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朱自清
目录页
一
导入新课
四
整体感知
二
重点赏析
三
探究不平静
理清思路
与写作特色
。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写荷花名句有哪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感受不一样的荷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景物美
语言美
聆听范读,感知两美
荷塘月色
荷塘
月色
比喻
拟人
通感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条线”进行感知美。
如何感知美?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明线:行踪之线
去荷塘
观荷塘
回家门
览四周
想采莲
赏月色
理清思路
暗线:情感之线
不静
求静
得静
出静
出家门
不静
求静
得静
出静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⑥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
体会暗线情感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全体、自由朗读,重点赏析明线风景
荷叶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田田、层层——叠词
叶子繁盛茂密,
像亭亭舞女的裙——比喻
舒展轻盈修长
月下荷塘
层层的叶子中间
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拟人
荷花:
赋予白花人的袅娜的体态、羞涩的表情,写出了轻盈、柔美
似开未开
含苞待放的特点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有袅娜地开着的
比喻:
将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写出了荷花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闪亮繁多、干净、水灵的特点。
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
星星
美人
荷香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光影
通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香与光影
清香
歌声
嗅觉
听觉
相通
光影
名曲
视觉
听觉
相通
定义: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通感辨析
她笑得很甜。
她目光冰冷。
他的声音很粗!
视觉转触觉
视觉转味觉
听觉转视觉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荷波
比喻,突出快速,以静写动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流水
拟人,饱含深情,别样风姿
荷塘 曲曲折折
荷叶 田田
舞女的裙
荷花 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荷香 渺茫的歌声
荷波 闪电
凝碧
流水 脉脉
用叠词,突出广度
用叠词,突出荷叶多、密
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高而舒展的风姿
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
拟人,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
比喻,晶莹剔透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比喻,忽明忽暗地闪光,暗写月光柔和
比喻,露珠点点、冰清玉洁的美质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 扩大意境,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比喻,突出快速
以静写动
拟人,静默而有深情
月光
树影
薄雾
叶花
光影
荷塘上的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啊玲上奏着的名曲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写出了月辉笼罩,轻柔,有流动感
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另方面与“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谐感。
泻——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
写出了雾的轻柔、动态,迷朦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在牛乳中洗过 笼着轻纱的梦
“洗” 写出了月色下荷叶荷花的纯洁素淡,轻柔迷蒙
“笼”有轻轻环抱的意思,“盖、罩、蒙、遮”都显得过于密实、厚重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加入人的情趣,增添艺术感。
思考:对于这满塘月色,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这种朦胧柔和的恬淡正和作者当时的心境
热闹的蛙声和蝉声打破了周围环境的宁静,使作者脱离了“另一个世界”不再是“自由的人”,作者的心情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忧愁
荷塘四周
景物美
语言美
两美
荷塘月色
荷花素洁、荷香清淡
月色如水、雾、歌
叠词美
炼字美
修辞美
探究不平静与写作特色
关于朱自清心情“不宁静”
说法一:对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愤懑。
说法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说法三: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
你觉得呢?
关于采莲的场景描写出了一种很自由欢乐的生活。这一段在过去的高中课本里却是被删去了的。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段文字到底该不该删掉?为什么?
他引用《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的生活,本身就说明他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的对自由快乐的向往,只是“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苦闷。
思考讨论
作业布置
尝试运用三种以上修辞写一段景物散文,字数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