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1 17:00:58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2024七上·东莞期中)小东在西安半坡看遗址内的表演人员演示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位半坡妇女正在用水冲洗蔬菜
B.一位半坡小朋友正在帮助大人给饲养的猪喂食
C.一位半坡男子正在田间种植水稻
D.一位半坡老人正在教年轻人制造彩绘的陶器
2.(2024七上·东莞期中)“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这种局面始于(  )
A.伯益 B.禹 C.舜 D.启
3.(2024七上·东莞期中)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其根本的原因在于(  )
A.兼并战争不断 B.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C.思想学术繁荣 D.统治者明智
4.(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面各项核半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
A. B.
C. D.
5.(2024七上·东莞期中)湖南的水稻产量居全国前列,如果实地考察湖南较早栽培水稻的历史,应该去(  )
A.玉蟾岩遗址 B.城头山遗址
C.龙山里耶遗址 D.马王堆汉墓
6.(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列诸侯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7.(2018七下·云南月考)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8.(2021七上·北京月考)半坡人生产的陶器最具特色的是(  )
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
9.(2019七上·黄石月考)粟脱壳后的粮食因其粒小,故称小米,而小米粥是人们常吃的食品。下列古人类中最早有可能享受到这种食物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0.(2024七上·东莞期中)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蓝田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11.(2015七上·务川期末)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12.(2016七上·遂宁期末)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13.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官制中,分管监察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4.(2024七上·东莞期中)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的是商周时期的(  )
A.青铜器 B.玉器 C.陶器 D.骨器
15.(2019七上·来安期末)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出现在(  )
A.西周晚期 B.东汉初期 C.西汉初期 D.三国时期
16.(2024七上·东莞期中)与成语“楚汉之争”“约法三章”“垓下之战"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李斯 B.夏桀 商汤
C.陈胜 吴广 D.项羽 刘邦
17.(2024七上·东莞期中)居住干栏式房屋,会运用雕刻技术且懂得使用天然漆的古代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
18.(2024七上·东莞期中)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它兼顾家庭、社会、国家与天下。以下最能体现这一中国文化精神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9.(2024七上·东莞期中)新华网消息: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中华人文初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帝喾 B.黄帝 C.尧 D.舜
20.(2019七上·渭滨月考)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大型青铜立人像
C.司母戊鼎 D.青铜神树
21.(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列选项与老子主张相符的是(  )
A.“仁者爱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
D.“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22.(2024七上·东莞期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  )
A.“兼爱”“非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23.(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图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4.(2024七上·东莞期中)《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描述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25.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是(  )
A.甲骨文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文景之治
26.(2024七上·东莞期中)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10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相传尧、舜、禹都曾建都山西。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分为晋国领地,故山西简称为“晋”,这源于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7.(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图是某考古遗存有关信息。与此相符的文化是(  )
年代:距今约7000年
地域: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遗存:①干栏式木构建筑
②装饰稻穗的陶盆等
A.半坡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28.(2024七上·东莞期中)“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卜辞骨。”该诗句描述的文字是(  )
A.已发现最古老的汉字 B.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C.记录祭祀典礼的金文 D.全国规范使用的小篆
29.(2024七上·东莞期中)在下列有关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格中,学派与其主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学派 主张
A 墨家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B 儒家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c 道家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法家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选举贤能的人治国,提倡节俭
A.A B.B C.C D.D
30.(2022七上·岳池期中)在我国古代传说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青铜文明 B.海洋文明 C.农耕文明 D.游牧文明
二、综合题(每题2分,30小题,共40分)
31.(2017七上·江津月考)有了火就可以熟食,熟食给人提供了易于消化的食物,这对于人类体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火可以帮助人类驱赶猛兽,又可以照明、取暖。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灰烬,都是成堆的放着,可以看出,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指出北京人用火的意义。
(2)北京人遗址发现成堆堆放的多处灰烬说明了什么?
32.(2024七上·东莞期中)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如下图。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 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4) 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
(5)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3.(2024七上·东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暴虐无道,还把自己比作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诅咒他说:“你这个可恨的太阳啊,什么时候才能熄灭,我愿意和你一起灭亡。”
材料二:商朝最后一个国王荒淫无道,设酒池肉林,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为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发明了炮烙之刑,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1) 夏朝、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分别是谁?
