示出格里高尔不堪生活重负。甲虫行动缓慢,表明格里高尔对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的强烈逆反。甲虫是笨、卑贱的,却又是自由的是格里高尔的自卑心理和人生理想的结合。甲虫是弱小的,任人宰割的,反映出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掌握、把握的恐惧。
5.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有何象征意义?
主题归纳
小说通过写一个小人物格里高尔变为甲虫之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的变化,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以及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拓展延伸
《变形记》用的是寓真实于荒诞的隐喻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比,其好处在于,它使读者在看到格里高尔由人变成甲壳虫的故事后,产生一种惊异心理,会受到深深的震撼,迫使自己深入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卡夫卡通过虚构格里高尔由人変成甲壳虫的荒诞故事,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问题,那么《变形记》用的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这一表现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拓展探究
《变形记》的深刻性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现代资本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而反映“人的异化”现象的作品绝不只有《变形记》,试比较本文与蒲松龄的《促织》的共同特点。
文本探究
【参考提示】在《促织》中,蒲松龄已在无意间隐约展现了“人的异化”的问题,成名之子作为人的时候没有价值,“魂化促织”后却有了价值,让这个山穷水尽的倒霉人家否极泰来。蟋蟀原是玩物,而作品中,人却成了可怜虫,任由蟋蟀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人与物之间的不正常关系不也符合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吗?而卡夫卡作为现代主义中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有意识地以变形手法,集中而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通人成为非人、人被异化的现象。两部作品虽相隔几百年,却遥相呼应,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