(2)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学习,你认为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过着定居生活,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C项符合题意;
半坡人会种植蔬菜、饲养家禽以及制作陶器,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居民的认识。
2.【答案】D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夏传子,家天下”和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D项正确,排除B项;
伯益 ,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为嬴姓各族的祖先,排除A项;
舜是当时部落联盟首领,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夏朝相关知识的掌握。
3.【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B项正确;
兼并战争不断、思想学术繁荣以及统治者明智,都不是其根本原因,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铁犁牛耕的认识。
4.【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会制作彩陶,D项正确;
AB项属于河姆渡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排除;
C是商朝青铜器四羊方尊,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半坡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5.【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玉蟾岩遗址 是1988年发现的,专家先后两次对这个遗址进行过发掘,出土大量的石器,栽培水稻的谷壳标本等,A项正确;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 ,排除B项;
里耶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排除C项;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街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居民的认识。
6.【答案】A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指的是秦楚秦燕赵魏韩,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相关知识的掌握。
7.【答案】C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映了道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道法自然即要求要顺应和尊重自然,统治阶级无所作为便不会发生战争,C项正确;
A项主张实行仁政,以礼治国;
B项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项主张用武力通过战争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列表格掌握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8.【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会种植粟,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定居生活,会制造彩陶,D项符合题意;
BC两项是干扰项,不符合史实;
制造黑色陶器是河姆渡居民,A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半坡原始居民使用彩陶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双方在房屋、农作物、使用的工具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对二者进行归纳总结,便于解答试题。
9.【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粟(小米)主要产地是在北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今陕西西安附近),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粟。北京人、山顶洞人还未种植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的相关知识内容,半坡居民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最早种植了粟。
10.【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项正确;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排除A项;
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排除C项;
半坡人为原始农耕居民,种植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原始人类相关知识的掌握。
11.【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春秋五霸”、“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利用齐国的地理优势,发展经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之盟后,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知识点。
12.【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命于天子,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势力强大的诸侯,诸侯国竞相称霸,掌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而诸侯争霸的结果一反面因为战争给社会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为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故ACD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知识。
13.【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秦朝建立后,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故选B项。
【点评】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具有的几个方面的特点 :(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14.【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范铸造法”主要是用于青铜器的铸造,在商代早期就有,商代中期达到鼎盛时期。用这种方法,古代工匠们创造出了司母戊鼎等,A项正确;
“泥范铸造法”主要用于中国古代的金属加工工艺中,玉器、陶器、骨器不属于金属加工,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相关知识的掌握。
15.【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中的文景分别代表的是西汉初期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治世局面,C项符合题意。
西周晚期统治腐朽,没有治世局面,A项排除;
东汉初期的治世局面是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光武中兴”,B项排除;
三国时期处于东汉之后,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学生还要掌握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16.【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是指公元前206你啊到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约法三章”出自刘邦诺言,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占咸阳,刘邦对士兵约法三章,D项正确;
秦始皇是秦朝的建立者,李斯是当时的丞相,排除A项;
夏桀是夏朝暴君,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排除B项;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加速秦朝灭亡,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刘邦项羽相关知识的掌握。
17.【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并且还会 运用雕刻技术且懂得使用天然漆,D项正确;
元谋人和北京人居住在洞穴,排除AB项;
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河姆渡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18.【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中国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它兼顾家庭、社会、国家与天下 ”和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内容 ,重视伦理秩序的建立,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特征,B项正确;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排除A项;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
法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19.【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人文初祖相关知识的掌握。
20.【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青铜艺术,结合司母戊鼎的地位进行分析即可。
21.【答案】B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等,对立的双方还可以相互转化的,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项正确;
“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是兵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老子思想主张的认识。
22.【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是孟子的主张,意思是砍伐林木都要要讲究时间和规律的,不能乱砍乱伐,就是生态环境有自己的循环规律,符合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项;
孙武主张“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排除B项;
老子主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认识。
23.【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项符合题意;
世袭制是王位按血缘关系继承的制度,排除A项;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
宗法制是王室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24.【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和所学可知,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行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C项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方式,排除A项;
世袭制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排除B项;
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实行的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25.【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A项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C项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改革;D项是汉初形成的盛世景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思想文化”然后根据选项判断即可。关于百家争鸣的知识需要掌握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各派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26.【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行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国有鲁、齐、燕、卫等。山西大部分为晋国领地,C项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推选的制度,排除A项;
世袭制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排除B项;
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认识。
27.【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距今约7000”“ 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 干栏式木构建筑”和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D项正确;
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排除A项;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排除B项;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河姆渡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28.【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卜辞骨”和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
29.【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B项正确;
道家的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A项;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C项;
墨家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选举贤能的人治国,提倡节俭,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
30.【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故C符合题意;
题干神话传说与青铜文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远古传说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注意: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是经过人们整理、加工而成的,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史实是真实可靠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远古传说中在某些方面蕴含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31.【答案】(1)有利于北京人体制的发展,可以驱赶猛兽,照明,取暖,可以吃上熟食。
(2)北京人不仅知道用火,还会管理火。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火可以帮助人类驱赶猛兽,又可以照明、取暖”可知,北京人用火的意义是有利于北京人体制的发展,可以驱赶猛兽,照明,取暖,可以吃上熟食。
⑵根据材料“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灰烬,都是成堆的放着,可以看出,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可知,北京人遗址发现成堆堆放的多处灰烬说明了北京人不仅知道用火,还会管理火。
故答案为:(1)有利于北京人体制的发展,可以驱赶猛兽,照明,取暖,可以吃上熟食。(2)北京人不仅知道用火,还会管理火。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知识。学生还需掌握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使用的工具,由于北京人的工具太简单,为了生存,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32.【答案】(1)分封制。
(2)为巩固统治。
(3)天子。
(4)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5)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和所学可知,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行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3)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所以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天子。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故答案为:
(1) 分封制。
(2) 为巩固统治。
(3) 天子。
(4) 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5)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33.【答案】(1)桀、商纣王。
(2)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人民反抗。
(3)应该励精图治,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等。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夏桀,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2)根据材料“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暴虐无道,还把自己比作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荒淫无道,设酒池肉林,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为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发明了炮烙之刑,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可概括其共同原因为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人民反抗。
(3)本题可以从王朝灭亡原因等角度进行作答,如应该励精图治,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等。
故答案为:
(1) 桀、商纣王。
(2) 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人民反抗。
(3) 应该励精图治,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夏商周更替的认识。
1 / 1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2024七上·东莞期中)小东在西安半坡看遗址内的表演人员演示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位半坡妇女正在用水冲洗蔬菜
B.一位半坡小朋友正在帮助大人给饲养的猪喂食
C.一位半坡男子正在田间种植水稻
D.一位半坡老人正在教年轻人制造彩绘的陶器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过着定居生活,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C项符合题意;
半坡人会种植蔬菜、饲养家禽以及制作陶器,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居民的认识。
2.(2024七上·东莞期中)“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这种局面始于(  )
A.伯益 B.禹 C.舜 D.启
【答案】D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夏传子,家天下”和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D项正确,排除B项;
伯益 ,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为嬴姓各族的祖先,排除A项;
舜是当时部落联盟首领,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夏朝相关知识的掌握。
3.(2024七上·东莞期中)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其根本的原因在于(  )
A.兼并战争不断 B.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C.思想学术繁荣 D.统治者明智
【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B项正确;
兼并战争不断、思想学术繁荣以及统治者明智,都不是其根本原因,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铁犁牛耕的认识。
4.(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面各项核半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会制作彩陶,D项正确;
AB项属于河姆渡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排除;
C是商朝青铜器四羊方尊,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半坡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5.(2024七上·东莞期中)湖南的水稻产量居全国前列,如果实地考察湖南较早栽培水稻的历史,应该去(  )
A.玉蟾岩遗址 B.城头山遗址
C.龙山里耶遗址 D.马王堆汉墓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玉蟾岩遗址 是1988年发现的,专家先后两次对这个遗址进行过发掘,出土大量的石器,栽培水稻的谷壳标本等,A项正确;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 ,排除B项;
里耶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排除C项;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街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 ,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居民的认识。
6.(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列诸侯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答案】A
【知识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指的是秦楚秦燕赵魏韩,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相关知识的掌握。
7.(2018七下·云南月考)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答案】C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映了道家学派的主要政治主张,道法自然即要求要顺应和尊重自然,统治阶级无所作为便不会发生战争,C项正确;
A项主张实行仁政,以礼治国;
B项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项主张用武力通过战争达到统一国家的目的;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列表格掌握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8.(2021七上·北京月考)半坡人生产的陶器最具特色的是(  )
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会种植粟,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定居生活,会制造彩陶,D项符合题意;
BC两项是干扰项,不符合史实;
制造黑色陶器是河姆渡居民,A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半坡原始居民使用彩陶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双方在房屋、农作物、使用的工具有很大的差别,需要对二者进行归纳总结,便于解答试题。
9.(2019七上·黄石月考)粟脱壳后的粮食因其粒小,故称小米,而小米粥是人们常吃的食品。下列古人类中最早有可能享受到这种食物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粟(小米)主要产地是在北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今陕西西安附近),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粟。北京人、山顶洞人还未种植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半坡人的相关知识内容,半坡居民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最早种植了粟。
10.(2024七上·东莞期中)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蓝田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项正确;
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排除A项;
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排除C项;
半坡人为原始农耕居民,种植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原始人类相关知识的掌握。
11.(2015七上·务川期末)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春秋五霸”、“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利用齐国的地理优势,发展经济,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葵丘之盟后,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知识点。
12.(2016七上·遂宁期末)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答案】B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命于天子,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势力强大的诸侯,诸侯国竞相称霸,掌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而诸侯争霸的结果一反面因为战争给社会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为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故ACD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知识。
13.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官制中,分管监察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秦朝建立后,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故选B项。
【点评】本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具有的几个方面的特点 :(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14.(2024七上·东莞期中)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的是商周时期的(  )
A.青铜器 B.玉器 C.陶器 D.骨器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泥范铸造法”主要是用于青铜器的铸造,在商代早期就有,商代中期达到鼎盛时期。用这种方法,古代工匠们创造出了司母戊鼎等,A项正确;
“泥范铸造法”主要用于中国古代的金属加工工艺中,玉器、陶器、骨器不属于金属加工,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相关知识的掌握。
15.(2019七上·来安期末)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出现在(  )
A.西周晚期 B.东汉初期 C.西汉初期 D.三国时期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中的文景分别代表的是西汉初期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治世局面,C项符合题意。
西周晚期统治腐朽,没有治世局面,A项排除;
东汉初期的治世局面是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光武中兴”,B项排除;
三国时期处于东汉之后,D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学生还要掌握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16.(2024七上·东莞期中)与成语“楚汉之争”“约法三章”“垓下之战"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李斯 B.夏桀 商汤
C.陈胜 吴广 D.项羽 刘邦
【答案】D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是指公元前206你啊到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约法三章”出自刘邦诺言,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占咸阳,刘邦对士兵约法三章,D项正确;
秦始皇是秦朝的建立者,李斯是当时的丞相,排除A项;
夏桀是夏朝暴君,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排除B项;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加速秦朝灭亡,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刘邦项羽相关知识的掌握。
17.(2024七上·东莞期中)居住干栏式房屋,会运用雕刻技术且懂得使用天然漆的古代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并且还会 运用雕刻技术且懂得使用天然漆,D项正确;
元谋人和北京人居住在洞穴,排除AB项;
半坡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河姆渡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18.(2024七上·东莞期中)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它兼顾家庭、社会、国家与天下。以下最能体现这一中国文化精神的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中国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主义的道德精神,它兼顾家庭、社会、国家与天下 ”和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内容 ,重视伦理秩序的建立,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特征,B项正确;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排除A项;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
法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19.(2024七上·东莞期中)新华网消息: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中华人文初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帝喾 B.黄帝 C.尧 D.舜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人文初祖相关知识的掌握。
20.(2019七上·渭滨月考)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大型青铜立人像
C.司母戊鼎 D.青铜神树
【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青铜艺术,结合司母戊鼎的地位进行分析即可。
21.(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列选项与老子主张相符的是(  )
A.“仁者爱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
D.“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答案】B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等,对立的双方还可以相互转化的,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项正确;
“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排除A项;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是兵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老子思想主张的认识。
22.(2024七上·东莞期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巨大破坏,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下列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相似的是(  )
A.“兼爱”“非攻”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是孟子的主张,意思是砍伐林木都要要讲究时间和规律的,不能乱砍乱伐,就是生态环境有自己的循环规律,符合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项;
孙武主张“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排除B项;
老子主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孟子思想的认识。
23.(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图反映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项符合题意;
世袭制是王位按血缘关系继承的制度,排除A项;
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
宗法制是王室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24.(2024七上·东莞期中)《荀子》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描述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和所学可知,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行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C项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部落联盟首领的推选方式,排除A项;
世袭制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排除B项;
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实行的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25.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是(  )
A.甲骨文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文景之治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A项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C项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改革;D项是汉初形成的盛世景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思想文化”然后根据选项判断即可。关于百家争鸣的知识需要掌握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各派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26.(2024七上·东莞期中)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10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相传尧、舜、禹都曾建都山西。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分为晋国领地,故山西简称为“晋”,这源于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行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国有鲁、齐、燕、卫等。山西大部分为晋国领地,C项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部落联盟首领推选的制度,排除A项;
世袭制按照血缘关系世代传承,排除B项;
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管理,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认识。
27.(2024七上·东莞期中)下图是某考古遗存有关信息。与此相符的文化是(  )
年代:距今约7000年
地域: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遗存:①干栏式木构建筑
②装饰稻穗的陶盆等
A.半坡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距今约7000”“ 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 干栏式木构建筑”和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D项正确;
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排除A项;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排除B项;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河姆渡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28.(2024七上·东莞期中)“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卜辞骨。”该诗句描述的文字是(  )
A.已发现最古老的汉字 B.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C.记录祭祀典礼的金文 D.全国规范使用的小篆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惊世惊天龟甲片,神奇神秘卜辞骨”和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
29.(2024七上·东莞期中)在下列有关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格中,学派与其主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学派 主张
A 墨家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B 儒家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c 道家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法家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选举贤能的人治国,提倡节俭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B项正确;
道家的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A项;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C项;
墨家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选举贤能的人治国,提倡节俭,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
30.(2022七上·岳池期中)在我国古代传说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青铜文明 B.海洋文明 C.农耕文明 D.游牧文明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故C符合题意;
题干神话传说与青铜文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远古传说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注意: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是经过人们整理、加工而成的,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史实是真实可靠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远古传说中在某些方面蕴含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二、综合题(每题2分,30小题,共40分)
31.(2017七上·江津月考)有了火就可以熟食,熟食给人提供了易于消化的食物,这对于人类体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火可以帮助人类驱赶猛兽,又可以照明、取暖。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灰烬,都是成堆的放着,可以看出,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回答,指出北京人用火的意义。
(2)北京人遗址发现成堆堆放的多处灰烬说明了什么?
【答案】(1)有利于北京人体制的发展,可以驱赶猛兽,照明,取暖,可以吃上熟食。
(2)北京人不仅知道用火,还会管理火。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火可以帮助人类驱赶猛兽,又可以照明、取暖”可知,北京人用火的意义是有利于北京人体制的发展,可以驱赶猛兽,照明,取暖,可以吃上熟食。
⑵根据材料“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灰烬,都是成堆的放着,可以看出,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可知,北京人遗址发现成堆堆放的多处灰烬说明了北京人不仅知道用火,还会管理火。
故答案为:(1)有利于北京人体制的发展,可以驱赶猛兽,照明,取暖,可以吃上熟食。(2)北京人不仅知道用火,还会管理火。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使用天然火的知识。学生还需掌握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使用的工具,由于北京人的工具太简单,为了生存,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32.(2024七上·东莞期中)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如下图。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2) 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4) 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
(5)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分封制。
(2)为巩固统治。
(3)天子。
(4)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5)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和所学可知,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行使,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3)由图中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所以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天子。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故答案为:
(1) 分封制。
(2) 为巩固统治。
(3) 天子。
(4) 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5)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33.(2024七上·东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暴虐无道,还把自己比作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诅咒他说:“你这个可恨的太阳啊,什么时候才能熄灭,我愿意和你一起灭亡。”
材料二:商朝最后一个国王荒淫无道,设酒池肉林,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为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发明了炮烙之刑,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1) 夏朝、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分别是谁?
(2)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学习,你认为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答案】(1)桀、商纣王。
(2)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人民反抗。
(3)应该励精图治,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等。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夏桀,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2)根据材料“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暴虐无道,还把自己比作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荒淫无道,设酒池肉林,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为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发明了炮烙之刑,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可概括其共同原因为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人民反抗。
(3)本题可以从王朝灭亡原因等角度进行作答,如应该励精图治,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等。
故答案为:
(1) 桀、商纣王。
(2) 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人民反抗。
(3) 应该励精图治,以民为本,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夏商周更替的认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